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策略

2023-04-18桑友霞

成功密码 2023年5期
关键词:建构深度情境

桑友霞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加工新知,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教师要整体设计规划,从宏观向微观过渡,将单元教学设计细化到课时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于关注单个知识点的倾向,立足于单元教学的视角,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建构知识体系,从而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课时学习”到“单元学习”的转变,从整体的视角出发去分析问题,实现对知识的深度加工,从而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基础水平,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以便形成主题明确、脉络清晰的教学单元。教师要突破课时知识点之间的障碍,统筹安排课时教学活动。教师要整合重点难点内容,统筹要点知识,从整体规划的角度明确细节问题,从而实现整体与局部的融合。具有不同知识储备的学生的知识体系是不同的,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知识体系,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支持,引导他们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数学学习是知识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对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时遇到的困难,教师应为其提供辅助,帮助学生解决并将所学知识顺利地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一、发展高阶思维,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点,对教学起着引导作用,教师要从发展高阶思维的视角出发,优化教学目标的设计,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目标定位在“教”的角度,思考如何教授知识、如何选择教学方式传递知识。这样“注入式”的教学被批评的根源是未考虑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深度学习视野下的数学教学要准确定位,从“学”的角度出发,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引方向,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秀品格和综合能力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教师要科学确定学习目标,以“教”导“学”,以“学”定“教”,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建构。

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能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达成目标。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情况,确立三维融合的目标,以递进式、层次化的方式设定目标。教师不能囿于基础性的目标,要关注学生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这一单元内容时,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如下:从知识的层面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能说出其解析式的特征;从技能的层面要求学生运用描点法去绘制图像,能根据条件去确定解析式,以函数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的思路;从思想的层面要求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以及函数观点去解决问题。

二、把握教学主题,整合教学内容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深度学习需要激活学生的先期知识与以往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并进行深度加工,将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基于深度学习视野下的问题应该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从而能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发展。教师设计单元内容时,要挖掘教材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整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单元是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载体,与深度学习的主题密切相关。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要具有挑战性,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深度学习强调教师的引导,而不是离开教师指导下的简单自学。教师选择的课题不能基于教材的水准,而是要有所超越、有所突破,要让学生摆脱传统意义上的“懂”与“会”,主动去挑战“不懂”“不会”的内容。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设定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跳一跳”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设计既能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

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内容时,要立足于知识的整体化角度,对知识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对学科知识加以分析、整合,从整体上进行统筹与设计,帮助学生了解每一节课在单元学习中的具体位置以及所发挥的作用。这样才能将所学知识落实于每一节课中,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以及单元内容的整体推进。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单元时,教师要凸显转化的数学思想,实现由单項式的相乘转化为多项式的相乘。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教师要立足于实际问题,将抽象的内容隐含于具体的问题中,让学生从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

三、构建教学情境,强化教学引导

深度学习不仅是简单理解知识,还要注重对知识的迁移。教师要借助情境引领学生深度剖析知识,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适时的帮助;要成为知识的先行组织者,搭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桥梁。情境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置身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能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与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知识、迁移知识,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跨越。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七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单元内容时,教师在课时教学中应结合学生所掌握的旧知、兴趣点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呈现一块已经破损的木板,让学生判断它的两条边是否平行?教师以情境导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去判断,除掌握的平行线定义外,他们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释。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能产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在“图形的平移”教学中,教师以多媒体呈现张明乘观光电梯的图片,张明兴奋地大叫:“妈妈,我长得比对面的大楼还要高!”张明说的话对吗?教师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并主动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内容时,教师展示“金字塔”“帆船”等图片,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三角形,让他们抱着轻松的心态探究新知。

四、优化评价方式,关注学习过程

深度学习要实现对知识本身的跨越、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师要运用灵活的策略,采用多维度、多样化的方式评价学生。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课时内容,还要关注单元内容,通过评价促进单元总体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要通过评价去激励、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借助“辅助线”将平行四边形变为三角形,学会立足于单元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情感给予适当的反馈,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对自己的教学计划与策略进行调整,从而让学生的探究更加深入。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除教师评价外,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让他们对学习内容持批判性的态度,同时引导学生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只有通过评价,才能感受到学习所获得的成就感,提升学习的自信。

综上所述,在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依托单元主题、优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整合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建构深度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建构游戏玩不够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