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中推进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策略
2023-04-16韩豪常光辉
韩豪 常光辉
在新形势下,我国武警后勤保障的社会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如部分武警后勤保障内容的市场化程度,正不断得到优化。但在另一方面,武警后勤保障工作本身对于相关法律法规、运行与管理机制以及市场化的联动实践要求较高,也正面临着逐渐复杂化、深入化的问题。从纵向角度来看,武警后勤保障的社会化进程,应当是围绕着“社会化”的中心,通过对各个不同时期、各个部门、各项具体的保障需求等等综合性的判定,所发展出的武警后勤压力减缓和生产力解放问题,是由上而下层层深入的垂直化体系梳理。因此,基于现有的武警后勤保障困境,以解决新形势下新的发展需求为目的,武警后勤保障的社会化尤为重要。
一、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含义
武警后勤保障的社会化,是一项集武警后勤保障工作的需求量、生产力、效率、管理、运输、方案设计等等众多因素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武警后勤保障的社会化强调将武警后勤保障原有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有机的拆解与再分配,通过引入或协调其他专有、非专有部门(人员)的共同参与,从而达到降低现有武警后勤保障部门的工作压力,提高武警后勤保障的效力和质量,推动武警后勤保障的实力与能力的作业。
二、新形势中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的价值
新形势下,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的价值主要体现于渠道联系、制度保障和管理等三方面上。具体而言,上述三方面的价值又可细分为:内部渠道与外部渠道、整体制度与个体制度、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等等。本章从新形势下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的阶段性目的入手,展开其价值性的论述。
(一)新形势下后勤资源保障的全面化要求
无论在任何时期,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工作的核心仍然在于利用强有力的资源配置和调整,为武警官兵提供全面的保障性,其中,资源的数量、种类,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新形势下,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要求之一,在于力求后勤资源保障的全面化。包括如:利用武警后勤保障的内外现有资源,通过基础性资源与调配性资源的综合使用,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增进武警后勤保障的相关材料应用于实践的优化度;再如在生活资源的使用上,强调通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作,提高武警后勤保障的资源充裕度,利用自上而下,上下相辅相成的交融性资源措施,增强武警后勤保障中资源应用的科学性。
(二)新形势下后勤设施建设的最大化要求
新形势下,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要点之二在于资源应用的相关设施性建设。在实践中,武警后勤保障可能会遇到诸多不可控难题,包括如交通运输环节的难题、资源收集环节的问题等等,任何一个难题都有可能严重影响到武警后勤保障的时效性。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从设施建设的基础角度上,充分利用社会渠道的能力,发挥群众的多样化功能,降低武警后勤保障在各个技术性方面的压力以及人力资源调配上的压力。
三、新形势中推进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
新形势下,推进武警后勤保障的社会化必须从科学发展观入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内涵,树立出正确、清晰的人才培养观念,杜绝部分因人才培养的认知差异而出现的主观性问题。具体如下:
认清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中人才培养的长期性、战略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武警后勤保障人才培养体系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且每个历史时期当中,有关人才培养的长期性与战略性问题虽然被不断提及,但不可回避的是,有关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知识化体系构建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这也导致了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进程在人才的数量、科学性问题上时有非议。因此,现阶段的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需要从根本上确立出深入、合理的人才培养战略性计划,在包括如武警部队、社会面上,以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阐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目的性、价值性。
改善人才培养的思路,积极拓展人才培养的社会化渠道。武警后勤保障的社会化是一个不断向着专业化、知识化、实践化发展的综合进程,因此,可以积极从各大高校、研究院以及社会企业当中探索、发现具有实际意义的人才培养渠道。如以地方政府为媒介,构建出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人才收纳、培养基地,将各个单位的人才收罗其中,由武警部队负责对其进行更为专业的培训后,包括如武警军事理论、相关装备知识以及其他基础性知识等,再根据人才自身的需求和专业方向,调整武警后勤保障的人才后备。
第三,拓展人才培养的应用模式,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转变固有的人才资源培养和利用方向。武警后勤保障的社会化要求武警后勤保障必须适时地将人才培养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等等纳入考量当中,要想以高效、直观且符合经济规律的方式培养出大量人才,武警的后勤保障就必须深入我国的市场化经济体系当中。包括如与企业协同开发、运营物资和装备的运输、质量检测项目等。再如与相关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既能减少武警后勤保障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相关法律知识、理论培训时间,又能够实现武警后勤保障人才培养的专业化。
(二)依据需求探索新的市场化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体制的不断改善,现有的市场环境已经能够满足武警后勤保障在资源获取、运输以及使用管理上的绝大部分需求,在这样的基础下,只有立足于市场化经济中的武警后勤保障的社会化,才能够实现供需关系的科学化,才能够实现资源保障和利用的最大化。在传统上,我国武警后勤保障的过程主要体现为三个阶段:一是国家层面对资源的划拨和调控;二是武警后勤方面对上述资源进行转化;三是武警后勤保障的直接利用。经过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的一定发展后,上述模式将由国家对资源的划拨和调控逐渐演变为由地方单位负责。那么在现阶段,武警后勤保障的社会化进程推进的任务之一,是应当再次对地方单位所负责的内容进行细化区分,演变为按需发展的市场化管理模式。
对现有的武警后勤保障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记录,通过多地域、多武警部队的横向比较与纵向分析,科学、合理地总结出具有适用性、广泛性的市场化武警后勤保障管理模式。在该模式当中,法制化与规范化必须被作为第一原则,从宏观的法律指导,再到微观的市场化规范,创建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需求以及市场化供需关系要求的整套管理机制。包括如对于社会化的市场单位准入武警后勤保障的准入机制构建,以资格审核、信息安全、成本要求、运营管理细则等等为基础,通过科学而合理的方法,实现对现有武警后勤保障管理成本的转移,并且能够以专业、规范、科学的运营管理,突出市场化经济管理机制对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的优化作用。
(三)强化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在新形势下,推进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必须严格把握整个流程的合法性、质量性,在执行环节中穿插内部监督,在结果导向中引入社会化的监督,以此确保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制度的稳定性和真实性。具体包括:
众所周知,武警后勤保障中有关资源采购和调配的问题所涉及的资金、财产的数额和频率较高,且在市场化经济体制的供需关系构成中,占有绝对的稳定性优势,这一点对于绝大部分市场资源方而言,如饮食资源的配置、交通资源的配置等等。因此,应当严格把控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监督。例如,以招投标制度引入执行初始环节的监督,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化、合法化。再如,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合作方的产品进行抽检,确保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质量。
四、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武警后勤保障的社会化是一个长久主题,是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根本的国家大计。因此,新形势的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应当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据,将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严格落实,才能以策带行,推动武警后勤保障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