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硅谷银行倒闭 涟漪还是海啸?

2023-04-20王玉凤王文妍郭可儿

南都周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硅谷存款银行

王玉凤 王文妍  郭可儿

3月11日,硅谷银行被加州监管机构关闭,硅谷银行(SVB)正式宣布破产。

当地时间3月12日,因“系统性风险”,美国签名银行当天被纽约州金融服务局关闭。这是继硅谷银行后,三天内被关闭的第二家美国银行。

3月19日,百年投行瑞士信贷银行(简称瑞信)再次爆出风险,股价连续大跌。瑞士联邦政府宣布瑞信将被瑞银集团以30亿瑞士法郎(约32亿美元)收购。

“谁会是下一家”的担忧在美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蔓延。硅谷银行倒闭引发的是涟漪还是海啸?

短短48小时,硅谷银行的破产速度令市场咋舌,这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第二大商业银行破产案。

截至2022年末,硅谷银行的总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总存款约1754亿美元。硅谷银行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大的规模得益于吸引了大批科创企业,银叶投资固收副总监张沐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0年之前,科技企业融资热潮高涨,初创公司贷款和风投额度的快速增长使得这些企业手里积累了大量的现金和存款,而这些存款很大程度流入了类似硅谷银行的金融机构。据称美国有1/3以上的科创企业都是硅谷银行的客户。

星石投资认为,硅谷银行风波的本质问题在于资产端和负债端的期限错配,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利率快速大幅上升成了流动性危机的导火索。从硅谷银行的最新年报可以看出,其投资组合中超过一半都是1年期到5年期的无风险国债。硅谷银行在美联储0利率时期,将大量存款用于购买1%利率的美国国债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BBC评价称,“尽管这看上去是一个安全的投资,但是随着美联储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激进加息,债券价格下降,硅谷银行的债券组合的价值也随之被蚕食。”

与此同时,初创公司融资遇冷导致存款被用于支付行动的需求提升,很多储户开始从硅谷银行提取存款,造成银行的流动性出现问题。为了应付储户取款,银行只好将原本标记为持有到期的债券变更为可交易性质,从而不得不披露账面出现的巨大浮亏。这引发了一定程度上的恐慌,更多储户纷纷取款,造成挤兑。双重压力下,硅谷银行试图出售债券应付挤兑,却造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破产。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美国联邦政府鲜明的“救储户不救银行”旗帜,硅谷银行事件还波及相关国际投资机构。“涉事银行的管理层将被解雇,涉事银行的投资者不会得到保护。”3月13日,美国总统拜登就硅谷银行事件发表讲话时表示,“他们(投资者)明知道自己在冒险。当风险没有回报时,投资者就会损失他们的钱。这就是资本的运行方式。”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共有528家机构股东持有硅谷银行80.44%的股份,在其倒闭前一天,市值还有158.55亿美元(约1089亿元人民币),但一经破产,机构股东手中的股票也成为废纸。截至12月31日,美国最大公募基金先锋集团、资管巨头贝莱德、瑞典最大养老金公司Alecta等是硅谷银行的前三大股东,Alecta还曾在去年底大举补仓硅谷银行,持股数量较2021年末翻倍。

据彭博社当地时间3月13日报道,Alecta发表声明称,该机构在硅谷银行投资总额为89亿瑞典克朗,在签名银行的投资总额为32亿瑞典克朗,在第一共和银行的投资总额为97亿瑞典克朗。其中,前两家银行已经倒闭,而第一共和银行也惨遭挤兑,3月13日股价一度暴跌超76%,这意味着,该养老基金的218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40亿元)或將血本无归。

硅谷银行破产消息传出后,生物医药领域多家港股与A股上市公司纷纷发表公告,表示存在该银行的现金不多,对公司影响不大。甚至未在硅谷银行办理存款业务的药企也急发声明,撇清嫌疑。

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硅谷银行事件对国内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影响有限。

面对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生物医药领域港股上市公司率先反应。3月12日,嘉和生物公告,截至公告日期,公司在SVB设立的营运账户中仅有少量现金结余,且在FDIC承保金额内,占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总额低于0.01%(基于本公司截至2023年2月28日的合并管理报表)。董事会认为,SVB事件不会对集团产生重大不利影响,集团的业务运营和财务状况保持正常。

13日,云顶新耀公告,董事会获悉媒体报道硅谷银行已于 2023年3月10日获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董事会已对本公司的风险敞口进行全面分析,公司于硅谷银行只存有非常少量现金 (远低于本公司现金总额的 1%),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未承保的金额约为100万美元。董事会预计将通过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险结合其他补偿措施收回于硅谷银行的大部分现金存款。董事会认为事件并不会对公司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13日,百济神州公告,因流动性问题,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已接管SVB。本公司在SVB持有的未投保现金存款约占其最近报告的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总额45亿美元的3.9%。FDIC表示其将在2023年3月13日起一周之内向未投保储户支付预付股息,且未投保储户将收到其未投保资金剩余金额的接管证书。

不仅仅是港股上市医药企业。13日,A股九安医疗公告,截至 2023 年 3 月 10 日,公司及子公司在硅谷银行的存款金额,占公司现金类资产及金融资产总额的比例约 5%。除上述在硅谷银行的存款外,公司其余美元现金类资产及金融资产存放或托管于中国工商银行、摩根大通银行、UBS 瑞银、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金融机构,资产状况安全。

从客户结构来看,硅谷银行有着鲜明的特色。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撰文称,硅谷银行是一家传统的商业银行,只是目标客群有别于其他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PE/VC、高科技企业,以及这些企业的员工等高净值个人客户。从其2022年末的贷款结构来看,PE/VC机构是其主要的客户。

“其资金以贷款形式投放给PE/VC企业、高科技企业和这些企业的员工,同时也从这些企业和员工处获得存款,因此它看起来像一家虚拟的‘创投圈集团’的财务公司,”王剑称。

那么,硅谷银行和生物医药行业的关联度有多高?从下面这组数据可见一斑:

硅谷银行曾表示,2022年它为至少一半的由风险投资基金支持的医疗健康初创公司提供了银行服务,并参与了去年美国医疗健康及科技板块44%的IPO项目。

那么,此次事件对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影响几何?

医药行业资深人士牛召阳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从目前国内医药类上市公司已发布的公告来看,它们在硅谷银行的存款不多,风险敞口不大。

公开信息也显示,硅谷银行的贷款里相当一部分是包括医疗和科技等领域的VC/PE及金融机构。那么,这些创投机构的资金一旦收紧,是否会影响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融资?

牛召阳表示,在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领域,美元基金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在很多知名医疗健康项目里都有这些美元基金的影子。如果他们在国外资金的安全受到影响,可能对国内生物医药的投入会相应减少,但整体来说影响可控。

他补充道:“短期内,此次事件对国内生物医药企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风险点主要在于市场情绪的蔓延。当然,市场情绪的平息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如果硅谷银行真的破产,该行业的创投机构对投资会更为谨慎。”

国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警告称,硅谷银行的关闭可能是一场“缓慢滚动的危机的开端”,之后可能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面临查封和关闭。

芬克在15日发表的年度致股东信中称,近期美国银门银行、硅谷银行、签名银行接连“爆雷”,或清算或关闭,引发全球关注。但这只是初步暴露了美国银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面臨的问题。目前美国政府监管政策的摇摆,和美联储的激进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后果可能会波及全美银行业,但现在还无法确定危机的影响范围,也无法确定下一个出现危机的机构是哪个。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也表示,美国硅谷银行关闭事件是一个征兆,预示着前方有更多危机,将在全球金融界引发严重反响。

美国银行接连关闭引发了投资者对银行业危机蔓延的担忧,欧洲金融市场受到的影响尤其明显。欧洲业内人士警告称,欧洲银行业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信心危机,正在酝酿的不稳定性可能对全球市场造成更大的威胁。还有专家发出了“雷曼时刻”重演的预警。

德国巴德尔银行资本市场分析主管 罗伯特·哈尔沃称,目前一些可能会出问题的欧洲银行都在接受更严格的审查。这场银行业危机来自美国,现在人们正在关注整个事件对欧洲的影响,如果一家银行在过去有哪怕是最微小的问题,如果主要投资者说我们不想再投资了,不想让新的资金流入这家银行,那么当然就会有更多投资者说我们想退出。这让人们看到一点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事件重演的迹象。于是投资者会说,最好谨慎投资,最好只投资于安全的项目,也许只停放资金,把风险降到最低。因此我们认为中央银行现在必须进行干预。不幸的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抗击通货膨胀不再是一切。

当地时间2023年3月13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联邦政府干预银行失败后,人们在硅谷银行总部外等待提取资金。

在这场硅谷银行危机中,美国大型银行和地区性中小银行的处境迥然不同。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14日报道,随着硅谷银行的倒闭,客户正疯狂从小银行中提取存款,转而涌入摩根大通、花旗等大银行,银行高管们称目前正上演十年罕见的“存款大迁移”。比如美国银行在短短几天内已吸收超150亿美元新存款,摩根大通据称也吸收了数十亿的新存款,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吸收的存款也比平时更高,其他银行的存款流入也有所增加。

八年前,硅谷银行(SIVB.US)首席执行官Greg Becker曾向国会通过提出,硅谷银行只是一家简单的放贷机构,不像那些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值得监管机构关注。其他美国中小银行(统称为地区性银行)的大批高管也提出了类似的理由。因此,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经济增长、放松监管和消费者保护法案》,降低了它们的监管合规成本。因此,硅谷银行所属的第四类银行每两年自行开展一次资本压力测试、无需进行监管资本压力测试。

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白士泮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对中小银行的监管存在漏洞。“如果存在评估银行资产风险的压力测试,硅谷银行的投资组合就不会如此集中,可能发生巨大损失的风险也能得到必要重视与化解。美国监管机构应以此为戒,落实对金融业应有的监管,防止出现更恶性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正在评估对中型银行实施更严格的规定。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监管机构正考虑更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并寻求加强年度“压力测试”,以评估银行抵御潜在衰退的能力。这些规定可能针对资产规模在1000亿至2500亿美元之间的银行,正是硅谷银行所在的规模区间。

此外,业内人士发现,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风险早已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与持有国债相关的账面损失不断增加。美联储前理事丹尼尔·塔鲁洛说:“对监管机构来说,(账面亏损)快速增长应该始终是一个危险信号。”

在此次事件中,美联储货币政策饱受诟病,给不少银行带来更大经营风险。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木内登英认为,在美联储加息带来的经济降温过程中,众多初创企业进入退潮期,提款需求增加,加剧硅谷银行流动性挑战;银行持有债券价格因联邦利率上调而不断下跌,出现巨额账面损失。

美联储一度长时间忽视外界“通胀”警告,去年3月才开始猛踩刹车,不曾想“为了化解危机而制造新的危机”,给银行业带来严峻挑战。《华尔街日报》评论,通胀挑战尚未化解的情况下,美联储又多了一项核心任务:金融稳定。

虽然美国政府和监管层试图淡化风险、力保信心,但资本市场尤其是银行类股价大幅震荡却有“山雨欲来”的意味。从美国监管层实际应对来看,硅谷银行“爆雷”已被视作“系统性风险”。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2日公布一项银行融资计划,将为符合条件的储蓄机构提供贷款,以确保它们在硅谷银行关闭背景下有能力满足储户取款需求。《华尔街日报》注意到,为确保事发银行储户能够顺利取回未保险存款,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已被美联储和财政部列为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从而有资格获得相应融资支持。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硅谷银行与美国国债相关的风险敞口较大,现金流紧张情况下提前亏损平仓而引发危机,虽属“个案”,但其他银行也有相关业务,存在类似风险。尤其去年联邦基金利率大幅上升,导致不少持有国债的银行承受尚未变现的账面损失,不排除还会继续“爆雷”。

美国知名投资人弗雷德里克·拉塞尔认为,作为2008年9月以来美国关闭的最大银行,硅谷银行“可能只是地下室发现的第一只蟑螂”。

3月18日,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023年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预测论坛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多位专家就近期硅谷银行倒闭事件、瑞信爆雷等进行探讨。

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洪灝认为,从周期理论的角度来看,经济周期每次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上一次2008年的雷曼危机是信贷危机,属于利率危机。而最近的硅谷银行事件是金融机构承担了利率风险,导致的流动性危机。

当地时间2023年3月17日,美国加州比弗利山庄,硅谷银行分行SVB。

“硅谷银行事件引发2008年雷曼兄弟式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客座教授王达表示,一方面其不具备意外因素,另一方面不具备恐慌因素,这与美联储、财政部、FDIC等监管部门的及时干预有关。

王达进一步分析称,硅谷银行破产事件以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关注的背后有着非常深层次的原因。他表示,美元是事实上的全球货币,美国加息以后不僅从本国金融体系回收流动性,还从全球金融体系回收流动性,这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结构性困境,这个困境从短期来看没有办法走出来。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认为,硅谷银行事件以及瑞士信贷出问题,已经可以被定义成一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事件。这个事件对中国来说也有很大的启示,例如监管部门要思考如何避免重大金融风险的发生、要重视压力测试的机制等。

当地时间3月21日,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人谢罗德·布朗(Sherrod Brown)宣布将于3月28日就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倒闭事件举行第一场听证会。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主席马丁·格伦伯格(Martin Gruenberg)、美联储理事会负责监督业务的副主席迈克尔·巴尔(Michael S. Barr)以及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梁内利(Nellie Liang)将出席第一场听证会。

硅谷银行倒闭带来的后续影响仍在继续。

猜你喜欢

硅谷存款银行
追回挪走的存款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赶超硅谷,目标是对的
凭什么硅谷的失败者就叫“履历丰富”?
银行激进求变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