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提问探究

2023-04-18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课堂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王 芳

“课堂提问,就是通过教与学双方的设疑置问和排难解疑,形成教学过程中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1]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技能,课堂提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当前,高中历史教师要把课堂提问作为推动教学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一、课堂提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学生处在融洽、和谐的环境中时,才会放松自己,放掉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的心理,才能用于展现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2]一堂成功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应该在和谐、融洽、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完成。而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地实现师生之间在知识层面上的沟通交流、在情感层面上的共鸣共情,从而营造出活跃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这对顺利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和提升教学效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在课堂提问中,历史教师的角色始终是辅助人和引导员,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应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主动地体验学习过程,感悟其中道理,享受学习乐趣。

通过课堂提问能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例如: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有利于启迪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够激起学生的挑战欲和探索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够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人格等。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都非常重要。

(三)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提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教学效果的当堂反馈。教师通过提问能够较清楚、及时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且根据实际状况适时地调整当堂的教学活动;课后教师通过总结课堂提问情况,寻找不足,分析原因,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策略;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3]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历史教学课堂提问的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通常在教师抛出问题后,班上一片寂静,学生普遍低头不语。成绩差的学生害怕回答,成绩好的也不好意思主动回答。最后,教师要么点名回答,要么直接说出答案,局面非常尴尬。

(二)有效提问不多,总体效果不佳

“有效提问就是有效益的提问,是教师清楚明了地、有目的有组织地提出简短的、发人深省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积极回应和回答,促使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4]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不多,课堂提问总体效果不佳。其表现为:有的教师整堂课都在讲授,没有一次提问;有的教师提问没有多大意义,诸如“对不对?”“是不是?”“是这样吗?”等随口问;有的教师思维僵化,问题答案只准有一个;有的教师耐心不够,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太短,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分析过程;有的教师提问纯粹是为了惩罚课堂上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等等。

三、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提问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

尽管全社会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依然广泛存在,很多高中仍然把升学率作为评判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为提高升学率,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还是采用过去填鸭式的满堂灌方式,力图在45 分钟内把尽可能多的知识都输入学生的头脑中。而自由开放式的课堂提问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民主的氛围,而且短期内难以立即出成绩,这些都是在应试教育思维下的高中历史课堂难以做到的。

(二)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应对不足

要把课堂提问做细做精,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掌握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并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准备。但在现实中,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对于课堂提问应对不足、准备不够,且缺乏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因此他们或者不开展课堂提问,或者所提的问题缺乏深度和启发性,不能体现出课堂提问的价值。

(三)部分高中学生学习理念简单化

当前,在高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简单化的学习理念,认为教材即权威、老师即真理,凡事都追求标准答案。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主动放弃探索和创造,对老师的课堂提问漠不关心。相比之下,学生更关心老师所给出的“标准答案”,认为只要将其背下来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主动出击来探讨问题。

四、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方式及效果

(一)引导式提问

引导式提问是指预先设计一个问题,然后运用引导性语言循循善诱,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引出一系列疑问,不断地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最终解决预设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释疑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如在《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第一次鸦片战争并没有打醒清朝统治者,他们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但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批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在总结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地主阶级都没有意识到西方比我们先进?由此引出鸦片战争后清王朝中顽固派、开明派对待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中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提问:林、魏学习西方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判断:他们都是封建官僚,所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这反映了他们学习西方的局限性。

教师通过引导式提问,把本课内容连贯起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程度,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递进式提问

递进式提问是指设计一系列前后连贯、由浅入深的问题串,通过这些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慢慢地接近事件本质,最终理解教学难点。

如在讲授“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老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①启蒙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②导致这场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③为什么说当时的欧洲具备这样的条件?④如何总结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在提问①时,帮助学生认识到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提问②时,帮助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其根本原因;在提问③时,帮助学生认识到当时的欧洲有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条件,这些都是启蒙运动发生所需的基本条件;最后在提问④时,帮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总结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通过设计上述问题串,让学生迅速归纳总结出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深刻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认知、理解本课程内容的同时实现思维认识上更高层次的飞跃。

(三)对比式提问

对比式提问是指对两个及以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求同式或者求异式提问。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相异点,得出一定的历史结论,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培养比较性思维和应对考试都非常有用。

如在《百日维新》一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比较中国维新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思考为什么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而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又如在《辛亥革命》一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辛亥革命运动与以前的救亡图存运动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它表现出什么样的进步意义?这样很容易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与本节内容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前后呼应,形成知识链,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知识框架。再如在《法国大革命》一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比较“法国与英美两国的革命爆发的原因有何异同?”并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同样是以革命方式走上历史舞台但所建立的政体却大相径庭?”通过比较,激发学生对三国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及结果的探究兴趣。

通过对比式提问,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比较不同事件的能力,培养发散性与创造性思维。

(四)情境式提问

情境式提问是指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事件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当时的历史情境,在此基础上展开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如在《新航路开辟》一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当时航海家的角色,让他们思考开辟新航路需要哪些支持条件。在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纷纷发言后,老师予以引导和总结,挑出若干个答案进一步发问。如针对学生提出需要指南针时,老师可以追问:欧洲当时是否已经有了指南针?通过此问让学生知道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在12、13 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从而认识到中国人民对新航路开辟的重大贡献。这比老师简单地讲述新航路开辟的条件要生动有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假定式提问

假定式提问是指通过假设某史实的存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加强对该史实的深层理解,学会融会贯通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假设法来提问:如果没有发生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美日之间还会开战吗?这样的问题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大部分学生认为“即使没有珍珠港事件,日本和美国迟早也会发生战争”;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如果没有这个事件,美日双方可能就不会爆发战争”;还会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如果没有珍珠港事件,美日战争可能会推迟”等。教师在听取学生观点的基础上,让他们各自说出理由。

通过学生阐述理由,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还可以基本归纳出美日开战的原因。很显然,这种转换方式的假设提问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所取得的效果也比常规提问好得多。

(六)联系现实式提问

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提问时可以联系当前社会现状和热点话题,与现实情况相联系,让教材中的历史人物、事件变得生动鲜活,有血有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从历史的高度看待现实问题。

如在《中美建交》一课教学中,可以将中美关系与当前形势相联系。在中美建交的三个联合公报中明确规定美台之间“断交”“废约”“撤军”,但在现实中,美国却频频利用中国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其背后深层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引入到中美关系的思考中,让学生明白美国妄图利用台湾问题来牵制中国和阻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达到其维护世界霸权的险恶用心。

通过联系现实式提问,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了探究型的学习过程,突出了历史教学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所提的问题应围绕教学目标,紧扣学情

课堂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所提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的印象和教学难点的理解。同时所提的问题要紧扣学情,符合学生认知上的“最近发展区”,难易适度。

(二)提问时应语气亲切,语言简洁

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言语亲切、态度和蔼,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在提问时要语言简洁、清晰易懂,要一语中的、不要啰唆,否则既影响提问的效果也损害教师的权威。

(三)所提的问题应具有全面性,把握好提问节奏

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具有全面性,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指向特殊群体,否则就会出现无人应答的尴尬局面。同时要把握好提问节奏,注意提问的次数和频率;要给学生分析、思考和寻找答案的充足时间,必要时还要加以引导和补充。

(四)认真倾听学生回答,以肯定评价为主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认真倾听,一方面以示尊重学生,另一方面能够准确地知晓学生回答的内容,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学生回答问题要以肯定评价为主,“并尽量引导学生探究明理,进而体验到收获的成就感”[5]。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予以表扬;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时要肯定正确部分,再请其他学生补充或自己补充不完整不准确部分;当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时,教师要一步步地引导,带领学生共同寻找正确答案。

课堂提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历史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功。高中历史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课堂提问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提问技巧,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与魅力,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程,从而顺利地完成高中历史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