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推进文化自信研究

2023-04-20王化冰张立燕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

王化冰,张立燕

(1.山东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2.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系,山东 淄博 255100)

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已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还引领着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建立。 这种影响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可以说,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2014 年9 月,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和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不仅能滋养当代中国的精神世界,也为世界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2]2016 年5 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感和历史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重大问题[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丰富的物质资源,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正确地对待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不仅符合文化自信的要求,能培养国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认同感和历史自豪感;同样,利用好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也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文化自信建设。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及现代价值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国文化积淀了丰富的内容:唐诗、宋词、治玉、烧陶、制茶、丝绸、四大发明、民俗节令等。 由于母体文化的博大精深,体育领域也诞生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形式,并赋予了传统体育文化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所蕴含的伦理规范、人格塑造、技艺追求、生命养护体现出人与世间万物及人本身和谐发展的终极思想[5]。 这些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独具特点,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构成体育领域文化自信的源泉。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

1.追求顺于自然与和谐适度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方法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将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和谐作为追求目标,指出人的活动应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而行——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和与阴阳,调与四时,适于寒暑。 运动形式上多从模拟动物的动作获得益处,创造出五禽戏、鹰爪拳、螳螂拳、大雁功等众多仿生拳种及健身功法。 通过身体运动达到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是修炼的最高境界,体现出源于自然、顺应自然、完善自我的体育文化范式。 提倡做任何事情要有界限,张弛有度,过犹不及,并以阴阳平衡、动静适度、形神统一的要求来开展体育活动以达到精气神形的和谐统一。

2.注重伦理教化与人格塑造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追求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达到“内圣外王”的目标,因此完善个人修养是中国古人的不懈追求,一切行为都是为提升自己的德行服务,使得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讲伦理重品德的特点十分突出。 《礼记·射义》要求以射箭展现“明长幼之序,明君臣之义”的伦理规范,所以孔子说行射不在争高下,而在观道德[6];元代《丸经》中有“捶丸虽若平等,然尊卑之序不可紊乱”的规定;清代《少林十戒》则有尊师重道、敬长友爱、戒淫忌狠的武德要求。 中国古人的体育活动是对自身人格修养的磨砺,进行身体锻炼以外达内,由表及里,通过形而下有形的身体活动来促进形而上无形的精神升华,培养坚毅、顽强、卓越、完善的意志品质。 体育比赛不以力量、速度来争高下,而是较心较智,较人格高度,较修养深浅的境界比较[7],胜而不骄,败也不妥,无论胜负皆是对品格的有益磨练。

3.发展技巧和养护生命是中国传统体育的突出特点

中国传统体育的弱竞争性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分不开的。 一方面,农耕文明和谐稳定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重人贵生的生命观,民族性格的内敛保守限制了冒险开拓的施展;另一方面,重文轻武的国策制约了对武力的崇尚,传统文化的崇文尚柔降低了对抗性的接纳程度。 中国古代的体育往往从最初的勇猛有力逐渐转入柔缓的技艺,无论是礼射过渡为投壶,对抗蹴鞠转化为花式筑球,刚劲的外家拳让位于内家以柔克刚的太极拳八卦掌,都是削弱对抗、强化娱乐技艺的体现。 体育未像西方那样追求激烈对抗的竞技运动,进而转向注重技巧,强调美感、养护生命等自身独特的发展方向,走上了养生体育的道路,形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突出的特点。

4.中国传统体育包含众多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形式

中国传统体育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融合多种其他民族文化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各民族传统的养生、健身和身体娱乐活动的总称[8]。 有着丰富想象力的中国古人曾创造出众多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形式。 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有围棋、礼射、投壶、蹴鞠、导引、技击术;秦汉时的手搏、五禽戏、拔河;唐代的少林武术、马球,步打;宋代的象棋、八段锦、由蹴鞠变化出的单球门筑球和无球门的白打;元代的捶丸;明清的太极拳。 此外还有斗鸡走犬、龙舟竞渡、驱傩登高、荡秋千、放风筝、打陀螺、抖空竹、舞龙舞狮等,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在广大范围开展并流行。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载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有977 条,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运动则更加丰富多彩。 如蒙古族的摔跤和马术、藏族的赛牦牛、朝鲜族的跳板和荡秋千、苗族的爬刀山、射弩,哈萨克族的叼羊等众多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华民族的先人创造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这些传统体育文化不仅丰富了古人生活,今天仍有巨大的现代价值。

1.中华传统体育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在价值取向上存在高度内在统一

奥林匹克运动宣扬的奥林匹克精神一直为世人所称颂。 实际上,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华夏五千年文明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积淀的体育文化精髓,也蕴含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9]。 虽然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为主体的奥林匹克运动在外在表现上有着诸多不同,但中国传统体育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在人类追求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着高度统一。 体现为:注重人性关怀是同一核心,强调身心全面发展是共同目标,倡导积极进取是一致追求,追求和谐包容是共同愿望,致力维护和平是崇高理想,宗教献身精神是灵魂寄托[10]。 在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方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的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宣扬的奥林匹克精神实现了殊途同归。

2.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解决当代竞技体育异化的独特作用

世界体育在轰轰烈烈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诸多违背了初衷的异化现象。 以追求卓越、超越自我为目标的奥林匹克运动在更快更高更强的道路上一路飞驰,但是由于经济过度渗入导致的过度商业化也给体育事业带来诸多问题,使体育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异化现象,运动员注重物质获取和利益最大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赛场暴力事件、违禁药物滥用、假球黑哨等背离体育发展的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使得当代体育的发展遇到了巨大危机,由经济利益引发的道德危机已成为当代体育的三个毒瘤,严重侵蚀着体育发展。而以修身尚德为追求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的讲究诚信、以义制利、以德引争的伦理教化等特点,对遏制竞技体育的异化、规范竞技体育的道德秩序,正确树立现代体育的价值观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3.丰富了多元共存的文化多样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价值观相互碰撞融合的国际大舞台。 不同的文化都在碰撞中展示自己独特且光辉的一面,并形成了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七彩世界。 现实也表明,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西方人对中国的传统体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中华武术、舞龙舞狮、赛龙舟、抖空竹等活动受到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喜爱,丰富了国际大众体育的内容。 与西方体育文化追求激烈对抗竞争不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更注重追求和谐包容[1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体条件、不同兴趣爱好,若全都采用激烈对抗的运动形式来开展体育运动未免有些千篇一律,而舒缓的太极拳,灵巧的抖空竹,有趣的放风筝可能更适合年幼或年长等体弱者开展。 文化的多元性要求百花齐放,开放包容,让不同的文明各自发扬并与世界共享,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实现中西体育文化的和谐共存,美美与共。

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继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代以来西方体育成为世界体育的主流,主宰了世界体育发展的方向。中国传统体育遇到严重的危机,造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衰落与流失。

(一)历史演进原因形成的西方体育主流化取代了中国传统体育的地位

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东渐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西方体育也一并传入中国并逐渐在中国扎根,迅速发展并超越了中国传统体育的位置,田径、球类、体操等洋体育率先在学校、军队开展,并逐步走入民间。 十九世纪末期,法国人顾拜旦倡导恢复的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世界体育的杰出代表,其举办方式、项目设置成为各级运动会的模板;宣扬的奥林匹克精神也成为体育界追求的崇高理想;各国在奥运会奖牌榜的位次也成为评定其体育发展水平的标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根据国际大赛项目设置开展体育活动,使得竞技体育得到长足发展和进步。 运动健儿在各种体育大赛中奋勇拼搏,为国争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家体育发展的重心逐渐放在这些现代体育项目上。 相反,传统体育则逐步被遗忘,日渐衰弱。 二战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加速进展,使得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了内外双重冲击,更加失去了开展空间,淡出人们视野。 另外,受西方中心论观念的影响,一些人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甚至抛弃了本民族的传统,从制度到生活方式上全面模仿西方作为现代化的唯一模式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归宿。 以至于很多人对自己传统体育文化的评价也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产生于海洋文明、具有强烈竞争精神、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西方体育代表了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而萌发于农耕文明,追求和谐、宁静的中国传统体育是落后、保守的象征[10],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应被扫入历史的故纸堆。

(二)认知的匮乏和宣传的缺失降低了对中国传统体育的了解度和开展度

一方面,西方体育在我国得到认可并广泛开展;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体育却正在被国人遗忘。 不是专门从事体育的人可能不了解中国传统体育对世界体育做出的重要贡献:号称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源自中国战国时期齐国开展的蹴鞠;马球最早出现在中国,一度成为唐代第一运动,从马球简化而演变出的徒步持杆打球的步打,就是今天的曲棍球的前身;贵族运动高尔夫在中国元朝就出现了,当时被称作捶丸。 一位叫宁志斋的人著有《丸经》一书,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部体育运动竞赛规则;保龄球与中国古代的木射(也叫十五柱球)高度相似,不仅要求打得准,同时还包含有道德教化的作用;近几年已开始举办世界级比赛的拔河也是最早由中国的“牵钩”这一活动演化而来。 这些深受人们喜爱的现代体育活动与中国古代体育或一脉相承,或殊途同归,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体育文化认识的匮乏,导致很多运动形式都是以“出口转内销”的方式重新进入国人的视野,很多人都知道足球、高尔夫、曲棍球、保龄球这些体育运动,而极少人听说过蹴鞠、捶丸、步打、木射这些名字,更不知道这些看起来像是西方体育的运动项目很早以前就已经在中国出现并开展,而更多的人把它们视作是“舶来品”。

生活中,电视的体育节目充斥着NBA、网球、足球五大联赛、F1 赛车、斯诺克、拳击、高尔夫等西方体育的赛事转播,却鲜见中国传统体育的相关报道。 青年人被国外文化的新鲜感及刺激性所吸引对西方体育熟知并高度推崇,对我们的传统体育却知之甚少,宁愿参加各种球类、跆拳道、轮滑等体育兴趣班,却极少有人愿意学习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体育课上开展的田径、体操、球类内容也大多是奥运竞技项目的简化版;而赛龙舟、舞龙舞狮也只是在某些特定节日的时候偶有表演。 总之,中国传统体育与我们渐行渐远。

三、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推进文化自信的对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置于历史文化坐标中,不难发现其对现代世界体育文化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12]。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能促进中国文化的输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正确认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将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使我国越来越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历史经验证明,国运盛、体育兴;体育兴,民族强[13]。 过去,由于缺乏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良好传承和发展,使得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出现流失,国人对传统体育的不了解导致未能建立起良好的价值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今天,我们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拓宽传统体育文化宣传平台。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微信等现代化多元信息传播手段,进行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宣讲、展示,使民众便捷地认识中国的传统体育,增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接受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树立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体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民众的文化自信。

(二)主动践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提高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成效显著,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14]。 体育领域要想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应挖掘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传承载体,以百花齐放、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并将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引入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实践中。 学校要以继承传统体育文化为导向,丰富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 根据传统体育项目内容开展难易程度的不同,分层次引入学生体育学习的不同阶段,打造分层有序、因地制宜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体系[15],作为现行体育教学内容的补充。 全民健身运动中也应适当加入中国传统体育的内容,让优秀的传统体育重新回到中国人的健身行列。 以社会生活实践为路径,深化传统体育文化认知,使人们在践行传统体育文化过程中,不断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形式和内涵,提高文化自信。 鼓励具有传统体育文化素养的教师和社会体育工作人员加入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行列,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传播交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西方体育之所以能够取代中国传统体育的位置,一是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很快被学校等机构所接受;二是通过举办公开比赛将某项运动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观看并逐渐了解这项运动怎么进行。 西方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传入中国时就是以表演赛的形式进入人们视野的。 今天也是如此,温哥华冬奥会的电视转播让中国观众初次见到了冰壶运动并喜欢上它;观看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徐梦桃的比赛又让很多观众知道了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U 型池、空中技巧这些在中国开展度很低的冰雪运动项目。 所以要利用好赛事传播的力量。 对于我们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我们不光要自己继承和开展,还要让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国门、推向世界。 在中外文化交流时通过表演、友谊赛的形式,扩大展示面,让更多的人得以认识和了解。 在文化互鉴交流中展现中国优秀体育文化,推动文化共享,促进以文化人,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彰显文化自信。

(四)创造创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引领文化自信

在人类文化史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形态,也没有适用于所有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形式[16]。 事物的生存发展总是离不开时代的影响,体育事业也是如此。 战国时出现的蹴鞠是中间填以毛发的实心球,以在地上挖出的洞为球门;唐朝时出现了充气的球,并将球门立于地上,提高了球的弹性和观赏性。 排球运动最早进入中国时是每队16 人,分站成四排,打球前需要先排好队,故而中国称这项运动叫排球,后减少为3 排9 人,今天固定为2 排6 人。 面对我们的传统体育文化,我们应像鲁迅《拿来主义》中讲的那样,既不能做关门躲避的“潺头”,也不做消灭主义的“昏蛋”,而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扬弃,才能使我们从古代传统体育中去粗取精、优中取优地继承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并根据时代的变化,通过创造传承机制和创新发展形式,与时俱进地进行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的文化,总是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借鉴、吸收各种优秀文化[17]。 这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 我们应根据时代变化,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期与时俱进地进行再创造,引领文化自信。

四、结语

七十多年来的发展已使中国变成了今天的竞技体育大国。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党和政府提出到2035 年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 体育强国的标准,不仅是在世界范围的竞技舞台上争金夺银,将我国的体育文化广泛输出,并对世界体育具有一定影响力也应是体育强国的标志之一。

中华民族追求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物质文明等硬实力的复兴,更是文化软实力的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是文明梦[17]。 正视并珍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我们的文化自信才有更坚实的基础、更深厚的底蕴和更广阔的视野。 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来推进文化自信建设,可以更好地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促进世界共进共荣。

猜你喜欢

传统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