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少火生气”与“壮火食气”理论辨治小儿遗尿

2023-04-16王追越任献青武刘慧

江苏中医药 2023年3期
关键词:遗尿小便肾气

王追越任献青武刘慧

(1.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99;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99)

小儿遗尿是指3岁以上小儿,每周超过一定次数并持续3个月以上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反复发生的无意识排尿行为[1]。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小儿遗尿的发病率在6.4%左右[2],男孩多于女孩,部分患儿有明显的家族史。本病病程较长,极易引起患儿焦虑、自卑、恐惧等心理问题,对其生活、学习及成长造成严重影响。目前西医常采用遗尿警铃、唤醒训练等行为、心理、药物、生物反馈、神经调节手段进行治疗,可短期内改善遗尿症状,但停止治疗后病情会出现反复[3]。

小儿遗尿可归属于中医学“遗溺”范畴,本病多属虚证,实证为少,病因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发育迟滞,病位在膀胱,尤与肾密切相关。笔者临证基于“少火生气”与“壮火食气”理论辨治小儿遗尿,采用培少火、清壮火之法以平调五脏之气、约束膀胱,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思路分析如下。

1 “少火生气”与“壮火食气”之理论溯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最早提出“少火生气”与“壮火食气”的概念:“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4]42原文旨在阐述药饮之气味厚薄对人体的影响,但未明确表示何为“少火”“壮火”[5]。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代表性的解释主要有两种:其一,以药食气味立论。明代马莳曰:“气味太厚者,火之壮也。用壮火之品,则吾人之气不能当之而反衰矣,如用乌附之类,而吾人之气不能胜之,故发热。气味之温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尔生旺,而益壮矣,如用参归之类,而气血渐旺者是也。”[4]43乌头、附子等气味峻烈的药物为壮火之品,非阳气大亏者不可用,否则消耗人之正气,即为“壮火食气”;人参、当归等性味辛甘温和的药物为少火之品,可平和温养人体正气,即“少火生气”。其二,以“火为阳气”立论。明代张介宾[6]曰:“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壮火散气,故云食气,犹言火食此气也。少火生气,故云食火,犹言气食此火也。”即少火是人体平和的阳气,属生理之火,是生命原动力和活力的象征,具有温煦作用;壮火是阳气过度而化的亢烈火邪,是病理之火,会戕害人体,损伤阴精,销蚀阳气,是疾病活动的表现。

笔者认为马莳之意切合《素问》原文本意,张介宾所言之意更为深远。总而言之,“少火”既是指药食气味辛甘温和者,又是小儿生长发育之本,是平和的、具有生机的、正常的“火”或“气”,人体脏腑正是在“少火”的调控、激发、推动、温煦等的作用下才得以各司其职,共同维系生命活动[7];而“壮火”不仅指药食气味辛热纯阳者,还是亢烈的、影响人体健康的、非正常的“火”或“气”,其在人体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2 基于“少火生气”与“壮火食气”论述小儿遗尿之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尿床候》[8]有言:“夫人有于眠睡不觉尿出者,是其禀质阴气偏盛,阳气偏虚者,则膀胱肾气俱冷,不能温制于水,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尿。”历代医家多效巢氏之论认为小儿遗尿系虚寒所致。随着对该病认识的逐渐深入,医家们发现实火亦可导致小儿遗尿的发生,如《医学心悟·遗尿》中有“火性急速,逼迫而遗”之说。笔者认为小儿遗尿的病因病机与“少火”“壮火”皆密切相关,少火不足为虚、壮火过盛为实,二者均可使气机紊乱,气化失司,致膀胱不约,产生遗尿。

2.1 少火不足,肺脾肾虚弱,致气化无权,膀胱不约 “少火”是小儿生长发育的基础,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即小儿的生理机能均处于萌芽阶段,故小儿之“少火”亦处于幼稚、不完善的阶段。少火不足,则五脏之气亦有欠缺,禀“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之性,肺脾肾三脏更为虚弱。肾主水,司职二便,与膀胱相表里,肺主敷布津液,脾主运化水湿,三脏在气化的过程中共同维持水液代谢。人体尿液的正常排出依赖脾气将机体的水液运化转输至肺,由肺气的肃降运动输送至肾,再经肾气的蒸化作用分清浊,浊者化为尿液,在肾与膀胱之气的推动作用下排出体外。但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致少火不足,则生气无源,肺脾肾三脏气虚,脾气虚无以运化水湿,肺气虚通调水道失职,肾气虚难以固摄水液。以此上中下三焦气化失司则膀胱不约,津液不藏,遗尿由生。

2.2 壮火存身,心肝有余,致气机失调,膀胱失约 “壮火”为机体之“邪火”或“邪气”,影响人体健康。小儿为纯阳之体,又禀“阳常有余”之性,遇疾易从阳化热,易见“壮火”之表现,壮火食气使气机紊乱损伤机体。小儿“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壮火之实邪更易袭击心肝。心主神明,居上焦,内寄君火,肾主水,居下焦。心气下通于肾,肾气上承于心,水火既济则心有所主,肾有所藏。肝主疏泄,调达一身之气,通利三焦,肝经循阴器。肝之疏泄及三焦通调正常,则膀胱气化有所依,维持尿液的存泄。若小儿身存壮火,则心火亢盛,肝挟热邪。心火偏旺,独亢于上,不下通于肾,则心神不宁,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小便自遗。肝挟热邪,失于疏泄,气机失调,热邪循经移于膀胱,则膀胱开阖失司而遗尿。

3 培少火、清壮火,平调脏腑之气为主要治则

张景岳[6]有言:“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小儿少火不足或壮火存身而致“气”的失衡,五脏功能失常,导致膀胱气化失司、约束失职、开阖无常,发生遗尿。故治疗当以“少火”为期,培少火、清壮火,平调脏腑之气以恢复膀胱约束功能。

3.1 培少火,补肺脾肾气,固脬元

3.1.1 温肾化气,固脬缩尿 肾主水,肾气、肾阳充足,则肾之温煦、固藏有度,津液气化、膀胱开阖正常,小便自出。若少火不足,则肾气、肾阳生成乏力,肾之温煦失司、固藏失职,津液气化不能,膀胱不约,发为遗尿。肾阳虚的患儿多表现为小便清长,夜尿频多,伴面色㿠白,畏寒怕冷,甚或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方选肾气丸加减。肾气丸为“少火生气”的代表方,方中予少量附子、桂枝以生“微火”,补少火之虚,蒸腾肾气和缓不息[9],正如《医宗金鉴》[10]所言:“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又以桑螵蛸、益智仁、菟丝子、山萸肉等性味辛甘温和之品共培少火、暖肾缩尿以约膀胱开阖,则遗尿自止。

3.1.2 健脾助运,益气止遗 脾为生气之源,主运化水液,主升,少火不足则脾无以生气,水液运化失常,脾气不升,从而无权固摄膀胱,遗尿乃生。脾气虚的患儿常有小便夜中遗出、白日尿频、面色少华、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稀薄等表现,方选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马莳有言:“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尔生旺……如用参归之类”[4]43,《医学纲目》[11]亦云:“少火,升麻、葛根之属。”方中以黄芪、白术、人参、当归、陈皮等一众药食气味温和之品平补人之少火使脾生气有源,恢复运化之职;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之气,治疗气虚尿遗;乌药、益智仁、山药三者健脾温肾,止遗溺。全方共奏补助少火、健脾止遗之功。

3.1.3 补肺益气,收涩止尿 肺主气、主治节,肺气宣降,水道通调,下输膀胱,小便自成。若少火不充则肺主气无源,肺气虚弱,宣降无度,治理津液失常,制约膀胱无权而见遗尿。肺气虚患儿多表现为小便自遗、少气懒言、自汗出、易感冒等,方选玉屏风散加减。《脾胃论》[12]云:“小便遗失者,肺气虚也……以黄芪、人参之类补之。”方中以黄芪、白术、防风此三味组成辛甘微温之品缓升少火,补足肺气,恢复肺之输布津液之职;麻黄归肺、膀胱经,可宣肺醒神,又可通过其解表作用,使津液可达全身肌表,减轻下焦津液蓄存压力,助膀胱气化、约束;佐以桑螵蛸、益智仁等性味温和之辈直达病所。全方共达扶少火、补肺气、止遗溺的目的。

3.2 清壮火,泻心肝热盛,约膀胱

3.2.1 交通心肾,清心止遗 心火下移以温肾水,肾水蒸腾以济心火,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则水液藏泄相宜。若因先后天因素导致壮火出现,则心火亢盛,不温肾水,水火失济,发为遗尿。心火亢盛的患儿常表现为梦中遗尿,寐不安宁,烦躁叫扰,睡眠深,难唤醒,醒后神志朦胧等,方选交泰丸加减。方中黄连数倍于肉桂,配伍谨守“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之理。黄连入心经[13],主泻心之壮火以挫热势;肉桂入肾经,佐以微量取其助心火下潜温肾水之功。如此一清一温,虽重在清壮火,但又寒而不遏,如猛火减薪,使之徐徐而燃,可令“壮火”得清,转为“少火”,防“壮火食气”之弊[14]。根据小儿年龄及病情特点,肉桂用量为1~3 g,黄连用量为6~10 g,虽未严格按照交泰丸原方中“一份桂心十份连”的用量,亦取其成“倍数”之意。方中加石菖蒲、远志则增交心肾、通心窍之功;生地黄、淡竹叶则助清壮火之效。全方起到清降心火、温启肾水的作用。

3.2.2 舒畅气机,泻肝止遗 肝主疏泄,调畅一身气机,若肝气不舒,化热而为壮火,邪火更使肝之调畅气机功能失常,火热下迫,下注膀胱,膀胱失约,发为遗尿。肝火下炎的患儿常表现为遗尿、小便黄少、口干面红、性情急躁等,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栀子归三焦经、牡丹皮归肝经,二药同用清壮火、泻肝热;柴胡疏肝、调畅气机;煅龙骨、煅牡蛎泻肝火、潜肝阳;白芍、当归、白术可柔肝和肝益气;桑螵蛸、益智仁固涩止遗。全方清“壮火”又无伤“少火”,疏中寓补、补中有清,祛邪又不伤正,使肝气得疏,遗尿得止。

4 验案举隅

王某,女,5岁10个月。初诊日期:2021年7月31日。

家长代诉:遗尿2年余。患儿出生至今一直有睡中不自主排尿的现象,每晚尿床1~3次,量多色清,无特殊气味,曾于多家医院治疗疗效欠佳。患儿夜间寐深沉睡难以唤醒,若强制唤醒后神志朦胧。辅助检查:尿常规、泌尿系彩超均无异常。刻诊:每晚尿床1~3次,量多色清,面色偏白少华,身材偏瘦小,四肢欠温,乏力喜静,自幼体弱,纳眠可,大便质可,每日一行,白天小便清长较频,舌淡苔白,脉细。西医诊断:遗尿;中医诊断:遗尿,辨证属少火不足、肾气不充证。治以温补少火、益肾助气。方选肾气丸加味。处方:

桂枝6 g,淡附片3 g,干地黄10 g,山萸肉10 g,山药10 g,泽泻10 g,牡丹皮10 g,茯苓10 g,桑螵蛸10 g,益智仁10 g,覆盆子10 g,菟丝子10 g,石菖蒲10 g,远志10 g,麻黄6 g,炙甘草6 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另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制遗尿贴(内含桑螵蛸、麻黄、益智仁、五味子、五倍子、肉桂、牡蛎等)外用贴敷于神阙穴,7贴,每晚1贴。嘱患儿晚饭后不喝水,睡前排空小便,平素饮食荤素搭配。

2021年8月7日二诊:患儿遗尿次数减少,近1周有4晚出现遗尿,1~2次/晚,唤醒较前容易,白日尿次也较前减少。继服初诊方7剂。

二诊后患儿未再复诊,2个月后电话随访,家长诉患儿近期未再遗尿,嘱家长密切观察,不适随诊。

按:本案患儿自幼体质虚弱,先天禀赋不足,因而“少火”难充,肾气不足。肾气虚弱,膀胱不能制约,则睡中经常遗尿;少火不足,肾气虚弱故见面色偏白少华、四肢欠温、乏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均为少火不充、肾气虚弱之象。本案患者以肾虚为主,辨为少火不足、肾气不充之征。治以培少火、益肾气、约膀胱,方以肾气丸加味。方中小剂量淡附片、桂枝等温阳药配伍干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等一众濡润壮水之品,发挥微微生火以培少火、蒸肾气之功,正应人体少火蒸腾阴精以生“肾气”之意[9];佐以桑螵蛸、益智仁、覆盆子、菟丝子助生少火,温肾缩尿;另加石菖蒲、远志、麻黄开窍醒神治疗深睡难唤、神智朦胧。辅以遗尿贴穴位贴敷,内外合治,使患儿少火足、肾气充、膀胱约、遗尿止。二诊患儿遗尿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方。

猜你喜欢

遗尿小便肾气
从温、补、清三法论治小儿遗尿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幼儿园中的遗尿风波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
找棵树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
金匮肾气丸联合阿伦磷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