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扛稳粮食安全硬责任建设东部沿海大粮仓

2023-04-20羊维达

群众 2023年6期
关键词:种粮盐城粮食

羊维达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参加十四届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盐城是农业大市,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140亿斤,约占全省1/5、全国1%,可满足全省一半人口粮食需求;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15.2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盐城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契机,着力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加快建设东部沿海大粮仓,切实发挥好粮食大市“压舱石”“稳压器”作用,为推进农业强省建设“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

致力“饭碗端得牢”,夯实保供“硬着子”。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盐城“市之大事”。一是落实“党政同责”强保障。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把党政同责作为“第一要求”,逐层逐级立下粮食生产“军令状”,实行清单式明责、联动式履责,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489.3万亩、总产量达143.16亿斤。真正把粮食生产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資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让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二是突出“量质并举”提产能。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盐城致力“农田变良田”,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2020年占全省17.3%提高到2023年占全省22.3%,项目区粮食产能比其他区域高5%左右。盐城将继续围绕年亩均粮食产能1000公斤核心目标,抓牢“规划、整合、质量、规模、管护”五个关键,确保“十四五”期间建成480万亩旱涝保收“吨粮田”,每年至少打造9个万亩集中连片示范区,实现基本农田高标准全覆盖。坚持措施“长牙齿”、违法“零容忍”,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良田种粮、良田粮用。加快盐碱地综合改良利用,大力实施秸秆还田、绿肥种植,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等级。三是坚持“多样多元”保供给。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星火工程”,在粮食、园艺、畜禽、渔业等各领域实现“多点开花”。高质量建好10.3万亩“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向设施农业要食物;优化建设光明集团禽蛋基地,推动特色禽蛋产业发展;高标准建设陶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向深海远洋要食物;大力推进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建设,打造现代渔港经济区,巩固渔业全国地级市前十强地位。

致力“良种产好粮”,牵住科技“牛鼻子”。实现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一是打造种业振兴“核心力量”。积极参与“揭榜挂帅”项目,探索建立专项科研基金,实施重大新品种创制和特色品种开发工程,全面做强国家级三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和全国最重要蟹苗供应基地,力争在射阳大米等优势产业品种上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发挥国家级杂交稻种子生产基地优势,积极争创省级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加快提升神农大丰、金色农业等龙头企业商业化育种能力,确保种业市场化程度实现新提升,力争现代种业总产值年内超200亿元。二是抓好研发推广“关键环节”。加强与省内外权威农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组建市场化创新联盟,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项目,鼓励县(市、区)争创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探索县(市、区)农科所体制机制转型,依托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提升耐盐水稻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质效,实现组织培养育苗专业化运作,形成一批高质量农业科技成果,年内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三是强化农机装备“重要支撑”。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行动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稳步扩大水稻机插秧规模,全力压减粗放直播稻种植,确保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86%。鼓励拓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服务,集成应用作物栽培、绿色生产、收储加工等关键技术和智能装备,推动粮食生产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致力“经营增效益”,走出改革“好路子”。破解制约粮食生产效益瓶颈,关键是用好改革创新法宝,着力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一是建好“市场化主体”队伍。以鼓励返乡创业为基础,支持领办创办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农人群体。以加强培训为保障,面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组织带头人,全年将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4.5万人。以表彰奖励为抓手,组织开展十佳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系列评选活动,引领带动更多经营主体投身粮食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等领域。以深化场地联动为支撑,依托市域内17个大中型国有农场,整合优势资源、资产、资本,合力打造优质粮食种植基地,构建场地高效协同发展新格局。二是瞄准“规模化经营”方向。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途径,放大被吸收进中央一号文件的“小田变大田”改革效应,扎实推进建湖县高作镇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努力让1165万亩耕地释放出更大潜力。三是把握“社会化服务”路径。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支持有条件的国有农场、新型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领办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托管式、订单式、一站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形成一体化、现代化的粮食生产服务体系,让更少的人种更多的地、产更好的粮。

致力“种粮有奔头”,鼓起农民“钱袋子”。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一是抓链条,稳增收。坚持“粮头食尾”,建立“种管收储加销”一体化粮食全产业链,推动粮食就地转化增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紧盯大龙头、培育强链主,持续加大对益海粮油、中粮集团等粮食龙头企业招引力度,在大米、小麦、杂粮精深加工上求突破,全力推动射阳县创建以粮食产业为主的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让盐城粮食产业“既有高原又有高峰”。二是强载体,助增收。利用我市农业产业规模大以及盐城港大丰港区港口条件好、土地空间广等优势,聚力建设盐城港大丰港区粮食(食品)加工物流产业园,高定位编制园区规划,系统化提升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和“国家粮食现代物流产业示范园”,年内园区粮食仓储能力达200万吨,到2025年达300万吨,粮食中转量超1000万吨。三是育品牌,促增收。坚持市县联动、品牌带动、协会推动,依托全市大米产业联盟,广泛吸纳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单位,完善“产业联盟+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做强以射阳大米为首的品牌粮企规模,放大盐字号粮食系列品牌效应,推动粮食产业提质效、拓市场、促增收。四是优政策,保增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依据产粮贡献度实行奖补,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应急救助补贴,确保种粮农民收益有保障,主产区重农抓粮不吃亏。严格落实财政金融支农“盐十条”,构建完善财政贴息补助、提高贷款额度、优惠贷款利率“三位一体”联动支持体系,深入推动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坚决打好支农政策“组合拳”,让种粮农民吃下“定心丸”,在稳粮保供大局中贡献盐城更多力量、展现盐城更大担当。

(作者系中共盐城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

猜你喜欢

种粮盐城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画画就如种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