APP下载

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演化与功能分区

2023-04-21罗煜湘张晓洁白洋吴剑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3期
关键词:边缘新疆核心

罗煜湘 张晓洁 白洋 吴剑

摘要:文章借助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新疆14个地州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得出2007年、2013年、2019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借助Ucinet软件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新疆旅游经济网络,从网络结构、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三个层面进行实证分析。随后得出14个地州在新疆旅游经济网络中的功能分区,并划分为核心区、过渡区和边缘区三种类型。并在完成功能分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优化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的对策。

关键词:新疆;旅游经济网络;核心-边缘;网络中心性

面对全国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拥有丰厚旅游资源的新疆在发展旅游经济方面并不占优势,14个地州之间旅游经济联系不够深入,尚未建立长期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而旅游经济联系是旅游要素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罗金阁、吴志才、王凯等从城市群的视角探讨了旅游经济网络,案例地包含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区域的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变化促使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城市之间旅游联系日益密切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区域旅游发展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和不同的等级体系。认识和研究区域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对于优化区域旅游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生产要素空间,调节区域之间的“竞合”关系、制定区域旅游调控政策、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受疫情影响,新疆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但新疆旅游业发展却保持良好态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探讨其深层次原因从整体网络视角入手,但现有研究缺乏基于整体网络角度对新疆旅游经济联系的研究,尤其是对新疆旅游经济网络演化特征的研究不够深入。因此,本文基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构建新疆旅游经济网络,基于整体网络视角探讨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及各地州功能分区,以期为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的优化调整、区域旅游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一、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75°E~95°E和35°N~50°N之间,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地域遼阔,风景秀美。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下辖14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1个副省级城市,3个地级市,5个自治州,5个地区等14个地州。新疆依托其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各地州旅游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区域旅游发展和合作不断深化。截至2020年年底,新疆全年旅游总人数达到1.58亿人次,实现922.12亿元的旅游总收入。

(二)数据来源

以新疆14个地州的行政中心所在地作为城市节点,为更好地研究旅游经济网络历年演化,选取了2007年、2013年、2019年三个年度的数据,通过14个地州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构建新疆3个年度的旅游经济网络,分析其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从而实现对14个地州的功能分区,原始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及各地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路距离来源2007年、2013年、2019年的《中国高速公路及城乡公路网地图集》,借助Arcgis实现纸质地图的矢量化,并通过构建OD成本矩阵的方法测算出公路距离数据。

二、研究方法及指标体系

(一)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

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既是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旅游经济辐射能力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周围城市对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叶茂、王兆峰运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武陵山区旅游系统内部旅游经济联系的强度和方向进行测度。本文借鉴其研究方法,运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计算新疆14个地州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大小,其计算公式如下:

Rij=■(1)

公式(1)中:Rij为地州i和地州j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PiPj为两地州旅游总人数(单位:万人);ViVj为两地州旅游总收入(单位:亿元);Dij为i和j两地州之间公路的最短交通距离(单位:km)。

(二)旅游经济网络模型

作为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中。在旅游学科的研究上,主要是通过相互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构建旅游经济网络,从而对其空间结构的特征与属性进行分析。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旅游经济网络,以新疆14个地州作为网络节点,绘制新疆的旅游经济网络。

(三)指标体系

选取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3个指标进行测度,探讨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从而对各地州进行具体的功能分区。

1. 网络密度

旅游经济网络中,节点城市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用网络密度进行衡量,联系紧密程度越高,网络密度值越大。

2. 网络中心性

网络中心性是进行社会网络分析重要概念工具。用于测度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的中心性位置,反映了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和优劣势。网络中心性可用于旅游地在整体网络中的相对重要性的评价,反映出其在整体网络中的重要性或重要程度,以及与其他旅游地互动中的影响程度和辐射作用。网络中心性常用的测度指标包括:(1)点度中心度:用于测量某一节点城市与其他节点城市直接相连的节点数,度数越高,该节点城市的权力越大,中心性越明显。(2)接近中心度:用于测量某一节点城市与其他节点城市联系的紧密程度。取值范围在0~1之间,从0~1表示该节点城市与其他节点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紧密程度逐渐增强,取值越大,代表其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位置越趋向于网络中心。(3)中间中心度:用于测量某一节点城市对其他节点城市的控制程度,即某一节点在多大程度上位于其他点的“中间”,其值越高,控制其他点的能力越强,位置越趋于核心。

3. 核心-边缘结构

核心-边缘结构是根据旅游经济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进行分析,本文将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的节点分为3个区域:核心区、过渡区和边缘区,处于核心区的节点在旅游经济网络中具有较强的整体辐射作用,处于边缘区的节点在旅游经济网络中对其他节点的依赖性较强。

三、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的演化分析

根据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利用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和地州间交通距离可计算出2019年、2013年、2007年新疆各个地州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而后将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输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矩阵,进而构建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运用Netdraw软件输出2019年、2013年、2007年3个年份的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如图1、图2、图3)。随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度,核心-边缘3个层面对新疆旅游经济网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网络结构分析

由图1、图2、图3可以看出,从2007~2019年间,新疆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发生较为明显的特征演化,由2007年的低密度结构逐渐演化为2019年的高密度结构,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这说明新疆14个地州的旅游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相互之间的旅游联系日趋紧密;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由2007年的以乌鲁木齐中心的单核心结构,逐渐演化为2019年的多核心结构,乌鲁木齐、吐鲁番、克拉玛依、昌吉等4个地州均为中心节点。

(二)网络密度分析

网络密度用来表征旅游经济网络的整体紧密程度。网络密度越高,节点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越紧密。通过Ucinet软件中的“网络-凝聚力-密度”功能进行测算,结果见表1。

表1反映了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的网络密度从2007~2019年呈现逐渐增大趋势。由于乌鲁木齐一直处于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的中心位置,说明乌鲁木齐对其他地州的旅游经济辐射效用、带动作用在不断加强,同时各地州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日趋频繁,旅游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从整体上看,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的网络密度尚处于较低水平,从2007~2013年间的网络密度虽有增长但一直处于0.3的水平之下,说明这期间新疆各地州之间旅游经济联系处于相对较弱的经济联系水平,从2013~2019年,网络密度呈现增长趋势最后达到0.478的密度值,但依然没有突破0.5的弱联系门槛,说明一直到2019年,新疆旅游经济网络整体还未进入强联系水平,各地州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网络中心性分析

1. 点度中心度分析

通过Ucinet软件中“网络-中心度-度”功能可以测算旅游经济网络的点度中心度,结果如表2所示。经过对比可知:一是从2007~2019年间,乌鲁木齐的点度中心度一直处于最高值的位置,说明乌鲁木齐一直处于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的中心地位,与其他14个地州均保持紧密且逐渐增强的旅游经济联系,具有较大的旅游经济辐射范围和较强的辐射力度。二是乌鲁木齐之后,昌吉、伊犁、吐鲁番、阿勒泰、巴州等5个地州也保持了较高的点度中心度水平。反映了这5个地州较为活跃的旅游经济发展程度,能够与其他地州保持相对积极的旅游经济联系。其中昌吉的点度中心度上升最快,其排名从2007年的第三名上升至2013年的第二名,并一直保持至2019年,这是昌吉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体现,其凭借乌昌一体化的优势,积极融入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发展,与新疆内其他地州保持着紧密的旅游经济联系,并且联系强度保持上升状态。三是克州、和田等地州一直处于倒数的尾数,虽有增长但并不明显,与其他州的差距不断拉大。而这也是克州、和田旅游经济实际发展情况的体现,因为地理位置或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旅游经济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从而导致其处于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的边缘位置。

2. 接近中心度分析

运用Ucinet软件中“网络-中心性-接近性”功能测算旅游经济网络的接近中心度,结果如表3所示。经过对比可知:一是从2007~2019年间,乌鲁木齐的接近中心度一直是排序的第一名,2019年的得分到达100%,这说明乌鲁木齐与其他地州一直保持着紧密的旅游经济联系,并且紧密程度最高,一直处于网络结构的中心位置。二是克拉瑪依、吐鲁番、哈密、昌吉、伊犁等5个地州,接近中心度水平一直保持较高的状态,说明这些地州与自身以外的其他地州均能建立起相对紧密的旅游经济联系,并且不容易受到影响。三是除此以外的地州均处于较低的接近中心度水平,其中和田一直处于最低水平,说明这些地州的旅游交通通达性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与其他地州的旅游经济联系无法深化,且容易受到影响。

3. 中间中心度分析

运用Ucinet软件中“网络-中心性-中间度”功能测算旅游经济网络的中间中心度,结果如表3所示。中间中心度表示的是节点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对其他节点城市的影响。经过对比可知:一是从2007~2019年间,乌鲁木齐的中间中心度水平一直保持最高,领先于其他地州,这说明乌鲁木齐在新疆旅游经济网络中,对其他地州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较低的受影响程度。其次是喀什、昌吉、巴州、吐鲁番等4个地州,其中昌吉、吐鲁番与乌鲁木齐同属于乌鲁木齐都市圈,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不容易受到其他地州的影响,依赖程度很低。二是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的中间中心度从2007~2019年呈现逐步下降态势(除个别地州外),说明各地州对旅游要素的影响程度处于下降趋势,2019年,乌鲁木齐的中间中心度下降幅度将近到10%,说明乌鲁木齐的核心地位正在受到其他地州的挑战,喀什的中间中心度由2007年的4.00到2019年的25.81,说明喀什在新疆的旅游经济地位有很大提升;同时也表明,新疆旅游经济网络整体逐步呈现均衡状态。

四、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的功能分区

节点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功能分区并不等同于统计学意义上的地位,旅游总人数多、旅游总收入水平高并不是节点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先决条件。旅游经济网络中的功能分区主要取决于节点城市与其他节点城市之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强度和总量,是对节点城市旅游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发展程度的体现。本文基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以旅游经济联系为评价标准,对节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可以为制订区域旅游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经过对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分析(见表2),综合2007年、2013年、2019年三个年度的网络中心性测算结果(见表3),参考方叶林、黄震方等关于旅游地功能分区类型的划分,结合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新疆14个地州划分为“核心区”“过渡区”“边缘”三种类型。

第一,核心区。核心区包括乌鲁木齐、吐鲁番、克拉玛依、昌吉、哈密等5个地州。乌鲁木齐是新疆首府,也是西北地区核心城市,2007~2019年间稳居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的最高值(见表3),同时反映了乌鲁木齐与其他地州一直保持着紧密的旅游经济联系,同时具备核心影响力和重要的桥梁作用。吐鲁番、克拉玛依、昌吉、哈密等4个地州具有较高水平的网络中心性,且与乌鲁木齐同属天山北坡城市群。克拉玛依、昌吉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与乌鲁木齐保持紧密旅游经济联系紧密,较好地接受了乌鲁木齐的辐射作用。昌吉、吐鲁番和哈密三者的网络中心性差距逐渐变小,主要是因为城际列车开通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其中吐鲁番的网络中心性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于2019年超过了昌吉和克拉玛依,是近年来吐鲁番的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快的体现。

第二,过渡区。过渡区包括伊犁、阿勒泰、巴州、塔城、博州等5个地州,网络中心性处于中等水平。伊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一定的旅游经济发展优势;阿勒泰拥有冰雪旅游资源、巴州拥草原旅游资源,是其发展旅游产业的地区符号;阿勒泰冰雪旅游事业经过多年发展积淀,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一面特色旗帜,巴州拥有AAAAA级景区巴音布鲁克,吸引着每年数万外来游客的来访体验。塔城、博州近来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为其对外宣传的一面旗帜。过渡区5个地州网络中心性从2007~2019年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说明其旅游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状态。

第三,边缘区。边缘区包括阿克苏、喀什、克州、和田等4个地州,网络中心性水平处于较低状态,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较小,对其他地州的经济带动作用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中,阿克苏、克州、和田等3个地州从2007~2019年间并没有明显的演化,网络中心性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喀什网络中性化整体较低,但其中间中心度于2019年跃居第二位,说明其对其他地州的旅游经济联系不断强化。同时,由于边缘区的旅游资源严重缺乏,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使得其发展旅游经济面临较大阻力。

五、结论和对策

(一)结论

第一,通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对新疆2007年、2013年、2019年三个年度的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网络密度、核心-边缘结构以及网络中心性三个层面的测算与结果分析,进而将新疆14个地州按照功能分区划分为三种类型:核心区、过渡区和边缘区。

第二,空间结构方面,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日趋复杂,网络密度逐渐增大,但旅游经济网络依然处于弱联系状态;网络中心性方面,乌鲁木齐的网络中心性一直处于第一的位置,吐鲁番、克拉玛依的网络中心性保持较高水平的持续增长状态,从整体上看,新疆14个地州旅游经济联系渐趋均衡,地州之间的旅游发展差距逐渐减小;功能分区方面,从核心区到过渡区再到边缘区,旅游联系强度逐渐减小说明了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递减状态,网络中心性保持上升的趋势也说明了边缘区旅游产业依然保持发展状态。

(二)对策

第一,发挥中心节点城市优势,带动周边城市旅游发展。新疆14个地州旅游经济网络的网络密度整体偏低,应首先考虑打造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的重要节点城市,增强核心地州的经济扩散、集聚功能及对新疆旅游经济的辐射能力。在旅游经济网络中,将乌鲁木齐作为核心区,依托天山北坡城市群的建设,带动与昌吉、吐鲁番的旅游经济联系,进而辐射到新疆整体;其次,克拉瑪依、哈密、伊犁应当积极拓展其旅游联系范围,密切与北疆区域各地州的旅游经济联系,积极发挥次级核心区的功能作用,不断增强对周边各个地州的旅游经济辐射作用。

第二,加快区域城镇化建设,深化区域合作助推旅游发展。区域城镇化建设为各地州加强旅游开发合作、促进旅游资源整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新疆各区域可以借助自身资源优势,以优势旅游资源地为中心,形成合作共赢、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如乌鲁木齐都市圈、天山北坡城市群、北疆城市带和南疆城市群等不仅是城镇化建设成效快速的体现,更是区域旅游发展深度融合的体现,区域旅游借助中心城市的旅游辐射作用实现新疆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区域旅游圈。处于边缘区的克州、和田应主动融入北疆城市带的发展建设中,探索自身的旅游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德光,刘苏衡.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特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1(20):67-70.

[2]罗金阁,张博,刘嗣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关系[J].经济地理,2020(10):213-220.

[3]吴志才,张凌媛,黄诗卉.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及协同合作模式[J].地理研究,2020(06):1370-1385.

[4]王凯,甘畅,杨亚萍,张淑文.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域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因素[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9(05):118-125.

[5]孔令章,李晓东,白洋,江瞳.长距离高铁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及角色分析——以兰新高铁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9(03):681-688.

[6]杨莎莎,邓闻静.我国城市群旅游经济与高铁交通网络格局关系比较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9(03):133-136.

[7]邹永广,朱尧,何月美.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与合作格局演进[J].经济地理,2018(11):226-233.

[8]王梦飞,黄松.广西西江经济带的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3):144-150.

[9]杨丽花,刘娜,白翠玲.京津冀雄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18(03):394-401.

[10]叶茂,王兆峰.武陵山区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的耦合协调分析[J].经济地理,2017(11):213-219.

[11]普拉提·莫合塔尔,伊力亚斯·加拉力丁,白克拉木·孜克利亚.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特征演变及驱动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03):99-104.

[12]郑治伟.京津冀旅游经济联系与旅游空间结构的再构建——基于旅游交通融合的视角[J].经济研究参考,2017(62):10-18.

[13]叶茂,王兆峰,孙姚.高速公路驱动大湘西旅游空间合作格局的演变和优化[J].经济地理,2019(05):235-240.

[14]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5]侯立春,林振山,琚勝利,赖正清,吴连霞,张志荣.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04):508-518.

[16]史庆斌,谢永顺,韩增林,等.东北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及发展模式[J].经济地理,2018(11):211-219.

[17]董引引,王淑华.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论坛,2018,11(06):122-134.

[18]方叶林,黄震方,涂玮.社会网络视角下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J].热带地理,2013,33(02):212-218.

[19]方世敏,祝丹.湖南省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的结构演变与角色定位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6(07):48-54.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及其影响机制研究”(2017D01C072)。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新疆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旅游学院。白洋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边缘新疆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新疆多怪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