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讯
2023-04-16
基因编辑水稻或能在火星生长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阿肯色大学研究人员在分析水稻的遗传学时,发现了一个能极大影响植物对不良土壤反应的基因OsSnRK1。他们借助基因编辑技术,使OsSnRK1基因发生了突变,得到了一種新的水稻品种。
火星土壤的营养物质比地球土壤少,且含有一些对植物有毒的化合物。为了解新水稻品种在这种土壤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研究人员在一系列常规盆栽土壤、人造火星土壤,以及两者各种比例组成的混合土壤中种植水稻种子。
结果发现,经过基因编辑的水稻能在只有25%盆栽土壤的混合土壤中生长,长势几乎与在100%盆栽土壤中生长的水稻一样。此外,在人造火星土壤中种植的水稻与在盆栽土壤中种植的水稻相比,芽更短且根部更长。研究人员还发现,即使在人造火星土壤中添加少量高氯酸盐(火星表面发现的有毒化学物质),经过基因编辑的水稻种子也能发芽。他们计划测试拥有更多突变的水稻种子,以获得能适应火星土壤及火星稀薄大气层的水稻。
“绿氨”有望成为真正的可持续燃料
众所周知,氨作为肥料目前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制药等多个工业领域,但它的潜能不止于此。它还可能成为一种燃料,与目前广受追捧的氢等一起,为交通运输尤其是海上运输的脱碳贡献力量。
鉴于氨尤其是由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绿氨”拥有诸多优点,如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来源丰富、液化温度低等,多家国际巨头纷纷加入工业生产“绿氨”的竞赛中。但氨作为可持续燃料仍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比如扩大生产规模、处理其毒性等。据美国《技术时报》网站报道,总部位于美国布鲁克林的Amogy公司透露,期待2023年展示第一艘氨动力船,且在2024年全面商业化。
吃鱼对健康有益有了科学依据
“多吃点鱼,能变聪明!”家长劝菜时的这个常见说法有了新的科学解释。近日,国际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教授张岩团队与山东大学教授孙金鹏、冯世庆和于晓团队的合作成果论文。研究表明,人体服用适量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具有健脑强脑、调节血压、减少炎症甚至降脂等功效。但Omega-3脂肪酸进入人体后,要想发挥作用,必须找到一个帮手——Omega-3鱼油受体。
张岩介绍,不同的脂肪酸激活Omega-3鱼油受体的效果并不同,如同开一个“盲盒”,只有某些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体有益的。这项研究详细介绍了Omega-3鱼油受体识别不同不饱和脂肪酸的模式,揭示了不同脂肪酸引发Omega-3鱼油受体产生下游特定信号谱图的机制,未来有助于开发出性能更优的鱼油分子产品,满足现代保健的需求。
1.1万年前葡萄已经被驯化
作为水果和酿酒原料,葡萄始终与人类文明相伴而行。但葡萄何时起源、驯化以及如何传播,一直是困扰世界科学家的问题。近年来,云南农业大学在葡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遗传资源等研究领域聚焦攻关,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葡萄演化中的双重驯化和性状起源》为题,发表在《科学》期刊上。
研究团队构建了覆盖所有栽培葡萄遗传资源的高精度亲缘关系谱系图,为葡萄品种的分子设计和精准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发现了大量的葡萄人工驯化性状控制基因,找到了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人工驯化的特征基因,为葡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育种提供了遗传素材;结合人类活动、历史气候变迁等因素,绘制了葡萄起源和人工驯化、改良的全景图。
抗衰老靶向药物研究再获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人拥有了更长的寿命,但经历变老的过程中常受到疾病的困扰。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致病机制来源于老年个体中慢性累积的衰老细胞不能被及时有效地清除。
华东理工大学李剑教授和西北大学郭媛教授团队联合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清除衰老细胞的全新药物技术策略,可用于选择性地去除衰老细胞,减缓功能器官衰老。
随着研究的深入,郭媛愈发觉得衰老不仅是老年疾病,也是很多疾病的根源,所以要把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研究清楚,才能真正解决衰老问题。郭媛表示,未来他们将聚焦更加精准的细胞衰老诊疗研究,专注于靶向识别和干预有害的衰老细胞,同时保护有益或有用的衰老细胞。
古生物学家发现植物爱“睡觉”的秘密
在自然界,有些植物拥有一种类似“睡觉”的现象——它们的叶片在白天展开,在夜晚合拢或下垂,学界称为“植物的感夜性”。叶片的这种周期性运动规律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但由于缺乏化石证据,学界至今对植物“睡觉”行为的起源与演化知之甚少。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冯卓团队从距今2.5亿年的大羽羊齿类植物化石上,首次证实了远古时期的植物也具有感夜性。该化石在云南曲靖出土。团队观察到,在植物的叶片上,有一种新型的昆虫咬蚀结构,这些咬痕呈对称状排列于叶片中脉的两侧。从形态与大小看,叶片中脉一侧的咬痕总与另一侧的咬痕存在略微差异,而离中脉越近或离叶片基部越近时,两侧的咬痕差异越明显。“我们推断,有昆虫咬蚀了正在‘睡觉’、叶片合拢的大羽羊齿类植物。难得的是,这一植物化石被完好地保存至今。”冯卓说。
纳米塑料或致生长畸形
据发表在《国际环境》杂志上的研究,荷兰莱顿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使用鸡胚作为模型,研究了聚苯乙烯纳米粒子可能产生的极端影响,结果发现纳米塑料会导致畸形。
研究人员使用了高浓度的聚苯乙烯颗粒,这种颗粒通常不会存在于生物体中,但它显示了纳米塑料在极端情况下对年轻胚胎的影响作用。比如,研究人员观察到其对神经系统、心脏、眼睛和面部其他部位造成了畸形影响。
编辑 林洋 7446289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