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锈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2023-04-16初晓霞张丽娜

新农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叶锈病种植区条锈病

初晓霞,张丽娜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4076)

小麦在我国栽植历史悠久,时常受到病害的侵袭,小麦锈病危害性较强,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常见的小麦锈病有叶锈病、条锈病和秆锈病。本文结合小麦种植生产实践,探讨小麦锈病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以推动小麦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小麦锈病的主要特征

小麦锈病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最为严重,病原菌通过风雨传播,可以快速蔓延。不同类型的小麦锈病,夏孢子堆与冬孢子堆的大小、形状、颜色、排列和着生部位也存在着一定差异。

1.1 小麦叶锈病

我国大多数小麦种植区都存在叶锈病,多发于越夏以后。该病发病初期,植株叶片与茎秆表现为黄色或绿色斑点,逐渐产生夏孢子堆,颜色转变为红褐色,逐渐形成疮斑,在叶片背面或叶鞘形成冬孢子堆。小麦叶锈病的传播与流行和温度、降雨、越冬病菌量与小麦的抗病能力关系密切。

1.2 小麦条锈病

条锈病通常发生于我国西南高海拔种植区和西北种植区。条锈病主要对小麦叶片产生危害,同时也为害茎秆、叶鞘和麦穗。染病后,叶片出现绿色斑点,逐步形成鲜红色粉疮,夏孢子呈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受气流因素影响,蔓延扩散,逐步发展形成条状疮斑,形成条锈病冬孢子。条锈病的暴发流行与湿度关系密切,降雨、结露与降雾能够引发该病。

1.3 小麦秆锈病

小麦秆锈病主要对茎秆和叶鞘产生危害,也可为害小麦叶片与麦穗。小麦秆锈病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0℃左右。秆锈病夏孢子为深褐色,排列无规则,孢子堆较大,形状呈椭圆形;冬孢子堆呈散生状,颜色为黑色,呈长椭圆形、粉疤状。气温高、降水量多和小麦品种的低抵抗力均为秆锈病的诱因。

2 小麦锈病发生规律

3种锈病病菌均为低温型病害,夏孢子可世代在小麦植株上侵染,受气流因素影响,侵染健康的小麦植株,造成锈病扩散。夏孢子寄生在小麦叶片上,当温度适宜(叶锈2~32℃、条锈1~17℃、秆锈3~31℃)、湿度适宜或降水量多时,萌生芽管,沿叶脉蔓延,侵入气孔,生成孔下囊,形成侵染菌丝。菌丝在小麦叶片内生长15天后,形成夏孢子堆,并快速繁殖,随风传播至几百公里之外的小麦种植区再次侵染。锈菌能够在高海拔低温区越夏,在低海拔高温区越冬,造成病害周年循环。

3 小麦锈病的防治策略

3.1 科学选种

为了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率,需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与土壤环境,科学选择抗锈良种。绵阳30和西科276易感染此病,选种时应避免以上品种。建议合理搭配抗锈品种,避免丧失抗性。避免在同一块田地连年种植小麦,做好豆类、蔬菜、大麦等品种的轮作,破坏锈病寄生环境。播种小麦时,使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克拌种,对1~2公斤种子进行消毒,预防效果良好。

3.2 加强栽种管理

适当晚播可以增加小麦越冬期的抗病能力,进而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病概率。做好中耕除草,深翻土壤,确保土壤肥力。参照不同种植田的土壤条件与小麦施肥规律,合理控制氮肥的用量,避免因氮肥施入过多,造成小麦发生贪青晚熟的现象,从而引发小麦锈病。适当增施磷钾肥与有机肥,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提升植株抗性,防止锈菌的入侵。田间隐蔽,通气性差,使锈病蔓延较快,因此应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以减轻该病害。

3.3 药剂防治

定期观察大田,一旦发生小麦锈病应及时进行防治。农户应收集关于小麦锈病的相关资料,提前预防该病害。结合当年降雨量、温度等气象信息,有助于顺利种植小麦。小麦孕穗期,对其喷施壮菌灵,促进小麦植株生长,提升小麦抗病能力。拔节至抽穗期,病叶率达2%~5%时,进行集中统一防治,可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速保利可湿粉剂进行喷雾治疗。当病叶率达到25%以上时,使用2~4倍药量进行喷雾治疗,间隔7天后再次喷洒,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4 结束语

小麦锈病是危害较重的气传病害,若不及时防控,必将对小麦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农户应选取丰产的抗病品种,调整播期、均衡施肥的基础之上,实时监测并合理开展药物防治,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叶锈病种植区条锈病
39份外引小麦种质的抗叶锈病基因检测及其抗性鉴定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C市主要草莓种植区土壤重金属镉、铅现状调查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赋予谷类作物叶锈病抗性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草莓种植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氮化合物的分布及来源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