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咸宁市苎麻炭疽病不同时间段发病规律

2023-04-15汤涤洛汪红武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2期
关键词:苎麻炭疽病病斑

熊 伟,王 维,徐 敏,汤涤洛,汪红武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湖北省苎麻工程技术中心,湖北 咸宁 437100)

全世界荨麻科(Urticaceae)植物有47 属,约1 300 种,分布于热带与温带,其中苎麻属(Boehmeria)约有120 种,美洲分布有30 种左右,亚洲分布有75 种,非洲和大洋洲少量分布,中国已发现有32 种11 变种[1-3]。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是中国4 大纤维作物之一,被称作“中国草”和“南京草”。中国苎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在国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苎麻是荨麻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4-6]。 苎麻因其纤维透气性较强,在服装业运用广泛;其根、叶还可入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可作为家畜、家禽和鱼类的饲料。苎麻炭疽病是苎麻普遍发生且严重的病害,发病率为20%~40%[7]。苎麻炭疽病常会导致幼苗成片倒伏死亡,发病病叶穿孔,叶片发黄早落,纤维变红色,难于漂白,纤维支数、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下降,严重影响苎麻纤维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是有效控制苎麻炭疽病的常用措施,但存在环境污染、防治成本较高、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等问题[8]。

苎麻炭疽病由炭疽菌属(Colletothrichcum)真菌引起。植物炭疽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危害林木、果树、蔬菜、花卉、药用植物和大田作物,造成严重经济损失[9]。炭疽菌可侵染176 属190 余种植物[10-15]。该属真菌被列为全球第8 大植物病原真菌。苎麻叶、叶柄、茎杆均可受害。叶部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部淡褐色或灰色,周围褐色或黑褐色,茎杆、叶柄上的病斑和叶部相同。发病严重时叶柄病部易折断,茎部纤维变色,易折断。该病菌以菌丝体在宿主病部内或病残组织内越冬,第2 年春季条件适宜时,通过孢子侵染。孢子借风雨传播,重复侵染。在18~30 ℃、相对湿度90%以上条件易引起该病菌产生和侵入[16-18]。氮肥施用过量、种植密度过大以及低洼潮湿的麻地易引发该病[19,20]。

苎麻炭疽病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麻区均有发生,麻株在各个生育期都可感染,严重时引起幼苗成片倒伏死亡,该病对苎麻产量及质量影响极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石山村进行,该地四面环山,峰峦叠嶂,地处大幕山、大湖山、大药姑山之间,属低山丘陵区,土壤以山地丘陵红壤为主,含沙量大,易产生表土流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温和多雨,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0 ℃,平均降水量1 693.2 mm,多年平均日照1 350 h,平均蒸发量1 584.5 mm。

1.2 试验材料

华苎4 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提供。

1.3 调查时间和内容

2020年5月中旬开始调查,每7~10 d调查1次。调查不同病情发病株数及试验地天气情况。采用对角线5 点取样法,每点调查3 株,每株调查10 片叶片。调查病情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

1.4 病情分级标准

0 级,无病;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5%;5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6%~25%;7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1%以上。

1.5 抗病性划分标准

免疫(I),Di=0;高抗,0<Di≤11.1;抗病,11.1<Di≤33.3;中抗,33.3<Di≤55.5;感病,55.5<Di≤77.7;高感,Di>77.7。

1.6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3和SPSS pr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苎麻炭疽病病情指数调查情况

对苎麻生产区炭疽病病菌病情指数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 可知,2020 年6 月5 日、6 月15日、6 月24 日、6 月30 日、7 月9 日、7 月20 日病情指数分别为33.93、55.78、56.89、52.96、44.96、43.93,表现为感病及中抗。2020 年8 月25 日、9 月12 日、9 月24日病情指数分别为4.67、18.52、21.04,表现为抗病及高抗。2020 年10 月10 日病情指数为0.22,表现为高抗。可能是因为6—9 月为病菌活动时间,而10 月为病菌休眠时间。

表1 苎麻炭疽病病情指数情况

对苎麻炭疽病病情指数及调查区温度、湿度、降雨量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 可知,4 个指标数据呈现一致性,Kendall’s W 系数为0.492,相关性的程度为中等一致性。

表2 Kendall’s W 分析结果

2.2 苎麻炭疽病不同病级调查情况

苎麻炭疽病不同病级调查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第二季麻病级主要集中在0、1 病级;6 月15 日至6 月30 日病级集中在7、9 病级。7 月到第三季麻病级集中在3、5 病级。从第三季麻的前期主要集中在0、1 病级,后期集中在1、3 病级。第四季麻基本无发病。苎麻叶片的发病严重程度与病情指数一致。

表3 苎麻炭疽病不同病级调查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对苎麻生产区炭疽病病菌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20 年6 月5 日、6 月15 日、6 月24 日、6 月30 日、7 月9 日、7月20日病情指数分别为33.93、55.78、56.89、52.96、44.96、43.93,表现为感病及中抗。2020 年8 月25 日、9 月12 日、9 月24 日病情指数分别为4.67、18.52、21.04,表现为抗病及高抗。2020年10 月10 日病情指数为0.22,表现为高抗。春季及初夏是苎麻炭疽病的高感时期,病害发生在头麻。在30 ℃以上感染的病害稳定。30 ℃以内的感染变化较大。Kendall 系数一致性检验的结果显示,病情指数、降雨量、温度、湿度,相关性的程度为中等一致性。10 月苎麻炭疽病基本不活动,冬季对麻园及时清理,可减少苎麻炭疽病感染风险。

为保证苎麻正常生长,需及时对苎麻炭疽病进行防治。具体方法有:选用较抗病且产量高品种;改进栽培措施,深翻地,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菌源;做好低洼地排水,分期追施氮肥,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

猜你喜欢

苎麻炭疽病病斑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评定苎麻的饲用价值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
基于苎麻属野生近缘种形态变异类型的系统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