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声音”优势新型主流媒体提升广播融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

2023-04-16李晓明

新闻传播 2023年4期
关键词:声音车载广播

李晓明

(牡丹江市融媒体中心 黑龙江 157000)

众所周知,广播媒体是满足受众听觉感官需求的声音媒介,一直以来都是传统主流媒体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进入全媒体时代,加快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是时下全国各级、各地、各类主流媒体正在不断探索前行的重点工作,广播媒体同样也面临着如何快速和深入推进与新媒体融合的时代性挑战。

然而,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广播,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特别注意,视频、图片、文案等同质化作品越来越多,而“声音”优势正逐渐被淡化,图文和视频,原本就是广播媒体生产的弱势,如果淡化优势而选择弱势去进行媒体融合,那只会是步人后尘,永远处于疲于奔命追赶的劣势。

要想加快推进广播媒体的深度融合,尽快完成广播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转型,必须要走出一条能够充分发挥广播媒体声音优势的“迭代”融合之路。这条路要怎么走?首先必须要找好广播媒体声音优势与新媒体受众市场需求的契合点。

广播媒体的声音市场需求在哪里?笔者认为大体上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受众群体构成了广播声音产品的需求市场。一是增长规模强劲的车载广播受众;二是保持着传统收听习惯,使用半导体收音机收听广播的老年人群体;三是能够熟练使用手机APP客户端软件,在网上收听收看广播节目或有声读物的人群,这部分人群以年轻人居多。

围绕这几个市场主体推进广播媒体的融合工作,才可以实现突显广播媒体“声音”优势的“迭代”融合。具体来说:

一、抓住车载广播数量上升的黄金期,着力培育壮大“声音”受众市场基础

与报纸、电视等其他类传统主流媒体不同的是,就传播载体而言,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并不仅仅只是半导体收音机向手机移动客户端的转移,在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模式——车载广播。[1]车载广播的设置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便是其伴随服务性质的展现,广电媒体要想获得发展同样需要注重其伴随服务的打造。

严格意义来说,车载广播的载体是汽车,并不同于普通的半导体收音机,他是交通工具附带声音传播的设备而成为声音传播的媒介,就像智能手机本是通信工具因附带媒体平台APP而变成了手机新媒体,因此也可以把车载广播看做是一种新兴的媒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汽车新媒体。尤其是伴随着民用汽车的普及,广播声音产品通过车载广播载体的传播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广播声音传播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据公安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2亿辆,其中汽车3.07亿辆。机动车驾驶人4.8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5亿人。2022年一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934万辆,新领证驾驶人775.8万人。

这一数字足以说明广播媒体与汽车新媒体融合后的巨大“声音”优势及市场潜力。

车载广播是广播媒体与机动车的融合,模式比较简单,听众在车上可以通过广播发射频率在车上收听广播节目,也可以通过网络收听。但相对于传统的收音机来说仍是一种新形态的声音媒介,具有交通伴随、服务和排他性等诸多特点,具有声音优势的竞争力。车辆驾驶员和乘客在某一段时间内只能作为听众,而不是观众和读者,更不可能是游戏玩家。驾驶员驾驶过程中不可能刷视频、玩手游和看报纸,只能是通过耳朵来获取路况、新闻或是娱乐等方面的信息,这种特定时空场景下广播的声音产品则变成相对“刚需”的媒体产品,优势也比较明显,尤其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和车载电台数量的增长,车载广播受众市场也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由表2可见,含石墨矿岩石和其他岩(矿)石之间的极化率差异明显,用面团法测定含石墨斜长角闪片岩的极化率平均值为39.12%,含石墨大理岩的极化率平均值为5.47%,其余岩石极化率平均值为0.86%~3.83%。

以上分析充分说明,广播媒体依然拥有潜在的不断上升的车载电台数量和受众数量。车载广播虽然依然以接收发射台广播频率信号为主,但并不能代表着不需要技术上的更新融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车载广播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连接手机热点或安装无线网卡,完全可以网络冲浪,极大扩展对“声音”产品的选择。鉴于此,广播媒体必须做好“声音”产品内容的生产,内容为王是根本。要留住并吸引住这部分听众,广播媒体所传播的“声音”必须有贴近性、服务性、娱乐性和实用性,保持住这种“声音”产品的优势,才能在广播媒体与“汽车新媒体”的融合中守住并增加受众。

二、以“声音”为特色,着力深化与手机新媒体的融合,拓展受众市场

因为具有“声音”传播的优势,车载广播带来了受众市场的壮大,对广播媒体融合的传播影响力提升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这是报纸、电视以及其他传统主流媒体是无法比拟的,但同时也因为有这个原因,造成了广播媒体在与手机新媒体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进程中缺乏足够的迫切性和危机感,融合的模式、机制以及技术运用上并没有找到发挥“声音”优势的突破口。[2]随着5G时代的到来,在新的传播生态下,广播作为媒介的传播功能仍然发挥作用,但其声音的传播形式与传播渠道乃至传播效果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继“央视频”的成功打造与运营之后,又推出了以5G技术作为支撑的声音新媒体平台——“云听”。利用5G技术优势积极创新,在业务推广上不仅走出了一条媒介融合的新路径,也为广播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范式。

“央广”作为我国广播媒体的“龙头”,为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打造了全新的模式,这是地市级和县级融媒体可以学习借鉴的方式,同时也让这些广播媒体的融合显露出不足之处。

现在很多地市级和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出的新媒体产品更多的是视频、图文等形式,作为以“声音”特色为主打产品的广播,却只能是舍本逐末,跟在报纸、电视新媒体后面做视频、做图文,产生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广播媒体与手机新媒体的融合,完全可以“另辟蹊径”,打造拥有自身“声音”特色的融媒体产品。做好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只要找到广播媒体与手机新媒体能够发挥“声音”优势的契合点就可以。一是现场直播。广播从业人员话筒前的直播经验丰富,直播流程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非常严谨,完全可以轻松驾驭任何形式的网络现场直播。而当下很多新媒体平台的“直播”都是聚集人气最有效的形式,只不过网络主播素质参差不齐,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网络环境和平台形象。广播媒体主持人进入网络平台直播间,必将是一股清流。这种结合可以说驾轻就熟,无论是发布新闻信息,还是主持一档娱乐节目,广播主持人发出的“声音”都将更具可听性和专业性。二是视频中的“声音”表现。视频尤其是短视频是网络平台上最火爆的形式,在手机上刷视频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作为传统主流媒体,报纸、电视制作图文的专业技术能力无疑是领先于广播媒体的,毕竟报纸、电视的图文、视频制作一直是他们的专业技术范畴,而且这两种媒体受手机新媒体冲击最大,开展媒体融合也较早,自然走在广播媒体的前面。但是,对视频“声音”的理解、运用上,广播从业人员是具有先天优势的。如2021年第四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行交旅项目交工仪式,牡丹江广播媒体制作的视频采用了多段音乐的拼接,契合仪式现场到项目现场的场景转换,让人耳目一新。而反观其他媒体制作的视频,虽然搭配了常用的高端大气的音乐贯穿始终,但视频发布完成后并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声音”的优势在这里产生了极好的宣传效果。三是满足喜欢“声音”的受众需求,在手机网络平台上我们的“声音”也是专业的。虽然刷视频是很多人使用手机新媒体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方式,但闭上眼睛倾听,用耳朵感受世界仍然是相当一大部分人的偏爱。近两年来,牡丹江市融媒体中心广播媒体的融合没有舍弃“声音”的特色,相继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一系列经典的声音产品。省旅发大会期间广播主持人推介“旅游打卡地”系列音频,“挑战朗读者”有声独书活动等,都得到了极高的关注度。

三、保持广播媒体的“声音”优势是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主流媒体融合脚步的不断加快,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开办的新媒体品牌为代表的全国新型主流媒体格局正在形成,涌现出一大批传播影响广泛、有效彰显主流媒体引导力公信力的新媒体作品,舆论主阵地主流媒体仍是引领舆论的主流。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型主流媒体一定要具备“全息”媒体产品生产能力这个标志性的特征。什么是全息媒体?根据相关解读:[3]全息媒体是指传播的呈现形式愈加多元,图文、视频、游戏、AR等等,给用户的阅读体验也是各取所需,新闻的呈现更为立体。新型主流媒体首先具有主流媒体的属性,同时也一定会具有“全息”媒体应有的特征。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新闻从业者而言,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广播电视的记者编辑,今后将要面对的不再只是熟悉的采编播设备、工作流程和专业技能,而是需要掌握多元化的媒体新技术能力,这就是技术的融合,包括从业人员传统专业技术与新媒体专业技术的融合。

主流媒体在向新型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过程中,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必须同步进行融合“升级”。具体说,报纸记者以图文见长,现在可能需要在新媒体平台以音视频形式全程直播某一新闻事件;广播记者以声音表现见长,现在需要拍摄视频并熟练使用视频编辑软件;电视记者以视频画面摄录编辑见长,报道擅长画面语言,但却需要对新媒体语境下的文案创作或对声音使用技巧的再提高。总之,每一个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板,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记者,在所属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融合转型过程中,更应该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从专业技术能力上向新型主流媒体的需求融合。广播媒体该如何“扬长避短”在媒体融合中保持声音优势?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去做思考。

专业技术需要全面融合。近年来,一些地市级城市举办或承办了面向国际和国内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作为承办城市的主流媒体记者自然要各显身手。除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上刊播外,自办媒体上也是异彩纷呈。但是由于主流媒体融合的进度和深入性存在差异化,宣传报道情况也存在着差异。一些媒体融合相对较慢的城市主流媒体,没有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模式。报纸的新媒体作品,文字简洁、题目醒目,但一些作品中动态画面拍摄技术和后期制作明显暴露出视频技术的不足;而广播新媒体作品,最突出的亮点是配乐的选择和主持人的声音与视频画面的高度契合,但在视频拍摄及后期编辑上更是弱于报纸与电视;电视记者制作的新媒体作品无论从画面拍摄角度、运镜以及后期编辑的技巧运用上都体现出了视频技术的专业水准,但一些作品中的背景音乐却缺乏契合度,同一首曲子反复使用,失去了声音运用的灵魂表现力。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显示出传统主流媒体记者在向新型主流媒体记者转型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的迫切性。因此,强化新型主流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是主流媒体融合的当务之急。

机制需要贯通融合。目前,主流媒体的融合进度不同,尤其是地市一级的媒体融合因为区域性的不同政策扶持力度而产生差异。一些媒体的融合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分别运行,缺乏整体融合的贯通机制,限制了新技术的整体水平提升。广播新闻记者只会用录音笔采制声音产品,融媒部门无法从采访环节共享素材,没有形成共享机制,自然限制了新媒体产品的生产。而受编制和岗位指数限制,很多主流媒体新媒体岗位不可能再大量增加记者数量,这种情况下,建立广播新闻记者和编辑的融媒考核管理机制则显得尤为必要。

另外,随着新型主流媒体模式和格局的形成,传统的专业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时代需求,急需构建与融合相匹配的综合性专业技术评聘制度,从机制上鼓励新型主流媒体的从业人员去主动学习提升新的专业技术水平。

如果我们的广播记者编辑仅靠一部手机,就能熟练运用文案写作、音视频摄录及后期编辑和发布,甚至掌握新媒体作品的提升流量的运营技巧,成为网红媒体人,那么恭喜,我们的记者编辑已经具备了新型主流媒体记者编辑应知应会的一项重要能力。

那么,我们的广播声音媒体产品,无论是时效性还是呈现形式,无论是传播力还是影响力也都将得到一个全新的提升。■

猜你喜欢

声音车载广播
高速磁浮车载运行控制系统综述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智能互联势不可挡 车载存储需求爆发
移动有声阅读让儿童文学回归故事本身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基于ZVS-PWM的车载隔离DC-DC的研究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
爸爸也爱听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