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媒体崛起背景下的国内粉丝文化研究

2023-04-16刘树林左晓鸶

传播与版权 2023年7期
关键词:信息熵文献文化

刘树林 左晓鸶

[摘要]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让粉丝文化备受关注,粉丝文化成为一种现象性的媒介景观,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拟借助知识图谱分析的范式,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对知网数据库中1018篇以“粉丝文化”为篇名或关键词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国内粉丝文化研究的变迁特征,以期为后续粉丝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粉丝文化;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分析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VR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社交媒体开始崛起。短视频平台作为移动社交媒体的生力军,不仅吸引了海量的用户,而且改变了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生态,促使粉丝文化成为一种现象性的媒介景观。因此,粉丝文化也成为研究热点,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文章拟借助知识图谱分析的范式,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以探究国内粉丝文化研究的变迁特征。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文章以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并以“粉丝文化”为关键词进行篇名检索,检索日期为2022年12月23日,检索时间范围为2006—2022年,共检索到356条中文文献。为了进一步增加样本量,提高分析的准确度,文章扩大检索范围,将关键词包含“粉丝文化”的文献作为新的检索条件,共检索到1018篇文献。

文献计量分析是通过数学、统计学等量化工具,对科学文献的特征、研究主题和数量进行描述,以便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现状、研究内容和前沿趋势。可视化分析则是在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展现可视化的知识图谱。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在知网数据库中采集的“粉丝文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借助Citespace等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并对粉丝文化研究内容进行文本阐释。文章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探究国内粉丝文化研究的变迁特征。

二、国内粉丝文化研究的变迁特征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来看,年发文量与信息熵趋势、来源期刊与机构、文献被引量、学位论文和研究主题是国内粉丝文化研究文献数据分析的五个主要维度。文章将从这五个维度探究国内粉丝文化研究的变迁特征。

(一)年发文量与信息熵趋势分析

年发文量可客观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水平与研究热度,是评判科研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熵”值是反映系统微观粒子无序状态的宏观物理量,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R·Clausius)提出[1]。信息熵的概念最早由香农(Claude·E·Shannon)在1948年提出,信息熵是消除不确定性所需信息量的度量,即未知事件可能含有的信息量。通俗地讲,信息熵可以用来衡量信息量的大小。按照香农的观点,熵越高,说明事件的不确定性越大,信息不确定性越大时,该信息的价值越高[2]。文章根据检索数据借助Excel工具统计2006—2022年国内粉丝文化研究文献数量,同时使用Citespace进行主题词的突发性探测,完成主题网络计算后得到信息熵值曲线。

图1为2006—2022年国内粉丝文化研究文献年发文量与信息熵曲线图,从中我们可知,2006—2022年国内粉丝文化研究从宏观角度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概念生成与探索期(2006—2016年),2006年我国开始有粉丝文化相关研究文献发表,但在2011年之前粉丝文化研究文献数量增长缓慢,2011年粉丝文化研究文献数量突然增长较多后又平稳增长至2016年,表明这11年粉丝文化研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过多关注。二是稳定成长期(2017年至今),2017年粉丝文化研究文献数量从2016年的38篇激增到87篇,增长明显,呈线性增长趋势(2022年为预测值)。我们从信息熵曲线可以看出,信息熵同样从2006年开始由0突增到2007年的4.2,这表明粉丝文化研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之后信息熵值逐步增长至今,表明该研究领域的不确定性增加,即研究主题的多样性增加。

综上可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与手机终端的普及,粉丝文化的影响力被进一步放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粉丝文化研究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也表明粉丝文化研究尚未出现历史拐点,依然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

(二)来源期刊与机构分析

来源期刊是观察研究领域多样性与丰富性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统计国内粉丝文化研究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发现粉丝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广播、传播等新闻传播领域,发文量最高的期刊是《新闻研究导刊》,表明目前国内粉丝文化研究领域比较单一,跨学科跨专业的相关研究较少。

表1为国内粉丝文化研究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与机构。由表1可知,粉丝文化研究发文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皆为“双一流”高校,表明学术水平较高的高校更关注粉丝文化研究。上述内容提到,粉丝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传播领域,因此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排头兵”,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粉丝文化研究的发文量较高属于正常现象,而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高校粉丝文化研究的发文量较高,说明粉丝文化研究吸引了师范类高校学者的关注。

(三)文獻被引量分析

文献被引量能够反映该文献在某一领域内的关注度,体现该文献作者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研究发现,在粉丝文化研究中,文献被引量最高的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李文明(第一作者)的《“粉丝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被引354次。文献被引量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的文章作者分别是复旦大学的邓惟佳、湖南师范大学的蔡骐、首都师范大学的杨玲和上海财经大学的刘伟。其中,文献被引量排名前十的文献中有2篇文献的作者皆为蔡骐,累积被引量高达485次。由此可知,该作者对粉丝文化研究有一定的贡献,是粉丝文化研究领域的代表性研究者。同样,高被引作者作为粉丝文化研究的前沿学者,其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粉丝文化研究具有“风向标”的引导意义,其文章值得我们精读、细读。

(四)学位论文分析

笔者以“粉丝文化”为关键词进行篇名检索时发现,1018篇文献中硕士论文共458篇,占比高达45%。其中,作者单位为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和暨南大学的硕士论文占总数的8.7%,相关导师于德山教授、陈霖教授、陈龙教授等人指导的硕士论文数量居多(表2)。由此可见,上述高校的导师与学生同样对粉丝文化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其研究内容涉及粉丝经济、粉丝群体和文本生产等。粉丝文化如此受硕士研究生关注,笔者有以下两个推测:一是与导师研究方向有关,这可从前五位导师的学校官网验证;二是该地区经济发达,可能有诸多网红或明星,由此产生的粉丝经济效应较大,因而引起该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关注。但硕士论文数量与地域经济、网红或明星粉丝数量之间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实证考究。

(五)研究主题分析

文章从粉丝文化研究主题的关键词的变化入手,通过抓取相关文献关键词的词频进行统计分析,探究粉丝文化研究主题的变化特征。在表3中,年份为该关键词在粉丝文化研究中出现的时间,突现起始时间与突现结束时间指这一时间段以该关键词为主题的粉丝文化研究成为学界热点,涌现众多学术成果。从表3中可知,粉丝文化研究主题变迁体现在“大众文化”“新媒体”“粉丝社群”和“饭圈”四个关键词上。

1.大众文化

早期研究表明,粉丝文化是大众文化的一种形态,是大众文化的狂热爱好者和偶像的崇拜者基于自身需求而形成的文化消费,这个过程不受时空的限制。学者刘莉认为粉丝文化丰富了大众文化研究的受众理论[3]。学者姜明则系统地介绍了在大众文化视域下粉丝文化的生产、动机和消费特征,给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新媒体

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粉丝文化的流行。研究表明,新媒体环境下粉丝文化对大学生存在消极的影响,表现为大学生缺乏理智与迷失方向的狂欢[4]。而这种狂欢多与大学生心理、御宅文化有较大关联,目的在于释放心理压力和缓解自身焦虑。此外,学者张巧曦探究了新媒体中视觉符号(如图形、图像、文本、颜色、声音等)在粉丝文化中的传递意义,并解释了视觉语言的价值、艺术思考和表达的美学价值[5]。学者张阅雨则系统地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粉丝文化的内涵、形式与特征、粉丝与媒介的关系[6]。因此,新媒体在推动粉丝文化形成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连接个体、展现文本、扩大影响的基石。

3.粉丝社群

媒介技术的进步与应用,使得粉丝文化开始从单一向多元、个体向社群、后台向前台发展;表达形式也更加丰富,如出现番剧、影视、插画漫画、手作周边

等[7]。除了表达功能,粉丝社群同样具有文化生产与创作功能,如“汉服吧”“图拉丁”等社群中有诸多粉丝共同编写的文化历史、科普教程,其生产动力来源于对社群文化、技术爱好的认同,以及渴望得到更多受众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媒介为图文、音视频的产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粉丝社群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4.饭圈

饭圈是粉丝文化在媒介技术加持下衍生的新产物。以往对明星或事物的热爱仅限于个人行为,但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粉丝社群进一步扩大发展成为“饭圈”。其表现为粉丝以实际的经济行为支持偶像,如购买偶像的衍生产品、租广告位做宣传、做公益活动等。而以往的单纯追星行为有所改变,在资本推波助澜和追星需求下的“饭圈”成为有组织、有目的、专业化的利益群体。安静等人基于治理政策的角度分析了网络“饭圈”的乱象,认为须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加强监管与引导、强化道德文明建设等[8]。

三、结语

文章借助知识图谱分析的范式,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并借助可视化研究工具Citespace,以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分析了2006—2022年国内粉丝文化研究文献的变迁特征,发现以下规律。

第一,从国内粉丝文化研究文献数量来看,整体研究经历了由无到有、缓慢增加的渐进式发展过程;2017年粉丝文化研究文献数量增长明显,粉丝文化成为研究热点,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第二,从学者分布来看,国内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较为分散,并未形成较大的合作网络,这表明研究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有待强化。第三,从发文单位来看,南京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高校成为粉丝文化研究的“生力军”,这表明粉丝文化研究吸引了师范类高校学者的高度关注。值得关注的是,在近三年的粉丝文化研究文献中,硕士研究生论文接近一半。这表明粉丝文化受到了硕士研究生的极大关注。第四,国内粉丝文化研究主题经历了从大众文化到新媒体、粉丝社群到饭圈的变迁过程,这也与粉丝文化形成过程相一致,属于“同构”的关系。

[参考文献]

[1]SHANNON C E. Prediction and entropy of printed English[J].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mal,1951(01):50-64.

[2]NEMZER,LOUIS R.Shannon information entropy in the canonical genetic code[J].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2017(26):158-170.

[3]刘莉.生产性受众与大众文化研究:评《粉丝文化读本》[J].文化与诗学,2012(01):372-381.

[4]黃欣.新媒体环境下粉丝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01):82-84.

[5]张巧曦.新媒体时代“粉丝”现象与视觉符号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8.

[6]张阅雨.新媒体环境下的粉丝文化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9.

[7]张建敏.媒介技术驱动与粉丝文化表达变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04):34-39.

[8]安静,张妮.基于治理政策的网络“饭圈”乱象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510-516.

[作者简介]刘树林(1993—),男,河南信阳人,广州华商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教师;左晓鸶(2001—),女,广东佛山人,广州华商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信息熵文献文化
基于信息熵可信度的测试点选择方法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谁远谁近?
基于信息熵的实验教学量化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一种基于信息熵的雷达动态自适应选择跟踪方法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