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美地理空间情报官民合作
2023-04-20屈甲阳袁鹍
屈甲阳 袁鹍
无论是对于战争爆发前所做出的战略预警,还是对于战术行动的情报支援,美国地理空间情报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空间情报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航天技术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其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凸显,官方情报机构和商业公司的合作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近年来美地理空间情报官民合作动态
美国商业公司对地理空间情报的运用。Maxar公司是美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和领军企业,除了拥有强大的实力之外,其运营和发展也努力契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需求。在2021年美国撤离阿富汗的行动中,Maxar公司就通过提供喀布尔国际机场及其周围道路交通情况,以及人员分布情况的卫星图像,为美国政府制定撤离计划及效果评估,提供了直接的帮助。
无独有偶,Planet、BlackSky及其他商业卫星公司同样也直接或间接地在各种行动中为美国及其盟友提供地理空间情报支援,包括行动地域的实时图像,重要目标的位置等,为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美国政府部门对地理空间情报的运用。尽管美国优秀的地理空间情报领域秘密搜集能力为其带来诸多便利,但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也带来了一定风险,促使美国在制定外交和国家安全政策时,需要谨慎考虑。
为了在保障国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军事行动的具体需求,美国逐渐探索出一种地理空间情报运用的新模式。在情报内容方面,其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商业卫星公司所提供的开源地理空间情报,保证这些情报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在披露方式方面,美国选择以官方身份进行公开,这有助于让对商业公司能力持怀疑态度的部分盟国相信情报的可信度,为相关行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在情报共享方面,与自身通过军用卫星侦察后获得的秘密来源情报进行对比后,选择性地与公众和盟友进行共享,让相关各方难以分辨情报来源,既实现了对秘密情报的保密需求,又达到了情报支援的目的。
美国持续推动地理空间情报的官民合作。随着卫星侦察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来只有政府才能收集对手的高级情报,军队可以对公众隐瞒战场真实情况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商业卫星图像正在极大地改变信息格局,美国洞察到这一改变,及早开始了官民合作的步伐。
鉴于美军对商业太空服务的依赖,美军战略司令部早期创建了一个名为“CIC”的小组,以分享有关太空威胁和其他问题的情报。CIC成立后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航天部队基地与美国航天司令部开展密切合作,并共享地理空间及其他相关情报。合作使商业卫星公司表现出较强的活力,并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证明了官民合作的优越性,也助推合作深入发展。
美地理空间情报官民合作的重点领域
情报搜集与共享。在情报搜集方面,美国商业卫星公司定位精准,产品切合客户需求,尤其在应对紧急事件及长期威胁方面持续关注,如2021年美军撤离阿富汗的紧急行动,运用卫星对伊朗导弹设施展开持续监视并定期针对导弹基地的建设情况发布系列研究报告,持续重点监视我国南海岛礁建设情况,为美国战略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等。
美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大门
在情报共享方面,美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自2010年就着手进行了“增强图像”项目,通过商业成像卫星向政府提供“更大的访问权限、优先任务分配和更强的能力”,即进一步确保政府机构(尤其是官方情报机构)可以从商业在轨卫星处获得所需的情报。2017年,美国家侦察办公室从地理空间情报局处接管这一项目后,更是大力更新和完善这一项目,使图像分发更容易和更标准化,达到更佳的共享效果。
人才与力量建设。美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与国家侦察办公室不断推动美国地理空间情报能力的建设发展,大学、企业和政府间的合作也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目前,美国已形成了一套力量融合、效率高效的人才与能力建设体系。
2003年,一些权威机构意识到推动地理空间情报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召开了第一届GEO-INTEL会议,并于次年初成立美国地理空间情报基金会。该基金会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如定期发布行业白皮书等,以确保产需协调,推动业界的良性发展;通过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及各类交流活动,加强政军企三方及企业内部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技术或扶持个人的发展,推动美国地理空间情报技术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
为确保从业人员的正规化、专业化,美国防部还专门出台了地理空间情报专业认证 (GPC) 计划。该计划适用于在整个国家地理空间情报系统 (NSG) 中所有获得批准的国防部文职人员、军事人员和承包商从业人员,共有11个类别,涵盖地理空间情报工作的处理分析全流程,从而提高了行业门槛,推动了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加强了相关力量建设。
此外,美国商业卫星公司的雇员中具有军队或情报背景的人员占比较高,例如GEOOWL95%的雇员曾在美军服役,Maxar、Planet等公司也在人员招聘中明确表示出对于具有军方背景或情报背景雇员的青睐。一些曾长期在军内业务部门任职的人员更是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商业卫星公司,并将丰富的经验用于指导人才培养。
技术更新与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应用对于情报工作产生了颠覆性的变革,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及准确性。近年来,美国相关情报机构通过与商业卫星公司及AI公司合作,将智能处理技术与地图、地理影像数据和地理坐标为主的战场地理空间情报相结合,为战场态势智能感知和战场可视化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框架。在影像、地理、遥感等多源数据的支持下,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图像、视频等进行场景检测和目标识别,使作战指挥员能够全维、实时感知战场态势。
美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总部
同时,在与商业卫星和AI公司合作的过程中,美国情报机构还注重仿真建模技术的发展,即利用仿真原理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一个可进入、可交互、可量化的三位虚拟战场。提出要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构成一个让指挥人员具有生理立体感觉、宛如身临其境的虚拟战场,并将虚拟化的装备、人员、设施融入其中,使得各要素研究不完全受环境、设备、人员等的限制,从而缩短研究周期。
美地理空间情报官民合作的现实情况
合作动因一是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和大国竞争的现实需求。9·11事件爆发后,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头号威胁,此类威胁力量分散、结构复杂、行踪不定、信号模糊,利用造价高昂的军用卫星对每个微观目标进行侦察得不偿失,官民合作成为最佳选择。2018年,美国防部发布《美国国防战略》,明确强调“与中国和俄罗斯的长期战略竞争是国防部的主要优先事项”。美国重回“大国竞争”的轨道,地理空间情报官民合作的需求与日俱增,这种方式也成为美国在情报搜集方面效费比最佳的选择。
二是商业公司情报能力的持续提升。Maxar公司拥有雄厚的实力,并能够在商业卫星领域保持优势,其拥有WorldView以及原地球之眼公司系列高分辨率卫星,并建立了世界上著名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星座,超高的分辨率、多光谱观测能力让这些卫星虽然不能与军用卫星完全媲美,却也足以满足地理空间情报支援的部分需求。此外,新兴的Planet、BlackSky和Capella等公司虽然规模不如Maxar庞大,但技术实力不容小觑,并同样表现不俗。
除了拥有较为出色的卫星侦察能力,M a x a r 和O r b i t a l Insight等公司还针对性地培养相关的地理空间情报分析和研判人才,引进相关技术,强化分析能力,提升公司综合实力。例如Orbital Insight公司就利用AI技术,广泛搜集并简化数据,提高分析效率和判断的准确性。该公司名为“GO”的分析方法甚至获得了美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前局长罗伯特·卡迪罗的高度评价。
三是实践检验。美国地理空间情报官民合作的实践与成效,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合作模式的现实基础。商业卫星公司无论在军事行动还是在紧急事态应对中都表现不俗,多次提供例如敌军部署及目标周边景象的高分辨率图像,为美国政府快速反应、研判并作出决策提供了可靠信息,多样选择的同时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美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商业运营主管大卫·高蒂尔曾公开表示,地理空间情报局从Maxar、Blacksky和其他公司购买了大量光电图像服务,单是美国家侦察办公室就向BlackSk y、Ma xar和Planet三家商业卫星公司售出潜在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合同,在现实运用过程中效果突出。在此基础上,地理空间情报局还在加速采购新的商业卫星服务以支持美国的相关行动。未来,美国会更加坚定地推动地理空间情报官民合作的步伐。
主客体一是主体:官方情报机构。在合作中,主体通常是颁布任务、予以指导、提出要求的一方,在美国地理空间情报官民合作中,以美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国家侦察办公室、国防情报局为代表的官方情报机构正是合作的主体。他们通过采购卫星图像,以及部分情报工作外包的方式,提出相关需求并充分利用商业卫星资源来满足部分工作需求。
二是客体:商业卫星公司。在情报外包业务中,私营部门根据种类不同,凭借其独特性优势,为情报机构提供不同类型的专业化商品和服务。那些负责提供专业化商品和服务的私营部门就是客体,而这一客体具体到地理空间情报领域主要就是商业卫星公司。作为合作中接受并执行要求和指示的一方,商业卫星公司在合作过程中往往体现出辅助、支援的职能,拥有着符合情报机构需求的前沿性、适应性、可控性等特点。
三是二者角色定位。官方情报机构作为合作的主体,既要当好一个规则制定者、监管者及指导者的角色,也不能够过分地要求合作事务在商业公司业务中所占的比重。其所扮演的更像是一个“守夜人”的角色,能够在维持整体合作环境稳定并适度监管商业公司的情况下,充分尊重商业公司的客体地位,为其指明方向,努力发挥其活力。
商业公司的角色定位应是保障者和支援者,始终应明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职权范围。既要充分发挥自己资源广泛、灵活度高、限制较少的优长,也要充分认清自己的责任和局限性,对于自己知密范围之外的消息持有谨慎态度。支援而不主导,保障而不僭越,正是商业公司这一客体角色需要做到的。
运行机制一是以合同为保障,不断完善内容。在官民合作过程中,情报机构主要采取定期签署合同的方式,并以此作为合作保障,不断完善丰富合同内容。以合同为保障奠定合作基调,确保官方的要求和指示能够被理解,商业公司能够获取适当的利益,从而保持双方关系相对稳定。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新现象、新发展、新问题再通过完善合同内容的方式来提高适配度。
Blacksky公司的遥感星座
例如,当“增强图像”计划已无法满足美国政府与承包商的需求的时候,国家侦察办公室就于2022年5月25日宣布将使用光电商业层计划(EOCL)替代旧有的“增强图像”计划,以此使合同内容更加适应新形势下的利益分配需求。
二是明确机构职责,顶层统筹协调。美国家侦察办公室与地理空间情报局作为美国地理空间情报的主要职能单位,负责美国地理空间情报产业发展与应用等相关业务。但在具体业务方面,二者职能划分较为明确。国家侦察办公室长期以来主要负责侦察卫星的设计、组装及发射工作,而地理空间情报局负责具体侦察业务,以及协调政府对地理空间情报的所有要求,并为国家侦察办公室的卫星图像采集机构设定要求。
2017年经过调整改革后,地理空间情报局保留了获取所有非卫星地理空间情报图像源的权利,并负责确保一切资源能够相互结合。而国家侦察办公室则负责购买商业卫星图像,以及创建新的军事情报卫星图像采购架构。在美国地理空间情报能力建设上,双方职能有所重叠但又各司其职。但是,与商业公司的接洽和采购目前主要是由国家侦察办公室负责,二者如果出现业务冲突或是职能重合,则由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这一顶层机构进行统一协调。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时喀布尔机场卫星图像
Planet公司卫星拍摄的俄罗斯机场照片
三是搭建合作体系,共促人才培养。体系化的人才培养体制是机制化运行的重要体现,也是有效助推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水平提升的原因。情报机构通过发展区域地理信息中心的方式,让学术机构和商业公司可以利用该信息中心展开可持续、灵活和互利的合作。
例如,北卡罗来纳州有一个庞大的地理空间情报产业集群,该集群由三个地理空间情报基金会认证的学术机构、执行地理空间情报任务的军事基地(布拉格堡和莱琼营)及相关州政府机构组成,为跨部门解决方案和交互提供机会,并推动创新方案的研发。同时,在该集群内,官方情报机构和商业公司还会利用硬件设施和现有人才储备,为新入职人员提供培训服务,实现体系培养、专业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官方和商业的结合可以确保教育计划与政府和行业标准的发展保持一致,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美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学院圣路易斯分校
美地理空间情报官民合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不断拓宽来源,注重开放性。在早期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美国情报界、国防部和其他政府机构被迫远程办公,环境因此变得更加开放,承担地理空间情报业务的商业实体也更加分散。
随着地理空间情报官民合作的深入开展,拓宽来源、更加开放已经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一种趋势,而新冠疫情导致工作方式的改变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首先,由于地理空间情报相关系统和设备的研发和测试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而美国对于地理空间情报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官方的建设速度。其次,拓宽情报来源,而不是仅仅将合作局限于几家商业公司,能够分散地理空间情报业务的承担客体,有利于加大对手的搜集和侦察难度,使其难以在有限的精力内锁定全部的商业目标,增加了官民合作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因此,正如2022年美国地理空间情报基金会的白皮书中所说,拓宽来源,将更多的中小企业纳入到地理空间情报合作这一业务圈内,将成为未来一大发展方向。
加强方向引导,注重统合力。由于商业卫星所展示出的巨大价值,美国家侦察办公室已为Maxar等三家商业卫星公司提供了巨额合同,这一切显然将刺激更多资本涌入商业卫星数据服务这条新赛道。由此,随着参与力量的不断增加,地理空间情报商业市场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有可能带来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并由此引发恶性竞争,甚至是恶意地泄密和陷害现象。出于合作效果及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美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颁布的《2021-2025国家地理空间情报业界系统商业地理空间情报战略》表明,未来在美国地理空间情报官民合作中,官方情报机构一定会着重发挥引导作用,营造正确导向,加强统合力,履行好统筹协调的职能,维护市场的有序以及良好的团结协作关系。
强调融合发展,注重前沿性。目前,在美国地理空间情报合作领域,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已有显露。例如,将机器学习和地理空间情报分析相结合,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将网络信息传输技术与地理空间情报的分发相结合,提高传输过程中的速度和安全性。在俄乌军事冲突当中,美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地理空间情报结合,已经取得了出色的效果。
技术作为重要的“赋能器”,对于情报工作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而地理空间情报作为科技含量较高的情报门类,技术融合与创新也一定会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未来为了保持在地理空间情报官民合作领域的比较优势和主动权,美国情报机构一定会在技术交叉融合发展和前沿性应用方面仔细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