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2023-04-16甘盛元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抗旱林场整地

甘盛元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临夏 731500

林业工程的抗旱技术发展涉及我国林业的未来发展情况,并且是我国目前的林业重点建设项目。实现人工林建设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有助于提升常见树种的产量,发挥出原生树种速生丰产的优良特性,尤其是在我国种植条件较为艰苦的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在人工造林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现了林业资源的快速增长,保证了林业工程的效率与质量。根据我国北方林业工程的造林现状,科学合理地选择抗旱造林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树木的存活率,提高整个林区的抗旱能力,有利于解决当地水土流失的问题。

1 抗旱造林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 水土资源污染严重

国内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现象是过量使用化肥,这种滥用化学肥料的情况将会严重污染水土资源。在林业生产中,施用含有有毒元素的化肥将会给环境带来巨大负担,最终引发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严重影响苗木的品质,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在林业生产中,许多农户没有环境保护意识,废弃的塑料薄膜、金属或玻璃碎片等都有可能会影响土壤质量,并影响后续的作物产量和质量[1]。这种情况也会严重制约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资源利用不合理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林业生产环节还存在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肥料的使用存在配比不科学的问题。常见的肥料分为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2种,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会出现化学肥料施加过多的现象,这不利于苗木的后续生长发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常对基本元素的需求量较大,但在实际施用肥料时,钾肥占比较少,这将会影响苗木的正常发育。另外,部分林农滥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在北方的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往往会被水资源的匮乏所限制。正因如此,这些地区的林业部门应该更加重视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在重农思想的影响之下,我国用于林业的土地资源不足,抗旱造林技术深受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制约。

1.3 林场管理模式不科学

林场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其集中化、规模化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优势,但面对逐年增加的营林规模仍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在林场营林工作上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投入不足,这类生产管理上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林场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林场常有注重经济收益而忽视了育林工作的情况。林场相对落后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林场的未来发展。部分林场在开发林业资源时,过度重视其经济价值而忽视了生态价值,已经影响到了林业资源的可再生性,林木规模不断减小。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我国的林业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林场管理者应该清楚意识到发展技术的可持续性才是创造更高经济收益的关键[2]。

2 抗旱树种的栽培准备工作

2.1 种植地的选择

苗圃地的选择关系到后续的种植、养护工作,树种的健康生长都离不开苗圃地的种植条件。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综合考虑苗圃地的光照、水源、气候等条件,尽可能根据所选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宜的环境,为林木种植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林场在整地的过程中主要以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为主,不同的整地方式适合不同规模的林场,而根据营林项目的要求还应做好对工作细节的调整。同时,种植人员本身应对2种整地法有充分的了解。地形不同而导致的整地方式不同,往往会影响到最终的造林收益。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还可以应用机械化技术,节约人力成本,在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压力同时保证播种效率。

2.2 苗圃地的合理规划

在合理规划苗圃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关注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根据实际种植条件做出合理调整,改变种植密度和行间距等。在苗圃地的整地过程中,要注重对光照条件的调整,确保每一种树种都能得到充分的水分和养分,避免出现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根据植株发育的情况可以划分成3个区域,即繁殖区、幼苗区以及成苗区。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应该划分出林业设施的占用地,并且尽量提高土地的种植利用率。在进行养护工作的同时,也要结合现有的资源对生态公益林进行造林作业,以人工形式丰富公益林内部的树种,实现针阔混交林、针针混交林等形式的人工林的种植。聘用专业水平较高的护林员,看护一些重点区域,并加大巡逻和监管的力度,对于一些生态平衡不够稳定的区域进行重点保护,当地有关部门应该设立重点扶持项目,重点关注这些区域内的造林工程与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

2.3 注重苗期管理

播种树种后,要实时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在幼苗破土后及时去除苗床上的覆盖物。在苗木进入速生期之前,需要对苗木进行间苗处理,旨在为苗木速生期的生长发育创造空间和养分条件。在苗木的生长进入稳定时期前,要避免苗木密度过大,因此需要除去小苗和劣苗,为幼苗提供更好的生长空间,增加苗木间的透光系数,以防遮光影响幼苗生长发育。在速生期之后进行第2次间苗操作,苗木快速生长一段时间后,苗木之间的个体分化会变得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要将好苗和发育不良的弱苗区分开,以备后期造林的时候补足损失。幼苗生长期间,为增加土壤透气性,需要在灌水后配合除草松土,并根据气候变化调整频率,为幼苗的生长发育创造最适条件。在气温过高的时段,不可灌水,应采用均匀喷水的方式,少量多次,湿润苗床,使苗床土壤保持适当的湿度;出苗期不宜灌水,幼苗期浇水需适量,浇水的频率逐渐减少,同时增加浇水量,为锻炼幼苗的抗旱能力,进行蹲苗的处理,能更好地促进苗木的根系发育[3]。

2.4 林地的清理与整地

一般林场都建在较为偏远的地区,而林地本身的种植条件较为复杂,因此清理林地的时候,应该尽可能为后续的种植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选择基础土壤条件和供水条件较好的林地,同时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整地作业,将土壤中的碎石、污染物都清理干净,并将地面上的杂物也扫除干净。为了确保树木生长时根系能够健康发育,还需要对土壤中其他植物的树根进行清除。为了达到预期的清理效果,应该以实情为主要依据制定详细的清理计划。可供选择的整地方式有2种,一种是局部整地,一种是全面整地。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规模予以选择,当种植地大体上清理和整地完毕后,还需要对供水模式进行规划。

2.5 使用混交林造林技术

使用混交林的方法可以改善我国人造林抗逆性较差的情况,混交林的特点是将成活率较低的纯林以不同树种混植的方式种植在一片林区。不同树种的种植特性各有不同,在混交前的准备工作中应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以此搭配混交林,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增强树木对干旱条件的适应性。我国各地的林区不断创新混交林的种植方法,并且不断试验混交林树种的配置方式,以此增强造林效果。

目前,大多数混交林造林技术已经在林场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大面积推广,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经过实践可知,混交林面对干旱气候的抗逆性更强。与此同时,混交林对环境水土、养分的利用率更高,不容易出现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问题。在推广混交林造林技术时,须聘用专业水平较高的护林员,看护一些重要区域,加大巡逻和监管的力度,对一些生态平衡不够稳定的区域进行重点保护[4]。

3 合理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3.1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主要指利用高压运输水资源,将水分喷洒向树木和树苗中央,经过不同形状的喷头形成不同的水柱,以满足灌溉需要。管道运输的影响下,喷灌能够满足大面积的灌溉需要。喷灌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水泵等装置对水流进行增压,水流在自然下落时会产生一定的势能,通过这种势能将泵内的水压缩至管道内,通过末端喷嘴将水喷射到空气中,然后再将其喷洒到浇灌的地方。这项技术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经较为成熟,其优势在于喷洒水速均匀,用量适宜,还可以防止漫灌导致的土壤板结。在喷灌作业下,农作物的根系发育更加良好,土壤也更具透气性。喷灌装置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分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3种。根据实际需求改进喷灌装置使之更加契合灌溉需要,可以适应大面积灌溉。

3.2 微灌溉技术

微型灌溉技术具有十分优秀的准确度,能够根据林木的实际需水量调整灌溉量,同时利用定向运输的方法将水运送到作物的根部,以此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微型灌溉技术需要过滤器、灌水器、滴头等生产设备,对设备利用较为充分,具有显著的现代化特征。在林业水利工程中,微型灌溉技术在温室大棚内应用较多。微型灌溉的具体优势表现为使用方便、寿命长、费用低廉等。根据林业生产条件的不同,还可以对微型灌溉技术作出调整,实现水肥利用率的最大化。

3.3 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是指通过林业机械、电力为灌溉提供动力,并配合相应的灌溉设备实际实现灌溉需求。这种技术是对节水灌溉技术和机械化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能保证设备对地势条件的适应性,还能保证灌溉的效率。这种自动化的灌溉方式,可以实现高效率的喷灌作业,并且技术含量较低,不要求工作人员进行复杂组装,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强,方便运输,在各大地区的应用都很广泛。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还能通过这种方式节约水资源。

3.4 渠道防渗体技术

渠道防渗体技术在水渠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较多。在种植方案前期的准备工作中,为了达到良好的防护作用,避免水分向地下渗透,需要利用这类技术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作业的效率。渠道防渗技术和灌溉技术在节水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灌水技术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而渠道防渗技术则是从根本上节约水资源。渠道防渗技术主要指利用防渗材料和技术改善水渠的建设效果,充分保证水分在灌溉的过程中不会流失。在常规灌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渠道防渗技术能够进一步节约水分损耗。在林业灌溉中,人工开挖的方式往往会导致水渠建设中出现水分渗漏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本质上与节约用水的原则相悖,而利用渗透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灌区的渗流问题。

4 优化抗旱造林技术应用效果的具体措施

4.1 优化水、土资源分配

在推广抗旱造林技术中的节水灌溉技术时,应该对当地的供水条件和水源分布状况进行详细调查。专业人员在开展实地调查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土壤条件等可能会影响农业生产的环境因素,并根据作物的种植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此深化灌溉技术的推广效果。

土地的具体状况也需要在生产规划制定的初期进行充分调查,调查人员应该根据地形分析此地的水源分布状况。如果生产地区的水源较为缺乏,就应该为此安排运输水资源,并根据先天条件设计相应的节水技术,以达到更好的灌溉效果。水源不影响对林业用水的监控和预测,因此需要定期对生产地区的蓄水量进行监测。

4.2 合理规划人员配置

地方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工作人员在规章制度下规范日常行为,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细致检查,落实有关责任的分配,使林农在进行灌溉作业的时候能够找到负责部门,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外,技术推广部门还应关注节水灌溉技术的合理应用,为技术推广和相关设备的维护提供专业的维修人员。以此深化我国节水灌溉项目的开展,使节水项目的优势最大化。针对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可以设立宣传小组,宣传节约用水的观念,改变当地林农的种植理念,为技术推广打下基础。有关部门应该对培训活动予以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同时林业单位也应该重视内部的管理,注重思政教育的开展,让员工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做出相关的调整,根据现实状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3 整合多种技术,取长补短

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应该采用滴灌技术进行局部灌溉,这样可以使水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同时延长灌溉周期,节省大量水资源。与此同时,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还应该在树木周围喷洒保水剂,帮助林业解决因水资源匮乏造成的造林问题。滴灌的灌溉速度较慢,在大面积的农田中应用不多,因此,可以将喷灌和滴灌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这2种技术的灌溉优势,改造同种装置,以此实现大面积的精准灌溉,并且充分节约水资源。还可以在此过程中融入水肥一体化技术,充分节约水肥资源,这种灌溉方法应用范围更广。在北方降温较为严重的季节,可以采用覆膜技术,以此提高土壤内部的温度,做到保水保费,以防植株的根系被冻伤,避免过低的气温导致树苗死亡。结合多种技术才能确保人造林更具抗旱特性。

5 结束语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需要促进林业资源发展,拓展我国林业资源的储备,同时还要采取各项措施解决现有的环境问题,因此,重视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各地政府应该对这项工作加以重视,并且设立专项部门实现营林造林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造林工程的实际效益。对营林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改善区域内的环境问题,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并且实现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抗旱造林技术在我国林业工程中的应用日渐广泛,为了改变水土资源污染严重、资源利用不合理、植被选择和模式存在问题等现状,还需要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抗旱造林技术,提升苗木的质量。

猜你喜欢

抗旱林场整地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林场住宅
防汛抗旱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