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县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2023-04-16杨香娇李凤鸣
杨香娇 李凤鸣
摘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大理州剑川县作为对象来研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发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为地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调研
一、研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目的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是坚持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基础。“集体富,村民富;集体穷,村民穷;集体空,民心散。”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村组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强化,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农村集体“三资”产权逐步明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对“三农”发展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研究剑川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对于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可以对剑川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推动作用。
二、剑川县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剑川县辖8个乡镇、88个建制村、5个社区。2013年5月,剑川县制定下发了《中共剑川县委办公室 剑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剑办发〔2013〕14号),为剑川县进一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出了5年的目标任务,提出到2017年底,80%以上的村集体经营性年收益达2万元以上,基本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据统计,2013年,全县93个村(社区)中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层级占比如图1所示,收入低于1万元的村级数量占比最高。578个村民小组中,集体经济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有556个,年收入在1万元到3万元的有8个,年收入3万元到5万元的有0个,5万元以上的有14个。
2014年以来,通过股份合作经济收益降低“空壳村”的比重、农村基层党员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引领推动、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试点示范等多种渠道。截至2020年底,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全县88个建制村中,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层级占比如图2所示,已全面消除了“空壳”村,相对于2013年收入实现“质的飞跃”。其中,年收入最高建的制村是沙溪镇寺登村(83.05万元)。目前,收入来源主要为集体资产出租租金、光伏扶贫收益、承包收入、土地租金、产业股份收益等。
三、剑川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多举措盘活利用村级资源
第一,以林权制度改革、剑川县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农村“三资”清理等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明晰各村组的集体产权,为盘活利用村级资产资金和资源奠定了基础。第二,抓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流转的政策机遇,结合村情实际,将村集体的土地以租赁、承包经营、经营权作价入股等方式流转,增加集体资产收益。第三,以租赁方式,合理利用校舍、村级组织办公楼门面等闲置集体资产,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第四,村集体根据村情,收储闲置的房产进行“活化利用”,以此为载体进行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旅游,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第五,结合脱贫攻坚工作要求,通过建立冷库、发展种植养殖、实施光伏项目等实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资产。
(二)多渠道积极争取发展资金
第一,积极争取省州专项资金。2018年以来,在省州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共完成省级扶持集体经济项目27个,总投入1750万元。结合各项目村实际,分类实施了商铺建设、仓储建设、空心村改造、农家庄园、股份合作、养殖等多个类型的项目,有效发挥了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作用。第二,积极争取挂钩帮扶单位支持。借助沪滇合作、脱贫攻坚等契机,积极协调争取上级挂包单位支持,2014~2020年期间,中央和省州共有22个部门挂包剑川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先后有15名干部挂任县级党政领导,有11名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85亿元,引进帮扶资金3.67亿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资金保障。第三,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引入来思尔乳业、滇本草药业、志磊公司、臻福公司等种养殖龙头企业,将山区村的土地、人力等资源打包,通过资产租赁、企业帮扶等措施,积极盘活村集体资源,增加收入。
(三)多形式积极探索发展模式
结合县情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作股份”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采取“支部+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发展壮大乡村振兴模式。同时,依托金牛农牧公司、江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马登镇苹果种植协会、老君山青花鸡公司等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采取“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等模式,走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整合资金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户积极参与,促进增收。
(四)多措施积极鼓励产业培植
拓展“县校合作”成果,积极鼓励村级组织结合剑川高原特色农业优势。创办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经济、林业产业和林下资源产业等示范项目,带动农民发展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新趋势,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專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剑川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效经验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了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组,负责统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申报、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督促指导等相关工作,确保项目有规划、有督促、有跟进。
(二)抓实试点项目
结合村级集体资源资产状况、区位条件、脱贫攻坚项目、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等情况,在乡镇申报的基础上,由县级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对各乡镇上报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效益性、风险程度等进行初步评估,认真研究确定项目。2016年至2020年,全县共实施省级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7个,总投入1750万元,为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加强资金整合
通过引进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等方式,借助沪滇合作、脱贫攻坚等契机,县乡两级合力统筹,切实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例如:依托沪滇合作,成功争取项目扶持资金150万元注入甸南镇白蜡村村集体经济项目,有效解决了项目资金缺口问题;结合老君山镇美水村、杉树村的村情實际,将老君山镇政府所在地收储的土地无偿划拨给美水村、杉树村,用于共同集资建设铺面,以出租方式有效解决了美水村、杉树村村集体经济项目供地难、实施难、收益难的“三难”问题,实现了资金的有效整合和两村“抱团取暖”;羊岑乡金坪村将项目资金50万元和村集体自筹资金10万元共计60万元入股乡内龙头企业页岩砖厂,以资产份额8%的方式合作经营,按收益比例分红,同时,金坪村委会聘请第三方对页岩砖厂土地进行资产评估,将土地资产作为风险抵押,有效规避了投资风险。
(四)注重因村发展
剑川县在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安排中,充分考虑各村村情实际,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发展需求,加强对村级申报项目的指导,近年来,重点实施了商铺建设、仓储建设、空心村改造、股份合作、种植养殖等多个类型的项目。例如,马登镇塔登村针对仁和超市和阿宝生态食品加工厂物流配送仓储需求实际,实施了农特产品加工仓储项目,初步探索村企联建发展模式;甸南镇白蜡村与剑川县中科养殖场合作,村集体投入设备、厂房及资金,合作实施肉牛养殖项目,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有效带动了村内肉牛养殖业发展;马登镇新华村结合农特产品销售和市场需求实际,实施新华村红米及农特产品仓储加工项目,有效促进了产销对接,不仅增加村集体收入,更有效带动农户收益。
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探索,尤其是脱贫攻坚期的大力支持发展,剑川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纵向比对,2013年,88个村中只有30个村实现3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全县88个村均已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但从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理念、带动效应等方面来看,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发展结构不平衡、规模小
从2020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统计情况来看,2020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共计1492万元,收入类型金额占比如图3所示。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村,收入主要以土地租赁、铺面出租、山场或果园承包等收入为主;收入在20万元至30万元左右的村,收入的三分之二基本为光伏发电收益。可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还不平衡,资源效益发挥不充分,村级主动发展的动能还不足。在村集体经济项目中,除光伏发电收益较高,收入少的村收入约9万元,收入多的村有30多万元,其余产业项目收益基本在5万元以下。产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加之农业扶持项目发展周期长、见效慢、风险高,村级资金投入能力又有限,总体上村集体经济发展规模较小、收益少、抗风险能力弱、引导农户参与的吸引力不够。
(二)带动“三农”的效应不足
目前,各村都有一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但因受地域、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作为农业县,镇、村种养殖产业较散小弱,相应地村集体经济项目对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不足,农户参与度不高,在推动“三农”发展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三)发展能动性不强
村组干部有农村工作经验、有农业发展基本技能,但普遍发展理念较传统、市场经营能力水平有限,加之村级事务繁杂、人手不足,要完成上级各项业务工作已焦头烂额,多数村组干部已习惯于被动接受任务,对主动创新和探索发展的积极性不高。而受政策、融资、市场风险等因素影响,目前,村级发展项目对人才引进、招商的吸引力还不够,难以激发社会力量的投入。
(四)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
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改进工作举措,强化“三农”发展,但具体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还缺乏指导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在政策不明确的情况下,村干部自然会有“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六、剑川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策略
以上问题既是剑川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有些也可能是其他地区同样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剑川县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几点建议:
(一)大力培植产业拓宽产业结构
1. 抓实县域主导产业发展,以高原特色优势产业、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为依托,着力加大县域主导产业培育,推动村集体经济和主导产业点面结合,互推互促。2. 加大招商力度,切合实际制定相应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发展,同时,规范和严格落实政策和制度,严防以投资开发名义侵占农村集体产权、侵犯农民权益,防止农地非农化。
(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大帮扶力度解决“三农”的效应不足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第一,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教育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基层组织带头人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第二,扎实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完善规范发展程序,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引导爱家乡、有理想、有文化、懂经营的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为乡村振兴助力。第三,借鉴党建扶贫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党建+”发展模式。第四,加强基层党建阵地建设,营造党建引领浓厚氛围,激励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信念,践行宗旨,砥砺前行,模范带头发展家乡事业。
加大帮扶力度措施:第一,加强东西部协作。结合剑川实际,沪滇合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为剑川县城乡统筹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资金、项目、人才、信息、市场资源等方面的扶持,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建议继续加强东西部协作,服务指导西部乡村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第二,加强教育帮扶力量。中央美院、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结合院校实际和剑川发展需求,从文旅融合、科技推广、产业培植、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是剑川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教育帮扶力量,深化县校合作关系、合作领域、合作机制,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动能,助力乡村振兴。第三,激励社会力量投入。政府有限的财力投入难以满足乡村发展需求,需进一步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促进集体经济和非公经济融合发展,优势互补。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发展效能
第一,加强本土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村人才培养制度,重点加大乡村干部外出轮训、考察学习力度,在实践学习中不断拓宽乡村干部视野、提升能力水平,增强他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第二,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从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创建等方面入手,引导爱农业、爱农村、懂市场、懂技术的青年人才和社会力量加入乡村振兴队伍。第三,用好用活下派干部资源。多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驻村干部下派工作,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人才力量和社会资源,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中,他们仍然是基层一线的生力军,是连接乡村和帮扶力量的桥梁和纽带。第四,加强农村教育发展。教育是长期的基本国策,扶智和扶志仍然是农村当前的重点工作。要大力倡导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思想,从村规民约、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素质教育,营造良好风气,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强化政策保障
第一,出台优惠政策。针对西部乡村干部思想观念较保守、农村经济较落后、发展底子薄、村级项目缺乏吸引力等实际,需在用地保障、项目审批、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大的优惠政策,吸引各个渠道资金项目投入。第二,完善配套措施。结合各地发展实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为基层具体操作提供依据、明确标准。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集体利益不受损。第三,加强试点示范。县乡村各级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有限,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建议结合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等战略部署,以及国家和省州加大对集体经济试点示范项目的投入力度,加大以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撬动社会资本,以点带面推进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第四,加强业务指导。实行驻点服务,确保每个乡镇及重点发展村至少有1名专业技术骨干,每个村配备1名集体经济指导员,并实行相应的考评奖惩制度,确保指导服务工作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彭骥.宜昌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宜昌:三峡大学,2011.
[2]高颂.农户使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9.
[3]彭海红.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江苏农村经济,2011(01):25-26.
[4]孙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04):34-35.
[5]罗梅珍.剑川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效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02):88-89.
*基金项目: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校级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研究——以大理剑川为样本”(2022XY01)。
(作者單位:丽江文化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