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
——斋馆别号鉴藏印暨金石拓本题跋国际大展”众家评说
2023-04-18
李刚田(西泠印社副社长):我的题跋,并没有完全将其作为书法作品来对待,虽然也关注视觉效果,但未去刻意经营,我关注的重心不是表现自己的书法,而是存录文字的内容。在美与用的关系上,以用为主。而书法的美服从于文字的“用”,这与当下展览书法的取向是相反的。我觉得金石题跋如过分追求书法的形式变化与不同书体的自我展示,会妨碍人们对文本的解读。因为题跋集不是一本专门的书法集或画册,重在“题跋”二字,这是我的一种选择,也与我过去出版的书法集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如同我刻印的边款,重视文字内容,而书体变化、形式变化很少,聚焦在文本的释读,而在顺应自然的书、刻之中展现自己的书法。而篆刻的印面与边款就大不一样,重在印面的形式变化。广义去看金石题跋,其书法的形式美也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的自然本色之美与文意的原创深刻达到高度的和合一体,才是上乘。
曾翔(中国国家画院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斋馆别号鉴藏印的历史悠久,自唐宋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雅好,是一种文人传统的良好体现。文人寄情于物,或将居住之处赋予意义,以文字承载、固定下来,是拥有个人情感的特殊符号。以印章的形式,融汇了文辞价值和书法的形式美,方寸间有大天地。将之运用到书画创作、金石鉴藏和题跋中,也彰显了创作者和鉴藏人的在场,很好地展露了个人修养和艺术水平。长久以来,有关斋馆别号鉴藏印的展览较少,但是它值得我们更多地研究。所以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这个展览很有学术价值,呼吁并关注文辞修养的提升,对提高创作者文化品鉴的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骆芃芃(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文以载道——斋馆别号鉴藏印暨金石拓本题跋国际大展”,展品内容非常新颖,展品中有古代器物的全形拓题跋,也有平面拓片题跋。在古代,这种拓片题跋的形式除了考据所拓器物的多种属性之外,还具有记录和复刻器物的作用。虽然在今天全形拓的写实的意义已不复存在,但其艺术审美价值却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挖掘,而展览的另一部分——斋馆别号鉴藏印则一直是古代文人寄托情怀、表达志向的方式之一。这个展览既有致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更有着挖掘和回归艺术创作人文精神的意义,在当下还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探索。
朱培尔(《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国国家画院近期举办了一系列与书法篆刻有关的展览,每一个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个斋馆印展,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小众的艺术,篆刻展的策划很难,如果只是像其他展览一样,大家提供一个印屏,就这些作者而言肯定也会是高水平的,但特色如何就难说了。我觉得斋馆印在篆刻艺术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它不但与篆刻家有直接的关系,与其他艺术家如书法家、画家也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它与其他行业的喜欢篆刻的人也关系密切,因为斋馆印大多为石点上营造,其内容往往与使用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充满了种种美好或者相关的信息。斋馆所涉及的内容与文化品位,斋馆印在明清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代的篆刻创作,如果不在传承明清文人印章方面下大的功夫,而仅仅只是对秦汉印作简单的临摹,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篆刻所承办的这个展览,是对于篆刻文化的发展与延续,是建立在对明清文人篆刻的继承、消化、吸收后的创新性展示,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形而下的篆刻展,而是一个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从文化、文心、文采角度去开创当代篆刻艺术创作新局面的一个有意义的大展。
陈国斌 丙人斋
张遴骏 伊洛斋
陈墨 半士居
王次恩 陋室
包根满 喜长生幸延年有福之室
曾翔 七里冲老屋
骆芃芃 守河人
唐泽平 听云依水山房
魏杰(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书法篆刻所副所长):“文以载道——斋馆别号鉴藏印暨金石拓本题跋国际大展”经过紧张地筹备,在文化和旅游部领导和中国国家画院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在大家通力合作下,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其中甘苦唯自知耳。在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书法篆刻所的同仁们,多次到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与局领导进行磨合磋商展览的时间地点及相关细节。在大方向商定后,马上向国内外专家进行征稿,紧接着,负责编作品集的同志们在不到30个工作日内完成了编辑工作并付梓。
此次大展与以往的书法篆刻展有所不同,篆刻方面以斋馆、别号、鉴藏印为主,凸显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和文化内涵。书法则以金石拓本题跋为主题,要求创作者不但书法写得好以外,还要对碑拓、文物、典籍等有一定的研究,当然,还要有相当的作文能力,这对书法家们在文物、鉴赏、辨伪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展览可以说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
陈洪武(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文以载道——斋馆别号鉴藏印暨金石拓本题跋国际大展”是新时代一次别具学术价值的书法篆刻展,其中一个特别显著的意义就在于召唤当代书家印人回归文心,将关注点从技法层面引向学术层面,走出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创作心态,通过沉浸在金石题跋的研究考证中,对接传统,赓续文脉,赋予书法篆刻时代新内涵。可以说,这个展览的定位是非常高的。
这一方面凸显了策划者的学术眼界与胸次,敢于在当代书家印人长期存在重艺轻文这一短板上做大文章,出大命题,以促进书家印人的自我提升,并努力在丰厚的文化土壤中涵育升华。另一方面,充分展现了组织方的文化视域与责任担当,将一个富有学术深度的书印艺术展列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重点项目,这是一次创举。此展还将在国外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推介,进一步提高汉字艺术的传播力度,为拓展大文化外交的新路径与新样式作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洪厚甜(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中国国家画院在书法篆刻上秉承着一种学术态度,就是从古代优秀的学术经典的当代学术关照和解读的思路,来确定中国国家画院书法学术研究方向。这个学术板块是非常能够反映中国文人特色特点的。每一个时代的文化人,都在自己的斋馆别号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精神向往,从而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对于金石题跋里边,直接反映的就是每个时代的文化人的这种对传世经典的学术研究的观照态度,自己的很多观点和新的学术判断,都会在这种题跋中得以记录。所以说题跋实际上是每一代的文化人学术状态最真实反映。这次展览是一个非常有文化意义的学术活动。
魏广君(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自有卷轴画以来就有对绘画和书法作品的品鉴和题识,个中表述出的内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对其文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评判。题跋的金石拓本,是集史料、文辞、书法艺术和捶拓技艺于一体的艺术作品。斋馆别号鉴藏印既是篆刻艺术的重要题材之一,也是金石题跋的重要组成部分,倾注着创作者与鉴藏者的情感志趣与品性修养,成为自唐宋以来文人墨客的一种雅好。
但随着文化环境的转变,曾经兴盛的金石题跋逐渐沉寂,题跋的文辞和斋馆别号鉴藏印的印文也渐趋平庸。而我们这次展览之所以选择以斋馆别号鉴藏印和金石拓本题跋融合并置的展览理念进行艺术创作,就是旨在鼓励特邀艺术家和投稿参展艺术家,以中国传统形式美的语言去阐释当代人与天地之间的内在情感,重拾并重新阐释文化经典在当代的新生意义。同时,这次展览呼应“亚洲文化艺术交流”这一契机,邀请国际友人对中国传统金石文化遗产与书法篆刻进行时空合一的对话,展现他们在这方面的学术思维与研究方法,旨在共同赋予斋馆别号鉴藏印和金石题跋创作以新内涵和新视觉。
高庆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文人自古有碑拓传承的优良传统,自清代碑学复兴以来碑拓之风尤胜。虽说现代印刷技术等传播手段已经十分发达,但传统的碑拓技艺仍没有过时,尤其值得发扬光大。中国国家画院此次举办专题碑拓题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传承、推动、引领的意义。我觉得新时代复兴传统的碑拓题跋不仅对于弘扬金石文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广大书法爱好者也具有审美上的引领作用。
傅舟 广东樵山书院收藏
罗光磊 弘征珍藏师友赠书
施晓峰 利华藏书
张铭 牧谦斋
冷旭 借山堂
吕少华 映月草堂
蔡大礼 禾斋收藏金石文字记
张奕辰 步黟堂
张英群 桂月堂
刘本镐 听蛙山馆
魏杰 慧光精舍
岐岖 曾在风过耳堂
魏元祥 临水居
朱培尔 端心居
林尔 好雨轩
依个人题写经验,感受一件好的题跋不仅要有相关背景、金石文化、器物细节的记载、描述,同时还要兼顾作品画面的整体虚实摆布、平衡关系,以及书法字体的变换和视觉美感,包括印章在内的整体布阵。以沉静内敛的篆隶楷及行书表现在题跋作品上,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相信这次展览对年轻作者和爱好者,将是一次有益和难得的学习机会。
张公者(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举办“文以载道——斋馆别号鉴藏印暨金石拓本题跋国际大展”,是很有创意的展览,同时也是对当代金石拓本题跋水平的“察览”。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南朝梁元帝在画上钤印,这是最早关于在书画作品上钤印的纪录。而斋馆印、鉴藏印在唐代便出现了。关于题跋,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金石拓片题跋,尤其是跋,需要两方面的“功夫”:一为“学”,一为“字”。当代很多人作金石题跋,但往往或学问不够或字不成样子,鲜有兼能者。更不能与清人、民国学人相提并论。近些年,一些书法人最爱题跋,而因其学问狭陋,其文无复体统、其字阙绝文气,终则糟蹋古物。题跋之文当然以古文为好,而今人多不擅古文,牵强为之,前言不搭后语,贻笑大方。当代人,能不题就不题,能不作跋就不作跋。
周斌(河南省书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金石题跋是我国金石学中的一种形式,金石的保存、整理和研究离不开金石拓片。将对金石文字的考据鉴赏等以书法的形式题写于拓片即为题跋。金石题跋融珍贵的拓片、考究的文辞、优美的书法于一体,别具特色。此次国际大展作品基本展现了当代金石学研究和书法篆刻创作的现状与水平。
接到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的征稿通知后,我反复考虑还是用河南出土的《肥致碑》作为题跋拓本。《肥致碑》既不失隶书字体规范,又有独到之处,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整体布局上的规整划一,井然有序之特点。在单字结构的组合上则自有特点,表现出相当大的、有目的的随意性,并有别出新意之处。显现出既生龙活现又古拙稚朴;既不失隶书字体规范,又有独到之处的面貌,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此碑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我在题跋作品时注重形式的变化和整体把控。题跋的书体用所擅长的篆隶书体与金石拓片相得益彰,既为厚重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又能给欣赏者带去多重审美享受,这样的金石拓片题跋作品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王东声(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艺术家、京华印社副社长):斋馆别号鉴藏印与金石拓本题跋相结合,就是希望对古代金石书法遗产进行研读,通过对于这些“黑老虎”的欣赏与分析研究,结合书法的题写与能够盖在拓本上的斋馆别号鉴藏印创作,重新审度与探研金石文化的内涵属性与视觉塑造的可能性。斋馆别号鉴藏印暨金石拓本题跋,一方面联系着汉字文化、汉字艺术、书法与篆刻的传统与当代、经典与民间、新与旧的认知观念;另一方面,也启发着当代书法人对于古代书法遗产的深度研读与相关创意的创作的有机结合。
阎峻(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此次展览偏重于学术和探索,尤其以“斋馆别号印”这种形式入展,这在国内外展事史上当属首次,其价值和意义显而易见。整个展览在作品的创作手法及表现语言方面涵盖了所有篆刻的艺术形式,其篆刻艺术范围之广袤、篆刻艺术内涵之深刻,都是空前的。置身在这样的一场篆刻盛事中,自然把我们拉回到千百年前的文人书案前,其浓郁的人文情怀油然而生,由此也必然引发当前篆刻艺术界强烈反响和共鸣。
统览本次展事的诸多作品,挖掘其中的创作意趣以及书家之间的交游考略,不仅彰显了篆刻家们的人生体悟,而且还能够激发大众的审美兴趣与审美感知,让更多的人迈入金石篆刻的世界当中。展览规格高,又见到了很多有影响、有实力的篆刻家,以及呈现出的不同面目的佳作。我很荣幸应邀参加了这次展览,我的作品主要以鸟虫篆刻为主,作为鸟虫篆刻的非遗传承人,尝试着以不同的手法探索鸟虫印的创作,尤其以鸟虫印的形式创作斋馆别号印,别有趣味。
谢小铨(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这个展览有两个特点,第一,展览在形式上虽然是书法与篆刻作品展览,但三部分内容有非常一致的精神内核。“斋馆别号”是文人治学精神的高度凝练。“鉴藏印”代表的文物鉴藏活动是文人藏家对古物、书画等辨伪识真的学术活动。“金石拓本题跋”,更是对书家的综合文化素养和研究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这三部分内容都是围绕文人治学与研究的学术活动为核心,这迥然有别于当代诸多书法篆刻展过分强调形式的展览体的陈辞滥调,是一股极为清醒的学术清流。第二,展览强调内容原创,这对书家的治学研究能力是一种考验,也是对金石学最本质的学术、艺术价值的强调与回归,也是对当下书法界金石拓本题跋热中坚守学术规范的深刻警醒和正确引导。
刘洪洋 种智书苑
桑建华 鱼戏莲叶之台
王连庆 碧海仙居
魏广君 敦睦堂
张大紘 读月庐
翟卫民 方舟苑读书记
刘晓东 易园金石书画之记
柳晓康 心远斋
谢纪元 郁庵
蔡毅 博约轩
陈一耕 方圆草堂
童定家 大衍山房
刘红卫 三息堂收藏鉴赏之印
吕子真 千兰居士
孙一格 看云归岫草堂
王勇 有容斋藏书印
唐朝轶(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研究员):关于题跋,最早见到的多是在书画作品上的题跋品鉴,是文人间雅玩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金石碑帖题跋发轫于宋,兴盛于清代中期,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也促进了碑学书风的发展,涌现了像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一大批碑学大家。这些碑学大家都得益于对金石碑刻的考据研究,并从商周秦汉吉金刻石书法中吸取营养,以金石入书法。
此次展览邀请国内外的书法篆刻家以题跋和斋馆别号的形式创作,有别于平常所见的展览,形式新颖,风格多样,其中书法题跋都是作者自己撰文,彰显了艺术家的文心雅致,强调书法对于文化的一种回归,对于重振金石书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书法的国际交流产生广泛影响。
赵际芳(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研究员):展览结合斋馆别号鉴藏印的创作,这是一次鉴藏印在当代篆刻艺术发展中的提取与认识,以往鉴藏印并没有太多人关注其艺术性问题,而更多是留意其文化性问题,此次展览鉴藏印是在当代篆刻文化与鉴藏、题跋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可以说这是一次鉴藏印文化与艺术的升华,这对鉴藏印在当代的发展也许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展览通过金石题跋与斋馆别号鉴藏印一同进行,这既是艺术的思考,也是文化的思考。此展将书法与文人的情趣相结合,将书法与文化、历史相结合,古老的传统艺术以一种现代的方式呈现出来,古今中外融为一体,是这个展览最大的亮点。
梅跃辉(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研究员):本次展览集书法篆刻、鉴藏鉴赏、金石文化等修养于一体,是对书法篆刻艺术创作、研究和展示的一种全新尝试,是对传统金石题跋文化和斋馆别号鉴藏印艺术的传承和弘扬,意在唤取当代书家印人对文化修养的重视,关注承载书法篆刻艺术文本内容的价值和意义。展览得到全国书法篆刻家的大力支持,集中展现了当代书法篆刻创作和金石研究的现状,无论是展览作品的水准、参展作者的影响、创作形式的探索,还是策展的初心和展示效果都是年度和新年伊始非常值得关注的研究性展览之一。
陈冈 陈冈鉴藏金石文字印记
韩钧 尚朴轩
梁宏伟 弘缘斋主
杨永卫 不惊斋
赵继成 竹居
陈同军 己社鉴定章
程迟生 抱云山馆
侯立新 觅道斋
刘银鹏 笨斋
翁石匋 写山画水庐
张明君 对月轩
杜延平 禹水堂
谭伟峰 敬簠斋
王东声 阅尽人间春色
王瑞 别梦山藏
阎峻 来龙怀凤魏氏
伏海翔 吹云堂
李晖 澄澈堂
孟德乡 大朴之堂
孙增杰 鹤泓堂
王义骅 宽庐
张雅琳 君不能一日无茶斋
郑志群 醒楼
彭作飚 缶庐
姚伟荣 蕴玉轩鉴藏印
张哲 常青所藏书画印
张钧 古榕邻居
成君 成君藏金石书画之印
刘一夫 一夫所得金石书画之印
姜辉成 一如山房
刘树勋 云逸轩
付正泓 竹庐
韩春涛 振镛堂
黄国光 浦阳郭欣传拓金石文字之印
梁选锋 赵楼
周斌峰 胥浦山人
刘斌 刘益谦鉴藏印
谢吉昌 三鱼堂
杨华 西陇山房
杨宇 福砚楼
何敬民 庆公五十五岁以后所作金石书画题记
芦海娇 听雪楼
逯国平 鲁曾公廿二世孙逯国平记
莫恩来 点雪龛
乔战雄 大屏堂尝观
魏晓伟 一苇草堂
吴智勇 思婉室
吴明重 又号忘庐
陈紫强 大通堂聚义厅
蔺云鹤 铁梅花斋所藏金石书画之记
牛卫军 聆风楼
于海波 素水山房藏书记
李飞 韦泓祕笈
彭少辉 天河水鉴珍
韩冬 彡斋收藏之印
程涛 一墨读书文字记
高帅 优钵罗室
温升杰 阳羡陶泉居主人龙溪女朱丹
郑军锋 陈根远所藏金石文字
邓长春 无畏书屋鉴藏之玺
彭军见 菴桥书生
彭福庆 吉喜山馆
徐健 竹园散人
陈维 千印堂
付蓉 塞北赵氏俞延斋所得吉金贞石书画印
姚志 友邻学馆
谭玉祥 凤凰研室
赵安 量秦度汉
赵鹏 昭堂尹锐所得
赵尧龙 义行草堂
朱国涛 知本堂
程从礼 拏云山房
盛元靖 无量山馆
张红坤 小无量山馆藏金石
张志超 泓景轩
尹锐 立斋五十五以后
周正 敦品居
高少珂 烟雨楼边钓鳌客
金恩楠 文瀚阁
赵超 韫斋所藏金石文字
侯立波 长安侯氏珍藏
凌贺 爱吾庐
贾博豪 观斋藏书印
王恩泓 安和轩
刘梓源 中州可庐章
商国一 玉墨堂
谭帅龙 徐清所得金石
陈宇 印花堂金石书画之记
黄振 五之堂审定金石文字
十村 八十七神仙残卷之居
左承祎 饮露斋图书记
于金正 云度山房
裴沫涵 张公斋私印
曹海坤 湍斋
舒晨旭 富贵有喜堂
杨晨 藏于江声草堂
朱培尔 跋北朝造像
陈洪武 跋北魏元贵妃墓志
唐朝轶 跋古义土伯夷叔齐二公碑
子拜老子图
姚伟荣 跋飞鸟和鱼砖砚
梁文斌 跋长乐未央瓦当
赵凤砚 跋西汉王春卿刻石
于风雷 跋唐郭虚己墓志铭
古泥 跋隋开皇十六年刻石题记《观自在菩萨》
陈国成 跋围猎图
[韩]安财成 跋杨大眼造像
杜庆龙 跋西汉金乡鱼山刻石
李耘莉 跋北齐伏波将军黎淳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