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病

2023-04-16

家庭医药 2023年4期
关键词:急性疼痛

《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2000万的速度增长。与此相对比的是,公众对疼痛的疾病知晓率很低,只有14.3%,很多人在面对疼痛时会选择“忍痛”,不愿意接受治疗。实际上,疼痛有时是慢性病的症状,有时是慢性病加重的信号,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忽视它,否则可能会错过疾病治疗的重要窗口期。

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阿尔图罗·卡斯蒂廖尼在《医学史》中写道:“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疼痛最早多被视为一种症状,直到21世纪,“疼痛也是一种疾病”的理念才开始被医护人员广泛接受。如今,鉴于疼痛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它已被列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那么,疼痛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生活中有哪些疼痛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饱受疼痛折磨时有没有摆脱的方法呢?

疼痛是人体最直接、真切的一种感受。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介绍,疼痛是人体的报警信号,例如正常人碰到发烫的水杯会马上缩手,就是因为疼痛而产生的一种本能保护反应,它使人们避免了受伤的危险。但有些疼痛本身就是独立的疾病,“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例,其疼痛涵盖了大部分神经病理疼痛的表现,例如刀割样疼痛、针刺样疼痛、麻木痛等,令人苦不堪言”。

那疼痛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科学家与医学家经过反复试验和摸索,尝试提出了一些理论。上世纪四十年代,被视为疼痛医学鼻祖的美国医生约翰·J·博尼卡是根据人体神经系统的化学原理来阐明疼痛产生的过程的:人体某一部位受伤以后,会立刻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同时产生疼痛信号,从受伤部位传向大脑。这些化学物质主要是P物质、前列腺素和迟延奇诺素。如果把这些物质涂布在暴露的神经末梢上即可引起疼痛,其中迟延奇诺素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致痛物质。博尼卡认为,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和扑热息痛等止痛药之所以能减轻疼痛,正是由于它们能抑制人体前列腺素的产生的缘故。

然而,博尼卡的理论却无法解释一些令人费解的疼痛现象。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神经病学疼痛医疗系主任查尔斯·波莱蒂博士回忆起年轻时的一件事:一个冬夜里,他和热恋中的女友相约在户外。他们坐在石椅上,谈得十分投机,忘却了时间和寒冷。最后,他们站起身来准备回家去,这才感到臀部有难以名状的疼痛。波莱蒂说:“当时我几乎要冻僵了。我们一定是在那里坐了很长时间,而我却什么也没有感觉到。我的神经系统有某种物质在抑制着那种疼痛。”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教授亨利·贝歇尔同样发现一个类似的现象: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员有三分之二在受伤时并不感到疼痛,甚至在伤后的几小时内都不产生痛的感觉,在野战医院,不上麻醉药,他们照样能接受手术治疗;而送到救护站的平民百姓却总是呻吟不止、叫喊不停。对此,伦敦大学的帕特里克·沃尔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罗纳德·梅尔扎克于1965年共同提出的闸门控制理论可以给出一些解释,该理论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神经系统只能处理一定数量的感觉信号。当感觉信号超过一定的限度时,脊髓中的某些细胞就会自动抑制这些信号,好像闸门一样,要把它们拒之于门外。这时,疼痛信号不容易越过闸门,因而疼痛的感觉就会减轻。

闸门控制理论使波莱蒂博士年轻时疼痛减轻之谜迎刃而解了。但是波莱蒂提到的神经系统中抑制疼痛的物质是什么呢?1975年,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药物学家约翰·休斯和汉斯·科斯特利茨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确定,这种物质叫内啡肽,是大脑和脊髓中产生的对疼痛有强烈抑制作用的物质。之后,加里福尼亚大学的激素专家西·恩·李,从人脑中分离出止痛效果比内啡肽强100倍的内啡素。紧接着,美国加里福尼亚理工学院的一些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作用比内啡素强50倍的脑化学物质力啡肽。当人的注意力全神贯注于某一事情上,会促使体内产生大量的力啡肽,这就等于切断了人体的疼痛报警,从而达到暂时止痛的效果。

但至此,科学家也只是初步揭开了人体疼痛的奥秘。至于引起疼痛的物质和抑制疼痛的物质会不会相互影响、该如何利用自身的抑制疼痛物质来控制疼痛症等问题,仍是待解之谜。

从生理学上讲,疼痛之功实大于过,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保护机制。有极少数人,生来就没有痛感(先天性无痛症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受到火烫不知躲避、发生骨折不去就医、内脏器官病变不能感知,可以说这些人的生活处处充满危机。可见,因创伤和疾病引起的“急性痛”对人体具有警告和保护作用。因此,出现下列这些疼痛时切不可疏忽大意,应尽早就医。

急性胸痛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或心内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这些疾病发作后的3~4小时是死亡高峰期,一定要引起重视。近些年,随着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不断发展,全国已有2241家单位通过认证。其可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以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剧烈头痛 任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或伴有抽搐的发作,或近期有头部外伤史,或伴有昏迷、嗜睡,或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突然的变化,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頭痛,或疼痛剧烈、可在夜间痛醒,如有上述情况之一,应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这些可能是急性脑中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信号,而且往往患者的大脑组织已经受损,如果未及时治疗,有可能发生猝死。

排尿疼痛 排尿时尿道、会阴部、膀胱区疼痛不适,或有烧灼感者,称为尿痛。主要由于膀胱及尿道炎症、肿瘤刺激,使肌肉剧烈收缩、痉挛,或因炎症、异物损伤尿道黏膜而引起。出现尿痛、血尿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是膀胱肿瘤,应尽早治疗,以争取理想的预后。

肩背部疼痛 肩背部经常出现疼痛感,在排除肩周炎之后应警惕心脏疾病的发生,尤其是疼痛常在夜间加重的,更应引起重视。除了心脏疾病,肝脏、肺部疾病,如肝癌、肺癌肿瘤侵犯周围神经、胸膜等,也可引起肩背部疼痛。

足跟间歇性疼痛 在体力劳动或是走路之后足跟出现疼痛感,严重时甚至无法行走,而休息之后明显改善,但再次活动时疼痛再次发生,这种症状被称为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一般是下肢血液循环障碍或是神经发生病变造成的,这种情况要小心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静脉血栓等问题。

腹痛 腹腔内有胃、肝脏、胆囊、胰腺等多个器官,如果腹部突然出现剧烈的疼痛,很可能是这些器官发生疾病。一般来说,中上腹痛,可能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右上腹痛,提示急性胆结石、胆囊炎;左上腹痛,最有可能是急性胰腺炎和脾脏病变;右下腹痛,以急性阑尾炎为多;脐周痛,以急性胃肠炎、肠虫症、早期阑尾炎为主。还有,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也可出现上腹疼痛,通常还伴有休克、心律紊乱、血压下降等;已婚妇女右下腹痛,应警惕宫外孕。此外,男性朋友如果感觉腰部以下像被人重重踢了一脚般疼痛,要警惕睾丸扭转或附睾炎。

总之,疼痛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原因也十分复杂,如果身体某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特别是出现不易缓解、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千万不要自服止痛药,应立刻去医院检查,以免服药后掩盖症状,耽误病情。

2018年6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第十一修订本的国际疾病分类,一个新的疾病编码被赋予了“慢性疼痛综合征”。据统计,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7%~50%,按全球人口60亿计算,约有4.2亿~30亿人患有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通常是指在急性组织损伤消退后继续持续超过1个月的疼痛,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以上的疼痛。慢性疼痛分为七大类:慢性原发性疼痛、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慢性术后疼痛和创伤后疼痛、慢性头痛和颌面痛、慢性内脏痛、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慢性疼痛如同机体内慢慢爬行的“蛀虫”,常让人痛不欲生。长期遭受疼痛困扰的疼痛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很多负面情绪,例如焦虑、情绪低落、抑郁、感觉孤立无助等,进而增加产生心理问题的风险。这些和疼痛相关的共病心理障碍,极大地影响了生活和工作状态,严重的还可能反过来影响生理功能,进一步加重疼痛,形成恶性循环。疼痛除了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会造成人们经济上的极大负担。调查显示,在英国因疼痛所致平均每周流失的生产时间为4.6小时;而在美国,每年因疼痛导致生产时间流失造成的损失达612亿美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主任李水清介绍,慢性疼痛有两个核心的机理——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如果不在较短的时间内逐步控制、缓解疼痛,可能导致疼痛时间变长、程度加重。一旦形成敏化状态后,药物、理疗等手段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慢性疼痛患者千万不要一味忍痛,应该积极就医。

我国已率先将疼痛学科作为临床一级诊疗科目独立了出来,目前,全国超过60%的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了疼痛科。临床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提倡联合应用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运动疗法等非药物治疗及预防手段。其中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敷、超短波、冲击波等,这些无创性手段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容易接受。同时对于老年人、孕妇、儿童以及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和阿司匹林哮喘患者等特殊人群,服药需特别注意,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疼痛治疗。

近些年,我国疼痛科年门诊人数较10年前增加了近10倍,但目前疼痛科的医疗资源供给仍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如何解决3亿人的疼痛问题,已经成为实现健康中国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的《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提出,2022-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逐步推广疼痛综合管理。

疼痛不像其他的病,没有量化指标。目前医学常用的疼痛评估分为主观评估法和客观评估法(各种量表),其中,患者的主诉是评估疼痛的标准方法。患者描述清楚疼痛的具体部位、范围、性质和伴随症状,医生才能鉴别疼痛的病因和机制,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程海英教授,为我们列举了如何按性质对痛进行描述——

酸痛 主要表现是痛处发酸、感觉无力,腰部和四肢肌肉最易出现。此种疼痛多与局部劳损、耗伤气血不能濡养筋脉所致,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胀痛 表现为疼痛局部有胀满感,多因情志原因造成气机受阻、气滞不通而发,常见于胸、腹等部位。

重痛 表现为头部、四肢疼痛伴有沉重感,多因湿邪阻滞、脾失健运所致,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或地域性,久居潮湿之处或天气湿度过大时尤其明显。

虚痛 一般为程度较轻的、隐隐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但可以忍受。疼痛发作时喜按喜暖,很多慢性的内脏疼痛均属于虚痛,如慢性胃炎的胃痛、慢性肠炎的腹痛等。

窜痛 痛无定处,常出现在四肢关节,多因感受风寒之邪所致,遇热则疼痛会有所缓解。

寒痛 有明确的受寒史,疼痛来势迅猛剧烈,多见于风湿类疾病患者。

跳痛 表现为局部有节律的、一跳一跳的疼痛,常见于过度紧张劳累造成的头疼,或者是痈肿、疮疡所致的疼痛。

刺痛 痛如锥刺,固定不移,较为剧烈,多因淤血内阻所致,外伤或神经损伤也可以出现,如急性扭伤、三叉神经痛等。

坚痛 在疼痛的部位按之感覺坚硬,经常会触及一个硬块,为有形实邪积聚在病所使气血结聚所致,如淋巴结核、乳腺增生等。

绞痛 指痉挛性的剧烈疼痛,有时伴有闷塞的感觉,如急性发作的心绞痛;或由于某些病症引起的内脏剧烈阵发性疼痛,如结石造成的肾绞痛。

疼痛的评估是有效诊疗的第一步,除了患者描述时要注重细节,家属也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现代医学已经证实,身边的人尤其是家人,关心和支持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引导其情绪,鼓励其精神,就可以帮助减痛和改善相关功能。

猜你喜欢

急性疼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疼痛不简单
“陈伤”为何疼痛复发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疼痛的拥抱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40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