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小学思政课程落实革命文化教育的探索
2023-04-18王国钊
文∣王国钊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近几年,教育部相继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系列文件,提出围绕时事政策教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设置课程,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魂育人功能,实现革命传统教育整体化、系列化、长效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目标。然而,调查发现,现在的学生对革命历史故事了解甚少,理解革命文化的内涵有一定难度,难以引起心灵的共鸣。为此,防止革命传统断裂是新时代学校培养人才的重大课题。我们聚焦核心素养、聚集铸魂育人,提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革命文化教育研究”这一课题,探析革命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路径,将革命的基因融入学生血脉,发挥革命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伟大志向。
一、融入基础:革命文化切合课程标准要求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我国伟大事业的精神实质财产和传统文化,是我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作风和品性风采的充分体现,是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强大思想驱动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促进革命文化亲近人、激励人和改变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应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具体来说,就是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增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本文探索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革命文化教育的路径,发挥革命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从实质意义上看,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教育是一致的,相对来说,红色文化教育是更形象的描述。红色是血与火的色调,中国人民赋予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代表着希望、热烈、勇敢、创造、奋斗、牺牲等。红色是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颜色。在我党带领人民开展革命斗争中产生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主要的表现形态。这种革命文化是在党和广大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创造的,是成千上万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实质的改革创造与传承,始终闪耀着光辉。
二、融入契机:革命文化具有课程育人价值
革命文化源于我党为中华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振兴的初衷,产生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当中,是中华民族历史人文的珍贵精神食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坚持以革命文化作品和革命文物鼓舞人心、振奋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
(一)革命文化助力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民族赖以生存永续发展的思想桥梁。中华文化数千年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不屈发展的关键便是中华文化有相同的精神追求、精神实质特性、精神实质主脉。当代中国,中华文化应当恪守怎样的价值观念,是基础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问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古圣先贤的观念,展现了爱国志士的夙愿,展现了革命烈士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二)革命文化助力推动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走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革命文化在历史时期培养出来的红色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呈现出赤诚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汹涌澎湃决战决胜的豪情壮志、舍生忘死敢于抗争的牺牲精神、坚贞不渝威武不屈的改革骨气、处事不惊沉着冷静的心理韧劲、军令如山纪律如铁的纪律意识……这些都是革命文化的本质展现。革命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着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
三、融入路径:深挖革命文化的课程教学资源
如今,有的学生显得十分浮躁,容易被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误导,难以对革命文化的育人价值产生心理认同;也有少数学生认为革命文化已经过时。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关键课程最重要的是坚持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革命文化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和实践途径,革命文化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路径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
(一)深挖教材中革命文化内容,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通过解读教育部发布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认真分析已有的文献成果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讲话,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内容、鲜明特点和重要价值的相关论述,通过学科融合渗透,进一步充实和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
本文着重引导小学的思政教师挖掘各年级教材内容,大力推动革命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让革命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灵魂,使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历史,增强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统编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十分注重革命文化的融入,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我们有精神》时,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染红的,要尊重和热爱国旗。注重体验式教学,升旗的时候要面向国旗,抬头、挺胸、肃立。在教学时可以请学生起立,面向国旗庄严敬礼,通过真切的情感体验,让革命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运用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启蒙,引导学生认识国旗、国徽,学唱国歌、少先队队歌,激发学生对国家标识、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弘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文化,赓续革命传统。
(二)加强多学科渗透,构建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资源
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非常必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革命文化教育,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本文着重探索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革命文化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革命文化的产生发展趋势、精神实质、价值意蕴。在革命和改革的实践中,党带领人民造就了与众不同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抗疫精神”,这些颇具时代特色的红色精神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改革创新。在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主导地位的同时,小学各学科教师在语文、音乐、美术和实践活动等课堂教学中要开展革命文化教育。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了解英雄的个人事迹;音乐教师可以教学生唱红歌,编演红色戏剧;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绘画英雄人物故事;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红色基地……多种形式、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革命文化的陶冶,传承红色精神。各学科课程深入贯彻落实革命文化教育,让学生体会革命先辈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与责任担当,激发学生不惧艰难、奋发图强的动力,提高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信任感、归属感、自豪感,在传承红色精神中深植爱国情怀。
(三)用好用活革命文化,拓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活动资源
教师可围绕思想政治与社会道德启蒙教育,通过讲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模范的故事等,激发学生对革命志士、革命英雄的敬爱之情,体会革命前辈全身心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的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认知幸福的生活得来不易,培养他们对党和国家的质朴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一是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音频、视频资料,如微视频、情景剧、动画片、歌曲等,让革命文化教育更为深入,优选经典的红色电影在中小学校巡回播映,让学生追忆党的优质革命传统;二是学唱红色经典歌曲,让学生体会红色节奏的慷慨激昂;三是充分发挥“五老”的作用,“五老”是党的历史的参与人和见证者,是党的历史实至名归的宣讲员,是党史国史文化教育最栩栩如生、最感人至深、最新鲜的教材内容,组织“五老”叙述红色故事,感悟革命文化,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传承革命文化,还需要重视对高品质资源的维护与综合利用。针对革命斗争时代遗留下来的出色文艺作品,可以依照地区进行分类整理,并在学校图书馆设置专属的区域存放。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宣传作用,持续浸润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进一步认知革命文化,培养革命精神。
(四)加强节点教育,为学生创设道德与法治情景化学习资源
在节点教育方面,重视学生的体验教育。一是注重常态化的教育,推进革命文化教育进校园进课堂。亲临现场的实践体验是课堂的理论学习无法替代的,具有直观性,生动有趣,学生在情感上有亲近感,易于将革命文化内化于心。利用好本区域的革命文化纪念馆和革命遗址、遗迹,开发和拓展基地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增加体验教育和志愿服务教育;二是抓好节点教育,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对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相关的宣讲教育。结合节点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动,并通过沉浸式的仪式教育,强化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促使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的精神血脉。
基于小学生对革命文化了解甚少,教师对课程理论的认识不足,忽视了学生对于革命文化的自身理解与兴趣,应重点突破教师对革命文化理论内涵的认识、价值导向和传承路径的问题。一是提高教师红色底蕴,培养政治认同和价值观引领、厚植爱国主义情感,真正达到铸魂育人;二是强化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或通过实地参观、访谈的方式,对比祖辈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感悟其中的变化。通过引导教师聚焦核心素养,探索革命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不同路径,可丰富和充实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魂育人功能,突出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政治认同,引导学生弘扬革命精神,培养高尚品德,实现革命传统精神的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