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与对策
2023-04-17燕连福秦浦峰
燕连福,秦浦峰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2022年底以来,以ChatGPT①ChatGPT中文翻译为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发,于2022年11月底发布,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型语言模型,能够通过学习人类语言和人类进行交流对话。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②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定义为: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成为席卷全球的现象级话题。人工智能来源于人类智能,又进一步发展了人类智能。这一场技术革新与以往的科技革命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是第一次将人类智能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并与其他传统要素一同转化为新的科技成果。在人工智能出现以前,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对象分为三类:物质、能量、信息,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智能无一例外地充当着工具,将这三项要素从单一转化到多元。物质转化开启了石器时代,物质与能量的复合转化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融合转化开启了信息化时代,如今人工智能的到来,意味着人类正在探寻物质、能量、信息以及人类智能四者的综合转化[1]。在ChatGPT频频“出圈”的背后,反映出人类对于人工智能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的无限憧憬,以及对于科技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生产生活充满期待。思想政治教育在积极拥抱新兴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思考在交叉融合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问题及解决对策,以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科学性、实效性。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
2017年底,谷歌公司旗下DeepMind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Zero战胜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际象棋程序Stockfish,然而令人感到震惊的是AlphaZero所使用的战术做到了真正的独创,它在棋盘上的很多走法是人类未曾考虑到的[2]。AlphaZero并非像早期的人工智能那样,按照预先的编程处理问题,而是打破了人类已有的思维定式,以“助手”“伙伴”的角色影响人类的思维和发展,并构建同人类思维的互补关系。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文字等媒介更加直观地表现出不同于人类的新思维方式,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从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角度分析其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
(一)教育者更加高效、系统地认识教育客体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认识教育客体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障,在程序上包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教育决策[3]。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教育者认识教育客体的过程中,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更加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更加系统。
人的思想活动、道德素养等意识一般通过文字、语言、行为等方式表现,这些信息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短时间内认识教育客体的依据,也是评价教育客体的“参数”。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总规模4430万人,中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总规模居世界第一[4]。就高等教育而言,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思想政治教育者很难全面且充分地认识分析每一位学生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决策。
人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具有一定隐匿性,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向外人表达,而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能听懂话、能说出话的新“树洞”,使其更加容易被接受,能获取到的信息更加详细、真实。这样既可以满足最大范围的信息获取,也可以实现最为真实的内容分析,促使教育者更加高效地认识教育客体。基于对使用者使用情况的长期跟踪,根据对话习惯、负面词汇出现频率、总体情绪表现等数据统计,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者作出系统性决策,从逻辑思维、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等方面制定教育方案,使教育者更加系统地认识教育客体。
(二)教育内容更加契合个性化、隐性化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为达到既定教育目标,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理论、观点或方法[5]。面向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目标,在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实施寓教于文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较低的师生比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认为教师是教育内容的传授者,因此只注重理论灌输,不注重教育方式,认为“大水漫灌”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科需要也适合学生发展;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则由于工作压力较大,难以认真思考如何改进教育方式。尽管全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人数逐年增加,师生比有所上升,但根据教育部介绍,截至2022年3月,全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的师生比配置为1∶171[6],这反映出以辅导员群体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仍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对于“精准滴灌”式教育力不从心。
“生成式”的生成机理反映出强大而缜密的思维能力。以GPT-4为例,这一版本的ChatGPT可以被视为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早期版本,AGI具有推理、规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思想、快速学习和经验学习能力[7]。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根据使用者一贯的提问方式、追问内容和对不同回答的满意程度,选择其更容易接受的语言逻辑和对话方式,并具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例如,对于理解能力较好的使用者在对话内容上应尽量多地偏向理论,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使用者在对话内容上应尽量多地列举实例,对于比较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使用者要开展好隐性教育,通过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输出,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教育方法更加注重过程性、具备前瞻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教育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8]。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结评估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的评估方法是检验前期教育方法成效以及计划后期教育如何开展的前提,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加注重过程性、具备前瞻性。早期的教育评估范式具有重结果、重结论的特点,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上表现为思政课结课考试、思政课表现评语等评价方式。但这种“以成绩为中心”的考核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教育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具备前瞻性的要求。
OpenAI公司认为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应具备一个庞大的模型,人类社会可能出现的所有场景都以数据的形式注入在大模型中,供人工智能预训练,以追求更适配人类表达习惯的人机交互接口[9]。当学习了足够多的“场景”时,生成式人工智能才能深度模拟人类的交往方式,与使用者建立长期、互信的交往关系。在这过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可凭借抓取关键词、跟踪语用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使用者作出思想政治方面的动态评估,并及时作出教育方法的相应调整。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对使用者的认知分析和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场景预测,给出具有前瞻性的思想政治风险评估,并发挥技术独特优势,及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审视
ChatGPT从面世至今已经在全球掀起数轮话题狂潮,人们在感叹“掌握如何获取信息比掌握信息更重要”的同时,也开始用批判的目光审视这项颠覆性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做“人”的工作,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来看,过度倚重人工智能可能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原则、求实原则和示范原则,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主流价值传播、学生实事求是精神培养以及师生间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
(一)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原则
方向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原则和本质原则,方向问题关乎立场、旗帜等意识形态安全,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其他原则的根本遵循[10]。“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坚持什么样的办学方向,关系教育事业兴衰成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11]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最终成就伟大梦想。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原则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保障,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青少年是在获取信息时最需要接受思想政治引导的群体。青少年时期往往伴随叛逆的心理,容易出现猎奇、极端等行为,加之这一时期是人的“三观”趋于成熟的关键阶段,需要加强正确的方向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说到底是“人工生成”的智能,其在预训练、大模型、生成式等技术层面会掺杂着开发者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ChatGPT不可能体现出真正、完全的“技术的中立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思维逻辑和价值追求是其数据库在被人为标记后强化学习的结果,本质上还是人类的思维和价值观,反映出天然的意识形态属性[12]。根据马尔库塞关于“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的观点,“技术利维坦”①“技术利维坦”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是将技术视作国家维持政治控制的工具,从国家利维坦进化而来;二是认为智能化技术的出现使技术本身开始具有自主性,可以实现对社会的控制,是从自身进化成为的利维坦。的出现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原则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信息茧房”效应下,思想政治教育主流价值观很难被青年群体所真正了解和认同。一方面,由于算法设置,使用者所接收到的信息将会日趋窄化,难以接收到多元、理性的观点,这会为错误观念和不良思想的滋生提供土壤。另一方面,由于使用者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愿意离开“舒适圈”去接受不符合自己原有认知的信息,这种使用者需求的偏倚也将自身桎梏于“茧房”中,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主流价值的传播造成负面影响。
(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求实原则
求实原则是实事求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要求和体现,反映出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13]。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求实原则能够避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避免“唯上唯书”“走马观花”式的教学,避免“自说自话”“过眼云烟”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技术时,要主动践行求实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网络世界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所创造的抽象空间环境,其虚拟、隐蔽的特征打破了许多现实性的约束,为虚假信息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可能。而在信息多级传播的过程中,传播扭曲效应又使得信息传播失真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一般来说,信息的传播链条越长,内容越容易失真,因为这一过程中夹杂着每一个环节对内容本身的“自我性”解读,而后又传递给下一个环节[14]。早期的网络发挥着“平台”的作用,人们将信息内容存储在网络世界,即使通过互联网媒介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科技工具也不曾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读。生成式人工智能预训练的“课本”来自海量的模型和数据库,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媒介,但其中所传递的内容可谓良莠不齐,因此就信息的来源来说,本身就可能存在大量的不实信息。加剧信息不实风险的还有“生成式”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其本质还是商业行为,离不开迎合性色彩。ChatGPT为了展现自己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不惜以出现“幻觉”的方式,使其看起来好似“回答了一切问题”。“幻觉(hallucination)”是技术人员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容上犯事实性错误的专业术语,可以理解为在有记忆缺口且无意欺骗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填补空白的“虚构(confabulation)”[15]。所谓“机器幻觉”无非是给“撒谎”换了个好听的名字,能够及时发现“幻觉”的使用者显然是知道问题的答案,而对于真正需要了解未知的使用者来说,出现“幻觉”的操作却显得并不友好。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过度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技术找寻答案,那么不仅可能得不到正确答案,还会逐渐淡化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三)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原则
示范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中最能体现教育者人格魅力的原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受教育者,使其在同教育者的接触中提升思想政治水平[16]。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如何,首先要看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把传授的内容外化为自己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17]。一个人有没有信仰,反映在他的言行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担负着培养思想政治合格的下一代的重任,其一言一行应当更加规范,这不仅是作为一名教育者的应有之义,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根据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的信息生成新的文本、图像、音频等内容,为使用者提供更智能、更个性化的互动体验。然而,这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模式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极大技术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原则,妨碍思政课师生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疏离,师生交往的本质是人际交往,而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充当“解答者”“学伴”,还是其他角色,都不可能具有人格,更谈不上散发人格魅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长时间使用科技手段获取知识会减少同教师相处的机会和时间,这样即便从生成式人工智能那里得到了具有正确引导性的答案,也可能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情况。同时,部分教师过度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会造成负面“示范”。颠覆性的技术给人类带来了颠覆性的便捷,在教育方面,不仅学生可以更便捷地得到答案,教育者也可以更便捷地得到教案。试想教授实事求是的教育者依靠“生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那么还能留有什么来给学生示范呢?
三、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18]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担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面对技术变革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应当坚持遵循育人为本、技术为用的原则,主动探索融合方式,积极寻找赋能路径,推动“人机对立”向“人机协同”的转变,真正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人机协同能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流价值引导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界乃至整个教育学界出现了不少“提高教育客体地位”的论点,也有出现“教育双主体”的观点,其均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这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但无论是灌输式、渗透式,还是互动式、开放式,都没有关于“教育者弱化或放弃教育主导权”的主张。思想政治教育带有极强导向性的学科特质决定了在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由教师主导,有教师引导”的要求,以思想政治教育主流价值为引领,消除狭隘、激进、片面的思想,进而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变革。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提升自身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人机协同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理论水平,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守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培养自身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态度,提升利用科技手段助力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积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流价值传播。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更好发挥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使命,秉持育人为本、技术为用的基本原则,强化学生鉴别信息与学习内容的能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引导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教导他们在使用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的高新技术时,敢于同各种错误观点和敌对势力作斗争[19]。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引导科技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要生成内容,也要为使用者提供正确的导向;不仅要让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赋魂”生成式人工智能。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只在师生间进行,也不能只在校园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及时指出现实中或网络上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同时也可以通过为科研人员和科技公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宣讲等方式来保障“科技为民”的价值追求,共同筑牢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二)强化“把关人”角色,构建文明、规范的数字世界
世界互联网大会首个专题性活动——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于2023年6月在山东曲阜举办,当面对人工智能这个“科技变量”时,大会抛出了“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这一议题。早在2015年底,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就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其中一项“构建良好秩序”从法治的层面,从“治网”“办网”“上网”三个维度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20]。
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信息来源广、处理数据大、生成信息变化性强的特点,因此仅靠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当“把关人”①“把关人”也称“守门人”,是指在大众传播中决定信息是否可以被传播,可以传播多少以及可以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最早出现于库尔特·勒温的《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一文。角色,难以有效规范网络秩序。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需要全方位、立体式地加强把关,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呼吁主管部门、研发企业和使用者共同强化“把关人”角色,形成上下合力,一同构建文明、规范的数字世界。第一,主管部门要深入把握舆情,知晓发展动向,加快立法进程,并建立风险预防机制,制备应急处置方案,从顶层上引导科技向好发展;第二,研发企业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尽快补齐技术短板,加大自我核查力度,从自身上推动科技向好发展;第三,科技使用者要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在一些触碰底线和红线的问题上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自觉充当“思政课教师”角色,说服他人、引导他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基层上助力科技向好发展。
(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不仅要教育人更要培养人
人文关怀表现为对于人性和人的价值的肯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正在以“类人”的角色出现,对于它们输出的能够表现同情心的内容,最多也只能贴上“类人文关怀”的标签,因为这些“电脑”根本无法生成情感。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是体现在培养人“有理有据”的理性思维,而在“有血有肉”的感性情怀方面,人类有着无法被超越的天然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重教育的人文关怀,发挥“人”的最大优势,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影响学生。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主动了解学生,主动了解当下前沿的、主流的,以及容易使学生沉迷的科学技术,从群体上把握学生对待科技的认知态度,当发现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情况时,要做到因势利导、及时排除。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与学生保持联系,定期沟通交流,主动询问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关心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长期使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及时辅导,督促参加实践活动。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带头践行自己所教授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为学生发挥表率作用,如不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学术不端的行为,不过分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创新性工作等。用“言传”和“身教”感染学生,努力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真正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