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2023-04-19郭梦桐新华社

走向世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南泥湾陕北延安

文/郭梦桐 图/新华社

1935年10月,一支7000余人的红军队伍到达陕北,结束长征。从那时开始,以延安为核心的陕甘宁地区,深刻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命运。

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也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延安犹如一盏指路明灯,以燎原的革命之火为全国带去了希望的曙光。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共产党人的红色灯塔。

初心和使命从哪里来?记者来到延安,重温党的光辉岁月,寻找初心与答案。

从圣地延安到幸福延安,历史底蕴与时代气息交相辉映。From sacred Yan’an to happy Yan’an, historical deposits are integrated with the ambience of the times.

“吴起会师”开启光辉十三载

枣园革命旧址,日光灼灼,园内树木郁郁葱葱。园区入口处,巍然竖立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同志的伟岸雕像。来往的游客纷纷驻足,站在雕像前仰头凝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来表达长征即将胜利的喜悦,但其中也足见长征路的千辛万苦、举步维艰。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主力陆续进驻吴起镇。党中央在这里的13天里,开了7次会,打了4次仗。由彭德怀指挥的“切尾巴”战斗,彻底击溃尾随而来的国民党骑兵部队。至此,该支队主力历经367天、纵横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正式在吴起镇画上句号。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合;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同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从此,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中共中央挑选了一处庄园作为中央驻地,也就是现在的“枣园”。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上回顾陕甘宁边区历史地位时指出:“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陕北已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验区。”延安,是革命的“落脚点”,也是革命的“起点”。从1935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扎根于此,13年的峥嵘岁月由此开启。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间,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低谷走向高峰,最终扭转了中国的乾坤。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毛泽东窑洞旧居门口,一个黝黑的汉子操着浓重的陕北腔,和同行的朋友即兴唱起了歌谣,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拍摄。

园区的讲解员孙建军介绍,这几口窑洞分别是毛泽东的办公室和寝室。书桌和一张简单的木床便是当时的所有家当。窑洞的展柜里还陈列着当时毛泽东完成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向驻守在卢沟桥附近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开始全面侵华。

消息传到延安,中共中央立刻作出判断并率先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此时的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心脏”,这颗跳动的“心脏”不断将新鲜的“血液”输送到全国各地。1941年,日本对陕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轰炸,同时国民党反动派也进行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出现了极端严重的困难。

在延安,革命旧址成为党史学习的生动课堂。In Yan’an, the revolutionary site has become a vivid classroom for learning the Party history.

中共七大会址位于延安市杨家岭革命旧址。上图是中共七大会场,下图是如今按七大会场原貌布置的礼堂。The Seven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was held in the Yangjialing Revolutionary Site. The photo above depicts the conference hall of the Seven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photo below depicts the auditorium arranged to show the original look of the conference hall.

为了战胜困难,党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陕北抗日根据地迅速掀起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的屯田运动。其中,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经过3年奋战,让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生产运动取得巨大成绩,许多部队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

前线将士冲杀在前,同样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支持。前线战士缺衣少食时,延安的百姓就用独轮车、毛驴车,穿过陕北的山沟沟,将自家仅存的粮食一车一车送往抗日战争的前线。一双双纳好的千层底布鞋穿在了战士的脚上,群众将伤员接到自己家中,给伤员喂饭、喂水、换药、擦洗伤口、换洗缝补衣服,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力所能及的保障。

到过延安后,海外华侨陈嘉庚在海内外奔走疾呼,“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据统计,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期间缴纳救国公粮100多万石,组织150万匹牲畜运送抗战物资,做军鞋20多万双。

窑洞里的小油灯点燃了全民族的希望,延安的宝塔照亮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方向。

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杨家岭革命旧址的中央大礼堂,游人如织。

步入礼堂,内部陈设还是当年的模样。礼堂后墙上“同心同德”四个大字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题写的主题词。

礼堂主席台两边装饰着一种植物——马兰草,这种草遍布在黄土山峁峁上。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一张普通的纸都成了“奢侈品”。“多出一张纸,多印一份报,就多给敌人一些打击!”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用马兰草造纸,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材料都是用马兰纸赶印出来的。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讲解员孙建军介绍,中央大礼堂内部是按照中共七大会场原貌布置的,当时,大会贯彻整风精神,通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达到“同心同德”,进而全党团结起来,“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也正是这次党代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共七大结束后仅两个月,日本宣布投降;时隔一年,解放战争爆发。1947年初,延安的形势告急。党中央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程。1948年4月,延安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一年前,撤离延安,党中央坚持留在陕北;一年后,延安解放,党中央离开了陕北,预示着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

南湖红船的曙光,终于在延安窑洞中迎来喷薄日出。

如今,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人群不断。纪念馆的留言本上,有参观者郑重写下这样的话语:“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靠自己的打拼开辟新的天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革命老区焕发新生机

宝塔区是延安的核心区,也是南泥湾精神的发源地。

1941年3月,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把南泥湾,一个曾经荒无人烟的地方,改造成了“塞上江南”。

“来到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可以说,南泥湾是边区军民们用双手构建而成的。走进新时代,南泥湾精神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亮,时隔80年,延安人民用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让这座历史厚重的革命老区焕发出新的生机。

宝塔山是每个来革命圣地延安的游客必去打卡之处。站在标志性建筑宝塔上,可以俯瞰整个延安。

与宝塔山一街之隔的地方就是二道街夜市,每晚8点半开始的灯光秀与熙熙攘攘的食客,印证了这里是延安城里最繁华的地方。对于当地人马福贵来说,除了深厚的历史感,延安也正带给他鲜活的体验。他常和朋友从宝塔山下散步到二道街,在夜市点两根羊蹄,配上小米稀饭和肉夹馍,这是他向往的“烟火气”。

李老二羊蹄是二道街夜市里的“网红名吃”,是延安最受欢迎的羊蹄馆。店主李老二本名李延平,在家排行老二,店名由此而来。2003年,李延平将店址选在了二道街夜市,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搭个简易炉子,炉子上架个盆,地上摆几个小凳,李老二的小摊就支起来了。

晚饭时分,李老二羊蹄店里坐满了食客,一位从西安来延安的游客,听说这里的羊蹄是最好吃的,为了一饱口福,下了火车便立刻赶过来品尝。

下午六七点,二道街上100多个商户开始支起摊位,羊蹄、羊杂碎、洋芋擦擦、杂面等30多种特色小吃冒着热气。街道人流如织,直到凌晨两点依旧灯火通明。改革开放以来,二道街是市场活跃的一面镜子,无数个“李延平”见证了延安的城市发展变迁。李延平一直怀着一个心愿:“希望二道街夜市能成为延安的一张名片,来延安的人,都能到夜市转转。”

“红苹果”摇身一变成了致富“金果子”

在枣园革命旧址,出口处有一处与众不同的贩卖机。里面卖的既不是零食,也不是饮料,而是苹果。游客每买一颗苹果,就意味着献出了一份爱心,帮助了有需要的人。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带着“自力更生”印记的红苹果,如今已经成为陕北人民脱贫致富的“金果子”。

穿行在延安大地,从南边的洛川大塬到北部的延川山地,苹果树处处可见。延安作为全国苹果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苹果树在当地栽种面积最广,苹果产业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

公开数据显示,延安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400.2万亩,产量370.4万吨,约占世界的1/20、全国的1/9、陕西的1/3;农民经营性收入的61%来自苹果,专业县、专业镇、专业村农民90%以上的收入来自苹果。

今年29岁的小花(化名)大学毕业后回延安帮着父母打理苹果生意,如今全家销售“延安苹果”,每年能有近20万元的收入。

从中学时代吹乱头发、夹杂着黄沙的大风,到现在满山绿意和相对温和的气候,从大学写生时画下的窑洞,再到今天日新月异的城市,身为90后的小花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和记录着城市的变迁。

“这里很好,但向外界传递的新活力和新元素还不够。”她期待,能有更多新鲜力量注入,吸引年轻一代尤其是00后的目光,打破人们对延安的刻板印象,让古老城市焕发出更多生机。

小苹果,让延安老乡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Small apples enable the villagers of Yan’an to live an increasingly flourishing life.

Yan’an Spirit Shining Eternally

In October 1935, a Red Army troop of over 7,000 soldiers arrived in northern Shaanxi, and ended the Long March. Since then, the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with Yan’an at the core has produc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future fate of a nation.

Yan’an is not only a “foothold” of the revolution, but also the “starting point” thereof. In 1935, the CPC began to take root here. During the 13 years when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as based in northern Shaanxi, going from small to big, from weak to strong, from the trough to the peak, the CPC finally reversed the fate of China.

In 1941, the central committee proposed the general policy of “developing the economy and ensuring supplies”. Then, the wasteland reclamation campaign was rapidly launched in the northern Shaanxi base area, which covered Nanniwan, Huaishuzhuang, and Dafengchuan. The 359th Brigade of the Eighth Route Army reclaimed barren land in Nanniwan, and spent three years turning the past desolate Nanniwan into “Another Jiangnan in Northern Shaanxi”.

From April 23 to June 11, 1945, the Seven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of grea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was convened at the Central Auditorium, the Yangjialing Revolutionary Site. At the national congress, Mao Zedong Thought was adopted as the Party’s guiding ideology, and written into its constitution.

Baota District is the core area of Yan’an, and the cradle of the Nanniwan spirit. In March 1941,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brigade commander Wang Zhen, the 359th Brigade carried out the Great Production Campaign in Nanniwan, and transformed the formerly desolate Nanniwan into the present-day “Jiangnan in the North”.

Nowadays, you can see apple trees everywhere in Yan’an, from the Luochuan Tableland in the south to the Yanchuan Mountain area in the north. In Yan’an, a prefecture-level city with the largest apple planting area in China, apple trees have the most extensive planting area, and the apple industry has made the biggest contribution to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猜你喜欢

南泥湾陕北延安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南泥湾途中》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南泥湾开荒志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南泥湾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