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5年生存率,到底是个啥
2023-04-16王春梅
王春梅
听到这里,有不少患者一下子就蒙了,“医生,你说的‘5年生存率’是不是代表得了癌癥最多只能活5年啊?”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5年生存率是医学专有名词,并不是指只能活5年,而是另有深意的。
5年生存率是一个统计学指标,并不代表每位癌症患者的预后(注:预后指对创伤或疾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预测),它是指患者诊断某种癌症后,通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后能够生存5年的概率。
5年生存率越高,说明该类癌症治疗效果越好。比如100个人诊断为肺癌,有80个人存活了5年,5年生存率是80%;90个人活过了5年,5年生存率是90%。由此可见, 5年生存率并不是代表5年之后癌症不会复发或者转移,而是指5年内不管是否复发转移,但生存期超过5年的患者人群(无瘤生存或带瘤生存)。
那为什么是“5年生存率”,而不是3年或者1年?
其实,临床上除了5年生存率,也有3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10年生存率等。由于大多数癌症的复发转移发生在治疗后3年内,还有部分晚期癌症发生转移和复发的时间在1年内,这期间患者的病情相对不稳定,癌症细胞很可能再次活跃,出现疾病进展的情况。所以对于癌症来说,3年生存率或者1年生存率一般不作为长期生存的观察指标。
3年后病情相对稳定,复发率明显降低,5年后发生疾病进展的风险更小;如果5年都没有发生复发转移,那么再次复发的风险和概率就大大降低了,一般认为达到临床治愈。而往长了说,10年生存率虽然从理论上更能反映癌症的生存率情况,但在过长的时间里,患者可能遭遇其他疾病死亡、自然死亡等干扰因素,在随访上也存在难度。因此,临床上常用5年生存率来评估癌症治疗的疗效,也用于比较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治疗疗效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5年生存率是整个癌症群体的比例,并不能直接等同于个人。癌症患者能否获得临床治愈,还需要根据患者癌症的部位、分期、分型、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等综合判断。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能够生存5年或5年以上,就是临床治愈了。但是临床治愈不等同于彻底治愈。“5年内不复发”或者“5年无病生存率”是指术后5年内没有出现复发且仍存活患者的比例,这部分患者很大程度上是达到了临床治愈。
但并非扛过了5年就能高枕无忧。癌症之所以难以治愈,是在于它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癌症治疗后的5年,癌细胞仍然可能存在,虽然复发概率低,但不能等同于完全治愈,不排除有部分癌种在5年后还有一定的复发可能。
晚期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的原因,大多并非手术或治疗不成功,而是在治疗前已经转移或残留在体内的癌症细胞经过一段时间潜伏后,又重新增殖,或通过淋巴、血管在其他部位形成转移灶。越早发现的癌症,5年生存率越高;5年生存率越高,意味着治疗水平越高,治疗效果越好。5年内不复发,既体现了治疗的效果,也反映了癌症本身的生物学行为恶性度并不是那么高,治愈率较高。
首先,早期发现癌症。
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与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发现得越早的癌症,预后就越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筛查是发现早期癌症的最主要方法。
其次,合理、规范、个体化治疗。
随着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癌症5年生存率如今得到了逐步提高。除了与公众对癌症的正确认识,以及健康体检早期筛查的普及有关,也与合理、规范、个体化的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使癌症治疗进入了精准治疗时代,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癌症的5年生存率有了新的突破。因此,对患者来说,如果不幸确诊癌症,应选择权威、正规的医院及医生进行诊治,采取合理、规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5年生存率。
第三,治疗后定期复查。
有一部分患者认为手术、化疗、放疗等结束了,癌症的治疗也就结束了,其实不然。即使是治疗结束后5年,处于临床治愈阶段的癌症,癌症细胞仍可能存在,仍存在复发转移可能。所以癌症患者需坚持定期复查,预防癌症复发,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癌症以及癌症的不同分期选择相应的复查项目,例如体格检查、查血、癌症标志物、CT、彩超等。同时多留意自身症状,若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尽早去医院检查,及早发现癌症复发,及早治疗。
最后,保持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
癌症患者的饮食营养与患者生存状态有一定的相关性,应该保证癌症患者的营养摄入,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谷物以及鱼肉等,保证优质蛋白、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低脂食物等均衡摄入。根据自身体力状态,适时、适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运动方式,科学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至良好的状态。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多看待美好的事物,不给自己施加过多精神压力,树立坚强的生活及抗癌信念。
做到以上几点,提高癌症5年生存率就不再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