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中药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以“中药炮制技术”课程为例
2023-04-18杨金燕
徐 玮 杨金燕
(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66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三全育人”工作中,要构建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转型期的社会需要,这既是新时期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也是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树立现代化人才培养理念的重中之重[1]。随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强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创新,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高职学生的教学已不再局限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支撑,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要以创新教学方式来拓宽教学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活动空间[2]。
1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201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融入学科的各个环节,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意见》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意见》还明确提出,到2022年,培育遴选百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在全区范围内、校企之间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三全育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既是全新思政教育理念的体现,又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随着国家对德育的重视,教育部开始推行课程思政,以促进学校的德育。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课堂”应加入思政元素,开展“好故事、好形象、好精神”等活动,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
“第二课堂”育人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重要载体,是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改革创新,以其活动主体自主性、内容广博、形式多样、参与实践性等特点,实现“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的联动育人。通过“第二课堂”的实施,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从“两个大局”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开阔历史观,汲取“四史”的养分,使之成为“营养剂”,滋养学生的心灵;拓展文化视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华优秀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等多种教学资源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育人。
2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第二课堂”内容体系的提炼和确定
中药炮制技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炮制技术”作为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联系中药学和中医学的纽带及桥梁,同时蕴藏着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医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一脉相承、休戚相关,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直接影响着中医思维的形成,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必经之路,只有打下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基础,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医理论,掌握中医学的精髓和特色,进而学好专业理论知识[3]。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信仰下,建立医学生的共同理想,以信仰意志为思想制高点、觉知认知为开端、情感认同为关键、外化于行为最终归旨,四者渐次深化融会贯通。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领域涌现出无数名人先驱,他们前赴后继地将我国的中医药事业进行传扬、发展、创新,一步步走向世界,守护人类健康。在实践教学中开展“三全育人”,最直接、最有感染力的教学方法就是在实践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第二课堂”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知识传递的桎梏,创新教学载体,拓宽教学内容,探索和融合中医药文化素养培养[4]。通过在“第二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药炮制技术的同时,树立中医药思想、提高人文素质、提高道德素养等,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自觉传承中医药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突出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体性,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专业意识[5]。
3 “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药炮制技术”课程“第二课堂”的实践路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会议上对中医药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6]。在新形势下,高职中药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重视并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渗透教育,加强课程教学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的深度探索,以更好地实现中医药文化育人及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繁荣创新和发展。
由于医疗卫生专业的特殊性,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是采用教师授课的方式,学生聆听、记录、背诵、答题,再加上中医药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所以大部分学生在理论学习后对中药知识的掌握较为肤浅,更谈不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少数的技能实训课也是在学校仿真车间里进行的,教师在仿真模型上演示,学生分组练习,但由于操作时间有限,无法实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不高,实践操作水平低下,无法达到行业发展的需求[7]。
3.1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伟大创造与积累。鉴于目前高职院校中医传统文化教育匮乏,以及现代科学主流思想的影响,各中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师在专业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医学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中医思维的培养。应围绕“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挖掘和设计“第二课堂”,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思想和行动并进,把“人文典故”“家国情怀”“进取精神”“文化自信”等理念贯穿于课程的全过程[8]。
在中医药“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本草中国》《秘境神草》《悬壶岭南》等诸多中医药文化纪录片相继问世。纪录片能从“药”到“医”到“养生”,以“本草”为基础,以小见大,深入解读中医药文化的精华和悠远的历史。在“第二课堂”中,组织全体学生观看纪录片,由教师提出与中药炮制技术相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解答,如围绕药材的主产地、生长环境、采收加工方法、功效、炮制过程和炮制原理展开。讲述中药炮制技术起源时,可将火的使用、酒的发明、陶器的制作等方面与中原地区关联起来,并以此为依据,形成河南特色炮制技术文化长廊。
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将教材的教学内容充分展现,使学生能够领略到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博大精深,同时能体会到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对中药炮制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3.2 创新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落实好党的教育政策,立德树人,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学校教学的全过程,并提出将劳动教育与学科特点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观点。“中药炮制技术”是中药类专业(包括中药制药技术、中药等在内)的一门职业素质课程,其目的是培养中药炮制技术的人才。
从职业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开设“中药炮制技术”课程“第二课堂”,将劳动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于一体,构建中医药职业生涯的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思想,着力培养其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其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等精神品格[9]。以“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开设“开放式”中药炮制实验室,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助手”和“引导者”的角色,使学生从“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强调以中药炮制的职业岗位为主线,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材料,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运用知识为切入点,把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与现代机械相结合,使学生不仅精通传统中药炮制技术,而且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中药炮制技术的相关知识。
3.3 以趣味学习方法提升中药学科学习思维
学生在学习中药炮制技术时,普遍感觉其内容繁杂、炮制技术要点众多,药性、功效错综复杂,主治应用各异,掌握和区分每一种药材都很困难,而且学得越多越容易混淆。学生可从社会实践、文体艺术、社团活动等方面实施素质拓展训练,以提升专业综合素质。如通过带领学生参观中药饮片标本馆,让“药”入目;结合炮制车间实训平台设备,邀请中药饮片厂的老药工为学生传授炮制要领,让“药”入耳;举办炮制竞赛活动,比较每组学生炮制饮片的成品性状,让学生自己品尝炮制出来的生熟品饮片,对比炮制前后的性味变化,让“药”入口。同时,还可以组织相关艺术活动,如绘制中药炮制的手抄报、设计中药趣味漫画,用形象的漫画将中药炮制前后的性味特征、功效主治结合起来,创造出更有趣味、更有效、更形象、更简洁的中药记忆方法,以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其记忆效率。切实应用于“中药炮制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度和参与度[10]。
3.4 创新评估方式,强化过程性评价流程
传统的教学评估仅侧重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包括考试成绩、作业、实验报告和技能考核。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评、分组互评的综合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通过理论知识的考查,了解学生对于中药炮制技术工艺的掌握情况;②通过实践技能操作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素养执行情况、团队协作情况;③通过实验记录情况考查,考查学生能否在实施技能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相关不足之处能否自己寻找到解决方案。过程性评价能够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实时的评价与反馈,形成一个不断加强化、不断完善的评价机制。
4 结语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学科体系难以突破、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效率低等,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因此,高职院校教学应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第一要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以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和选取教学内容,以实训项目和生产实践场景带动理论教学。制订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使中药课程“第二课堂”多元化;以中国中医药传统经典为切入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之,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将“中药炮制技术”课程“第二课堂”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探索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课程思政实现由专人到全员的创造性转化,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