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年,提振信心品牌勇向前

2023-04-21

中国名牌 2023年4期
关键词:报告发展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1.4亿、覆盖10.5亿人;多年累计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报告》)中一串串饱含温度的数字,成为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生动注脚。

2023年的《报告》对我国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作出部署安排: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这一串串数字,是品牌在新一年中的前行动力,也是责任担当。

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品牌

“《报告》中提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让我们备受鼓舞,情不自禁报以掌声。”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表示,中国市场规模巨大,消费潜力巨大,民营企业要敢闯敢干,主动服从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实实在在把企业经营好、发展好。

本次《报告》着重强调了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看来,民营企业有决策快、机制活的特点,可以也应当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未来不仅要继续鼓励支持内部创新发展,还要将创新的“种子”播撒出去,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孵化和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企业,推动形成创新型产业链。

品牌应不断优化发展区域空间结构,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力。《报告》提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对于大型国企,既是转型机遇,也有参与责任。四川长虹控股集团等品牌将在2023年抓住历史性机遇,加速数字化转型,从工业互联网、产业协同、物流运输等维度与更多企业合作,共建高效安全的供应链体系,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报告》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要求,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对高水平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也非常迫切。”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军平说,要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并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积极搭建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平台,助推更多国内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

科技创新,品牌引领

《报告》中多次提及“科技”与“创新”。2023年,“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并提到过去的五年“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天和、问天、梦天三舱齐聚天宇,中国空间站遨游太空,量子信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对此感触颇深,不无自豪地说:“我们要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久久为功。”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建言:“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创新发展方面,一是建议建立大型科技企业+重点科研机构的产研协同创新模式,打造中国的‘微软+OpenAI组合,引领大模型技术攻关;二是支持设立多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长期开源项目,打造开源众包的开放创新生态。”

哈电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曹志安表示:“实践反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总体安全。”哈电集团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认真落实企业创新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乡村振兴重要抓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地区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建设行动”……2023年《报告》对做好“乡村振兴”进行相关安排。

《报告》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国家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务必通过细致工作扎实到位。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临泾镇席沟圈村党支部书记马银萍用笔在报告上把这些话作了标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村里要进一步扩大种植业养殖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乡亲们的钱包越来越鼓,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

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2003年起带领村民养殖黑山羊共同脱贫致富,目前饲养总量超过26万只。2022年,养殖基地建立了“盒马村”,实施产品精细化分层与定制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这些三农品牌推动农企对接,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多渠道构建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

《报告》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企业带动作用,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研发总监史玉东说,近年来通过聚焦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探索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报告》对美丽乡村建设作出具体部署。各地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品牌在参与乡村建设时,要在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全程参与的基础上,适应城乡格局、乡村形态变化,把原生态乡土特点彰显出来,把现代化生活元素融入进去,留住乡风乡韵乡愁。

品牌着力护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是《报告》设定的今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2023届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将达到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地方政府也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有效促就业离不开行业协会、社会机构、知名品牌的广泛参与。一些品牌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家庭等困难毕业生实施重点帮扶,优先推荐岗位。

但仅仅“有工作”还不够,还要让人们“工作得好”,这就离不開教育的作用。《报告》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

中国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张振连表示,企业里钳工、焊工等特殊工种每年都有100多人退休,可招聘来的新人留下的不到一半,技能人才“青黄不接”。为了有效促进就业,各有关部门应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鼓励校企合作,培养更多能工巧匠。

《报告》提到,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

三年来,众多品牌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如今,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这些品牌捐款捐物,身体力行,功不可没。

《报告》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对此,鼓励优质医疗机构通过托管、医联体等方式帮扶基层医院是提升我国医疗水平的有效手段。如今,齐鲁制药等一些医疗品牌通过大数据技术推进省市县乡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全覆盖;以技术帮扶、业务指导等方式培养基层医生,助力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报告》提出,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相关品牌也在环保领域发力。国家电网将建设好电力双碳中心,通过新型电力系统,催生碳服务、碳交易、碳监测等新业态,助力提升双碳产业创新能级。中国华电则将在2023年计划投资1500亿元,新能源基建投资占比七成……《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这更加坚定了品牌方的投资信心。

(编辑/陈璠)

猜你喜欢

报告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