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情报指挥警务实战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3-04-17林涛
林 涛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广西 南宁 530029)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安全稳定形势严峻复杂,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许多新的风险挑战。公安机关必须采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策略,不断加强以预警预防为主的主动型警务建设,切实提升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能力。为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需要,公安部成立情报指挥中心,以构建现代警务体系、提升警务效能为目标,打造情指一体、情勤对接、情形融合的现代公安情报指挥体系[1]。2019 年6 月,公安部情报指挥中心成立以来,推进“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构建“情指部门牵头、警种力量合成、纵向贯通一体、集群攻坚作战”的工作格局。2022 年11 月,公安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准确把握总体要求、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加大组织保障力度”,并明确了“思路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情报预警、指挥调度、巡逻防控、应急处置、舆情导控、合成作战、组织领导、制度保障、队伍建设、科技支撑”十三项具体措施。公安机关情报指挥部门必须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稳定形势带来的新挑战,要对各类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打击、早导控”,努力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始终牢牢掌握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主动权。
一、情报指挥在警务实战中的价值
“警务实战”,是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以履行职责为目的,以强制手段为主要形式而进行的对抗性执法活动[2]。公安工作中,需要经常应对和处置的警务实战主要有:各类群体性事件、各类严重暴力刑事犯罪案件、各类暴恐袭击案件、各类网络舆情案事件、各类严重治安案事件、各类治安灾害及自然灾害等。
“情报指挥警务实战”,是指公安机关情报指挥部门围绕“司令部、参谋部,中枢指挥机构、情报研判机构、快速反应协调机构”定位,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所进行的特殊组织与领导活动。情报指挥警务实战主要适用“防范重大涉稳风险、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应对重大敏感舆情、服务重大安保任务和支撑重大专项工作”等特定应用场景。公安工作中,需要经常应对和处置的“情报指挥警务实战”主要有情报研判预警、线索落查处置、实战指挥调度、110 接处警和平台赋能支撑等。情报指挥警务实战是“情报引领警务、指挥集成统一、行动精准高效、舆情导控有力”的公安机关协同作战新模式。
重大事件多发频发、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社会治安动态多变、执法环境更趋复杂,情报指挥警务实战存在诸多不适应,影响了重大突发敏感事件的处置效果。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和改进公安情报指挥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当前,受多方影响,社会治安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各类风险隐患增多,国家安全风险、暴恐袭击风险、经济安全风险、公共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五大风险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的关联性、敏感性明显增强,违法犯罪的流动性、智能化更加突出,各种重大突发案事件频繁发生,对情报指挥部门警务实战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与职责任务和形势发展要求相比,情指部门的思想理念、体制机制、技术支撑和能力建设等方面仍需提高。需要进一步整合警力资源、融合警务数据、集成手段应用、优化警务流程,加快构建统一高效权威的情报指挥体系,着力打造“风险防控全面精准、决策指挥高效顺畅、警务数据融合共享、警种优势合成作战、网上网下同步应对”的一体化运行机制。
(二)推进警务实战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当前,警务实战化建设的重点是大力推进“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工作实践中,情指部门在推进警务实战化建设时,存在风险识别不全面、情报预警不精准、指挥调度不顺畅、行动合成不高效、督导考评不闭环等影响和制约实战能力的突出问题。应当牢固树立情报主导警务、警情引领实战的理念,紧紧围绕情报、指挥、行动三个环节,大力推进情指融合、情勤对接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建立完善情报信息与实战有效对接的机制、着力加强实战型情报指挥中心的建设、健全完善快速高效的指挥处置机制。
(三)加强和改进情报指挥部门工作的现实需要
当前,以情指部门为核心的警务实战模式尚未真正形成,情指部门权威性不够,突出表现在信息管理不权威、指挥调度不权威、跟踪督办不权威等方面。系统平台不完善,数据资源不全,手段权限不高,未解决与其他警种部门业务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作为服务支撑指挥调度的“一张图”未真正建立起来。情指部门民警综合能力不强,缺乏既有基层实战经历,又有机关综合部门工作经历的人才;缺乏既懂实战指挥,又懂情报研判、侦查办案的人才;缺乏既会说,又能干的“全能型”人才和善于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提炼总结的“智囊型”人才。对重大敏感案事件发现预警不及时、指挥调度能力薄弱、层层请示汇报、坐等领导指示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需要围绕当前困扰实战型情报指挥中心建设的问题,从重大涉稳风险防范化解、重大突发敏感案事件指挥处置、重大活动安保指挥、信息报送、技术支撑和推进县级情报指挥部门建设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按照“司令部”“参谋部”的功能定位,紧盯“警情”“案情”“舆情”产生的实战任务,强化接警处警、应急指挥、统筹协调、核查反馈等职能,不断提高警务实战的能力水平。
二、警务实战中情报指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情报指挥在警务实战中的核心地位未确立
笔者经调研发现,目前G 省部分市县级公安机关以情指部门为核心的警务实战模式尚未形成,情指部门权威性不够。
一是信息管理不权威。情指部门是公安机关情报信息的归口管理单位,但一些地方至今尚未理顺,迟报、漏报和多头报送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决策和事件的处置。如:2019 年5 月5 日,G 省G 市Y 区一民房发生火灾,造成5 人死亡(均为某大学学生),38 人送往医院收治(其中重伤6人、轻微伤32 人)。属地公安机关第一次上报信息时,只报告事故死亡人数,未提及30 多人受伤情况,对事故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准确,信息关键要素缺失①案例来源于笔者调研。。且未按照信息工作相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报送信息,导致信息倒流,造成处置工作被动。
二是指挥调度不权威。情指部门代表本级公安机关行使指挥权,但是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在发生重大敏感警情后还要层层请示汇报、坐等领导指示,从而丧失处置最佳时机。如:2023 年2 月,H省W 县发生一起因刑事命案善后处置不当引发的群体性聚集袭警事件,多名公安民警辅警被围攻,相关视频在网上大量传播,引发重大负面涉警舆情。县级公安机关对前期大量周边村民及网红涌入现场聚集围观、拍摄直播并形成规模性聚集情况指挥不力,未能及时处置;后期处置过程中,市、县级公安机关应急指挥调度迟滞无序,未能定纷治乱、稳定局面,且现场处置不果断,备勤警力在民辅警被困6 小时后才前往增援,导致现场局面失控,严重影响上级公安机关掌握情况、做出科学决策、指导处置工作②案例来源于笔者调研。。
三是跟踪督办不权威。有的情指部门不主动了解案事件的处置情况,领导指示、批示传达下去后石沉大海,上级多次催问情况,一线处置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迟迟上不来。
(二)情报信息不灵敏,预知预警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对辖区内的情况不掌握。如:2023 年1月28 日,G 省F 市某利益受损群体部分人员串联动员,策划1 月29 日赴省会滋事,其中多名人员有违法犯罪前科(均为在册重点人)。G 省公安厅提前1 日进行预警,但F 市情报指挥部门未及时开展工作,也未与有关警种横向联系开展相应的稳控工作,导致相关重点人员1 月28 日晚由F 市乘车到达G 省。省厅情报指挥部门通报情况后,F市才知悉情况,匆忙开展人员落查,造成处置工作被动③案例来源于笔者调研。。
二是没有平衡好信息时效性和质量的关系。上报的动态信息在政策把握、内容把关、文字编撰等方面有待加强,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敏感信息处理上存在把关不严、要素不全等问题。如:2023 年1 月28 日12 时许,G 省H 市一学生在校内坠楼,15 时08 分经抢救无效死亡。该类事件极易引发舆情及群体性事件,属敏感信息。但H 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未经核实信息,便于16 时51 分首报信息“伤者已送县人民医院救治”;17 时许,公安厅电话询问事态进展,H 市公安局回复仍称“伤者还在救治中”;17 时49 分,H 市公安局续报称“伤者已于15 时08 分经抢救无效死亡”;18 时14 分终报称“县科教局反馈伤者已于15 时08 分经抢救无效死亡”①数据来源于笔者调研。。对于此类信息,首报与续报的关键要素存在较大出入,极易造成误判,导致决策失误。
三是对关联性动态信息的综合研判工作相对滞后。各级情指部门对一些战略性、全局性、规律性的情报信息没有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没有真正起到参谋助手的作用。有观点认为:社会安全事件防范与化解是在社会安全事件发生之前,能够对可能引发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情报预警、源头化解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3]。现阶段,国内已发生多起涉及意识形态领域,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敏感节点,涉党政机关、驻军单位、车站码头、烈士陵园、学校、医院、人员密集场所等特定地点,涉阻拦重要工程、较大规模聚集、较大规模人员围观等特定行为方式的现实案例。同时,涉恐、涉暴、涉扬言极端、涉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风险也应引起足够重视。据统计,2023 年以来,G省公安厅情报指挥部门搜集涉及以上类型的情报线索及人数,同比分别上升16.32%、33.46%,风险度极高②案例来源于笔者调研。。
(三)指挥机制建设滞后
一是缺乏完备的应急处突情报指挥工作机制。笔者通过调研发现,G 省情报指挥部门制定的预案主要针对四类重大案事件(群体性事件、暴恐案事件、个人极端案事件和公共安全事故),但均未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库、专家学者库、重点目标库、典型案例库,缺乏各类重大案事件的指挥调度流程。
二是随长作战机制未建立完善。重大案事件发生后,情指部门没有派出专人随长作战,既不利于掌握第一手资料,也不利于信息、指令的上传下达,服务领导决策、服务一线实战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分级分类的快速查缉布控机制未建立完善。重大案事件发生后,情指部门不能高效协调调度进行快速布控拦截。如:2018 年9 月11 日至14日某重要会议召开期间(启动一级勤务,车辆查控率需达100%),G 省设立的90 个公安检查站,共发生8 起汽车冲卡事件,均未能在第一时间拦截处置。后经工作,查获全部冲卡车辆及人员,侦破1 起跨国组织Y 国妇女卖淫的刑事案件,查处7起交通违章案件③案例来源于笔者调研。。笔者经实地复盘分析,认为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快速查缉布控机制不完善。事件发生后,指挥调度工作不够快速有效,市局情指部门未能第一时间调集警力开展拦截工作。第二,勤务组织准备不足,流程不明确。各检查站警力从不同单位抽调派驻,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欠缺。同时,也未设置发现岗、拦截岗、追击岗等。第三,检查站装备不齐全。破胎器维护不到位,出现临时故障未能弹射。
四是指挥处置联动作战机制缺失。市际、省际、部门间的协同作战机制未建立完善,发生跨区域重大突发案事件,情指部门不能有效进行情况通报、布控拦截、协作联动等工作。
(四)警务实战指挥技术支撑亟待加强
一是平台架构相对落后。笔者经调研、分析得出,目前G 省公安厅情报指挥部门在用的系统平台主要有:指挥作战系统、情报平台、智慧警情系统、车轨系统等,智能化、集成化功能相对较弱,情报容易流失;线索挖掘不深入、数据利用率不高,数据存储与检索性能无法满足实战需求。尤其重要的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情报指挥系统中应用不充分,业务流、数据流、管理流未全部融入系统;一网运转的内部业务系统和智能监测预警的实战平台缺乏,赋能一线实战作用发挥不足。此外,110、云控等系统中的大量基础数据深度挖掘应用不够,未能充分发挥服务实战作用。
二是建用脱节。情报指挥部门是公安信息化手段集成应用的主要单位,从扁平化视频指挥系统到350 兆无线通信系统,从视频监控、治安卡口到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从指挥调度平台、情报研判平台到合成作战平台,各类信息化手段需接入情指部门开展实战应用并服务领导决策。工作实践中,情指部门在使用相关系统时需与科信等警种部门协调,数据资源不全、手段权限不高,处置重大突发案事件时,存在应急响应滞后情况。
三是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不足。受体制、机制的制约,一些平台系统“警种专属”,数据资源“部门所有”,手段支撑审批烦琐,“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无缝对接、实时交互的大整合、高共享格局未真正形成。公安内部资源如经侦、网安、技侦等敏感数据相对独立,公安外部社会信息资源整合有待加强,民航、铁路、网吧等轨迹信息延时滞后,影响实战应用。
(五)110 接处警工作有待加强
一是接处警模式单一。目前,G 省公安机关的警情主要来源及渠道为110 报警。自接警、群众扭送现行、犯罪嫌疑人自首、巡逻执勤民警现场发现及接受的报警求助投诉、工作中发现、上级部门交办、有关部门移送、通过视频监控发现等八类警情未纳入接处警系统流转,不能有效防范和解决有警不接、有案不立、立而不侦、违规立案等问题。二是110 接处警系统急需优化再造。目前,系统基础信息不完整,警情分析和警务部署缺乏针对性。三是社会应急联动工作亟待加强。目前,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外的非警务报警量增多,牵制了基层公安机关的大量警力,削弱了公安机关履行本职工作的能力,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以G 省公安机关为例,2022 年,全省110 报警服务台接收非警务警情占总警情量的44%①数据来源于笔者调研。。一种观点认为:在改革存在滞后性、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自治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在一定时期内不可避免地参与到许多非警务警情中。应当从“明确公安机关在非警务警情中的定位、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体系、引入社会组织及市场力量”三个方面着手解决[4]。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基于流程再造理论,应当从“建立非警务警情标准界定机制、建立社会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创新型分流处置机制、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治理[5]。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警务实战情报指挥工作顶层设计
公安部在《关于健全完善“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实战引领,牢固树立“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理念,聚焦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重大风险,并在警务实战运行中不断检验磨合、完善提升。坚持分层分类,按照“党委领导、部级抓总、省级主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思路,突出机制的侧重点和针对性、实效性。坚持合成作战,以情指部门为龙头,整合部门警种资源,搭建一体化合成作战平台,统筹牵动情报预警、实战指挥、应急处置、侦查办案、防范控制、舆情导控等警务运行环节,助推警务实战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应该建立健全以情指部门为龙头,以情报信息为支撑的实战指挥平台,推行扁平化指挥、合成化作战的工作模式。一是建立一体化运作的情报指挥机制。围绕情报、指挥、处置三个环节,大力推进情报指挥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发展,拉近情报与实战、指挥与行动的距离,实现情报研判和指挥调度无缝对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已于2021 年11 月制定出台《厅机关“情报、指挥、勤务、舆情”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2023 年9 月制定出台《公安厅机关“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2023 年11 月制定出台《关于健全完善广西公安机关“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全力推动构建统一高效权威的情报指挥体系,着力打造“风险防控全面精准、决策指挥高效顺畅、警务数据融合共享、警种优势合成作战、网上网下同步应对”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二是建立完善公安机关防范和处置重特大案事件指挥工作规范。根据近年来情报指挥警务实战逐步摸索和总结出来的经验做法,固化工作模式,对《广西公安机关处置重特大案事件工作规范(试行)》进行修订。三是深入开展情报指挥部门等级评定工作。制定完善《情报指挥部门等级评定办法》,对市、县公安机关情报指挥部门开展等级评定,强力推动指挥部门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
(二)加强动态信息工作
严格执行《公安情报指挥部门紧急信息报送工作规定》,紧紧围绕“1 小时内向公安部情报指挥中心报告”的刚性要求,坚持“首报必快”原则,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减少报送层级链条,提升信息报送时效②。笔者经调研发现,江苏省公安机关情报指挥部门的经验值得借鉴,具体做法如下。
1.强化顶层设计、规划指导,牵引带动信息工作规范有序发展。一是体系化重塑。省市县三级公安情报指挥部门统一承担信息统筹、归口管理职责,压实市县属地责任和警种主体责任,推进涵盖市、县、所等基层一线单位的信息直报点建设,搭建纵横贯通、统一权威、高效运转的信息工作架构体系。二是规范化运行。出台信息工作规范,明晰报送范围和标准,规范报送渠道和方法,明确报送要求和纪律;制定信息编报注意要点,搞清弄通“六何”基本要素,并按线索、案件、事故、事件等类别属性,准确把握关键要素,为信息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操作指南。三是合成化作战。对内,高效运转“早碰头、午会商、晚研判、日调度、周例会”工作机制,将信息工作覆盖全警、全域、全时,实现指令直达、信息直通;对外,依托党委政府层面安全稳定联合研判调度机制,加强与网信、国家安全等部门情况互通、信息共享,还可以依托高校智库,推动战略情报协作,形成信息工作合力。
2.坚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拧紧工作链、畅通业务流,提高信息工作效率和质量。一是信息采集提级。每月制定风险提示重点和信息收集要点,收集汇聚各类信息;敏感警情舆情监测工作专班实体化常态化运转,主动且及时发现敏感警情舆情信息。二是信息质量提档。创设高端信息产品《要情参考》,围绕内政外交、经济社会、安全稳定编报战略情报。三是信息时效提优。优化完善情况调度、信息编校、审核报告“三同步”机制,切实做到“首报快、续报准、终报全”。
3.健全完善保障机制。一是以考核促提升。将信息工作纳入绩效考评,科学制定考核指标、考核细则、考核内容,倒逼推动信息工作质效提升。二是以通报督整改。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对报送不及时、内容不准确、要素不齐全、编报不规范等问题,及时通报提醒,对标对表、推动整改。三是以剖析堵漏洞。常态化开展重要信息报送工作复盘剖析,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四是以严督强支撑。把盯办督办作为信息工作基础环节来抓,全量流转推送、全面盯办处理、全程跟踪问效,推动信息工作各项措施要求落地落实。
在具体工作中,信息报送工作具体要做到“六个强化”:一是强化首报意识,提高发现能力,坚持扁平调度,优化报送流程。二是强化敏感敏锐度,紧盯敏感问题、热点舆情。三是强化信息规范,核准关键要素,严把信息质量。四是强化责任落实,压实各级领导、警种、条线责任。五是强化作风养成,强化能力建设,狠抓作风建设,严格保密要求。六是强化通报问责,各级公安机关情报指挥部门应当将每日动态通报、每周小结通报、每半月点评、每月书面通报列入常态化工作范围。
(三)加强警务实战指挥基础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指挥处置应急预案。针对网上网下不同类别的突发事件制定指挥处置预案,完善预案体系,依托应急处突指挥平台,实现组织指挥、警力部署、现场处置、总结评估全流程控制,提高辅助指挥的智能化水平。
二是进一步完善“5+1”警务指挥工作机制(常态化指挥调度机制、常态化视频巡控机制、常态化情报研判机制、常态化信息值守处置机制、常态化网络舆情联动处置机制和战时指挥处置合成作战机制)。建立视频回传工作机制。建立案事件信息、现场视频由案事件发生地公安机关第一时间传送区厅、市公安局情指部门制度,推行暴力恐怖、个人极端、群体性事件等重大案事件由一线处置民警第一时间报告市、县指挥中心和民警所在单位制度。
三是健全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健全重大紧急警情围追堵截快速反应机制,完善指挥处置规范和操作流程。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街面巡逻、卡点执勤、单位备勤等警力、车辆、武器、装备向情指部门报备制度。
四是完善联勤联动指挥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重大紧急警情处置需要,依托情指部门建立诸警种联合指挥部,集中相关警种部门,对重大突发警情处置进行联合研判和指挥调度。
五是建立应急专家库。根据各类突发事件指挥处置需要,主动吸纳公安机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建立常态化沟通和应急联动机制。
(四)加强警务实战指挥技术支撑
一是推动“情指行”数字化改革。把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作为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战略性工程,坚持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方法,以重塑底数全面掌握、风险闭环管控、指令统一流转、多跨协同处置、量化闭环督导机制为目标,以公安部标准规范为基准,以部门高效协同、信息互联共享、基层赋能减负为导向,以数字化、智能化为驱动,以建设统一的数字化“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为抓手,积极实施“情指行”数字化改革。需要注意的是,“情指行”实战平台建设需进一步统一系统开发理念,保证系统的统一性和兼容性,兼顾实战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进一步明确系统研发方向,坚持业务系统与实战系统同步推进;需进一步推进系统深度应用,识别应用场景,利用好情报指挥部门独有、具有海量信息的110警情、情报信息、重点人员管控等数据资源,深度挖掘系统资源价值,让数据“会说话”“能战斗”。
二是加强建设投入。以实战应用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情报指挥部门会同科信部门加强全区重点区域、人员密集场所、公安检查站、治安卡点的建设投入,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单兵图传、车载图传及无线对讲系统的建设。加快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与国土资源、测绘部门的沟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完善指挥调度“一张图”。
三是加强应用管理。与科信部门密切配合,升级改造和科学利用现有视频资源和无线通信网,拥有视频监控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的最高使用权限,随时调用现场视频,直接连线执勤民警。
四是建立应急通信保障联勤联动机制。加强与科信部门联系,建立重大警务活动信息通信保障联动机制,在固化完善原有视频指挥调度联动机制基础上,大力加强有线、无线通信技术保障的联动应用,全面支撑可视化、扁平化、精确化指挥调度。
(五)深化110 基础体系建设
110 是情报指挥部门最基础、最前沿的执法和服务窗口,是百姓心中的“平安符号”,更是人民公安的一面旗帜,代表公安机关整体形象。110 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因此,要不断深化110 基础体系建设。一是持续加强110 接处警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十三个严格落实”的措施(严格落实110 接处警时限要求、严格落实“一级接警”“就近处警”和“分类处警”相结合原则、严格落实警情研判制度、严格落实警力报备制度、严格落实反馈制度、严格落实回访制、严格落实言行规范、严格落实执法程序规范、严格落实着装规范、严格落实科学调配警力、严格落实装备配备、严格落实测试考评、严格落实教育培训),坚持“以快便民”的原则,进一步规范110 接处警各个环节流程,解决110 接处警速度慢、警情处置不规范等问题,不断提高公安机关快速反应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二是开展110 接处警工作模式创新。通过短信报警、视频报警、微信报警等平台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报警方式,提高处置效率。三是学习借鉴“枫桥式派出所”的创建经验和做法,探索开展110 报警服务台等级化评定。按照“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标准,建立创建目标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110 示范点,树立一批创新标杆,推动110 工作体系化、高质量发展。四是持续加强110 警情数据汇聚融合和挖掘应用。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110 接处警工作规则》《公安机关110 接处警警情数据规范(试行)》《关于建立健全警种部门支援派出所机制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升级完善110 接处警系统功能,全面系统规范警情数据的采集录入、质量监测、治理优化、深度应用等工作,切实加强人工智能、语义分析、标签建模等技术应用,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同时加强110接处警系统与公安机关各执法办案系统的融合对接,避免警情信息重复采集、多头采录等问题,最大限度减轻基层民警工作负担,不断提升110 接处警工作整体质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10 警情数据汇聚过程中,应避免以下四个方面原因导致的数据缺失:服务器硬件设备故障,维修更换后未对数据及时补充推送;数据抽取软件工作不正常或数据上传程序编写失误;警情分类字典不统一,转换过程数据对映出错导致未能汇总上传到公安厅中间库;110 接处警系统升级改造过程中数据中断或缺失。五是深化推进非警务警情联动分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110 报警服务台高效对接联动的意见》,强力推动机制联通、渠道畅通、数据互通、业务融通问题,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优化合成指挥,推动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确保非警务警情分得出去、处置得好、群众满意。主要措施有:第一,紧扣顶层设计,着力完善非警务警情分流体系。加强110 与119、120、12345 热线、水电气等公共事业服务热线平台联动,确保发生突发情况时可提供及时、专业、高效的紧急救助服务;拓展公安机关与综合治理等其他公共服务平台、政府职能部门、基层组织及社会力量协同联动,加强110与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劳动监察、住建、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对接联动,建立完善针对矛盾纠纷类警情的多元调解工作体系;打通110 与12348、12123 等热线的联动分流渠道,实现高效联动、一键分流。第二,紧抓督导考评,持续推动工作措施落地见效。推动12345 热线管理办法提档升级,优化群众诉求承办时限,推动落实职能部门24 小时工作制;强化非警务警情跟踪问效,提高诉求办理质量。据统计,2023 年1 月至8 月,G 省公安机关110 报警服务台非警务警情分流率为65.98%①数据来源于笔者调研。。
四、结语
新形势下公安机关警务实战,要求情报指挥部门正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基点,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健全完善“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运行机制为牵引,充分发挥“两部三机构”(指挥部、参谋部和中枢指挥机构、情报研判机构和快速反应协调机构)的职能作用,全面提升情报预警、风险防范、统筹指挥、应急处置能力水平,加快构建统一高效权威的情报指挥体系,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