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烈运用补脾滋肾法治疗复发性口疮之经验
2023-04-16张同同魏宇晴邹丽萍李丹梅
张同同 魏宇晴 邹丽萍 李丹梅 陆 艳
(1.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苏南京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2)
复发性口疮,又名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炎症性疾病,其病程较长,严重者甚至伴随终身。复发性口疮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5%~60%,影响任何年龄组,特别是青少年[1]。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治疗复发性口疮、防止其反复发作方面,显示出独到的优势。“口疮”之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有“火气内发,上为口糜”的描述。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口,与心、脾、肝、肾、肠有关,其中与心、脾关系最为密切,治疗多偏重清热,常运用凉膈散、泻心导赤散、知柏地黄丸、甘草泻心汤等方剂加减治疗[2]。
李果烈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口疮反复发作与脾肾亏虚密切相关,若在治疗时单纯使用清热之剂,往往疗效欠佳,也易导致正气更伤,故治疗时应当注重辨证,以求治本,方可防止其复发。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李老运用补脾滋肾法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机责之脾肾亏虚
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涎唾具有润泽口腔、保护口腔黏膜的作用。在经络循行上,足太阴脾经“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李老认为,口疮的反复发作与脾肾不足密切相关。患者脾肾受损,正气不足,导致口疮疮面难以收敛,加之热、湿、痰、瘀等夹杂为患,最终导致口疮反复发作,难以痊愈。
1.1 脾气不足,湿浊内蕴 患者平素嗜食辛辣、劳倦内伤等,导致脾胃气虚,运化功能受损,水湿不化,上浸口舌,发为口疮;或湿邪郁久化热,上炎口腔,口唇黏膜受损,发为口疮。脾气亏虚,水谷精微不能上荣口腔,黏膜失养,导致口疮难以愈合。湿为阴邪,重浊黏腻,易导致气机阻滞,气不行则湿不化,致病程缠绵,难以痊愈。临床可见口疮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口中黏腻不爽,纳差,大便不成形,疲劳乏力,舌淡胖、苔白腻,脉濡。
1.2 脾阳亏虚,虚火上浮 患者久病或者寒凉药物过用久用,损伤脾阳,脾胃虚寒,上下气机不畅,虚火上浮,发为口疮。临床可见患者口疮处疼痛隐隐,疮口颜色较淡,运用清热类方剂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平素易感疲劳,恶寒,手足不温,纳食不佳,便溏,舌淡白、苔白,脉沉迟。
1.3 肾阳虚衰,虚火上炎 患者口疮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日久累及于肾,损伤肾阳,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虚阳上浮,发为本病。临床可见患者口疮反复发作,疮面灰白色淡,隐隐作痛,平素四肢欠温,尿频,舌体偏胖、色淡,苔白,脉弱。
1.4 肾精亏耗,阴不制阳 患者因夜寐欠佳、嗜食辛辣、房室不节等,暗耗肾精,阴精亏耗,阴液不能制约阳气,虚火上炎,发为口疮。临床可见患者疮口较浅,色淡红,疼痛不甚,反复发作,平素常感头晕眼花,耳鸣如蝉,善忘,腰膝酸软,烦躁不安,入睡困难,舌红少苔,脉细数。
2 治法基于补脾滋肾
李老认为口疮的治疗当注重补脾滋肾,治病求本,以缓解患者口疮疼痛,减少口疮发作时间,防止反复发作。
2.1 健脾益气,祛湿生肌 李老认为脾气不足的口疮患者在治疗时应重视培土生肌,健脾益气法应贯穿治疗始终,常采用六君子汤加减。六君子汤由四君子汤加陈皮、法半夏组成,方中人参健脾益气,白术健脾除湿,茯苓渗利水湿、健脾,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陈皮、法半夏理气健脾燥湿、祛除湿邪,诸药共奏理气健脾除湿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四君子汤具有消除炎症、提高免疫力等功效[3]。若湿郁化热,李老常使用藿香、佩兰、茵陈等药以清热化湿,且此三药还可抗炎、镇痛[4-6]。
2.2 温阳健脾,补虚托疮 对于脾阳亏虚型口疮,李老多采用理中丸温阳健脾。该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四药组成。方中干姜辛热,温阳健脾,为君药;人参甘温,益气健脾,为臣药;脾主运化,脾虚则湿邪易生,故用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为佐药;炙甘草甘温,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健脾补虚之效。李老临证还常外用吴茱萸贴敷于涌泉穴,加强温中之效。
2.3 温肾助阳,降火敛疮 对于肾阳虚型口疮,李老多采用肾气丸加减温肾助阳。该方以辛热的附子、辛温的桂枝为君药,温肾助阳化气;生地黄滋补肾阴,寓阴中求阳之意,使阳有所化,山萸肉、山药补肾益精,共为臣药;泽泻泄肾中水邪,茯苓健脾渗湿,牡丹皮清热凉血,共为佐药。现代研究也表明,肾气丸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控制炎症[7]。口疮久治不愈者,李老提出可加黄芪生肌敛疮。
2.4 补肾滋阴,解毒促愈 对于以肾阴亏虚为主的口疮患者,李老常选择玄麦甘桔汤加减以治疗。玄麦甘桔汤具有养阴清热的功效,方中君以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臣以麦冬润肺养阴生津,佐以桔梗清热利咽,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相关研究表明,上述四药具有抗菌消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镇痛、促细胞增殖等作用[8-12]。阴虚日久、疮口久不收敛者,李老常配伍生地黄、牡丹皮、知母清热养阴。
此外,在治疗口疮的同时,李老也重视患者的伴随症状。口疮日久不愈、疼痛较甚者,可以配伍血竭、白蔹,生肌敛疮止痛;疮口较深或伴出血者,可以加收敛止血之药,如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等;兼上焦火甚者,可配伍淡竹叶、连翘等清心火,中焦火旺者加黄连、藿香、佩兰,下焦火旺者配以黄柏、苦参、龙胆草等清热泻火;腰膝酸软者,可加入杜仲、川牛膝以补肾强筋;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者,可加五味子、浮小麦、酸枣仁养心安神止汗;胁肋胀痛、肝气郁滞者,配伍川楝子、郁金、香附等疏理肝气、调畅情志。
3 验案举隅
3.1 脾虚湿蕴口疮案
案1.周某,女,58岁。2020年12月5日初诊。
主诉:反复口疮10余年。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0余年,几乎每月发作,发时自觉体温升高,低热,阴痒,口中偶有热腥味,夜寐安,小便正常,大便频,稍食油腻即腹泻,纳食一般。无鼻塞流涕,无寒战高热,无心慌胸闷。舌色暗红,舌体略胖,舌苔薄黄腻,脉滑数,重按无力。查体:口腔溃疡面呈黄白色,周围色淡红,大者直径约5 mm;阴部未溃;视力下降,眼部未见溃疡。既往有高血压史10年,平素口服倍他乐克治疗;2010年曾于外院行胆囊切除术。西医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高血压;中医诊断:口疮(脾虚湿蕴证)。治以补气健脾、化湿清热。予六君子汤加减。处方:
人参10 g,茯苓10 g,炒白术15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藿香10 g,佩兰10 g,茵陈10 g,泽泻10 g,黄芩10 g,黄连3 g,连翘10 g,焦栀子10 g,柴胡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2020年12月12日二诊:口疮部分愈合,疼痛减轻,低热退,大便频较前好转,时有胃脘嘈杂,似饥非饥。治以健脾止泻、清热和胃,调整处方以六君子汤合加味连苏饮加减。处方:人参10 g,茯苓10 g,炒白术15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炙甘草3 g,黄连3 g,紫苏叶6 g,豆蔻4 g,吴茱萸2 g,钩藤10 g(后下),蔓荆子10 g,连翘10 g,海螵蛸15 g。7剂,煎服法同前。
2020年12月19日三诊:口腔黏膜完整,余症较前改善,继予二诊方7剂以巩固。嘱患者改变日常生活方式,平素减少辛辣油炸等食物的摄入。
2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口疮未再发作。
按:患者因口疮反复发作10余年,导致脾胃受损,脾气亏虚,运化失职,湿邪内生,久之郁而化热,湿热交蒸,沿经络的循行向上攻击口舌导致疮疡。脾开窍于口,脾胃湿热,热蒸上溢,故口中有热腥味;湿热下注,损伤任带,久之导致生虫,出现阴痒等症状;患者脾气亏虚,升降失常,清阳下陷,湿气郁阻,郁而发热,故见长期低热;便频、稍食油腻即腹泻,乃脾失运化所致。治当以补气健脾为主,佐以化湿清热。李老予六君子汤化裁,方中人参、茯苓、炒白术补气健脾、化湿止泻,陈皮、法半夏健脾理气化湿,藿香、佩兰运脾化湿,黄芩、黄连、连翘、焦栀子、茵陈清热化湿。二诊时,患者口疮部分愈合,疼痛减轻,低热已退,但时有胃脘嘈杂,似饥非饥,大便仍频但较前稍有好转,提示患者脾胃亏虚症状有所改善,但仍有气虚、火热之象。李老采用六君子汤合加味连苏饮加减以健脾止泻、清热和胃。因胃脘嘈杂,加海螵蛸制酸;考虑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故加钩藤、蔓荆子以降压[13-14]。李老运用补气健脾之法以治本,配以化湿清热药,标本兼治。三诊时患者诸症已消,疗效明显。
3.2 上热下寒口疮案
案2.陈某,男,49岁。2020年3月12日初诊。
主诉:反复口疮发作10余年。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0余年,平均每月发作2次,疼痛隐隐,累及咽喉。发作时自服牛黄解毒片,但症状未见改善。患者平素易感疲劳,四肢欠温,腰膝酸软,夜寐欠佳,小便清长,大便正常。无鼻塞流涕,无寒战高热,无心慌胸闷。舌体胖、两边可见齿痕,舌质较淡,舌边尖红,苔白,脉细数。查体:于舌根、唇面、颊龈等处可见表面灰色的疮口,疮口周围色淡红,眼部未见溃疡,心脏听诊可闻及期前收缩。西医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疮(肾阴阳两虚证)。治以滋阴降火、温肾助阳。予玄麦甘桔汤加减。处方:
玄参10 g,麦冬10 g,桔梗6 g,生甘草3 g,生地黄10 g,连翘10 g,肉桂3 g,赤芍10 g,淫羊藿10 g,怀牛膝10 g,牡丹皮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2020年3月26日二诊:患者口疮大部分愈合,疼痛不显,腰膝酸软等状况较前改善。继予初诊方7剂,煎服法同前。
2020年4月2日三诊:患者口疮未见,未诉腰酸等症,精神可,二便正常。继予二诊方7剂以巩固。嘱患者勿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少食辛辣油炸之品。
2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口疮未再发作。
按:患者初以口疮反复发作为主诉,结合舌苔脉象,可辨为肾阴阳两虚证。患者口疮反复发作10余年,久治不愈,再加上清热降火药的使用,导致肾阳亏虚,肾阳虚不断发展,久之肾阴化生乏源,最终导致肾阴阳两虚,虚火上炎,损伤口腔黏膜,出现溃疡。腰为肾之府,肾阴阳亏虚,因此患者出现腰膝酸软;肾阳亏虚,四肢失于温煦,水液失于固摄,故手脚发凉、小便清长;阳气不足则无法鼓动精神,故患者易感疲劳。李老治以滋阴降火、温肾助阳,方选玄麦甘桔汤加减。方中玄参、麦冬、牡丹皮、赤芍、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连翘清热解毒,桔梗清热利咽,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上述药物合用,可治虚火上炎导致的诸症;淫羊藿、怀牛膝温肾助阳、补肾强骨,肉桂补火助阳,将上越之火引导回归命门之中,三药合用改善患者下焦虚寒症状。本案病机为肾阴阳两虚,虚火内生,上扰于口,上热下寒,上热乃虚火上炎导致,下寒因肾阳亏虚,故李老在治疗上除滋阴降火,亦不忘引火归元,补肾助阳。
4 结语
李老认为口疮反复发作与脾肾亏虚密切相关,在治疗时基于补脾滋肾,注重辨证论治,分清虚实,补虚以治本,防止复发,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李老临证常叮嘱复发性口疮患者重视锻炼身体,合理饮食,不可过食辛辣之品,注意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