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宽拉长横州市校椅镇生猪产业链条的对策与建议

2023-04-15王远能

养殖与饲料 2023年3期
关键词:养猪场养猪产业链

王远能

广西横州市校椅镇农业水利站,南宁 53030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2021年全国生猪出栏量67 128 万头,同比增长27.4%;猪肉产量5 296 万t,同比增长28.8%。保障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当前我国许多地方的生猪产业链条并不完善,仍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对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不断对生猪产业链条进行整合和系统优化,才能进一步提高生猪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1 校椅镇生猪产业的基本情况

校椅镇位于广西横州市中部,是横州市生猪养殖大镇之一。近些年来,校椅镇坚定支持本辖区内生猪养殖企业的创新发展,不断推进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工作,帮助许多生猪养殖企业在本地落户生根,极大地促进了校椅镇生猪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校椅全镇共计有正椅生猪养殖场、长盛养猪场、鑫盛养猪场、大明养猪场、黄辉养猪场等21 个规模养猪场;有6 500 头规模种猪场1 个;家畜屠宰场2 个;养猪散户100 多户(个)。而校椅镇当前已投产运行的养猪场,其生猪年出栏量不少于15 万头,如果全镇21 个规模养猪场全部饱和投产运行,生猪年出栏量可接近30 万头。

2 校椅镇生猪全产业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标准化规模养殖程度低

标准化规模养殖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猪养殖效益,是推动整个生猪养殖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校椅镇生猪的标准化规模养殖程度比较低,养殖分散、数量少、规模小的散户仍占据着最大比例。而散养户的猪场基础设施条件往往又比较差,标准化养殖技术水平偏低,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猪种选择不合适、饲料搭配不合理、猪场管理不科学、猪病防治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养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猪农复养增养意愿不高[1]。

2.2 饲养管理方式过于粗放

目前,校椅镇大部分养猪户尤其是散户在养猪时还停留在粗放、落后的管理阶段,先进养殖技术推广严重不足。而传统的饲养管理方法已经完全不适用于现代化商品猪的生产和饲养瘦肉型猪种,这严重制约了校椅镇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例如,由于饲养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滥用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情况,导致生猪药物残留超标、病菌耐药性增强;又或者在良种繁育、饲养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科学养殖等方面工作也难以较好地开展。

2.3 屠宰精深加工能力不强

屠宰与加工是延伸生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猪肉及相关制品走向市场的开端。然而,目前校椅镇的肉制品加工厂几乎为零,生猪屠宰也仅是沿用传统纯手工的方式,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而生猪屠宰后也仅仅是加工为白条肉上市售卖,产品精深加工增值能力弱,导致裸装产品多、同质化现象严重,高附加值的冷鲜肉、包装产品较少。此外,在屠宰后续的冷链运输及保存能力也基本为零,因此产品的销售范围比较小。

2.4 生猪品牌建设效应不高

虽然校椅镇目前已有不少的规模养猪场或专业合作社,但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仍然非常缺乏。因此,校椅镇生猪养殖的组织化程度比较松散,在进行品牌建设工作时,难以发挥相应的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导致了校椅镇至今还没有出现一个区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生猪品牌,品牌效益难以充分体现。

2.5 产业资金投资渠道有限

在生猪的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不管是扩大生猪的养殖规模,还是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但是,目前校椅镇投资生猪产业的渠道有限,投资主体主要是以地方财政对生猪产业的支持为主,社会及辖区外的资金投入较少,银行贷款的门槛又比较高。因此,资金的缺乏导致许多小规模养猪户难以发展壮大,各种基础设施也难以建设完善,不利于生猪产业链的延伸。

3 加宽拉长校椅镇生猪产业链条的有效对策及建议

3.1 基地改动,扩大生猪养殖规模

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对现有的养猪基地进行改扩建,建成高标准、高容量的生猪养殖场(小区),并实行集约化、标准化养殖管理模式,不断扩大生猪的养殖规模及数量。对于规模500~999 头的养猪场,建议强化防疫、粪污处理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对于规模1 000~4 999 头的养猪场,建议重点围绕节水、节料、节能和粪污处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配套化的改造升级;对于规模5 000~10 000 头的养猪场,建议提高在环境控制、粪污处理、饲喂系统等方面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对于规模10 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建议尽快引进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设备,以推进生猪的智能化养殖[2]。

3.2 科技推动,普及先进养猪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对于养猪行业来说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加大力度研究、普及先进的养猪技术,为推动生猪全产业链快速发展提供科技动力。例如,在现代化生猪养殖过程中,离不开生猪良种繁育、疫病综合防控、绿色饲料开发、生态健康养殖、肉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又或者在猪场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常用到发酵床养猪技术、减量化排放技术、无害化处理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3.3 政策驱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研究制定与生猪养殖相关的优惠政策并深入贯彻落实,能够为保障生猪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动力。一方面,要加大在用地方面的支持力度,协调各职能部门梳理生猪养殖用地、环保等政策要求,做好政策保障工作。例如,对于禁养区内需要关停搬迁的养猪场,必须优先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3]。另一方面,还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通过贷款补息、保费补贴、联户担保等方式吸引社会投资与企业入驻。

3.4 企业启动,强化龙头企业建设

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切实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能为生猪全产业链的发展培育出规模大、数量足、竞争强、层次高的生产经营主体动力[4]。因此,要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生猪产业,积极为企业的入驻协调解决用电、用水、用地等问题。例如,可成立工作专班对龙头企业生猪养殖建设项目的选址、立项、行政审批、建设运营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3.5 市场拉动,拓宽产业物流体系

拓宽产业物流体系,扩大市场经营与销售范围,能够为生猪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旺盛的市场需求动力。一是要积极协调好生猪的产销关系,为养殖户及企业、市场之间搭建一个有效的联系平台,增强养殖户对市场的适应能力,避免实际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二是要加快市场流通渠道的架构,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物流”体系作用,促进生猪产业由“提篮小卖”走向现代化物流商贸,形成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3.6 品牌带动,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打造地方特色生猪品牌,能够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扩大生猪的养殖利润,为生猪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品牌动力。因此,要以敏锐的嗅觉洞察市场的需求,结合当地的环境资源优势,开发出符合校椅地方特色的产品,降低商品的同质化水平,逐步打造出校椅镇自己的生猪品牌。例如,可以引导养殖户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的生态猪养殖,不断提升猪肉产品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水平,打造出属于校椅镇的一个绿色生态猪品牌。

3.7 人才牵动,组建高端人才队伍

俗话说,产业发展靠科技,科技竞争靠人才,生猪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的支持[5]。因此,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懂得生猪品种选育、健康养殖、后端屠宰、食品加工、产品研发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以及精通品牌打造、市场销售的营销型人才,组成一支高端人才队伍,为生猪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3.8 组织联动,探索新型发展模式

探索生猪产业新型发展模式,组建产业联盟或产业联合体,发挥出各自所具备的资源、资金及技术优势,能有效促进生猪产业的发展。例如,坚持和完善“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的供应链模式,能极大地激发农户的生产动力,实现企业和农户互利共赢。其中,农户可通过记账的方式来向企业领取仔猪、饲料、疫苗等生产资料,并负责生猪的养殖;企业通过先进技术、标准化养殖流程来指导农户生产,提高农户的生产力,生猪出栏后再由企业进行统一收购和对外销售[6]。

4 结 语

综上所述,校椅镇目前的生猪产业存在标准化规模养殖程度低、饲养管理方式过于粗放、屠宰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生猪品牌建设效应不高、产业资金投资渠道有限等问题,阻碍了校椅镇生猪全产业链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实现校椅镇生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按照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思路去加宽拉长生猪的产业链条,补齐各类短板。通过基地改动、科技推动、政策驱动、企业启动、市场拉动、品牌带动、人才牵动、组织联动这八大“动力”,不断促进生猪上、中、下游各环节和关联产业的配套聚集,从而达到健全生猪产业链条的目的,有效推动整个养猪行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养猪场养猪产业链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养猪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产业链春之奏鸣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