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点成网:初中语文名著网状阅读教学路径
2023-04-19林志文
林志文
通过对近几年初中语文考试的分析,不难发现名著已成为语文考查的重点内容,考查形式也从单一的必读书目记忆考查,发展为多元的综合书目理解考查。但是,当前初中语文中的名著阅读教学似已陷入矛盾:一方面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需不断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在课时的影响下,教师并不能让名著占据太多时间。于是,很多教师不得不以过分应试的方法,用肢解名著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题目练习,这不仅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会打击学生的阅读热情、磨灭名著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基于此,教师应转换思路,利用网状阅读的方法,以一点带多面,让学生能在点的击破中获得面的成长。
一、网状阅读的价值
网状阅读,顾名思义就是从一个点出发,串联成线,发散到面,构成为网的新型阅读方式(沈惠芬:《以微知著,以小见大——初中语文〈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策略探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9年第24期)。其能让学生在点的纵横交叉中,以平移、发散、对比、分析的方法获得更高效的阅读成长。其中,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里,网状阅读的优势具体如下: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视野
与传统阅读模式不同,网状阅读能够将学生的阅读从单本书的纵向阅读转化为多本书的横向阅读。这种新型的阅读方法能有效打破文本与文本之间的鸿沟,实现学生对多本书的阅读整合。在网状阅读模式下的名著阅读中,学生可以选取任意支点,并以此支点为核心进行多本书内容的发散思考与统筹分析。在分析中,学生能对书籍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网状阅读的方法能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实现深度阅读。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
读书贵在思考,囫囵吞枣的阅读除了能增加数字上的阅读量之外,很难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成长。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在网状阅读模式下,学生的阅读从一元阅读升级为多元阅读,在多元阅读中,学生需要不断的思考、探究、分析、对比,需要找到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需要依据作品内容进行推理、填补、提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会有所提升。
(三)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时分配有限,教师需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材教学、习题讲解、作文指导、名著阅读等多项教育活动(易海华:《基于问题归因分析的中学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实施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4期,第83—89页)。在这其中划分到名著阅读的时间自然是少之又少,想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网状阅读的方法必然是首选。在这一阅读模式下,多部名著作品可以用网的形式在同一节课中展示出来。于是,教师便可以用一节课达成多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阅读效率也自然会随之获得更高效的提升。
二、网状阅读的方法
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这些书目看似各有不同,实则联系密切,如《骆驼祥子》和《创业史》讲述的是两个不同的故事,但是这两本书都属于现实主义小说,而且它们的时代背景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其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并予以指导。这种多本书共同开展的课堂即网状阅读课堂,在网状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不同支点作为串网方法。下面将简单介绍一种常见、可行的网状阅读教学流程。
(一)设置支点:人物分析
在《骆驼祥子》《创业史》《红岩》三本书的阅读中,可以发现这三本书都属于现实主义小说,其中都具有较为典型的人物形象(段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导读策略——以〈骆驼祥子〉为例》,《新课程·教师版》,2019年第10期,第5页)。教师完全可以将书中人物作为枢纽点,先通过人物分析的方法引出情节主线,再通过情节主线讨论的方式串成阅读网络,随后利用阅读网络填充的方式进行名著中情节、主题、写作手法等的深度分析。如此一来,不仅能有效实现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与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建构思维发展,增进学生对目标书籍的全面认识、理解与记忆。
在教学中,教师可先要求学生以“略读+精读”的方式进行书籍阅读,再结合阅读结果进行小组交流。在学生阅读完三本书后,教师可依据书籍内容选取“创业者”为教学支点,以对三本书中不同“创业者”的分析,搭建出更全面的阅读思考情境,以此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的分析进行文本的思考。具体课堂教学流程如下:第一,为“创业者”群画像。依据名著中的创业者人物提出作比较的问题:“书中的创业者分别是谁?他们创业于何时?创业的地点在哪里?他们为什么创业?他们在创业中面临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他们创业的结果是什么?从创业者的角度分析,这三个创业者之间还有哪些可比较之处?根据比较结果,你有哪些收获?”要求学生以填表的方法进行名著中的创业者形象讨论。第二,结合图表结果,进行组内补充与组间交流,以此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人物认识与情节回顾。第三,由教师结合学生所填图表内容与讨论结果,组织与此课所涉三本书内容相关的网状名著阅读分析式教学。
在实际阅读中,尤其是在阅读篇幅较长、内容较多的书籍时,很多学生常会出现阅读混淆、记忆混乱、张冠李戴等问题。不少学生也常会因此感到困扰:明明已经用心读过,但是为什么还是记不住?而在这种网状阅读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更高效地把握住书籍中人物的异同点、故事中情节的逻辑性等,而且能依据人物故事产生深度思考。
(二)勾勒线条:内容思考
在选好阅读网的支点以后,为实现学生阅读的更深化,教师还应以支点为核心,进行脉络线的勾勒与绘制。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利用内容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针对名著中的重点情节、故事等进行合理思考与对比分析,并结合思考结果将其与人物这一支点串联起来,形成纵横交错的情节线。
在《骆驼祥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故事主要通过环境对人物进行了深度塑造;无独有偶,在《创业史》中也有这样的内容,那就是《梁生宝买稻种》部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依据这两个部分,利用“圈点与评注”的方法,以学生对两个内容的评注对比,加深学生对书中人物与情节的认识。具体流程如下:第一,选取两个故事的共同点——“对雨这一典型环境的描写”。第二,结合共同点与先前总结出的“创业者形象分析图表”,进行内容的圈点批注式思考。以《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例,其中有这样的描述:“风带着雨星……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其中的“乱撞”就可以被圈出来。在这一片段里,“乱撞”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其极为形象地表现出了狂风暴雨即将到来时的场景,让整个环境显得非常灵动、形象。而此片段中“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一句,则可作出类似“侧面衬托出主人公祥子惊慌失措、惶恐不安的心情”等的批注。同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书中重要情节以上述方法做出类似圈点批注。第三,以重点情节为线,以创业者为点,进行阅读的线条勾勒与串联。
在阅读方面,叶圣陶曾说:“对于单一故事的讲解应该做精细分析,而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则只需知其大概。”在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直接通过对重点人物、重点情节的分析,对书籍故事产生更强烈、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其中,在这一环节中,为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还应注意情节的选择,要以类似“雨”这种典型环境与典型内容为切入点,并结合学生对环境的实际生活感知与体验,拉近学生与名著阅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贴近主人公、更好地贴近书籍主旨,以此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阅读思考与更全面的阅读认识。
(三)串联成网:多维点评
在内容思考结束后,一张阅读网已基本呈现到学生眼前,但是,此时大部分学生对此阅读网的认识并不够深刻(陆改红:《基于主题文本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以〈创业史〉为例》,《文理导航》,2019年第25期,第18页)。为了让阅读网更立体、更直观、更全面,让阅读网能真正为学生的名著阅读服务。教师还应注意网的串联与分析,在这一方面,教师可采用多维度点评的方法,利用对名著的个性化解读、主题式探究与发散型思考,进行人物本质的深度探索。在《骆驼祥子》的分析里,教师便可提出:“如果将祥子和梁生宝的生活时代背景更换一下的话,祥子的生活会不会发生改变?为什么?”以此真正实现多本名著的串联交错。同时,教师还可据此开展穿越剧表演、时空对话等语文学习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名著阅读课堂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认知的提升。
以《骆驼祥子》等三本名著阅读中的“名著讨论”活动的开展为例,教师还可依据“创业者”这一阅读分析支点,结合已形成框架的阅读网开展如下活动:第一,时代点评,即分析三本名著的时代背景、重点内容。如《创业史》的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通过历史分析,可以知道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由共产党领导。因此,《创业史》中的“创业者”梁生宝的故事必然和这段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经过列表分析,学生可以发现,这三本书所处的时代分别是“解放前—解放时—解放后”,因此,从此课阅读网与时代背景来看,这应该是一整套“创业者”的时代故事。由此,教师便可提出问题:“在不同时代下,创业者都经历了哪些事件?他们的性格、故事的情节与时代之间有哪些联系?”以此用历史将三本书紧密串联起来。第二,人物点评。利用串联时代分析的方法将三本书进一步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对“时代互换后人物故事会发生哪些转变”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思考,并结合讨论结果进行阅读网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第三,支点点评。通过“人物图鉴”的方法,要求学生结合讨论为书中人物制作“名片”。如学生可依据《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这一人物,结合“祥子的创业理想、创业故事、创业结果与自己对祥子的创业评价”进行名片制作。在制作完成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利用综合评价的方法,结合“名片”进行网络支点的深度点评。以此用多维度的评价发挥阅读网的教育引导效益,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建构与阅读整体认识。
总之,网状阅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致、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的阅读能更全面,让学生的思考能更深刻。因此,在今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网状阅读的重视,合理利用网状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名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