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防护技术研究

2023-04-16王泽普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5期
关键词:陷性砌筑挡土墙

王泽普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廊坊 065000)

1 引言

黄土在我国分布较广,湿陷性黄土具备孔隙大、粉粒含量高;易被冲刷、溶蚀;土壤密度及含水量低等性质,主要呈黄色及褐黄色等。干燥情况下,这类黄土强度较高,但雨水浸湿后,其强度会快速下降,严重影响了路基安全,尤其是处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山区厂矿道路,其地理环境复杂,行驶车辆载重较大,若未做好路基防护工作,很容易发生路基病害问题,严重影响车辆行驶安全。

2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防护的重要性

现阶段,厂矿事业迅速发展,对厂矿道路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当前,较多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山区厂矿道路存在路基边坡失稳问题,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并且一旦出现路基病害问题,很可能会中断交通,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山区厂矿道路路基防护尤为重要,可保证厂矿道路功能的良好发挥,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还能保证厂矿事业良好发展。

3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防护的主要技术

3.1 挡土墙技术

挡土墙属于对土体予以支撑的结构物,可有效防止土体变形,其存在多种类型,如挖方挡土墙、山区挡土墙等。该技术应用下,可节省土方量,还能避免路基变形破坏,对道路安全尤为重要。挡土墙主要包含以下技术要点:(1)建造挡土墙时,应在斜坡上平整放置外线、架空线以及支柱,并对支柱做出合理调整,使砌体满足设计要求。(2)建造所用砌体不可出现损坏问题。(3)各部分水平接缝应保持一致。相邻路段间,挡土墙高差不可大于1.2 m。路基施工环节,挡土墙主要是对山坡土体进行支撑,以免发生路基变形问题。

3.2 石护坡技术

石护坡技术具备较多优势,如工艺简单、成本低,能够就地取材,可用于坡度较陡的区域,但也存在重量大的缺点,不适合应用于高边坡路基防护[2]。这种护坡形式主要包含两种类型:第一,干砌片石。该形式在使用环节可有效降低大气降水对边坡的损害,可对路基实现有效防护,但不适用于冻害及严重受潮地段,容易产生更严重的损害。第二,浆砌片石。道路施工环节,若施工区域地表流经存在较强的波浪作用、较高的流速,会使路基边坡受到较为强烈的冲击,所以,相关人员应选择浆砌片石保护路基边坡。这种防护方式成本适中,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及耐久性特点,可获得较好的防护效果。

3.3 砌筑骨架灌草护坡技术

砌筑骨架灌草护坡方式主要是通过浆砌片石得到框架式构筑物,在框架中间种植灌草,两者共同作用下,避免路基边坡出现溜坍情况。这种防护技术主要有以下要求:(1)现浇混凝土应用的材料在技术、品种、强度等级及质量等方面均应满足设计要求;(2)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制件混凝土强度等级;(3)骨架护坡与护坡间应没有空洞,做到紧密贴合;(4)伸缩缝、沉降缝等应合理设置,不可对结构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5)骨架间种植的灌草数量及种类,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6)保证骨架间植物防护合理;(7)边坡客土厚度、填筑方法等应检验合格;(8)严格按照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确保偏差符合规定要求。

3.4 坡面锚网处理技术

坡面锚网处理技术,主要是在混凝土、钢筋网及锚杆共同作用下,使路基边坡具备更高的抗变形刚度与强度,避免出现侧向变形问题,提升路基边坡稳定性[3]。这种路基防护方式适用于强度低、岩性差,且容易风化的岩石边坡中,也适用于局部小型崩塌,存在落石情况的岩质边坡中。这种路基防护方式适应性较强,可灵活布局,在各种复杂地貌及地形中均能获得良好的防护效果,且防腐寿命较长,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4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防护技术的应用实践

4.1 挡土墙技术的应用

1)明挖基坑。基坑开挖前,应全面了解工程地质情况,科学设置截水沟,同时,开挖环节需要严格根据开挖线开挖,开挖环节,采取机械与人工修整结合的方式。对于岩石基坑应选择爆破方式,通过人工清理基底,并将标高修整凿平。实际工作中,斜面开挖成形的基坑不可选择填筑的方式筑成。若在雨季施工,应合理设置基坑排水沟,避免雨水浸泡基底。基坑成形后,应核验地质情况与实际深度,若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补救,核验合格后,才可开展后续施工。

2)设置泄水孔。按照泄水孔坡度,选择规格为φ10 mm 的PVC 管进行施工操作。操作环节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将反滤层设置于进水侧,高出0.3 m,在最低排水侧,通过黏土进行隔水层设置;交错设置泄水孔,各泄水孔相隔约2 m;墙背应预留矩形孔,尺寸为10 cm×l5 cm。还应检查黏土隔水层,确保其符合实际要求。

3)回填土、勾缝。选择抗侵蚀作用的碎石土,砌墙环节,应将回填土填好,夯实系数应≥0.94。砌筑好墙身后,做好勾缝工作,并保证勾缝美观,具体应选择M10 水泥砂浆。

4)片石混凝土墙浇筑。通过组合钢模进行钢管架支撑与预埋拉杆设置。由于存在较大断面,因此,通常选择水平分段措施进行混凝土灌注,上一层应重新支模,预埋拉杆高度为2 m。待强度达到70%,可将模板拆除。

4.2 石护坡技术的应用

4.2.1 技术要点

对于湿陷性黄土山区厂矿道路,主要选择浆砌石护坡技术,砌筑前,应保证石料干净无泥垢,砌筑环节确保其表面湿润。选择坐浆法分层砌筑,保证3~5 cm 铺浆厚度,边铺浆边砌石,利用砂浆将砌缝填充好,不可出现少浆情况,并用扁铁将缝内砂浆捣实;不可先放石块再进行砂浆灌缝。选择上下层错缝砌筑的方式;保证外露面平整,并留有4 cm 左右深的砌缝空气,便于后期进行勾缝处理;竖缝与水平缝宽度分别不超过4 cm 及2.5 cm。利用铺浆法开展石体砌筑工作,保持4~6 cm水泥砂浆沉入度,若在气温较高环境下施工,可将沉入度适当调大。灰浆铺砌前,保证石料湿润,但不可存在积水。开始砌筑时,石块不可侧立,也不可选择中间填芯的措施。

4.2.2 质量控制

(1)同一层应保证砌面平整度,相邻砌石高差应低于20 cm。(2)石块自身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将大面朝下,通过摇动等方式,保持平稳。(3)石块不可直接接触,密实填塞竖缝砂浆,做到均匀铺浆,填塞完成,插捣表面泛浆即可。(4)砌筑完成后,在18 h 内应进行砌体外露面养护,保持外露面湿润,并且保证水泥砂浆养护时间超过两周。冬季时分,由于水泥水化反应会变慢,初凝时间也会较长,通常禁止进行砌体洒水养护,可通过覆盖草帘等方式进行保温防冻。

4.3 砌筑骨架灌草护坡技术的应用

4.3.1 砌筑骨架

砌筑骨架灌草护坡技术中,片石骨架砌筑属于较为关键的过程,具体施工环节,应确保各环节质量,根据规范标准开展相应操作,保证路基边坡防护质量。

1)骨架砌筑环节,应选择自上而下砌筑的方式,确保片石大面朝下,石块间相互咬合,留出不低于8 cm 的砌缝,不能存在水平及垂直通缝,防止对骨架整体稳定性产生影响。

2)骨架选择挤浆法砌筑,坐浆铺好后再砌筑,并在竖缝中挤入饱满砂浆,避免出现假缝等不良问题,影响到砌体黏结强度。

3)根据设计要求,合理把控骨架嵌入坡面沟槽深度,确保其紧贴于坡面,骨架需要与截水缘同时砌筑成整体,保证线形顺直,为保证骨架中的水流可良好进入排水沟中,需要确保流水面与草坡面一致,以免坡面受到水流冲刷。

4)合理设置伸缩缝,选择同缝宽的模板,两侧同步砌筑,完成一侧砌筑后,向上抬高一层,确保缝隙顺直。完成砌筑后,将模板取出,将沥青麻筋填入缝中。

5)在勾缝设计上,若有要求,严格按照要求设置,若无要求,可选择平缝压槽法进行勾缝处理,完成面石砌筑后,工作人员需要铲除石缝砌筑砂浆,形成深10 mm 左右、宽15 mm左右的缝隙。

6)完成砌筑后,做好养护工作,避免骨架被破坏。

4.3.2 骨架内植草

进行骨架内植草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植被的加固及覆盖作用,避免坡面受到雨水冲刷形成冲沟,选择方格网骨架与植草防护结合的方式,提升防护效果。(1)完成骨架砌筑后,需要开展植草施工,避免坡面土受到雨水冲刷影响骨架质量。(2)将坡面中存在的杂物清理干净,将种植土回填至骨架网格中,并进行平整处理。(3)植物防护环节,可选择植树、植草皮的方式,也可选择播撒草种等方式。通常应选择根系发达、耐旱能力强的多年生草种,根据设计文件实施绿化施工。(4)植草前应保证坡面湿润,保证土壤水分深度超过15 cm 后,再开展植草工作。(5)植草完成后,需要及时将无纺布覆盖在上方,减少水分蒸发,保证成活,也可避免雨天强降雨的冲刷。(6)结合天气情况,进行雾状浇水,促进种子萌发;为促进草苗发育,还应及时施肥;适当喷施农药,降低病虫害影响,若存在生长不均匀区域,应及时处理。

4.4 坡面锚网处理技术的应用

4.4.1 搭设脚手架

搭设脚手架前,应了解边坡稳定性,保证安全后再进行脚手架搭设。在稳定岩石上设置钢管支架立柱,不可将其置于浮渣上;架子宽度在1.2~1.5 cm,立柱间距保持在1.5 m;保证管扣搭设稳定性,相邻钢架应稳固连接,实现安全施工。

4.4.2 坡面修整

当边坡平整度不足,且存在破碎松散情况时,应清楚岩渣与浮石。保证岩面光滑;将存在的障碍物拆除;空洞用石块补砌;若坡面局部不够稳定,应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勾缝或灌浆的方式,处理较大裂缝问题;将泄水孔设置于坡脚处,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布设。

4.4.3 喷射混凝土作业

(1)喷射作业前,应全面检查机械设备及电线等情况。(2)将坡面冲刷干净,结合现场情况后,将锚杆深度确定在1.0~1.5 m,钻孔应与坡面垂直。锚杆间排距为200 cm,呈梅花形布置。(3)若岩石过硬,应选择加水方式进行钻孔处理,并且不可强加压力冲钻,防止对边坡稳定性产生影响。(4)通过压力泵,向锚孔中注入1∶1 水泥砂浆,并保证工作压力适中,注浆完成后,及时插入锚杆,如果没有砂浆溢出,需要进行补浆操作。

4.4.4 挂网

(1)调直圆盘钢筋,根据边坡形状取料加工,钢筋网编织环节,网孔规格保持在20 cm×20 cm,保证均匀分布,且绑扎牢固。(2)钢筋网编好后,应科学焊接锚杆交接处,避免喷射混凝土时钢筋出现晃动。(3)钢筋网应与混凝土表面贴紧,使钢筋网保护层厚度合理。

5 结语

综上所述,相比于普通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土质强度较低,且存在较大的孔隙,因此,这种地区中的路基往往易于发生各种病害问题。特别是山区厂矿道路,其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更应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进行路基防护,保证山区厂矿道路路基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通过挡土墙技术、石护坡技术、砌筑骨架灌草护坡技术、坡面锚网处理技术,均能获得良好的防护效果,具体应用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从而有效提升路基防护水平。

猜你喜欢

陷性砌筑挡土墙
湿陷性场地高层建筑地基方案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公路路基湿陷性黄土及处理对策
BIM技术在砌筑工程排砖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房建工程中墙体砌筑施工技术分析
浅谈砌筑水泥强度检验及其控制
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排水管道防沉陷设计探讨
建筑工程中墙体砌筑施工技术的运用
浅谈选厂常见挡土墙设计
仰斜式重力挡土墙稳定计算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