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相框
2023-04-19汪菊珍
汪菊珍
太阳从老宅的前墙和门外一点点消失,石板路上几乎没了行人。院子里有轻微的声音,那是墙角的石楠被风吹下一串珊瑚色的果实。两道雕花窗户都关着,寒风还是钻了进来,发出呜呜声。窗下的红漆桌上,并排放着一串钥匙、一个钱包,还有一摞相框。
啪,电灯亮了,从屋梁上垂下来的灯绳摇晃了几下。开灯的是一个老妇,白发卷曲,脸白眼大,一身蓝色大襟衫。她把一个饭碗小心翼翼地塞到皮箱角落,又环视了一下房间。雕花大床上只剩下晚上盖的棉被——家里的大多数杂物,送的送,卖的卖。唯一遗憾的是,那摞相框不知道如何处置。
相框三个,里面装的是丈夫的放大了的照片。这照片是丈夫退休证上的,照片上的他方头阔脸,慈眉善目,两鬓花白,笑容满面。算命先生说,丈夫可以活到八十歲。他也在拿到了政府发给的补偿金后,和她一起做了养老安排,准备七十岁到养老院安度晚年。——丈夫出身于邻镇的富家,部分家产曾经被没收。
可是,丈夫退休后不几年,得了不治之症。丈夫去世前,不放心老妻今后的日子,对一个个孩子做了最后的叮嘱:“你们一定要对你们的娘好呀!”最后闭眼的时候,他对着老妻,断断续续说出的话,也是要她记得去养老院,并用手指着衣柜里的那个暗屉——那个抽屉相当于如今的保险柜。
开始几年,老妇去过附近的三个儿子和小女儿的家,也去过北方的大女儿家——大女儿去了黑龙江建设兵团,在那里被招工,并安了家。她在孩子家算是做客,同时也帮衬点儿花费和力气,好像也不错。然而,几年下来,她手里的钱不多了,才想起丈夫的遗言,最终决定去养老院。
当时的东河沿,除了政府部门退休的一两个妇人,去养老院的真不多。老妇要去养老院,虽然是丈夫去世前的安排,但真要去时,周围邻居甚至几个孩子都半信半疑。直到她去县城的养老院办完手续,最后一次去孩子家转了一圈,好像才成了事实。
这次去孩子家之前,她从红木衣柜的抽屉里拿出了最后一点儿金银,去首饰店打碎,铸成了大小相等的器物。也去照相店,放大了几份丈夫的照片,准备带给孩子们,让他们做个念想。但是,她一家家跑过来,金银之类的都送了出去,丈夫的照片却都带了回来。
大儿子当年插队在南谢,后来入赘在南谢。他们的房子叫九思居,楼梯的门上雕刻着花鸟山水,客厅的月洞门是老红木。老妇平日里也经常去,然而当她拎着装有相框的口袋,才看到了北墙上整一排的老照片。那是大儿媳的一个个祖先,有名有姓,写在小镇宗谱里的。她沉吟一番,没有提起手提袋里的相框。
二儿子参军后去了邻县的化工厂,和一个女工结婚生子。二媳妇瘦长白净,说话轻轻的,看人总是红着脸,对二老也很孝顺。但她有洁癖,家里的地板早晚擦,还每天打蜡。家里所有物件都光可鉴人,容不得一粒灰蒙在上面。如此,当她拎着口袋到了那个二居室,看到雪白的墙壁,她才想到,这样的家里哪里可以打孔挂照片呢?
至于小儿子夫妻,他们是社办企业的下岗工人。小儿媳人很和气,嘴巴很甜,恩娘长恩娘短地叫她。不但是对她,就是看到亲戚朋友,也面带笑容,亲热得很。只是,他们的儿子体质弱,容易生病,后来每次发病还很吓人,非得送到县城的大医院不可。老妇去的那天,他们正要送孙子去医院,她怎么开得了这个口呢?——小镇风俗,即使父母的遗照,也有一定忌讳。
这天回家后,她和老伴儿说了一晚上的话。有年轻时养育孩子的艰辛,也有看到他们成家立业的喜悦。过了一会儿,她从钱包里拿出丈夫的两寸照,说:“也怪我笨,大儿媳妇家墙上挂着她先祖的照片,二儿媳妇爱清洁,小孙子常生病,都是明摆着的事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他爹,你就跟着我去养老院,不会冷清的。”
“他娘,你不要难过,我的照片有什么要紧呢?就像你说的,我们辛苦养大了孩子,这就是我们做人的成就。他们也有自己的孩子要抚养,要看着他们成家立业呀!人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千万不要想不开。他娘,趁你身体还没有大病,去养老院吧。那里有伴儿,有现成饭,病了还有人送你去医院。舍弃这里吧,有舍才有得呀!”
夜深了,风越来越大,越来越冷,从窗棂的缝隙钻进来。电灯也越来越亮,使照片上丈夫的脸格外分明。老妇前思后想,若有所悟似的点了点头,把三个相框放进衣柜的抽屉,锁上,睡了。
[责任编辑 王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