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藤篓叫魂

2023-04-20刘学柱

民间文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叫魂许氏牛儿

刘学柱

旧时皖西山区有用所谓藤篓叫魂的习俗。藤篓是用山里的藤条编的篓子,大肚小口,有尺许长,可背可挎,平时用来盛东西装货,那些山里的妇女也用藤篓给家中故去的人叫魂,免得亲人死后成了孤魂野鬼,四处飘荡。

这个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那年贾牛才四岁,过年了,玩花灯,父母带着贾牛看热闹。街上人山人海,玩花灯的又蹦又跳又唱,锣鼓喧天,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人群将玩花灯的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在圈外的人甭想看个周全。

开始时父母拉着贾牛的手,一边一个,后来贾牛拉着父母,像弹弓上要弹射出去的石子,一个劲儿往人堆里扎。大人扎不进人堆,小孩则见缝插针。贾牛铆足了劲儿,父母哪里敢松手,将贾牛抓得紧紧的。

这时,人群一阵骚动,父母拉贾牛的手被挣开了,母亲的手里只剩下一只手套,贾牛和另一只手套一瞬间没了踪影。

父母慌了,连忙叫贾牛的名字:“牛儿,牛儿———”

可回答他們的是又说又唱,欢声笑语。所有的人都津津有味、情绪高涨地看热闹,没有谁听到他们的呼叫声,谁也不去关心他们的呼叫声。

这对夫妻在人群中跌跌撞撞,疯狂地寻找、喊叫,可是一直找到半夜,喊到半夜,哭叫到半夜,也没见着贾牛。

玩花灯的都走了,看热闹的都散了,街道一片狼藉。贾牛的父母手里捏着贾牛的一只手套,撕心裂肺地哭叫。

贾牛上哪儿去了呢?他挣脱了父母的手,钻进了最里层,饶有兴味地看花灯,看得忘乎所以,根本想不到父母在到处找他。花灯往哪儿走,贾牛往哪儿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花灯上,根本注意不到钻来钻去的贾牛。

夜深了,玩花灯的散了,贾牛还跟着花灯走。走了许久感觉不对劲儿,他猛然想起自己跟着父母出门的,一直拉着他的父母的手早松开了,手里只有一只手套。他慌了,先跟着几个人走,走走又感觉不对劲儿,看到一条路似乎是回家的路,便一个人往这条路走。走走又不像,又岔向另一条路。

贾牛越走越远,最后见不到一个人影,也看不到一处村庄。天黑了,贾牛一个人在黑夜里跌跌撞撞地走,害怕急了,想哭,又不敢哭,便闷头走路。

贾牛就这么走啊走,走累了就睡,睡醒了再走,饿了吃野果,渴了饮山泉。

贾牛走到了山里,一个刚四岁的孩子,就这么一个人走了十几个日日夜夜。

这天贾牛走累了,在一块山石上睡着了。一个女人走了过来,发现了贾牛,感觉十分奇怪,一问,贾牛便哭了,号啕大哭,崩溃似的大哭:“我要爸爸,妈妈!”

可是贾牛除了会说自己的名字外,便什么都说不上来。女人便说:“好吧,我没有儿子,你给我做儿子吧!”

女人是大别山下黑石村的村民许氏,许氏的丈夫是个猎户,上山打猎,结果没打到野物,却被狼吃了。许氏找到山坳时,只见到丈夫几块血肉模糊的骨头和撕碎的衣服。这天晚上许氏拿着藤篓去丈夫的坟上叫魂,发现一个孩子在荒山野外睡着了,问清情况,便将贾牛带回家中做儿子。

贾牛跟着许氏过日子,生活清苦不说,山里也不像县城热闹,虽然许氏对他很好,他却一直不太习惯山里的生活,尤其是许氏带着他不时去山坳给丈夫上坟,这让贾牛有些害怕,老大不情愿。可许氏偏偏在这件事上不让步,别的都好说,就这个,贾牛怎么拗,她都不行。而且,到了坟头上,许氏首先让贾牛跪在坟前磕头,然后手里拿着藤篓在半空中划拉,嘴里念念有词。

到了十四岁时,许氏再拿着藤篓,让贾牛去山坳上坟时,他就暗暗下定了决心。不过他没有表现出来,顺从地跟着许氏往山坳走,当走到他十年前躺着的山石边时,他在许氏背后鞠了个躬,然后身子一矮,钻进荒草荆棘中。不久许氏便呼喊起贾牛的名字:“牛儿,牛儿———”

许氏喊得越响亮,他跑得越快。

十年了,他什么都忘了,只记得那块山石,记得那年看花灯。贾牛觉得自己该去找亲生父母了。

贾牛没有找到父母,再次迷路了,七转八转,误闯进了马财主家。

马财主见贾牛一个半大孩子,在山里跑很危险,就劝他留下,等长大些后再去找亲生父母。贾牛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就默默点了点头。

贾牛在马家大院待了两年,做了两年的伙计,马财主有一个独生女儿,与贾牛同龄,长得如花似玉。马财主没儿子,一直想招个上门女婿,好承继他的家业,他见贾牛聪明伶俐,长相俊秀,还没有身世牵挂,就动心了。

这天,马财主将贾牛叫过去,说要招他当女婿。贾牛早等着这句话呢,当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呼:“岳父大人在上,受小婿一拜!”

从此,马财主便成天贴身带着贾牛,他近来做一桩倒卖山货的生意,尤其是许氏那种令贾牛害怕的藤篓,在城里销路很好,在省城更能卖上价钱,既可生活用,又可以作为工艺品摆放。这天,马财主带足银子,亲自到大别山深处奔波收购那种藤篓。自然,马财主别人可以不带,只带贾牛。

马财主与贾牛在山路上一路辛苦,攀爬到一个半山腰。贾牛四顾一看,便拦住马财主说:“岳父,此处不可去,咱们往另处去吧!”

马财主不解,说道:“我听说此处多藤篓,走了这许多路过来亲自看看,好买了回去赚钱,你为何拦我?”

贾牛便说:“此处正是我生活了十年的黑石村,我养母如果见到我,必定缠住不放。”

马财主听贾牛这么一说,便犹豫起来。贾牛不管三七二十一,抽身就走。可他没走几步,被个山民一把拽住,大声嚷嚷:“这不是牛儿吗?你终于回来了。你母亲日夜思念你,没想到你自己回来了!”

贾牛无言以对,但又不情愿,只是闷声与山民拉拽,想挣脱开一走了之。可山民双手如铁钳一般,死死抓住不放,扯开喉咙大喊大叫:“牛儿回来啦,牛儿回来啦!”

山民这么一叫,很快就从山石后、树丛中、田野上奔过来许多人,把贾牛重重围住,纷纷叫道:“牛儿,你终于回来啦,回来了就好!”然后大家又对着马财主作揖打躬,他们以为是马财主将贾牛送回来的。

山民们一起拥着贾牛,说道:“快去看看你母亲吧,她可天天盼着你回家呀!”

贾牛身不由己,只好随着山民们走,来到他熟悉的那两间茅草屋。此时茅草屋已不像几年前的光景,许久没人打理,显得格外破旧。

此刻已近傍晚,村民们在门外忽然都站住了,让贾牛一个人进屋去。贾牛木然地站了片刻,便往屋里走。这屋子他既熟悉又陌生,黑洞洞的,没有人,显得有点儿阴森。贾牛深感疑惑,继续往里走,走进院子,猛然看到在角落一棵杨树下有一个女人。女人披头散发,老态龙钟,双手拿着藤篓,在空中划拉着,口中念念有词,神态十分虔诚。

这个女人正是许氏。贾牛想不到几年时间,许氏老成这个样子,而且形容如此邋遢。贾牛知道,许氏是在叫魂。许氏往日叫魂,是在山坳那个坟茔边,现在咋在这儿?

贾牛继续听,许氏不停地念叨他的名字:“牛儿回家吧,牛儿回家吧———”贾牛忽然想起,那棵杨树,是他小时候亲手栽的,他曾对养母说:“妈,这树就是我,可别砍了它!”想不到这棵杨树已经这么大了,而养母是在这杨树边给他贾牛叫魂。贾牛顿了顿,上前跟许氏打招呼。许氏扑上去,厮打贾牛:“你是谁?别吓跑了我的牛儿!”

山民和马财主见屋里不对劲儿,一起走了过来,好歹让许氏放开了贾牛。贾牛看出来了,许氏不知什么时候疯了,难怪这副模样,也不知道打理家了。山民纷纷抹泪,你一句我一句说了起来。贾牛才知道,他离家出走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不知怎么就传说他被狼吃了,像他爹一样。许氏一急之下便疯了,每天在院落贾牛栽种的杨树下为贾牛叫魂,风雨无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没间断过。

这时贾牛注意到养母的卧室满是藤篓,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按一天一个算,应该有一千多个!

贾牛再也控制不住感情了,一把抱住许氏,哭喊道:“妈,我就是牛儿,牛儿回来了啊!”

奇迹出现了,当许氏确认眼前千真万确是贾牛时,她的疯病竟然好了。

马财主带着贾牛、许氏一起回马家大院,顺便带上那一千多个藤篓。许氏被安顿在马家大院住了下来。

马财主请人给贾牛和女儿择了良辰吉日成亲,马财主夫妇与许氏同坐高堂之上,看着小夫妻俩拜堂。拜堂快要結束的时候,忽然来了两个老人,衣锦着袍,却面容憔悴。马财主认识这两人,连忙上前抱拳打招呼:“哎呀,小女大婚之喜,想不到惊动了贾老板!”

被称为贾老板的这个老人,马财主同他做过生意,但关系没好到儿女婚事特地过来贺喜的程度。马财主心中嘀咕:想必他们见我从山里带回上千藤篓,是过来做生意的,正好撞上家中办喜事。马财主这么想着,便令人将老夫妻俩引进一间屋子。这屋子是仓库,堆放着他采购的山货,那千余个藤篓都堆放在这儿。

那老夫妻俩对别的山货不感兴趣,驻足藤篓边久久凝视,然后让人请马财主过来。马财主以为是叫他过去谈生意,便过来了。老夫妻缓缓地问马财主:“据说,这些藤萝为一个养母所编?”

马财主一听,来了兴趣,便一五一十将去黑石村见闻细细说了一遍。那老夫妻俩听着听着,泪水便吧嗒吧嗒往下落,哭得稀里哗啦。马财主深感奇怪,这老夫妻俩为何如此动情?

老夫妻俩慢慢收了哭声,央求道:“我们想见见这位许氏!”

马财主虽然感到奇怪,但也难以推辞,便转身出去,不多会儿叫来许氏,贾牛也跟了过来。那老夫妻俩看着许氏,又上下端详贾牛半天,最后贾老板颤抖着将手插进怀里,摸出一只小孩子的旧手套来。

许氏见了这只手套,也慢慢将手插进自己的怀里,居然也摸出一只小手套来。两只小手套放在一起,正好是一对,虽然陈旧,但却一样保存得平整、干净!许氏说道:“我保存着这只手套,就是等待着这一天,现在终于等到了!”

不错,这对老夫妻是贾牛的亲生父母。十多年前,他们带着贾牛看花灯,贾牛被挤丢了,他们一直没放弃寻找儿子,儿子的一只手套,始终揣在他们的怀里。后来他们边做生意边寻找儿子,走遍千山万水。当他们听说了许氏编藤篓叫魂的故事,便赶过来了,历经十多年,终于找到了贾牛。

贾老板指着码放得整整齐齐的藤篓,对马财主说:“许氏编藤篓叫魂的故事传得远啊,我们听到这个故事,就想到,不会是我们的牛儿吧,便寻了过来,果然找到了他!这些藤篓不能卖,再多的钱都不能卖,谁都不卖,要永远留着……”

贾牛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他拉过新婚妻子,“咚咚咚”向自己的亲生父母叩起了头。贾老板夫妇连忙领着两个孩子一起向着许氏一个劲儿地磕头。

猜你喜欢

叫魂许氏牛儿
牛气冲天
水温变化对近海网箱养殖中许氏平鲉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灵魂与空间:金平傣族的叫魂仪式
牛儿回家
名医妙用单方治好胃下垂
乌蒙山区的叫魂仪式管窥
许氏平鲉早期异速生长模式的研究
给牛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