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

2023-04-15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者文献融合

王 哲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西宁 810000)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为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所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对全球乡村普遍衰落所提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中实现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而要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关键在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指示和要求;2020 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年)》中强调要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发掘乡村功能价值,发展乡村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到2025 年要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户增收方式持续扩宽,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等目标。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发展战略与现行政策可以看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重点工作[1]。

当前基于知识谱图可视化分析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等内容的研究较少,不同的学者在文献选择和主题判断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研究理论在不断推进和丰富。本研究在借助统计分析和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基础上,结合研读文献的方式对农村产业融合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梳理出当前中国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的热点,并展望其未来研究趋势,以期为确定未来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的方向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采用CiteSpace(5.8.R3 版)软件对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行分析,该软件是学者陈超美基于Java 开发的一款主要用于计量和分析科学文献数据的信息可视化软件,目的是探寻科学文献中的可视化模式和发展趋势[2]。该软件的主要功能有找出学科领域演进的关键路径,快速识别某个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关键点文献,辅助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文献综述、探测学科知识领域发展及其研究热点、前沿和趋势[3]。

1.2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研究数据,搜索时间节点为2021 年12 月。为保证研究文献的质量,在高级检索中将文献来源的检索范围设为学术期刊,并在来源类别中勾选北大核心、CSSCI 及CSCD进行检索。为了尽可能保证入选文献的全面性,在高级检索中将主题词“农村”和“农业”与主题词“产业融合”和“三产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分别组合进行检索,共检索到387 篇相关文献。为了进一步保证入选文献的精确性和合理性,采取人工阅读的方式,剔除了会议、成果介绍、书评及内容与研究主题不符文献28 篇,共获取有效文献359 篇。

2 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1 发文量分析

根据上述所检索到的359 篇文献绘制农村产业融合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图1)。发文量的时间分布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时间节点、发展阶段和演进态势,从图1 可见,自2005 年以来农村产业融合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大体可分为2 个阶段。

图1 农村产业融合研究发文量时间分布

第一阶段是2005—2014 年的萌芽期。何立胜等[4]率先提出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会呈现出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随后孙中叶[5]提出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会在中国农业产业化路径转换过程中应运而生,形成农业产业的新业态;还有学者从农业多功能性的角度对农业产业融合所带来的影响和相关效应进行了分析,但在该阶段还只是少数学者对农村产业融合关注并展开研究,发文数量较少,仅占总发文量的8.3%,年平均发文量不足4 篇。

第二阶段是2015—2021 的快速发展期。由图1可以看出,2015—2017 年这个时间段发文量呈暴发式增长,从2015 年的9 篇增长至2017 年的48 篇,原因可能是2015 年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文件的发布立刻引起了学界对该领域的广泛关注、讨论和研究。此后从2018—2021 年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态势进入相对平稳增长期,发文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并在2021 年达到了72 篇。原因可能是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明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关键是要走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这条道路,此后国内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产业融合展开研究。基于此也可以看出中国农村产业融合研究与国家的宏观政策背景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2.2 文献被引分析

对文献的被引频次进行统计,既能找到该领域内的高质量经典文献,同时也了解到该研究领域所关注的议题方向,因此将所筛选文献中被引频次排名前10 的文献汇总起来(表1)。从表1 可以看出,这10 篇文献中大多数的出版年都集中在2015—2017 年这个发文量暴发式增长阶段,其中引用量最高的文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首次从分工理论的视角定义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分析了农村三产融合使农业获益的机制,并以6 个代表性省份及直辖市为例,指出中国在促进农村三产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概念认识不清、对产业公地重要性认识不足、横向融合开展欠佳和对产业融合最终目的尚需明确等问题[6]。引用量第2 位的《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一文则是从理论依据及实践意义的角度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进行了定义,分析了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和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目标以及主要任务,并就相关政策措施提出了建议[7]。这2 篇文献被引次数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其较早地对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内涵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义,针对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可行性建议,受到学者们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问题确实是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困境所在。

表1 农村产业融合研究文献被引频次统计

结合这10 篇文献的具体内容认为其所关注的议题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 类。一是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二是分析中国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发展思路和方向以及发展的建议;三是从国际视角分析和借鉴国外如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推动国内农村产业融合。

2.3 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是推动学术创新和学科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对核心作者分析一方面可以了解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情况,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程度。选用当前测定核心作者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普赖斯定理,该定理是从发文量的角度去寻找核心作者,通过研究领域内科研成果的数量反映该领域学者的科研产出和活跃度[8]。普赖斯定理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p为统计时段内核心作者最少发文量,npmax为统计时段内核心作者最多发文量。根据式(1)可得mp= 1.67,按照取整原则,即发表2 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可被视为核心作者。

通过在CiteSpace 软件上操作进行作者共现分析得到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该图谱中共有节点211个,连线58 条,网络密度0.002 6,表明作者整体分布较为分散,作者之间合作较少,然后将作者出现频次阈值调整为2,得到农村产业融合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共现图谱(图2)。其中节点字体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多,作者间连线越粗表明合作关系越紧密[9]。从图2 可以看出整个图谱中的网结构比较分散,单独节点作者较多,通过统计发现目前国内对农村产业融合相关研究领域内发表核心期刊不少于2 篇的共38 人,发表论文共计149 篇,占国内农村产业融合研究核心论文总数的27.6%,距离普赖斯定律所规定的形成核心作者群需要核心作者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50%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虽已初具规模,但尚未发展成熟。从发文量的角度来看,发文量最多的学者是姜长云、李晓龙、王颜齐和周立,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5 篇相关论文。从作者合作的角度看,学者间有较为明显合作关系的有姜长云、李乾;李晓龙、冉光和;夏显力、刘斐;王颜齐、李玉琴;张林、温涛;陈俊红、陈慈、李芸;刘洋、吕岩威;陈池波、李硕、田云这8 组。此外还有如周立、郝华勇等众多独立研究的学者。目前中国农村产业融合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较少,还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且已有的核心作者中独立研究较多,大部分作者不存在或仅存在较弱的合作关系。

图2 国内农村产业融合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2.4 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发现某研究领域内研究热点之间的关系,其中关键词的词频、中心度等指标都是反映关键词热度的重要指标[10]。通过借助CiteSpace 软件提取2005—2021 年农村产业融合相关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并对其进行共现分析,生成的关键词图谱中共有248 个节点,392 条连线,网络连接密度为0.009 6(图3)。关键词节点越大表明该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表示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连线颜色越深表示首次共现的年份越早[11]。

图3 农村产业融合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为了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关键词的情况,分别从频次和中心性2 个角度对共现关键词进行排序,统计排名前10 位的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性关键词如表2 所示。从表2 可以看出,“产业融合”“融合发展”“农村”“农业”这4 个关键词都有着较高的频次和中心性,说明围绕这4 个关键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研究的热点,并且与其他领域建立了有效的连接。

表2 前10 位高频关键词和前10 位高中心性关键词

除此之外,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以及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也是备受学者关注的议题。首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和新背景下对农村产业融合研究是当下研究的一个大热点,如陈学云等[12]从农业自身弱质性、加法和乘法效应以及基于10 年数据的测度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理论逻辑分析和实证判定,指出农村产业融合既有理论支持又有实践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必然和可行路径。其次关于农民增收问题也是当前农村产业融合研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热点议题,如江泽林[13]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不同要素、不同融合模式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既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经,同时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研究对象[14,15]。如周鹏飞等[16]基于全国30 个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5 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寻农村产业融合相关研究热点的知识结构,使用CiteSpace 软件的关键词聚类功能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将时间切片设置为1,并选择LLR 算法对文献的所有关键词进行聚类标签提取,生成的关键词聚类图谱的模块值Q为0.818 7,大于0.3,说明聚类结构合理,聚类的平均轮廓值S为0.952 2,大于0.7,认为该聚类是令人信服的。从图4可以看出,聚类分别反映产业融合、农村、农业、乡村振兴、农民收入、三产融合、农业旅游、农村产业、农户、产业链、休闲农业这11 个主题。其中聚类标签的排序越靠前表示该聚类团的规模越大,所包含的关键词也越多,聚类的轮廓值越大表明该聚类团内部研究主题相关性越高,聚类团紧实程度越好。结合聚类团及文献的具体内容,认为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 个方面。

图4 农村产业融合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一是关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合理的融合发展模式是顺利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国内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视角提出了各种不同融合发展模式,根据其融合过程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可以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归为以下5 种:农业产业链拓延伸型、农业多功能综合开发型、农业内部融合型、新技术渗透型、多元复合融合型。

二是关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及带来的效应。目前学者们对于农村产业融合的驱动因素较为一致,主要包括技术和制度创新、市场需求、政府放松管制、追求交易成本最小化4 个方面[17]。此外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效应研究也是备受学者关注,但更多是集中在对农户的增收效应上,包括拓宽农户增收的发展路径、实现机制、增收效应评价等方面。有学者既从理论层面阐释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又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要通过提升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实现对农民的增收[18]。

三是关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目前国内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测度融合发展水平,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上都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19]。有学者从宏观层面对全国31 省进行测度,发现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省域之间差异明显,呈现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特征[20]。有学者以省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态势,地区差异有减小的趋势[21]。有学者从微观层面对北京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已经进入成长阶段,但在农业服务业融合、农业增效、农业新业态培育方面存在不足[22]。

四是关注国家相关政策背景下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其中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研究背景展开对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是近年来最为热点的议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在该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水平及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有学者指出中国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全球乡村衰落的有力回应,通过农村产业融合,发挥六次产业的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重拾农业多功能性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进而实现乡村振兴[23]。

2.6 关键词突现探测图谱分析

鉴于CiteSpace 软件的聚类分析图谱中聚类成员的平均发表年份受两端极值影响较大,不能直观反映该类研究热点的演进态势,而通过突发性探测可以看出哪些关键词在哪一时间段成为了热点,甚至可以预测哪些方面能在未来延续暴发性趋势,因此选择运用突现词探测工具生成图谱对演进脉络进行梳理[24]。

从图5 可以看出,“现代农业”从2007 年持续暴发到2014 年,结合具体文献可以发现,在这一时期学者以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研究背景,指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够拓展现代农业的功能,丰富和完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和发展现代化农业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热点逐渐转向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再到现实融合过程中的融合路、影响因素以及乡村振兴。从突显时间来看,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的演进态势大致也可分为2 个阶段,且整体与上述发文量的阶段划分相匹配,说明有较强的科学性。

图5 农村产业融合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

第一阶段为2005—2014 年,这一阶段正处于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的萌芽阶段,国内学者多数是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去解读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如席晓丽[25]指出现代农业是多功能农业,而农业的产业融合化发展能够拓展农业的内涵和外延,使得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更加明显。从2009 年开始农业旅游成为热点且持续了较长时间,一方面可能是随着国内的宏观环境逐步形成,相关的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产生了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可能是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在2008 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是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农业旅游发展便迅速兴起。

第二阶段为2015—2021 年,自2015 年明确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发布后,农村产业融合研究才开始真正进入广大学者的研究视角并开始进行系统化研究。2016—2017 年“三次产业”迅速突起,原因可能是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出台了大量的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相关政策的出台带动了学界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各学者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大量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随后在2017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一方面要促进产业纵向延长发展,推进产业横向功能拓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另一方面要推进全链条技术创新和各环节产品创新,提升价值链”[26]。学界对此迅速做出反应并开展相关研究,关键词“产业链”迅速突起。最后从2019 年开始研究多围绕融合路径、影响因素、乡村振兴为主题,说明中国农村产业融合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农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相关学术领域关注点逐渐转向农村产业融合给农民生活水平带来的切实提高。同时,由于关键词突现能够预测未来延续发展的趋势,因此可以判断“融合路径”“影响因素”“乡村振兴”将有望继续成为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是需要学者们持续关注的领域。

3 小结与展望

3.1 小结

基于CiteSpace 软件对中国知网收录的359 篇农村产业融合文献从发文量时间分布、核心作者、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以及关键词突显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了农村产业融合领域的研究脉络。

1)从发文量来看,中国对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经历了以下2 个阶段。在萌芽阶段(2005—2014年),只有少数学者关注于农村产业融合研究,并且其大多数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去解读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快速发展阶段(2015—2021 年),2015 年正式提出要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立刻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并展开大量的研究,发文量呈暴发性增长。此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以及政府相关鼓励政策的发布,发文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可以看出该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受政策影响波动较大。

2)从核心作者来看,目前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并且距离形成核心作者群还有较大的差距。从合作网络来看,虽然形成了姜长云、张林、李晓龙、冉光和、夏显力、王颜齐等8 组合作团体,但大部分学者仍为独立研究,合作有待加强。

3)从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来看,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围绕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动因、效应、水平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这5 个方面展开,其中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农户的增收效应、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测度是关注热度最高的,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重要时代背景,同时也是核心的研究议题。

4)从关键词突现分析来看,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突显词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2 个阶段。2005—2014年主要是围绕着现代农业和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在2015 年后研究的方向开始向多元化和系统化转变,开始围绕融合发展的模式、路径、增收效应、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研究。农村产业融合的融合路径、影响因素以及乡村振兴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

3.2 展望

虽然学者们对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推进,并且现有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有待创新之处,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对以下4 个方面重点关注。

1)学者间的合作研究。当前农村产业融合领域的研究者众多,但核心作者不足,且现有的核心作者中存在大量的独立研究者,缺乏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利于该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希望未来可以构建一个能涵盖政府、高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研究网络平台,促进该领域内各主体之间信息的有效沟通与交流,进而催生合作研究,加速核心作者群的形成,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层次与水平。

2)农业多功能开发。随着中国对农业的多功能开发,虽逐步衍生出了数字农业、设施农业及休闲观光农业等新的模式,但这些模式的发展水平尚且不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仍需要进一步创新开发出更加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模式。未来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进相关专业的学者、专业技术人才等,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和人才团队的建设。各研究人员可以从农业的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生产6 个方面的功能出发,从多产业的视角出发,促进农业功能性的深入开发,切实优化资源配置,衍生出新业态和新模式。

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当前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不统一,一方面是由于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学者之间由于研究的地域范围不同导致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多数指标所需的数据无法直接从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获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另一方面,学者们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所选用的方法也不相同,导致不同学者之间的研究无法进行对比,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造成了阻碍。未来一方面可以从政府层面的角度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出台具有权威和高认可度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实证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地区统计部门在农业农村方面增添一些调查指标,获得更多的统计数据,并提供给科研人员使用,这样不仅有利于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同时也能进一步指导实践工作,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

4)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视角和关注度。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一个核心议题,学者们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影响因素以及对农户的增收效应等方面都展开了较多的研究,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对农村产业融合效应方面更多关注的是经济效应,尤其是对农户增收的效应,对乡村的生态效应、社会效应等方面的效应研究关注较少,建议学者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从更加多元的视角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效应进行研究。二是对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融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关注较少,仅将乡村振兴作为研究背景而未深入探寻二者内在的逻辑关联与机理,在以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可以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二者之间逻辑关联、促进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现有的研究理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者文献融合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