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黄金三点法”多角度构思写作
2023-04-21王涛
王涛
“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白骨精”……在中国文学史上,“三”是一个无比神奇的數字。在写作中,也有一种与“三”有关的写作布局——“黄金三点法”。“黄金三点法”是指我们在写作时选取三个点,或三个角度、三个事件、三个人物来进行设计和构思。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就运用了这一技法,成就了通讯报道的经典之作。今天,我们就以此文为例,学习如何在写作中运用“黄金三点法”构思设计。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作者讲述了三个典型的事例: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烈火中救朝鲜儿童、作者与一位战士的谈话。这三个典型的事例全面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和品格,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看以下节选课文中的几段: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特别是,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仁义,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幅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
他说:“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子呀。他穿着个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小腿乱跳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墙上的纸也完全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进去了。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再拉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流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跑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他们是怎样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又说:“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朋友们,用不着繁琐的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文章有删改)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每天都在英勇杀敌,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作者奔赴朝鲜战场采访,搜集了近百个英勇鲜活的事例。写作时,又从大量英雄事迹中选出二十多个例子。最终成篇,却仅保留了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朝鲜儿童、防空洞里的一席谈话这三个例子,但这三个事例足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品质,能够充分地表达主题。其中,松骨峰战斗写群体英雄奋勇杀敌、舍生忘死的悲壮,在战争的残酷中凸显志愿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英雄主义精神,理应放在首位;战士马玉祥冒着生命危险冲入火海中抢救朝鲜妇女和儿童的事迹,写的是英雄个体舍己救人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博爱胸怀和无私忘我的高尚情操;那位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的战士,质朴无华的语言,生动鲜活地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为祖国、为和平而战的爱国情怀,体现的是“保家卫国”精神。作者选择三个既各自独立,而又珠联璧合的事迹进行特写,既描写出志愿军战士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又表现出其平凡中的伟大,层层深入地展现志愿军战士们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三个场景共同描绘出一个“最可爱的人”的立体形象,呼应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高度概括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实质。
我们再来看三个材料的构思,这三个故事描绘了三个场景、三组形象:有战场上的,也有战场以外的生活;有英雄的集体,也有英雄的个体;有知名的英雄,也有无名的战士。从材料选择上看,三个事例从群体到个体,从抗美援朝到保家卫国,从革命英雄主义到国际主义、爱国主义,这样就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全部生活经历,展现了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最后为我们塑造出了“最可爱的人”的英雄群像。可以说,三个事例之间有非常严谨的逻辑关系,相辅相成,却不可随意调换。
“三”是一个无比神奇的数字。生活中,三角形的形状总是比多边形更固定,三条腿的凳子也比四条腿的凳子稳当。运用到写作中,就有了“黄金三点法”的布局。要运用好这种设计构思,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构思上,以三个角度确定写作主体的框架。写作话题确定后,布局构思时确定要用“黄金三点法”,就要从三个角度去分析话题。这些角度可以是横向的、纵向的,也可以是交汇点;可以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可以是个体、部分和群体;还可以是不同的成长阶段,甚至是不同的镜头组合,等等。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三个事例列成提纲如下:
角度一:志愿军战士们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群体);
角度二:志愿军战士具有博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个体);
角度三:志愿军战士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基础)。
三则材料从群体到个体,从抗美援朝到保家卫国,从革命英雄主义到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全面涵盖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格,足以印证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运用这种构思方法,要在组合内容上下功夫。三个角度要做到分得开,排得顺,扣得住。这三个角度是按照同一的划分标准概括出来的,各角度之间具有逻辑性,内容不交叉,不重复,不包容,也不互相矛盾。每个角度都要与中心思想具有内容的独立性、类属的同一性、句型的一致性的特点。
二、结构上,三个角度的结构类型具有相似性。运用“黄金三点法”构思行文,三部分的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采用小标题引领,也可以将分论点放在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当然,也可以单独成段。这三部分从字数、结构、句式表达等方面力求做到形式相似,表达统一,就如同三粒珍珠,由主题贯穿,最后呈现出结构的美感。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作者在叙述三则材料时,都采用叙述和描写,之后分别运用一句话或一个独立段落进行议论或抒情,这样三部分结构类似,组合美观。
运用这种构思,要在布局上写出特点。可以先确定论点总领全文,然后选取精要素材进行叙述描写,最后运用议论画龙点睛;也可以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心,或表达情感;还可以运用小标题的构思方式。考场作文只有六七百字的篇幅,三部分的叙述和描写一定要凝练,借鉴排比句式的构思,令其结构一致,表达统一,字数相近,这样才能具有建筑艺术美。
三、表达上,三个角度的表达力求凝练有文采。考场作文如果采用“黄金三点法”构思,结构简约,思路清晰,很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要想再让这种表达锦上添花,还要学会内容的呈现上具有文采:可以是画龙点睛的小标题,也可以是充满哲理、富有表现力的议论抒情段,当然还可以是不同季节、不同事物的镜头切换。如上文,三个材料之间,作者就用了议论抒情的段落,既巧妙点睛,又使材料之间合理过渡。再如2022年天津市中考高分作文《韧劲春天有魅力》,一位考生就运用了“微风·细流·暖阳”“藤蔓·生机·枯萎”“中考·未来·人生”三个小标题,将春天的坚韧之处与日常的学习生活相结合,把充满生机的春日、抽条新生的藤蔓,以及近在眼前的中考纳入唯美的小标题中,让人耳目一新,成为作品的主要得分点。
运用“黄金三点法”结构,要在表达上下功夫。若用小标题,就一定要有韵致,富有情趣;若运用镜头组合,几个组合片段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字数上都要尽量一致。若是再能巧妙地运用排比句,就更能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了。这样处理,既可以减少过渡性的文字,又可使文章疏密有致,令人赏心悦目。
书籍里的文化
一考生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想起书籍陪我度过的匆匆年华,想起低落时书籍带给我的精神力量,我愿一生与你拥抱。书籍用文化滋养了我,让我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学子。
童稚时·腹有诗书气自华
小时候,与古典诗词相伴,我品尝着诗词文化的味道。我第一次遇见你,还是那本有插画的《诗经》,晚上坐在被子里享受这得天独厚的“宝贝”。读完《诗经》,我开始与唐诗宋词相伴,睡觉前的回味,还有那午间的邂逅,都少不了你。我体会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开朗乐观,感受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气势情怀,回忆着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壮志豪情,和着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苦闷心情……我的整个童年,与诗词相拥。
青涩时·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学时,与经典名著相伴,我吮吸着传统文化的味道。我开始与“四大名著”相拥,任何时候,无论我的心情是苦闷还是低落,看到它们,我總会欣喜万分,它们教我换个角度思考、教我为人处事。每天闪烁的星光下,我与关羽斗志、与吴用斗智、与悟空斗勇、与黛玉斗诗……那投入的感觉,每一个情节似乎都身临其境。每时每刻我都读得津津有味,知识无时无刻不充实着我的身心。感谢与经典作品相拥,助我一步步成长。
花季里·长风破浪会有时
而现在,与红色经典书籍为伴,我品咂着红色经典文化的滋味。从《共产党宣言》到《红星照耀中国》,这些书打破了我思想上的桎梏,从外到内不再受到禁锢。红色经典书籍是我的导师,把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画面展现给我,这些书籍带给了我太多的激励和鼓舞。每当想起那些革命者的献身,我总是热血沸腾。从那时起,我不再是从前的自己,我用从未有过的归属感与红色经典书籍相拥,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从此乘风破浪,带着梦想远航。
人类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我没有了书香的浸染,就没有了前行的方向。我愿以书为伴,在前行的路上一路驰骋。让书籍中的知识浸润我的心灵,使成长中的我更有书卷气质。
这是一篇运用“黄金三点法”构思成文的考场佳作。考生以时间为序,选取自己成长过程中“小时候”“小学时”“现在”与书相伴的事件,展现书籍带给自己的影响。三则材料在内容上分别涉及古典诗词、经典名著、红色经典书籍,在结构上则运用了排比段的形式,在时间变化、书籍变化之中,突出了书籍对“我”产生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书籍的“品味”“吮吸”“品咂”三层境界,既展现了自己对书籍的不同理解,又生动传神地突出了自己成长的三个阶段,显示出考生锤炼语言的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