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研究》第27卷总目次
2023-04-17
体育场馆与设施专题
公共体育场馆“放管服”改革:成效、困境、影响要素与对策分析——以厦门市为例
龚慧敏,何元春(1-1)
新时代我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治理研究
彭国华,张 莉,许 磊(1-9)
“后疫情时代”下体育场馆运营的应急管理研究
霍俊龙,谢 军(1-17)
《体育法》专题
我国体育法案部门对口起草模式的缺陷及优化策略
汪全胜,张晓晓(3-1)
《体育法》修订下青少年体育的功能定位与法律适用
沈 协,田思源(3-10)
退役运动员就业法律地位研究——兼评新修订《体育法》第46条、47条之规定
谢天长,冯 彬(3-16)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推进“健康第一”思想发展:历程、特征与启示
董治委,胡小浪(1-23)
体育本质再认识应遵循的三大统一规律分析
杨小永(1-32)
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体育财政支出
黄君洁(1-42)
从“国家意志”到“地方自觉”:先秦射礼国家治理的理论逻辑——基于“控制权”理论的视角
张君贤,郑磊石(1-50)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武术典籍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
张世鸣,高楚兰(1-57)
红色广场舞开发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王 硕,张安琪,郭 伟,杨占军,武琦璇,申海洋,刘梦丽(1-65)
司法介入国际足联腐败问题的实践与理论辨析——《红牌:美国如何成为世界最大体育丑闻的吹哨人》述评
任振朋,王润斌(2-1)
我国冬奥遗址公园旅游吸引力评价研究——以新首钢园区为例
白蕴超,阮 飞,李 萍,林显鹏(2-7)
居家体育用品应急消费行为的心理机制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
杨宏伟,林忠煇(2-19)
东北人口较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困境及对策
李成龙,王春荣(2-33)
闽西苏区红色体育文化实践及价值探析
刘泠珊,王念龙(2-40)
后疫情时代智能化赛事平台选手满意度研究
杨文露,蔡传明(2-47)
乡村体旅融合与“两山理论”转化的机理与实践研究——以广西马山县大石山区为例
丁云霞(3-27)
中国体育职业联赛商业价值的数字化重塑——基于数字营销的视角
张 富,蔡宝家,郑桂凤(3-34)
乡村振兴战略下藏区农村残疾人体育的困囿与展望
李家发,都慧慧,曾 伟(3-43)
检察机关保障城市弱势群体体育健康权的意义与路径
田慧丽,侯俊杰(3-49)
近二十年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现状、特点与展望——基于2001年~202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立项课题数据的分析
杨 辉,侯佳伶(4-1)
建党百年警察体育的发展历程、特征与时代启示
晋 腾,梁 爽,刘俊一(4-10)
基于满意度的厦门智慧体育公园空间规划研究
黄俊贤(4-17)
从“体育强省”到“体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由来
刘欣然,黄 玲(5-1)
传承-创新-对话:北京冬奥的中国传统文化分析
周传志,喻丙梅(5-8)
体育社会组织参与高校青年体育俱乐部建设的使然路径——基于代理理论的视角
陈冬伟(5-13)
注意力视角下县域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逻辑与优化路径
谭 菲,骆秉全,骆 同(5-19)
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体育协调发展研究
刘瑞强,李 桐,岳贞淑,李世宏(5-26)
英超职业足球联赛信息披露治理机制研究
李 逸,郑志强(6-1)
乡村篮球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审视——以贵州“村BA”为例
袁梦洁,陈秋斌(6-10)
手机成瘾对大学生体育参与及休闲、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王 鑫(6-14)
《粤港澳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量表》的编制与检验
晏 骏,谭广鑫,李信厚,段 斌(6-24)
运动竞赛与训练学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1-CBA)内线队员现状的分析
林志旭(1-72)
中国击剑跨越发展瓶颈的策略与训练机制研究
孙良勇(2-54)
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体操E组裁判评分的客观性评析
王丰彩,李 明(2-62)
中国女子七人制橄榄球持球战术结构差异分析
叶照祥(3-57)
厦门市气排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发展路径选择
柯至佳(3-64)
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发展:历史进程、内涵阐释与推进策略
闫伟华,叶正航,袁 博,王昭阳,任定猛(4-24)
新世纪德国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特征及启示
袁 润(4-32)
运动专项能力要素对游泳技能习得的影响
李会明,杨 金(5-33)
帆船运动体能训练研究现状与展望
黄宇豪,林 毅,毛 永(5-41)
现代篮球运动战术的再认识
林志旭(6-33)
旋转推铅球优秀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研究
甘意昊(6-38)
抗阻训练经验对深蹲与卧推重复次数的影响
黄书恒,朱雪艳(6-44)
消防救援队员的职业体能特征与训练发展理路——在“全灾种、大应急”背景下
宋 强,戴雅雯,骆开钰(6-53)
体育生物科学
世界顶级110米栏运动员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特征研究
张玉泉,王宪红,黄爱銮,干小华,王学成(1-80)
运动介导低氧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足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蔡 科,刘一平(2-67)
肝脏脂肪变性在肝脏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运动的改善效应
贾蒙蒙,陈海春,张赐东,钱文军,李爱菊(3-72)
中国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损伤与恢复研究
洪丽娜,陈庆林(4-42)
新发展阶段医学高校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目标、困境及路径
李德武(4-48)
视觉反馈增强体育教学中的动作学习:系统性回顾
刘 磊,李 杨,许日祯,王睿寅,左欣雨(4-56)
协同育人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育德育功能的有限与有效
祝大鹏(5-48)
体育课责任教育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效能研究
张 强,陈 辉,吕俊杰(5-54)
运动干预肥胖症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金家辉,苏美华(6-59)
FMS和YBT在排球专项大学生损伤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姚 鲆,毛 永,黄宇豪(6-66)
体育教育学
场域视阈下县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卷化”困境与破解
武 旭(1-86)
美国高校体育院系本科专业设置研究——以弗吉尼亚大学体育系为例
王永顺,钱春雨(2-74)
智慧校园中体育课程实施:要素、量表开发与检验
王 胜,谢 军(2-80)
基于扎根理论的幼儿园体育师资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以厦门市幼儿园为例
陈 昱,兰润生(2-86)
体教融合背景下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以集美大学篮球普修课为例
赵一鸣(3-82)
创新实验室:技术赋能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姜 勇,赵云山(3-87)
基于OBE新商科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
王 雁,续浩天(4-65)
高校武术课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研究
王继娜,宋 玲,邓享涛(4-77)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
荣敦国,毛 永(4-81)
课程思政与高校武术课程融合的路径研究
王 燕(4-88)
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工作量积分制管理体系研究
林顺英,陈志伟,孟 蒙,林秋华,秦 勤,刘小龙(5-60)
基于“互联网+”大赛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吴海毅(5-67)
校园足球体教融合的历程、困境与方向
舒 川,熊琴琴,杨昊川(5-73)
聚焦与归宿:我国体育院校英语教学的ESP改造
林 伟(5-80)
课程思政视域下BOPPPS模式的实验研究——以集美大学羽毛球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为例
欧阳洁如,陈莉琳,赵娅彤,刘泠珊(5-86)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环境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许章元(6-71)
厦门市高校大学生运动参与动因的质性分析
范文斌,谢 军(6-78)
新时代高校教职工体育活动组织模式研究——以厦门市本科院校为例
林益萍(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