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3-04-18陈思佳
陈思佳
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庐江县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文明乡风,一幅百姓宜居宜业和睦安宁的美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庐江县位于安徽省中部,作为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该县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态环境、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文明乡风、融合农旅发展……一幅百姓宜居宜业和睦安宁的美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生态宜居
“以前,我们村被叫作‘四多村,垃圾多、蚊蝇多、乱堆乱放多、旱厕茅坑多,臭气熏天,孩子们都不愿意回来过年。”聊起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庐江县鲍店村阳家墩的村民蔡青感慨不已,曾经的她看着村里变得越来越不堪,只能无奈地和爱人外出务工。
近年来,庐江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随着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村里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在,村里有了垃圾处理站,旱厕都改成了卫生间,不光是村里的路修好了,就连村外的大路也修好了,可以直接把小汽车开到家门口。”蔡青笑着说,依托黄山寨、青山湖,如今的阳家墩早已发展成3A级景区,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看到村里这些喜人的变化,她和爱人几年前返回家乡,把自家房子翻新加盖成三层民宿。“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有不错的收入,当然是回家好啦”。
据镇宣传委员卢佳佳介绍,为了合理规划村里的道路,他们先后共拆除了295处470 0平方米私搭乱建,对143户厕所进行标准化改造并全部进院入室,同时保留了村里的古井、古树、老房子,建成了近15公里的路网。“为了充分调动村民的环保积极性,村里实施门前‘三包政策,每家每户都对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负责,还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村里整体的清洁工作。”她说,村里还成立了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教师等组成的“五老理事会”,负责日常卫生巡查及宣教工作,帮助村民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提升大家的环保意识。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后,鲍店村开始想方设法增加就业渠道,不仅解决留守村民就近就业的问题,也吸引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乡。村集体鼓励农户自愿将闲置农房使用权采取入股的方式,与村集体、经营主体统一开发经营,促进民宿产业发展。“通过公司投资、民宿共建和引导农户自建等方式,阳家墩目前已建成16家民宿,每到周末都能吸引不少周边城区居民来度假。”庐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霍仕兵介绍,“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500万元人民币,阳家墩已从过去的空壳村变成了经济强村!”
产业繁荣
初春的清晨,45岁的夏伟清和员工们正在自家的高标准农田里忙碌着。“我之前在北京打拼了十几年,2016年赶上国家出台大批扶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就返乡创立了蔬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陆续在泥河镇的竹元村、盔头村流转土地3310亩,主要用于规模化种植水稻和油菜。那边是210亩大棚芦笋。”他指着不远处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钢构温室大棚说,“这是在政府的‘农业+互联网项目资金扶持下,打造的特色种植项目。”
走进大棚,只见松软的土地上,大片翠绿的芦笋或高或矮地挺拔排列着。“现在农业种植不光机械化,还智能化了,整个园区已实现了农业物联网全覆盖。”夏伟清边说边拿出手机演示起来,“这里铺设着一套完整的农业科技系统,可以随时监测土壤的营养成分、空气的温湿度、虫害情况等,并记录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全过程。通过智慧平台的科学分析,作物的实时情况会随时发送到手机上,这样就可以做到及时灌溉、提前预防虫害并预测未来的降雨量等。这大大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降低了约两成的成本。”他指着脚下的土地继续说:“地下铺着很多管道,每隔一定间距在作物的根部就有一个滴管,通过APP发出指令后,机器会自动将水和肥料按指定比例混合并加压灌注。”
科技的助力让夏伟清带着村民一起搭上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他告诉记者,一亩大棚芦笋的年收益至少在3万元以上。基地通过流转村民土地、吸纳村民就近务工等,带动村民在产业链上实现脱贫致富。
正在忙着打包芦笋的竹元村村民张先梅乐呵呵地说:“我家以前种水稻,靠天吃饭,要是赶上年景不好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别提挣钱了。自从有了芦笋基地,我就把家里的8亩地全部流转了出去,每年光收租金就有40 0 0多元,再加上在基地务工的2万元,生活真是很幸福。”
竹元村属典型的丘陵地带,过去,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水稻等传统农作物,收益不高,且大部分农田易旱,很难增收致富。“近几年,竹元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芦笋等特色种植项目,盘活了山村经济。”霍仕兵高兴地说,“仅蔬语生态农业的芦笋基地就吸纳6 0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17户贫困户以资金入股,还解决了13个贫困户的务工岗位,每年能给竹元村带来16.5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和近100万元的村民务工费,实实在在地实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和美文明
莲花落生态村地处庐江县的冶父山脚下,因村中有五口水塘,从空中鸟瞰犹如盛开的莲花而得名。傍晚时分的莲花落一片祥和,孩子们在儿童乐园里愉快玩耍,小伙子们在篮球场上拼杀,一些村民在村头公园悠然散步。
“2021年4月,社区对该村进行整治,主要是道路硬化、池塘清淤、增加绿植以及照明等,并建设了一些公益设施,把以前脏乱差较严重的村庄,打造成如今的花园式美丽乡村。”冶父山镇副镇长张诚介绍着。
“叮铃铃……”随着一阵铃声,二十几位老人有说有笑地走出了教室,原来是这里的老年学校下课了。学员段香蕊说:“以前我们只会种地,农闲了就在家里无所事事,没想到老了还有机会像城里人一样学习知识,日子过得真充实。”
这所老年学校于2021年10月正式开学,现有学员200多人。能够轻松地就近学习各类知识和技能,周边村民的学习热情逐渐高涨。目前,学校的课程已由最初的6门增至涵盖书法、绘画、养生、太极拳、音乐、舞蹈等10门。
已退休的镇中学校长王兴富现在是老年学校的专职副校长,对于近年来学习文化知识给村里老年人精神面貌带来的巨大变化,他最有发言权:“精神生活丰富了,打麻将赌钱的人就少了。另外,大家在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多了,自然更能相互理解,邻里纠纷争吵也少了。”
“老年学校也是政府和老百姓沟通的桥梁。比如村里整体的发展规划、拆迁计划、国家最新的惠农政策等,很多村民自己弄不懂。学校经常会请相关的专家给大家上课,做详细的解读。”霍仕兵补充说,村里还开展了“做法律明白人”活动,定期邀请老师帮助村民懂法、守法、用法,并由村民自发选举出法治素养较高的几位组成“人民调解社”,专门解决村民之间的日常小摩擦。
此外,莲花落还成立了“莲花书社”和“人民电影院”,每晚都有孩子到书社看书,每逢节假日村里便会安排几場电影放映,以丰富大家的文娱生活。
“现在村里可真是大变样了,政府对我们老年人格外关照,自己在家不方便的有养老服务站帮忙,每年还给65岁以上的老人安排一次免费的体检,我觉得特别温暖和安心。”91岁的老队长卢业松笑着说完话便走进了一家“信用兑换超市”。超市货架上摆放着抽纸、垃圾桶、洗碗巾、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每样物品都需要用相应的积分兑换。“帮我换一条毛巾”,他把信用积分卡递给协管员。
为了提升村民的美德信用,村里制定了信用积分制度,每户人家可以通过参加敬老助老、垃圾分类、邻里关系调解、违建拆除等志愿活动获得积分。这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邻里和谐、互帮互助已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百姓的个人情操、文化素养以及精神文明都在不断提升。这么多年来,通过产业的培育、人居环境的治理、乡风文明的转变提升,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我们的目标是到2027年,将庐江县的所有村庄都建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和精品村。”霍仕兵憧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