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视域下的高职信息化教学
2023-04-20金春奎
金 春 奎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南通 22600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成为教育的重要特征。信息化教学能让学习者在不同学习环境中收集信息、探索新知、完成学习任务,但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也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
1 信息化教学实施现状
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是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典型模式,目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主要实施方法是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前及课后。典型做法就是将传统的理论讲解翻转到课前平台视频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时间被应用于实现师生或生生之间的充分互动,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以完成知识的内化。然而,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是建立在有效翻转的基础上的。实际应用中,大多数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弱,没有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不能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1]没有翻转前的知识传递,课堂教学的互动、课后的内化吸收都很难实现。有调查显示,63.9%的学生使用教学平台是由于“教师要求使用”而非自愿,只有20%的学生因“方便师生课下交流”而使用。[2]学生以观看课程视频、浏览信息为主,学习停留在认知表层,只是碎片化与片面性地了解所学内容,难以深入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探究。许多研究将这一现象归结为“大部分学生缺少学习目标”[3]。
王全亮[4]的课堂观察结果显示,分组教学中“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深度和层次水平有所欠缺”,并未对学习问题进行有效讨论,线上讨论更是形同虚设,分组并未改善学习。结合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课堂翻转,仅仅是传统教学过程时间和空间的延展。实际应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某门课程实现翻转必然会对其他课程的学习造成影响。这种仅仅是通过增加学习时间获得学习效果改善的翻转课堂,并未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某门课程翻转课堂的成功,并不代表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复制这一教学模式。任莉萍的调查还发现,部分课程多数学生没有完成慕课课程的学习,却能够在期末考核中取得好成绩,原因是评价题型过于单一和考试过程无监督。[5]
综上,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翻转、参与、协作、测评、沟通等环节仍存在各种障碍,排除障碍、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高职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任务。
2 信息化教学平台推广的困境
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习者能够不受时空限制,不受教师演讲、演示时段的限制,随时反复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而且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海量资源、多元表现形式也非传统教学方式可比,因而,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对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十分重视。从平台的研发方来看,国内外信息化教学平台基本来自两方面:一是高校研发,一是商业研发。高职院校普遍使用的是商业研发平台,主要有“大学生慕课”“爱课程”“智慧职教”“职教云”“微助教”“蓝墨云”等,功能一般包括课程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作业、网上学习、网上考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全面支持教学各环节。经过多年发展,这些平台积淀的教学资源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对我国教育教学模式、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实际推广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 总体上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效率不高。如果将慕课作为一个社会人员的学习工具,这完全符合预期。但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各大平台推广的主要对象仍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学习活动大多是在平台与课程老师的监督下完成。学习活动的非自觉性表现在“刷课”赚取学分现象普遍,在线讨论敷衍了事,作业提交抄袭率持续偏高等方面。[6]这些行为在浪费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
2) 从平台的功能来看,部分平台试图将应用功能贯穿教学全过程。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网络资源等多方面的差异,一些基本上不会被用到的功能(如在线笔记、讨论等)在造成设计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对学生使用资源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一些平台对课程资源的管理功能不够,如题库、课程建设资料分类等。平台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以各级课程评审、资源展示为主,课程建设管理功能仍然不强。
3) 当平台用户量规模大时,易造成网络拥堵,影响学习效果。大量用户上线时,一些大规模的教学平台常发生卡顿、崩溃,平台界面也不能充分满足课程设计者需求,对用户的合理建议反应比较慢。
4) 各平台移动端应用程序各不相同,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通常要在一部手机上安装多个学习应用程序,增加了手机硬软件资源的负担。同时,一些应用程序技术上还不成熟,更加影响了学习者使用体验。
5) 学生个人信息、学习信息过于集中,个人隐私存在很大的泄漏风险。为此,一些平台通过技术作了匿名处理,但又给教学组织管理带来不便。
尽管信息化平台在教学中的作用大,但应用弊端也日益明显,师生自主选择信息化平台教学的意愿不强,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靠平台改进技术,还需要从教学策略、教学组织等多方面重新认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3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与信息化教学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是在吸收国际职业教育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在课程建设方面,通过引进与试点德国“双元制”、加拿大的“能力本位教育课程”模式,逐渐形成以工作过程、学习情境为核心,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与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强调课程与教学必须与具体的职业活动过程相联系,立足于职业岗位要求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合理归并工作过程中比较接近的工作领域并据此设置课程,具有综合性、完整性和独立性的特点。[7]职业教育课程论区别于普通教育课程论,更加注重“工作过程”“学习情境”“职业能力”的意义。
从教学论视角看,新手段应用应服务于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基于“职业群集”的模块课程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是职业院校课程的主要特征,知识、能力、职业素养全面提高是职业院校课程的主要目标,“做中学,学中做”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学的主要方法。 从信息化平台到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都要契合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及教学的这些特点。目前,从平台而言,模块课程集群组织不够便捷,不能满足个性化教学与学习的需求,一些平台还不具备学习分组功能,不利于项目实施的协作与沟通;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学手段的实施强调线上模式,弱化线下组织,翻转形式单一,体验式实践教学、协作与沟通表现得还不够充分,难以达成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4 信息化教学平台功能的需求分析及优化建议
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功能不全还体现为用户使用平台时在资源整合、功能兼容到模块选择等方面体验不佳。笔者在2021—2022 学年对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的“网络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PHP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的上课学生进行了关于分组教学的调查,其中一个关于辅助学习方式的问题如下:
你最期望使用以下辅助学习方式中的哪种?请在以下A~E 选项中选2~3 种。
A:三五人的共同学习小组;B:同班级学习讨论活动与平台;C:校内以系统化专业知识内容组织的慕课学习与交流平台;D:相关专业学习网站与交流平台,如菜鸟、w3school;E:大学生慕课、职教云、智慧职教等大型综合课程平台。
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以下几类:①选A、B、C(表示学生能在有限的范围寻求学习帮助);②A、B、C 中的1~2 项再加上D 项(说明学生除了有限范围内的帮助,还寻求更专业的帮助);③选择D、E 或E 项(即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是在较广互联网范围寻求学习帮助,定义为偏爱慕课类型);④选择上述3 种组合以外的其他组合(定义为兼顾类型)。调查结果发现,近70%的学生选项中包括A、B、C,即使在被定义为兼顾类型与偏爱慕课类型的学生中也普遍选有包含A、B、C 选项中的1 种。不难发现,大规模的课程集群如果没有有效的分类、选课指导及学习指导,对以班级制组织教学的学生来说,还难以适应。这个调查结果反映了学生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学习时的体验。基于上述反馈以及前面描述的问题,对高职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功能完善提出以下建议:
1) 平台着重完善资源管理,改善用户体验,提高资源建设便捷性和资源使用的流畅度。裁减系统中使用率极低的功能,减轻系统运行维护的负担。行业管理部门协调统一各平台课程资源建设标准、课程迁移标准,方便课程管理与教师课程建设升级。
2) 分解网站功能,各学校按照专业设置课程的专门入口。教师进入专门入口后,能够根据专业整体的培养目标自由地选择组织模块课程集群,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体系。学生通过专门入口进入学习,也能从整体上把握学习方向,解决学习目的不明的问题。设置专门入口的另一大好处在于将高质量专业建设评价从成果数量评价引导到专业体系、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从传统的文档资料评审转为深入的教学实施全过程监督。
3) 通过专门入口进入教学组织功能,教学组织功能由各学校独立平台完成,形成分布式网络教学平台结构,减轻中心平台的管理压力和网络拥堵。同时,配合统一的课程资源建设标准、课程迁移标准,专业教师可以自由选择统一平台展示或导入课程资源,学生可使用统一的地址入口或移动端应用程序进入学习,减轻学生通信工具的硬软件负担。学生信息管理也由各学校导入,以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安全。
4) 教学组织功能能保证分组教学,灵活组织各学院独立的专业学习讨论圈子及讨论活动,以便有共同学习经历、相似知识基础的学员进行交流。专门入口设立的基于本专业的讨论学习平台,能保证讨论问题的专业集中性。讨论平台用户包含老师和不同年级同专业学生,适当包括已经毕业但还在本专业频繁活动的学生和精选的企业技术人员,这对保证答疑解惑的专业性、保证专业与行业的联系有帮助。
5 高职信息化教学组织优化策略
要突破高职信息化教学在专业知识的内化与深入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必须从教学论出发,以知识传递、教学效率为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结合前文分析,高职信息化教学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
1) 创新混合式教学的课堂翻转,提高教学效率。效率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保证。在教学实践中,混合式学习所追求的过程价值由于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与质量投入而面临着现实困境。翻转课堂的本质在于通过将面对面的课堂时间用于深层的有意义学习,培养学生高阶的能力和素养。[8]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组织课堂以外的活动,通过观看线上视频进行基本知识的课前准备之外,探索与发现才是课外学习组织的核心目的。在平台支撑下实现形式翻转的基础上,重点是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课外主动探索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达到能在课上展开更深层次交流的目的。
2)分组学习,协作沟通,有助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实践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分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协作与沟通是混合式教学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活动应贯穿课中和课外,活动的组织与考评要规范化、常态化,真正做到协作、沟通、互相学习。为此,首先要调整课程的课时安排,压缩理论知识讲解的课时,将小组活动纳入课程,安排课时,确保翻转后的课外活动也能有序、有效进行,不能让信息化教学平台成为学生课程学习的额外负担;其次,稳定小组组织形式,提高课堂组织的效率和效果;第三,设立专门的活动场所,提供活动的必备环境与条件,如实验场所开放管理等;第四,规范小组活动流程,对不同的小组活动提供不同的记录规范,以供评价;第五,由教师流动参与或高年级学生协助对小组进行管理。
3)结合专业网站,加强专业学习的论坛管理,形成学习讨论与研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纵深的讨论与学习。
4) 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学习跟踪,将学生利用平台资源参与学习过程的相关数据作为学习评价的参考,利用各大平台的统计数据实现对课程教学的监测。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从单一考试模式向“过程考核+成果考核”模式转变,从简单的机器监督“学习参与”过程考核向“参与、沟通、协作”全过程素质考核转变,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6 结语
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组织策略的优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合理组织学习资源,选择组织形式,管理学习过程,利用学习评价,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话题。提高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效率,多途径完善混合式教学全过程管理,改善教学效果,有助于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