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成本管理控制探析
2023-04-20杨玉凤大连理工大学
杨玉凤 大连理工大学
引言
新的发展环境下,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也使得以往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暴露出许多不足,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由此而生,要求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能够引入权责发生制,获取更加全面、更加准确的财务信息,有助于降低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本,提高效率。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应该归入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执行主体中,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内容
经济发展新时代下,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部门能够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政府部门需要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对公共资源使用情况进行优化。如果想要客观准确地考评政府绩效,要求财务报告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全面反映。但是,传统的预算会计体系无法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随之得到了实施,针对政府会计“双基础、双报告、双功能”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明确。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内容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建立起了“双基础”的会计核算模式。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同时具备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功能,在强调两者相互衔接的同时,也实现了适度分离,能够将单位财务信息以及预算执行信息清晰准确地反映出来。二是确立了“5+3”会计要素,推动了会计计量模式的优化和完善。在财务会计方面,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在预算会计方面,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是对基建核算进行了整合。单位在基本建设投资方面,应该依照统一规定实施会计核算,不再需要单独建账。四是构建起了“双报告”的会计报告体系。单位需要依照规定,基于权责发生制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基于收付实现制编制预算会计报表[1]。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强化资产管理,减少资产成本损失
在我国,高校属于事业单位的范畴,需要为社会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职能,通常是由国家给予全额或者差额拨款。部分高校在实施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引发了国有资产虚耗损失、私自挪用公有资产的问题。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对资产的监督管理,规范化管理取代了原本的粗犷式管理,可以显著提升高校的资产管理能力,有效减少资产成本的损失。
(二)完善绩效考核,提升成本效益
高校具备公共服务职能,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在推动高校履行自身职能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内部绩效考核工作,保障考核的严谨性。原会计制度虽然也对单位内部绩效考核进行了强调,但是将侧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上,成本管理的内容较少。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在内部绩效考核中引入了成本管理和社会公益相关的内容,可以帮助高校更加精准地把握运营中各个环节的成本,依照内部控制的具体流程,强化成本管理与教育职能之间的相互联系,确保高校在落实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反映成本费用,促进成本管控
成本费用在高校日常支出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原会计制度在成本费用管控方面相对薄弱,部分工作人员可能会利用管理漏洞以权谋私。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双功能和双报告可以很好地将高校的成本费用反映出来,帮助高校更好地进行成本管控[2]。
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成本管理策略
(一)强化成本管理意识
新时期,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需要充分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增强成本管理意识,确保成本管理相关规定的贯彻实施,增强成本管理能力,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高校竞争优势的提高。从领导层的角度,应该高度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在高校内部对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转变广大教职工对于成本管理的看法,确保其能够共同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推动高校文化与成本管理理念的融合,保障成本管理实施的效果。
(二)做好战略定位分析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性质,需要承担相应的公共服务职能,依照战略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确定好自身运营所需的各种成本费用,包括人力成本、设备成本、基础建设成本等。以人力成本管理为例,需要高校立足战略发展的角度,分析业务能力是否有提升的空间,通过一定时间的运营后,确保能够提供长期、稳定、优质的服务,带来丰厚回报,不过需要聘任相关专业人才,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通过增加人力成本的方式,实现对于专业人才的引进。高校在成本支出环节,需要放眼长远,不能因为出现了短期成本增长的情况就放弃一些能够助力长远发展的规划,对于成本支出低,但是与高校战略发展不符合的项目,应该及时放弃。必须明确,成本管理的目标应该迎合高校的战略规划,而不是一味地减少成本支出,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成本管理的价值,推动高校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一方面,应该对成本核算制度进行完善。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成本核算中统一采用权责发生制,其能够确保收入与成本相互对应,可以显著提升计提折旧以及摊销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将成本管理以及绩效考核融入财务报告中,对高校的运营状况进行客观反映。另外,高校成本核算周期应该与学期保持一致,遵循配比性原则,将权责发生制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应该对成本预算制度进行完善。高校应该对照国家相关政策和自身的内部特点,推动成本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结合实际情况优化预算管理,从全局角度分析各个运营环节的成本费用支出情况,保障资金的合理使用[3]。
(四)确定成本核算范围
想要保障成本核算内容的准确性,需要做好高校成本核算对象及范围的确认。从高校的角度分析,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应的业务活动获取经济利益,在成本核算环节,必须充分关注资金用途,依照不同用途来对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选择。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实施背景下,高校在实施成本核算工作时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其能够将高校是否及时有效地履行了公共服务职能很好地反映出来。一般来讲,高校成本核算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在对自身社会服务职能进行履行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开支,另一部分是在落实业务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开支。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需要进一步落实好财务会计审核工作,对资金支出的性质做出准确判断,以此来明确成本核算的范围,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
(五)做好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对于高校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求高校能够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以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为支撑,推动相关制度体系的贯彻落实。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做好人才招聘管理,结合实际需求,完善相应的招聘准入机制,要求应聘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工作经验,可以准确把握政府会计制度的新要求,并且将其落到实处。二是对于在岗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确保财务人员能够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内涵,将其内容融入实际工作中,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三是应该对绩效管理进行重新规划,推动绩效管理机制的完善,避免财务人员出现行为偏差,提升其责任意识,规范其行为,以此来更好地开展成本管理工作[4]。
(六)落实成本预算管理
从高校的角度,在落实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自身需求,做好固定资产采购管理,确定好相应的成本预算计划,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指导,包括供应商选择、采购审批、价格管控等。应该做好细致全面的市场调研工作,对资产价值的实际范围进行明确,对照相关要求对报表进行编制。另外,需要做好相应的事前审核工作,明确审批流程,对成本支出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在日常公用费用控制中,应该落实好成本预算管理,控制好相应活动中产生的费用,如因公出国、公务接待等,将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才能显著提升高校的效益。
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对之前五年高校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做好预算编制方案合理性的分析,要求所有财务数据都能够真实准确。在实施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对相关责任进行优化配置,确保业务资金的合理分配。另外,应该重视大额资金支出项目的审核工作,依照相关合同条款的内容进行预算编制,确定好具体的费用支出,立足成本效益角度来评价资金使用情况,落实好预算绩效管理,推动各项工作的贯彻实施,针对预算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及时改进,以此来达到最佳的项目支出控制效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该加大预算监督力度,确定好实际和预算的差异,分析原因,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提高预算成本管控的效果。
(七)注重运行成本监管
高校想要切实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保障成本管理实施的效果,需要从自身的运营情况出发,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赋予其独立审计权限。应该进一步明确成本监督责任,通过动态审计、跟踪审计等,规范高校成本支出。日常支出审计方面,审计人员需要结合成本信息需求和经济用途,做好分类和定义,如工资福利、个人补助等,确定审计监督的标准和范围,定期实施审计工作。在开展运行成本监督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高校成本支出的范围进行监督,确保成本信息可以得到及时更新。高校办公费用可以对照预算结果,做好全面分析和对比,在高校内部进行公示,要求各部门能够通过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的方式,缩小彼此在成本支出方面的差距。对于一些特殊支出如招待费、差旅费等,需要落实好动态监督管理,确保所有的支出都能够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强化高校财务人员和教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审计的相互配合,促进运行成本控制效果的提高。
(八)关注价值链成本分析
有效的价值链成本分析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对成本进行分析和管控,推动内部运营流程的明确,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增值工作。高校内部工作人员众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参差不齐,通过价值链分析的方式,可以实现对于各项成本支出的有效管控,提升管理的整体效果。例如,高校可以对各个职能部门的办公流程进行梳理,借助价值链来对流程中各个节点的绩效进行分析,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此来降低成本支出。价值链成本分析还能够帮助高校建立起竞争优势,如科研目标为了加快科技成效的资本化,可以借助市场经济手段,实现科研成本的产业化,吸引资本投资,提高效能的同时,对成本进行控制[5]。
(九)优化信息管理模式
对于高校而言,在实施成本管理工作时,应该做好成本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以此来提升成本管理的有效性。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信息化建设需要将“双进双出”和“双轨制”作为基础,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量的增大,需要财务管理部门从高校的具体情况出发,针对市场中所有形式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对比,关注其实用性和经济性,在考虑高校本身成本管理、预算管理需求的情况下,选择或者建设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成本管理工作时,必须考虑成本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目标的实现,针对每一项会计业务进行分化,确保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能够做到齐头并进。
结语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成本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需要高校方面重视起来。对照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革新成本管理方法,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借助战略定位分析以及价值链成本分析等手段,有效降低成本支出,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