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腹泻隐孢子虫病诊断技术分析
2023-04-15胡书梅薛永康刘文思李阳光赵玉玺何文章
胡书梅,薛永康,刘文思,李阳光,赵玉玺,何文章,张 震
(1.河南花花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新乡 453000;2.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有限公司,郑州 450002;3.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郑州 450002)
犊牛腹泻又称犊牛拉稀,是胃肠道的消耗性疾病[1]。该病可引起犊牛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导致牛养殖业经济效益损失严重[2]。引起腹泻的原因较复杂,隐孢子虫是主要的病原,有较高的检出率[3]。隐孢子虫病也是人畜共患病,对生物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4,5]。众多学者已在隐孢子的方法建立和亚型分析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1 犊牛腹泻隐孢子虫病发生情况
1.1 病原学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虫感染引发的水样腹泻寄生虫病,虫体寄生在动物呼吸道黏膜或胃肠道上皮细胞[6,7],是导致奶牛和免疫缺陷病人腹泻的常见病原[8]。据报道,隐孢子虫的10 多个基因型和虫种有感染人类的风险,其中微型隐孢子虫常在人或动物肠道中被检出[6]。
隐孢子虫病流行于世界各地,由隐孢子虫感染家畜而导致的损失不可估量,尤其是犊牛感染后可引起严重腹泻、体型消瘦甚至影响后续生产性能,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2 流行情况
隐孢子虫不分季节发病,但是温暖潮湿环境更适合其生存[8]。全世界100 多个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南美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均有隐孢子虫病的报道[9,10]。隐孢子虫病在中国也普遍存在,且不同月龄的犊牛感染率不同,一般情况下牛隐孢子虫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病症也会减弱,不同品种的感染率也不相同。
1.3 发病机理和临床症状
细胞骨架异常是微小隐孢子虫感染胃肠上皮细胞后的改变,导致柱状上皮细胞和绒毛膜的萎缩,肠道功能受损,引起腹泻[11,12]。部分犊牛感染隐孢子虫后不表现出症状,部分表现为严重食欲下降、腹泻、脱水等症状,但不能与其他病原导致的腹泻区分开。营养性腹泻也有明显的消瘦症状,易误诊。户外饲养的比室内饲养消耗多,易引起营养不良、身体消瘦等症状[13]。
1.4 传染源传播途径
隐孢子虫病可依靠多种路径传播,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粪口传播[14]。犊牛感染后,在5~28 d 不断外排隐孢子虫卵,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包括空气、饲料和水源[15]。健康牛通过接触携带虫卵的粪便、被污染的饲料和环境导致隐孢子虫扩散。患病牛是隐孢子虫病主要的传染源[16]。人类隐孢子虫病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水源和患病动物进行传播[15]。
2 隐孢子虫病常见的诊断方法
隐孢子虫病的检测方法较多,分别从传统检测方法和新开发的检测方法入手,介绍隐孢子虫病的常见实验室诊断方法。
2.1 粪便学
漂浮法是隐孢子虫粪便学的主要测验方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比重不同的液体,隐孢子虫卵因比重小而集中漂浮在液体表面,通过离心可收集大量的原虫虫卵。常用的方法如表1 所示。与其他2 种方法相比,蔗糖离心浮聚法检出率和回收率相对较高,但由于蔗糖溶液黏性大,导致卵囊与杂质的分离程度低,限制了卵囊的纯度[17]。常见隐孢子虫种的卵囊指数见表2。
表1 常用的富集虫卵方法及比重
光学显微镜油镜下检查,经染色的卵囊排列杂乱无章。在整个蓝绿色的视野中,清晰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玫瑰红色虫卵囊,直径大小为4~6 μm;颜色深、月牙状的是子孢子。
2.2 免疫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在规模养殖场使用较成熟,是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技术,相比其他检测技术具有设备需求不高、批量检测、准确性好等特点[18]。因此,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应用ELISA检测犊牛腹泻隐孢子虫。
Brar 等[19]建立了ELISA 检测方法,并在印度北方地区开展相关检测,约有35%的腹泻隐孢子虫感染;Viring 等[20]对瑞典部分地区开展腹泻犊牛样本检测,发现隐孢子虫属检出率在6.1%左右。
ELISA 方法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检测(包括隐孢子虫),使用最多的是美国IDEXX 的ELISA 检测试剂盒。由于成本较高,且特异性强,导致现有商品化ELISA 试剂盒大多只能检测微小隐孢子虫(高纯度抗原制备困难),在牧场、基层实验室推广缓慢。
2.3 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PCR)
生物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常见的常规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巢式PCR、数字PCR(Digital PCR,dPCR)可用于病原的检测。
2.3.1 常规PCR 该方法是最基础的PCR 方法,通过设计出特定病原保守序列的一对上下游引物,然后从样品核酸中扩增对应片段,最后通过测序确定病原种属。Gomez 等[21]设计了牛冠状病毒特异性引物,并对样本进行测试。
2.3.2 巢式PCR 巢式PCR 需要针对目标片段设计2 对引物,因此需要进行两轮反应,而且第二轮反应将使用第一轮反应的扩增产物作为模板。Silverlas等[22]建立了隐孢子虫巢式PCR 反应体系,不仅可以对样本中隐孢子虫进行检测,还可以进行基因鉴定。
2.3.3 qPCR qPCR 区别于其他PCR,主要是需要设计探针。qPCR 具有灵敏度好、特异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与其他PCR 方法相比,可以避免电泳检测,减少了核酸染料(EB)对人的伤害[23]。Cho等[24]设计出一套5 种病原(包括微小隐孢子虫)联检的多重qPCR 方法,该方法与普通PCR 方法相比,检出率在88.5%~96.8%,且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优于普通PCR。
2.3.4 dPCR dPCR 已在分子诊断过程中广泛应用,是绝对定量的检测技术。相较于qPCR,dPCR 能直观测出DNA 分子数量。但是缺少效果好的隐孢子虫dPCR 市售试剂盒产品。
与 普通PCR 和巢 式PCR 相比,qPCR 具有 准 确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与dPCR 相比,qPCR 具有价格低的优势。综合考虑,在不进行绝对定量的前提下,qPCR 可以在腹泻病原检测过程中作为及时有效的诊断方式。
2.4 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LAMP)
LAMP 是被很多学者应用于病原诊断的一种新型扩增技术,具有用时短、特异性高等特点,其最突出的优势是可以在恒温条件下(63±3 ℃)进行扩增。史亚东[25]基于LAMP 技术建立了快速从粪样中检测微小隐孢子虫的检测方法,通过临床验证后具有较好的特异性。LAMP 易发生非特异性扩增和气溶胶污染,是制约该技术在基层兽医实验室推广的原因[26]。
2.5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在人遗传缺陷病和特定病原检测中已有使用[27,28],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较高的准确性、多病原同时检测和易于推广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技术成本高、重复性较差、受限于仪器设备等。有部分科研院所已在动物疫病检测中应用该技术。该技术在犊牛腹泻病原诊断中的应用值得期待。
2.6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RPA 技术是新兴的扩增技术,可能替代常规PCR 新技术。该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可在37 ℃左右的等温条件下完成扩增,且扩增过程10~20 min 就能完成,降低了核酸扩增对仪器设备的条件限制,适合用于实验室诊断和现场诊断。RPA 已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芽孢杆菌、衣原体等病原检测方面广泛运用,但是还未在犊牛腹泻病原检测领域应用。
3 讨论
犊牛腹泻病病原复杂,存在单独感染和多病原混合感染,症状较为相似,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误诊,病牛常因为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微小隐孢子虫既是牛腹泻重要病原,也是隐藏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免疫力低的人员(老人和儿童等)与携带病原犊牛接触后,有一定感染风险,因此针对隐孢子虫的早期鉴别诊断对犊牛腹泻的防治较为重要。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将被应用到动物疫病检测,希望隐孢子虫检测手段日趋改进,为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