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承走向创新:百年办学积淀下建设外语教育特色高中的生动示范
2023-04-21田巨坤
田巨坤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大连市第一中学在百年历史积淀下,以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内外联动的办学举措和融合创新的办学模式,实现了传承和发展。学校着重发展外语教育特色,稳步迈向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一、源流积淀,外语特色办学的历史沿革
从历史的长廊回望,我校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22年。学校建址时为大连西岗子公学堂,迄今有101年的历史。高中校史从1952年始算,迄今71年,著名教育家冷冉先生任首任校长。
学校兼收并蓄,积淀了开放联动的办学思想,逐渐形成国际视野和格局,形成国际交流领域的外语特色,先后开设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韩语课程,相继与俄罗斯、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2010年7月,我校成为大连市第一所开设德语课程的高中。2011年10月,我校成为大连市第一所开设法语课程的高中。2022年9月,我校成为大连市第一所开设韩语课程的高中。2011年9月,我校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学校始终以中华文化自信为轴,不断扩大语言与文化的半径,成为大连市开设多语种课程最多样的高中,成为辽宁省开设多语种最多样的高中之一。
二、传承创新,外语特色办学的实践探索
(一)理念、校风、文化——特色之灵魂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引导学生自主教育、创设学生发展空间、开发学生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办学理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学生”,彰显了学校办学的根本是培养人,践行了学校“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宗旨。此外,“引导、创设、开发”是学校施教育人的路径,这三个词的共同点是包容和开放,通过自主选择、搭建平台、激发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程度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我提升。学校办学理念所展现出的教育情怀和广博胸襟,与学校新阶段“兼收并蓄、开放联动、融合创新”的办学指导思想相得益彰。
学校校风表述为“文明、勤奋、求实、创新”。“文明”是人文精神、文明创造的成果,语言和文字是文明的基础。我校外语教育特色充分发挥语言文化的传承功能,打开视野,提升格局,放眼人类多样文明。“勤奋”即倡导刻苦上进、勤学苦读之风,力戒浅尝辄止。在外语特色教育探索之路上,我们一直致力于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推进事业向上向前。“求实”即立足学校实际,采取踏踏实实的举措,收获实实在在的成果,朴实育人,育朴实之人。“创新”是我校的前沿精神,也是我校歷史沿革积淀,要放眼国际,为用而学、学以致用。
2021年,学校酝酿了新阶段的办学指导思想——兼收并蓄、开放联动、融合创新。学校的特色发展重心从语言多元化向文化多样化转移。在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坚持兼收并蓄,放眼人类文明成果。我们坚持开放联动,既有校内、校外联动,也有国内、国外联动,博采众长,融合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学校特色文化,传承学校办学百年的国际视野、国际格局,以开放的心态,在联动中凝聚全校师生共同价值追求,打造新时代、新气象的特色学校。
(二)课程建设——特色之基本
学校按照育人目标设置“三类四融合”课程。三类是指基础类课程、综合类课程和国际类课程;四融合是指人文融合课程、科技融合课程、体艺融合课程和国际融合课程。
基础类课程包括国家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学校基于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建设,以满足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需要。
综合类课程包括国家选修和校本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志趣发展和多样化需求。依托于学校重点建设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满足国家对社科类、科技类创新人才的需要,挖掘学生科学素养潜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国际类课程是依据学校特色建设规划,依托于学校“全方位、多语种、国际化”特色办学定位,构建外语教育融合课程,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构建国家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等“五育融合”的“大课程”体系。“人文融合”整合了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科技融合”整合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学科课程;“体艺融合”整合了体育、音乐、美术、心理健康学科课程;“国际融合”整合了英语、日语学科课程,增设了德语、法语、韩语等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和国际交流项目。
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架构如同一架飞机,起降于国家课程这座机场,使其有稳稳当当的起降基础,有持续不断的续航动能,带学生飞抵理想目的地。学校特色课程体系表述为“一二三二”,即一引领(党建引领课程)、二护航(德育护航课程+安全与健康护航课程)、三融合(分层分类、多语种、国际化外语教育融合课程)、二支撑(国家课程渗透+社团活动渗透)。
(三)教学改革——特色之土壤
学校切实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大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三年规划》等要求,坚持育人为本,立足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项目学习。学校抓实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的重点任务“一个中心”(即课堂教学)和“三项改革”(即选课走班、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组织校本研修活动,以问题为导向,抓住知识、素养、整合、育人等关键词,教研组、备课组不断研讨大单元、大主题等课堂教学改革,大单元逆向教学设计在全校各学科推广。“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分级培养”是我校教学的新思路、新路径,“五育融合”“分层辅导”“减负提质”是我校的代名词。目标、课堂、作业、辅导、评价五项分层联动,形成整体,构建我校教学范式。
1.分层施教,实现教与学双提升
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撬动了学科领域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后,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对课程、课堂、教材、教法和学法进行深入、详细研究。
目标、课堂、作业、辅导、评价五项分层联动,形成整体,构建我校教学范式。第一,推动高质量集体备课,目标分层次,“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构成学习目标,突出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第二,聚焦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凝练、整合,教学方法多样化,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第三,作业留批分层级,做到精心、精炼、精致、精准,把握作业与教学进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统筹控制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保证作业反馈的时效性。第四,教师辅导答疑工作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全体教师利用自习课,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次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个性问题及时解决,共性问题及时梳理整合,集中反馈,提高效率。
2.分类指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高一年级:以新课程方案为指导,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不断转变教学方式,构建优质课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适应高中学习。
高二年级:以新高考方案为目标,不断优化教学结构,适当拓宽学习空间,以学生为主体,践行智慧课堂。
高三年级:以强基计划为方向,不断深入研究高考,有计划地完成复习目标,以科学训练为依托,实现高考目标。
学校稳步推进普通高考、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外语特色、艺体特长、科技智能,以“聚焦课堂,向课堂要效率”“聚焦作业,向作业要效率”“聚焦技术,向技术要效率”为特色,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顺学而导,高效学习,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分级培养,致力于培育时代新人
学校利用课后服务开展培优、强基、竞赛等特色课程,教师们具有优秀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全心付出,负责任地对待每位学生,全面实现对不同潜质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进一步丰富分层施教的内涵和外延。
(四)综合保障——特色之依托
1.成立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为推进我校“三类四融合”课程建设有效开展,我校成立了课程工作领导委员会、课程开发与实施委员会和课程工作保障委员会,学校干部根据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学校课程的具体计划与实施,彼此分工合作,互相补位,教师以学科组的形式全员参与了学校课程工作的具体实施。
2.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
学校牵头组建“滨城高中联盟”,联盟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育科研、学生发展指导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以大连市校际帮扶工作为契机,我校先后与大连中山高中、大连嘉汇阳光学校、庄河市第三高级中学、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贵州省六枝特区第七中学、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等省内外学校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学校积极响应支援西藏、支援新疆、支援六盘水教育行动。帮扶工作借助领导交流、干部交流、教师交流、开放课堂、教师论坛等多样化方式共同开展活动,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切磋教育教学技艺,分享教育心得,共同助力,共赢提高。
3.打造一支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特色发展的外语教师队伍
学校外语组目前共有教师18人,其中英语教师14人,日语教师3人,德语教师1人。外语组教师拥有硕士学位的占比达到84%,100%教师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高级教师占比89%,教龄20年以上教师占比83%。外语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中坚力量。
(1)发挥名师引领带动作用,外语组始终走在教育教学科研前列
我校外语组原组长刘艳苓老师,是我校培养出来的大连市英语学科首位正高级教师。刘艳苓老师在教研组建设和学科引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带动外语组形成了科研先行、创新求变、全组联动、争优创先的组内文化。
(2)中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中流砥柱
外语组教师年龄大多集中在40~45岁之间,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已经形成了既展现我校外语组整体特色又彰显个人教学风格的局面,团队和个人教学能力突出。全员参与完成课题,多人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多人参编教辅材料,多人指导学生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外语组教师全员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三分之一的教师具有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成果。
(3)外语组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教学中不断创新突破,赢得学生的尊重
我校外语组教师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过硬,在听说读写等很多方面亲自为学生做示范,展现了高超的育人本领。外语组教师常年坚持为学生亲自撰写写作范文、指导学生读英语报纸等。
4.不斷改善服务于特色育人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特色发展激励机制
学校基础条件、信息化条件和经费投入,能够满足特色发展需要。确定外语特色作为学校年度绩效考核个性化10分指标,以此来促进特色工作不断求新求变,逐步实现优质特色发展。学校岗聘、评职、年度考核指标中设置教师兼职加分项和科研成果加分项,对于承担特色课程及相关活动的教师,给予量化,激励更多教师承担学校特色建设工作。
三、跨越式发展,外语特色办学的实践成果
特色发展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教师的成长,学校办学也在特色助力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1.德育成果
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党史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积极参加学习,立稳信仰之基,提升信仰高度。学生全员踊跃参加义工活动,有强烈的社会意识、集体意识和公德意识,尊重和理解他人,具有诚实、守信、正直、谦让的品质和分辨是非能力;学生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自尊、自信、合作、沟通和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近五年来,先后有3000人次以上荣获省市级、校级各项荣誉称号。
2.学生发展
学校开足开齐12种高考选科组合,行政班与走班上课相结合,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选科需求。安排好特色课程,通过“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维度,既面向全体,又突出个体选择性,最大程度通过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
从学生个性发展视角看,外语类学生社团蓬勃发展,为学生应用与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创设了多元化平台。英语社独立承担了接待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龙·西查诺瓦到访我校的相关工作。在中日韩夏令营活动中我校学生表现出色。我校学生参加“新东方杯”首届英语辩论赛摘得团体桂冠。英语社组织的英语能力大赛,通过全英文自我介绍和全英文辩论赛,展现了我校学生出色的语言功底和阳光自信的精神风貌。
模联社团自2010年9月成立至今,共先后组织三批学生分别赴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耶鲁大学参加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分别组织两批学生赴北京参加蔚蓝国际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分别组织两批学生赴上海参加第一届和第二届耶鲁青年经济论坛。模联社参加团中央主办的全国模拟联合国大会,获得杰出代表奖和最佳外交风采奖。
此外,学校动漫社、阿卡贝拉社、古风社等社团,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彰显个性、发展提高的平台。
(二)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有完整的特色教科研工作机制,有由全体干部教师参加的特色建设科研团队,科研助力学校发展成果显著。
2017至2022年,我校有 54人次执教市级以上公开课,18人次开展学科讲座,68人次获市级以上指导奖,26人次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119人次获市级以上奖项。获评由教育部组织的“一师一课”活动部级优课12节,省级优课10节,市级优课11节。2021年,学校被省教育厅评选为基础教育精品课优秀组织单位。
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攀升,赢得了广泛赞誉。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重点中学、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辽宁省特色高中(国际交流合作)、辽宁省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辽宁省五四紅旗团委;大连市首批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大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大连市五一奖状单位、大连市三育人先进单位、大连市课程建设典型学校、大连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达标单位、大连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大连市雷锋式学校等荣誉称号。
站在学校百年发展的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从来不是结果,它始终是一个过程。学校将更加注重培育先进理念,培养专业人才,加强课程研究与激励评价研究,在“兼收并蓄、开放联动、融合创新”特色办学指导思想的感召下赓续传承、踔厉奋发。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