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

2023-04-16杨成岗六安市人民医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7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管理工作信息化

杨成岗 六安市人民医院

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作为内部控制的手段进行应用,促使内部控制得以全面展开;内部控制可以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控制手段,促使全面预算管理价值得以彰显。基于这两方面的分析,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展开内部控制,是将二者优势充分凸显的重要途径。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对于医院经营活动创建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对防范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提高公立医院的经营效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公立医院应充分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使得二者的优势可以发挥到极致,为公立医院发展助力。

一、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环境方面

营造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展开的重要前提条件。然而在公立医院实际经营过程中,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常常不具备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得内部控制无法深入展开。一方面,医院自身对全面预算管理不够重视,不具备精细化管理机制,导致内部控制无法顺利切入。鉴于全面预算管理比较复杂,其涉及的因素比较多样,同时影响因素更是众多。要想切实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就要克服这方方面面的因素,使得全面预算过程更加精准,有效提高全面预算的准确度。只有这样,全面预算管理才具有对公立医院经营活动提供借鉴的作用。为此,在公立医院的公立体制下,这一复杂的流程很难彻底展开。同时,由于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比较薄弱,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本身业务操作中,对于内部控制的涉及少之又少。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使得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无法直接完成内部控制的有效切入。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对于当前的公立医院来说,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无法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使得内部控制无法有效展开。

(二)风险评估方面

通常情况下,风险评估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全面预算管理属于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它是针对公立医院的各项财务资源或者非财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控制。由此可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应重视对各种风险因素的有效评估。而风险评估的完成需要内部控制加以助力,确保风险评估更加可靠。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是常见现象,这使得内部控制的优势无法凸显,不能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保驾护航。无论是风险评估方法,还是风险评估管控,都与决策部门的政策文件精神有一定程度的差距。这一差距,是内部控制没有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深入展开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全面预算管理中,要充分渗透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将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潜藏风险进行有效挖掘,确保全面预算管理更加高效,切实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

(三)控制措施方面

在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中,其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大多数情况下,制度建设主要指向内部控制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中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原则两方面,管理流程和岗位职责有所缺失。管理流程的缺失,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缺少统一的规划,其工作过程过于盲目,无法实现统一管理。这样的工作效果与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一旦工作人员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精神,则会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效力不够,无法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医院经营决策的提出无法提供必要指引。岗位职责的缺失,更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无法得到切实的约束,使得工作人员的自由度过高。无论是管理流程的缺失,还是岗位职责的缺失,都影响着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对内部控制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信息沟通方面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公立医院也在积极构建信息化,辅助医院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化已经有所构建,并确立了一些信息化的工作平台开展管理工作。但对全面预算管理来说,信息沟通有所欠缺。各个工作平台之间的必要联系没有充分构建,使得各个平台的独立性更高,增大内部控制的困难。

“信息孤岛”是当前医院信息化构建过程中的一大缺陷,导致内部控制的展开无法实现互通。一旦缺少互通性,就会影响内部控制结果。内部控制工作的展开是以信息互通为依据的。基于此,才能从大局上进行有效控制,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有效规划。可见,内部控制对全面预算工作的控制作用彰显,需要各种信息的加持。为了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就要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使得信息的反馈更加全面,为内部控制的展开奠定基础。

(五)监督检查方面

在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中,监督检查工作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次控制。运用医院自身的监控体系,使得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效率更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鉴于内部控制本身的控制属性,导致医院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缺失。这一现象,导致内部控制的权威性过高,常常会出现控制过度或者控制缺失的现象,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所谓控制过度,就是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小细节进行高度控制,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失去本身的专业性,无法主动开展,只能依靠内控制度被动完成。这样会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价值无法彰显。所谓控制缺失,就是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做任何干涉。这样会导致内部控制无法辅助全面预算管理的长远发展,对这一管理工作中的缺陷无法及时发现,不利于预算数据的精准呈现。可见,无论是过度控制还是控制缺失,都是不可取的,需要公立医院加以重视。

二、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优化建设

(一)完善内部环境

为了解决内部环境问题,首先需要公立医院自身对全面预算管理提高重视度。全面预算管理对公立医院中的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医院必须要明确的问题。有了这个基础认知以后,公立医院势必会提高自身的重视度,并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一个更加具体的精细化管理思路。利用这一思路的提出,为内部控制的渗透制造契机,使得内部控制成为全面预算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实施手段。针对内部环境的构建,不仅要从医院层面提高重视度,还要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心里形成内部控制意识,使得内部控制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为此,需要工作人员展开对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有效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使得内部控制政策的应用更加有效,切实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现长效发展。从医院自身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为内部控制内部环境的营造创造有利条件。然后利用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将内部控制的精髓融入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完成精细化构建,指导医院良好发展[1]。

(二)重视风险管控

对于任何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风险管控都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风险管控更加加强,确保全面预算的准确性。为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推动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充分结合。首先,针对全面预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一一分析,并确立风险等级。然后针对这一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方法,将风险评估工作全面展开。比如,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预算目标与实际目标的偏离风险进行管控。预算目标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有效的资源配置,使得各项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预算目标与实际目标的偏离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重要方面,使得内部控制的展开更具针对性。其次,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风险管控还要不断总结和更新,使得风险管控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一点对于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来说意义重大。既能保证全面预算管理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又能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与时俱进性,使得内部控制的理念得以应用,为全面预算管理的精准展开提供指引[2]。

(三)强化制度建设

通过对当今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的控制措施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完善十分必要[3]。首先,管理流程的完善。内部控制就是从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渗透,使得管理效果更为显著。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依据内部控制的思想,构建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为工作人员的工作展开指明思路。从预算执行到预算审批,再到预算调整,最后到预算再审批,将这一系列的预算过程进行明确,进而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借此,推进工作人员的工作按部就班的展开,强化每一个工作环节的价值,使得全面预算数据更加精准。其次,岗位职责的完善。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防止工作出现交叉。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对工作质量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内部控制的价值缺失,不能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有效控制。同时有效明确岗位职责,给予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更大程度地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效果有所增强,切实保证全面预算价值。

(四)提升信息水平

信息化对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来说其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依据现有的信息化基础,实现信息共享是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展开的必要前提。有效开展信息工作,既能为工作开展指明方向,又能对工作开展成效进行预估,进而确保工作的改进和优化,使得这一工作完成动态化发展。基于这一理念,在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中,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将信息共享机制融入其中,对医院的各个信息化平台进行有效联系,进而彻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将信息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极致,指导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展开[4]。为此,公立医院还应有效提升信息化水平。将各个信息化平台的数据进行互联,实现数据共享。借此,利用有效的数据处理后台,可以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到全面预算管理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环节利用内部控制的思想进行加强,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效力更高。从公立医院的日常经营活动出发,给予其提供必要的经营预算,使得经营决策的确立更加精准。基于此,提升信息化水平,促使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更有效。

(五)强化监督检查

为了彻底解决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中监督检查方面的问题,防止控制过度或者缺失,需要对监督检查工作进行重新审视[5]。提高重视度,构建内部监督机构或者利用第三方完成监督工作。借此,提高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警惕性,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切实辅助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可以运用医院内部的监督机制完成。医院可以将预算与实际发生情况进行结合,以此作为各个部门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标准。利用这一绩效考核机制,完成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力度。另外,医院还可以定期邀请第三方监督机构参与到监督检查工作中,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成效进行有效检查,进而将内部控制工作成效进行直观呈现。基于这两方面,建立对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机制,能够让内部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将内部控制的优势充分发挥,指引全面预算管理长远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全面预算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同等重要。在公立医院中,为了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充分结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进行充分分析,进而找到二者结合的切入点。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沟通以及监督检查等方面展开分析。从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出发,强化内部控制中五大要素建设,从而实现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推动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精细化构建,同时积极响应政府部门的财务政策,切实使得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为公立医院的经营活动提供最基本的预算信息,使得各项经营决策的制定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管理工作信息化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信息化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