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04-17王芳陈诚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34期
关键词:双师课程体系高职

王芳 陈诚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育管理系 安徽合肥 230051)

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是我国起步较晚的体育分支专业,又是与社会密切相关联的专业,传统的体育运营与管理人才培养具有一些不足,合理优化该领域人才培养策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CDIO 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一种旨在“做中学”的教育模式。CDIO教育模式是一种创新模式,它的能力目标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存在着相当高的契合度。学习CDIO 的先进经验,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团队能力和素质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可借鉴思路。

1 高校体育运营和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相关问题

1.1 人才培养目标不够详细与清晰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培养体育运营与管理人才时存在定位不明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市场需求,在专业界限、就业面向、能力培养等方面还不清晰。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与社会体育、休闲体育等专业重合度较高,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不利于专业可持续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具体的专业技能不强,无法适应企业具体岗位要求,学生进入管理岗位的机会较少,更多的是体育运营与服务岗位。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知识储备较为薄弱,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较为缺乏,无法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大环境,岗位适应力较弱[1]。

1.2 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系统性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构建培养专业人才模式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全面、科学的调查与研究,课程体系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与社会的需求,并未合理拓展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效果,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缺乏良好的实战能力。

1.2.1 课程体系方面缺乏科学的目标引领

在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原则、思路等方面还不明确,缺乏对当前体育行业企业与体育市场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不能有效将学校特点与地区经济发展需求融入课程体系中。在设计课程体系过程中,以本校教师为主,体育企业的管理人员、一线体育运营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参与课程体系设计较少,没有充分发挥体育企业人员的智慧,与社会需求相对脱节[2]。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针对体育运营、体育管理等核心模块的课程资源较少,与体育运营与管理实际岗位工作内容存在较大差距。高职院校学制为3 年,且实习时间为1年,在校参加文化课和体育技能学习的时间较短,时间上的限制导致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沟通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综合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体的发展,再加上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从沟通能力、心理素质与专业知识等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导致其无法很好地适应未来工作与岗位竞争,长此以往,高职院校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

1.2.2 岗课证融通方面比较薄弱,缺乏特色课程内容

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岗课证融通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1+X”证书尚未被有机融入课程之中,课程内容缺乏显著特点。当前的课程内容仅仅是在体育运营与管理相关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特色不够鲜明,无法有效展现地方高校的优势。各个高校的定位存在一定差别,课程内容都应有自己的特色,需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社会需求的引领,将实践与理论有机融合,围绕运用特点,对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设置[3]。

1.2.3 应用性不足的教学模式

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具有非常突出的应用性,相关教学方式应重视应用性。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仍然应用的是老旧的内容,应及时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应合理,可以应用翻转课堂等。教学平台需与专业实践联系紧密。

1.3 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

当前,大部分高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存在断层的状况,部分有经验的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和良好的教学知识体系;教学理念比较先进的教师存在经验不足的现象;一部分学历水平较高的教师是新进入职场的教师,有较好的学历但缺乏企业经验,缺乏良好的实践能力,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教师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技能,无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能会对增强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能力形成不利影响。

双师型教师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领域“双师型”教师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发展历史较短,与传统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等老牌专业相比,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对口师资来源不足,专业教师主要由管理类和体育类专业组成,这些教师主要从普通高校毕业,对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及职业教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缺乏体育运营、体育管理一线工作经验。而高职院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又缺乏稳定的企业实践基地,专业教师外出实践挂职受限,无法掌握体育市场和体育企业所需的最新的技术规范与用人需求。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尤其缺乏高级“双师型”教师,导致“双师型”教师数量与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这一困境[4]。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对校外兼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校外优秀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员、体育企业运营人才充分纳入专业教师队伍当中,无法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同时,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

1.4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当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显著的不足与缺陷,比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大多是在学校中组织实践创新比赛;在教学实践方面,大部分学校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未与企业构建密切的合作关系,未展开深入的联动,这一方面使得高校教育不贴近现实;另一方面,教育缺乏企业的有效助力。由此可见,高校应与企业展开深层次、有效的协作[5]。

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作为一个主要面向体育企业就业的专业,校企合作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面临着诸多困境。在合作理念方面,高职院校主要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希望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支持。而企业在少投入的情况下,希望学校为企业输送稳定且高素质的员工,其关注的核心是用人成本与员工的稳定性。这就导致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矛盾,无法达成互利共赢局面。在合作方式方面,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与企业的合作缺乏基于具体项目的深度合作,仅仅停留在实习实践等层面。高职院校领导与企业领导、专业教师与企业员工缺乏深度交流合作,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双方基于体育运营、策划、服务、管理等具体工作任务,在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相关合作较少。此外,由于我国体育企业的规模较小,多数是小型民营企业,在场地和设备方面较为薄弱,能够接纳的学生人数有限,无法进行现代学徒制或订单式等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规模效益无法体现,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6]。

2 CDIO 模式应用在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优势

2.1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CDIO模式强调“做中学”,这和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注重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致的。比如,在体育市场营销课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为七大模块,每个模块都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市场营销工作场景中进行实践,通过设计问卷、实地调研完成寻找目标市场的工作。这种CDIO 模式实现了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一体化课程内容设置

一体化课程设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质,CDIO 模式要求在课程教学中,从学生的个性与兴趣出发,将项目设计作为重点,通过团队的方式实现预期目标,借助团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并对其表达能力等进行充分培养。

2.3 改革课程体系,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以及CDIO 模式均与培养学生积极性的领会式、发现式、群体式教学模式相适应,通过构建学习氛围浓郁的、积极的环境,对学生化解具体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进行提升,教师由传授知识的一方慢慢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所以CDIO模式完全可以应用于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帮助学生在课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建立CDIO 模式的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办学的培养思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应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聚焦全民健身与青少年体育服务这一发展方向,培养高素质体育运营、策划、服务与管理等技术技能人才。在广泛开展专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重点收集区域体育企业现实需求,进一步明确专业发展定位,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了解其他体育类专业办学方向,突出自身专业特色与优势,将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打造成区域性、地方性专业品牌。另外,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应与其他体育类或相关专业“抱团”发展,共享专业基础资源,打造具有体育特色的专业集群。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就业面应以基层岗位为主,引导学生先投身体育服务、体育营销策划等体育基础岗位,能力提升后再向体育管理岗位进阶[7]。此外,进一步细化专业技能,根据合作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让其拥有社会公德,具备良好的统计分析与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出众的表达能力,成长为具有较强学习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素质人才。

3.2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体育运营与管理是包含了多个专业知识的交叉性学科,其主要包括计算机专业、体育学、软件应用学、企业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等,在构建课程的过程中,与高校的办学特征有机融合,优化整合相关学科的课程内容。围绕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将应用特点作为核心,有机融合实践与理论来展开。在设计规划时,全面调查与分析,进行深入论证,科学定位,全面展现体育运营和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势;积极分析重视实践与基础、优化人才各方面素养的培养方式;对这些年的教学成就和改革成效进行梳理归纳,认真分析知识传承的特征与学生发展规律,科学设置学时学分,适当增加实践课学时比重,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凸显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不断创新实践课程内容,重视提升学生的能力;强化培养拥有计算机专业知识、体育学和经济学等知识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应充分发挥企业作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方面,要打破传统思维,邀请体育企业管理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参与到课程体系设计当中。企业人员重点分析工作岗位职业技能与素质要求,将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融入课程体系中。通过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人员深度交流合作,确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学校整体建设目标,围绕“经济、产业、特色项目”开展体育运营与管理课程体系建设,既能满足国家发展,又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进而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8]。高职院校可以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经典案例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强化技能训练课程体系,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市场发展需求,这样,既检验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在心理素质、交流沟通等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水平。针对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等不同类型课程,应充分考虑其内在逻辑性,形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体化课程。在课证融通方面,应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将行业企业证书有机融入课程体系中。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应加大与“1+X”证书相关企业的沟通,争取企业团队与学校专业达成深度合作,将“1+X”证书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中,从而形成“岗、课、证”相统一的课程体系。

3.3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引导者及辅助者,在学生成长及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局限于学院范围,应走出学校,深入到体育企业、体育行业、体育产业中去。加大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锻炼的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体育赛事策划运作、体育场馆服务、体育营销等具体项目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高职院校在制度层面应将“双师型”教师纳入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关键领域,引导教师积极投身到企业实践中去。

支持教师参加各类与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考试,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向高级“双师型”教师目标迈进,以建立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还应将企业中具有体育运营、体育管理等技术技能的企业员工吸纳到专业教师队伍中,从而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4 深化校企合作

CDIO 理念指出,学校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人才。由此可见,高校需和企业进行密切协作,有效处理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此,不仅可以化解企业的难题,还能充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把握良好时机,到企业中不断磨炼自己,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全面掌握企业经营的相关流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策略中增加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一同培育高素质、专业水平高的优秀人才。革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属于系统性的工程,借助思考、设计与运作等CDIO理念,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从而迎合体育运营和管理专业的发展要求。校企协同育人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经之路。校企合作要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协同育人理念推进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企业来说也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双方应从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教材开发、企业员工培训、学校教师挂职、项目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积极培育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各类成果,并将成果惠及到学校与企业,从而形成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比如,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师生可以将产品设计营销方案纳入学生课程教学中,企业在众多方案中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并实施。体育企业可将取得的部分收益与学校师生共享,从而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也给师生提供了锻炼学习机会。此外,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还应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参与岗位实践,实现毕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全面了解创业途径与创业渠道,获得实践操作经验,全方位提升知识与技能。

4 结语

CDIO是教育理念的创新,高职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应该从构建新型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制度、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体系建设4个方面,来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有利于提高整体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猜你喜欢

双师课程体系高职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