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2023-04-19张凤翠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负面公安机关舆情

张凤翠

(吉林警察学院 侦查系,长春 130117)

涉警网络舆情是公众对于涉警事件的态度与情绪的总和,由于公安机关与公职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公众往往会对涉警事件投入更多的关注,使涉警网络舆情呈现出爆发速度快、舆情对立凸显、引导难度加大等特征,为公安机关引导涉警网络舆论带来瓶颈。面对当前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现状,公安机关可加大对于涉警舆情的监测力度,从源头上避免负面涉警网络舆情的大规模爆发,并通过发布权威涉警信息的方式疏通舆情堵塞痛点,在警媒联合的过程中正面引导涉警网络舆情的走势,化解负面涉警网络舆情爆发所导致的风险与危机。

一、自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的特征

由于公安机关的身份具有特殊性,涉警网络舆情也呈现出独特的传播特征。涉警网络舆情的爆发速度相较于一般网络舆情会更加快速,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会大量充斥在网络空间中,而涉警网络舆情中公众将矛盾指向公安机关及公职人员,凸显出舆情对立的局面,加大了对于涉警网络舆情的引导难度。

(一)舆情爆发速度加快

网络舆情是公众在互联网空间中对于社会现象与热点事件所表达的意见、情绪、态度的总和,其具有突发性、多元化、随意性等多重特征,是社会舆论的直接映射。而涉警网络舆情则将公众对于社会事件的关注目光聚焦于公安领域,围绕警务事件与警察个体行为所产生相关讨论,由此而形成具有明显情绪与态度的舆情发展态势[1]。与一般网络舆情发酵、扩散、爆发的传播过程不同,由于公安机关的身份具有特殊性,公众会对涉警事件投以更多关注,因此,涉警网络舆情的爆发速度会更加迅速。公众不仅加大对于涉警事件的传播力度,还使涉警事件在瞬间进行裂变式传递,从而引发公众的热议,在短期内形成与涉警事件相关的网络舆情。

(二)舆情对立局面凸显

在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中难免会出现公众观点不同的情况,由此而形成的舆论对立局面则将网络舆情推向另一个极端,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舆情局势。但网络舆情的对立局面通常存在于不同意见的群体之中,属于公众之间由于立场不同而产生的舆情相对现象。而与群体之间的舆情对立不同的是,涉警网络舆情将对立矛盾转向至公安机关之中,凸显出公安机关与公众群体之间的舆情对立,反而使公安机关陷入被动的网络舆论中,影响公安机关后续治理工作的开展,进而引发有关涉警事件的舆情危机。

(三)舆情引导难度增加

负面网络舆情通过偏激言论与不实谣言将公众情绪进行调动,极易形成公众情绪极端化的现象,影响公众对于社会事件的认知与判断。而网络舆情引导则旨在利用客观事实平稳公众情绪,使公众的态度、情绪得以缓解,继而达成社会共识,形成和谐与稳定的网络环境。但涉警网络舆情的引导难度往往要大于一般网络舆情,这是因为公安机关作为行政执法的重要单位,与公众的日常接触略为频繁,公众在看待涉警事件时难免会带入自身的主观情绪,一旦情绪趋于负面,公众便会被情绪所裹挟,继而拒绝接受真实事实的引导,导致涉警网络舆情的引导难度骤然增加。

二、自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困境

涉警网络舆情的特征加大了公安机关引导舆情的难度,使公安机关陷入应对舆情的瓶颈之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舆情监测时效滞后

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带来信息传播领域的变革,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对网络信息进行即时传递,并为公众发表态度与意见提供具体场所,实现网络舆情的实时扩散。与此同时,涉警网络舆情爆发速度加快的特征使其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充斥在网络空间中,再加之社交媒体平台传播信息的便捷性,使得涉警网络舆情的爆发不受控制,一旦扩散便会引发公众的热议,为公安机关对于涉警网络舆情的治理增添阻碍。

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公安机关对于网络舆情的预警与监测略显滞后。涉警网络舆情呈现出爆发式传播的趋势,而要想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及时与有效的治理,只能从涉警网络舆情的源头出发,对相关舆情与言论进行监测,从根源避免负面涉警网络舆情的爆发。而公安机关由于技术等原因,未能及时监测涉警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势,使得其未在涉警网络舆情出现苗头时对其进行引导与纠偏,反而由于预警不当使负面网络舆情进行裂变式爆发,缺失治理涉警网络舆情的先机。

(二)涉警信息回应模糊

涉警网络舆论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对于涉警事件的了解不全面,仅依靠片面的截图或视频便对涉警事件妄下结论,使得负面涉警网络舆情频发,极大地抹黑了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由于公安机关与警察个体身份的特殊性,其在引导涉警网络舆论时,更应将重点放置于对于网络舆情的回复之中,即通过翔实与完整的客观事实使公众对于涉警事件有清晰的认知,继而改变自身原有的态度与情绪,扭转涉警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

但就目前的应对现状来看,公安机关在对涉警事件进行回应时,仍存在模糊不清与缺乏条理的短板,具体体现为公安机关未对涉警事件进行系统与全面的还原,公众难以在相关的回应中得知涉警事件的来龙去脉,反而会对其回应产生疑问。同时,公安机关也未将相关依据进行条理性展示,使得事件回应略显牵强,使涉警事件的信息更加模糊不清。而模棱两可的涉警事件回应不仅未能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有效引导,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公众情绪更加激动,最终导致涉警网络舆情的发展不受控制。

(三)应对手段仍需规范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增强了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的互动程度,为公众反馈意见与态度提供了便捷通道。在此背景之下,公安机关可通过与公众进行交流与互动的方式引导涉警网络舆情恢复平稳发展的态势,呈现出人人都可发声的全新格局。而部分公安机关在应对涉警网络舆情时,缺乏规范的应对手段,甚至采用放任舆情爆发、堵塞舆情发展等负面手段,使涉警网络舆情不仅未得到有效引导,还阻碍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交流[2],反而使涉警网络舆情的爆发更加严重。

一方面,当负面涉警网络舆情出现时,相关单位对网络舆情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即不对涉警事件进行澄清与发声,妄图通过不理睬的方式等待涉警网络舆情趋于消散,此举任由涉警网络舆情持续爆发,最终导致舆情的发展不受控,加大后续治理与引导网络舆情的难度。另一方面,部分单位未发挥自媒体时代交流与互动的便捷优势,而采取堵塞与公众沟通路径的方式,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压制,而此种堵塞舆情蔓延的方式会使公众的情绪更加激动,导致治理涉警网络舆情的效果适得其反。

(四)人才队伍缺乏经验

涉警网络舆情的整体发展分为发酵、爆发、扩散等多个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的应对都有独特的思路与策略,专业的人才队伍可在涉警网络舆情发展的各个阶段及时采取相应策略平稳公众的情绪,使网络舆情趋于平稳,继而对涉警网络舆情起到有力的引导作用。同时,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对涉警网络舆情的人才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关人才需熟练知晓与掌握新兴媒介技术,并将其应用至网络舆情的监测与治理中,为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增添动力。由此可见,专业人才队伍在涉警网络舆情的治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3]。

但是公安机关现有的人才队伍却缺乏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相关经验,其在面对突然爆发的网络舆情时未能及时与准确地制定出应对策略,导致错过引导涉警网络舆情的最佳时机。除此之外,由于专业领域的不同,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涉警事件进行回应时,所发布的新闻稿件也缺乏专业性,并未对涉警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全面的呈现,使公众难以对其产生信服,阻碍涉警网络舆情的后续治理。

三、自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论的应对策略

面对当前瓶颈,公安机关可即时监测舆情走势,对涉警网络舆情的发展进行前期预警,并通过发布权威涉警信息的方式缓和公众情绪,疏通涉警网络舆情堵塞的痛点,在警媒合作的过程中把握涉警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有效提升公安机关引导涉警网络舆情的水平。

(一)预警:即时监测舆情走势

涉警网络舆情在大规模爆发之前会存在潜伏的阶段,公安机关可加大对于舆情潜伏阶段的预警与监测力度,进而在第一时间内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引导与疏通,从源头上规避负面涉警网络舆情的爆发。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信息传播领域的变革,其还将智能技术融入各类媒体平台中,为网络数据的即时监测提供技术支持。自媒体时代的技术革新恰好为公安机关监测涉警网络舆情带来机遇,公安机关可充分发挥自媒体时代的技术优势,利用算法技术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从而即时对于网络空间中的涉警舆情进行分析与预警,抢占涉警网络舆情治理的先机。

公安机关可通过算法技术对网络空间中的涉警敏感言论进行标注与筛选,并时刻监测此类言论的发展走势,当其显露出即将爆发的趋势时,及时联合相关部门并通过客观事实对其进行引导与疏通,促使涉警网络舆情趋于平稳,实现舆情监测的有力应对。除此之外,公安机关需对涉警网络舆情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根据算法技术所筛选出的涉警信息进行研判,预设涉警网络舆情的未来走势,进而通过研判制定出相适配的应对策略,及时应对各类突发的涉警网络舆情,为后续涉警网络舆情的治理做好前期预警工作。

(二)回应:发布权威涉警信息

自媒体时代使公众随时随地发布信息成为可能,公众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中分享日常信息,实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传播格局。由于公安机关与公职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公众往往会对其投入更多的关注,关于公安机关与公职人员的信息分享也层出不穷。但公众的媒介素养存在参差不齐的现状,导致部分公众在分享涉警相关信息时,断章取义地截取事件中的矛盾冲突,使得各类虚假与片面的涉警信息充斥在网络空间中,继而引发负面涉警网络舆情,激起公众对于公安机关与公职人员的偏激情绪,对公安机关造成不良影响。

面对当前应对困境,公安机关需及时对相关的涉警事件进行回应,通过翔实与清晰的权威信息重塑公安机关的形象,化解负面涉警网络舆情所带来的影响。首先,公安机关应在第一时间内对涉警事件进行解释说明,将涉警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展现,通过权威与真实的信息平稳公众的情绪,避免信息公布模糊不清而引发的舆情反扑;其次,在还原涉警事件之后,公安机关需公布对于涉警事件所作出的处置结果,通过公正的结果消解公众对于涉警事件的负面情绪,呈现出涉警信息透明化的转变;最后,公安机关可将回应发布至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之中,通过新媒体传播矩阵对澄清回应进行广泛传递,使广大公众得以知晓涉警事件的实情,阻断涉警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势。

(三)交流:疏通舆情堵塞痛点

涉警网络舆情持续爆发的原因在于公众对于涉警事件的疑虑未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公安机关删帖、禁止评论等堵塞舆情的方式反而更加激起公众的负面情绪,两者之间的矛盾使涉警网络舆情呈现出井喷式爆发的走势,为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带来瓶颈。常言道“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涉警网络舆情的治理也恰恰与之相呼应。公安机关需从涉警舆情的痛点切入,直面公众所提出的问题与疑虑,深化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程度,继而在交互中缓解公众的负面情绪,逐步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疏通,实现涉警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

自媒体时代为信息交互传递提供了场所,公安机关可发挥自媒体时代的传播优势,搭建新型警民交流平台[4],对公众的反馈与意见进行及时回复,在彼此交流之间疏通公众对于涉警事件的负面舆情,真正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服务理念,继而建构和谐的警民关系。与此同时,公安机关可在涉警舆情发生之后召开“云发布会”,通过直播的方式即时与公众进行交流,将涉警网络舆情中所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出,并根据公众的反馈制定出之后的整改方案,力求得出让公众满意的交流结果,疏通负面涉警网络舆情中的堵塞痛点。

(四)完善:加强警媒合作联动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所坚守的思想宗旨,其始终将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与保护公民安全作为首要职责,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随着舆情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涉警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治理也愈加复杂,公安机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疏通与引导,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不利于涉警网络舆情的治理。为更好地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公安机关可加强警媒合作,积极与主流媒体相联合,通过专业的媒体报道展现出公安机关的正面形象,继而推动正面涉警网络舆情的传播,把握涉警舆情治理的主动权。

主流媒体是应对网络舆情的主力,其建立专业的人才团队引导与疏通网络舆情,对于治理网络舆情有着成熟的经验。公安机关与主流媒体相联合,可在专业人才队伍的助力之下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有效引导,提高治理涉警网络舆情的水平。警媒合作也可通过主流媒体为公安机关发声,利用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增强公众对于涉警事件回应的信任度,继而从正面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引导[5],在警媒联合的过程中完善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机制,化解负面涉警网络舆情所造成的风险危机。

结语

负面涉警网络舆情极大地抹黑了公安机关及公职人员的形象,为公安机关执行公务带来一定的阻碍。但目前来看,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还存在一些短板,时效滞后与手段不当等因素削弱涉警网络舆情的治理效果,反而使负面涉警舆情持续发酵,加大公众与公安机关之间的矛盾。面对当前困境,公安机关需加大对于涉警网络舆情的监测力度,从根源上阻断涉警网络舆情的大规模爆发,并及时发布权威涉警信息,通过全面与客观的真实事件平复公众的负面情绪,引导涉警网络舆情趋于平稳。同时,公安机关需及时与公众进行交流,疏通涉警网络舆情中出现的痛点,在与主流媒体的联合下从正面引导涉警网络舆情,有效消解负面涉警舆情带来的风险,提升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水平。

猜你喜欢

负面公安机关舆情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实证研究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舆情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假说、推理和证据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