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馆深入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策略探究

2023-04-15王兰英甘肃省定西市文化馆

文化产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辅导工作文化馆辅导

王兰英 甘肃省定西市文化馆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馆肩负着群众文化辅导这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但从目前来看,文化馆并未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文化馆需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深入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加大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祖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文化馆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肩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文化馆应尽最大可能发挥自身的作用,深入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从而更好地助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地方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当前,文化馆虽然在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需与时俱进,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夯实群众文化基础,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文化馆成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高文化水平以及生活品质,进行沟通交流的一大场所,以文化人,凝聚人心,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助力。近年来,在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过程中,文化馆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文化馆牵头组织实施的文化宣传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给群众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其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不难发现,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化馆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找准根源,积极妥善地解决问题,为更有效地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提供依据。

以活动为中心,忽视群众需求

目前,工作人员在开展文化宣传以及文化咨询工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活动的形式,至于活动是否真正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并没有引起工作人员足够的重视。总体来看,文化活动的确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但是大而广、宽而泛的宣传活动看似热闹,实际缺乏重点和针对性。不同文化水平的群众,其精神需求也不同,对文化活动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与群众沟通交流,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才能有效开展文化活动,确保文化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工作人员要关注群众的文化需求,深入了解群众的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

咨询形式单一,工作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当前,不少文化馆开通了文化咨询业务,但效果并不理想。这从侧面说明文化馆与群众之间的紧密度不够。当前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存在辅导课程较为单一,辅导的次数以及内容都较少等问题。文化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在接受群众咨询时应具备一定的应答互动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不足。一些工作人员并未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和诉求,并结合群众的诉求为其提供具有一定内涵的答复。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群体差异,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以此为基础,开展文化辅导工作。目前,虽然一些文化馆设计了群众文化咨询问卷,但其中的问题较为肤浅,无法达到调查效果,而且有的问题设置并不科学合理,在文化咨询过程中,形式大于实效。面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提升文化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服务奉献意识,端正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的态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目前,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存在专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需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注重自身发展,忽视文化辅导工作

个别文化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过于关注自身价值的提升和体现,而忽视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开展。大多数文化馆工作人员都有一定的艺术专长,其追求创作也是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但是如果将精力全部花费在体现个人价值方面,难免会“厚此薄彼”,在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时难以做到全心全意。在开展群众文化咨询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与群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增加群众与文化馆的黏性。文化馆工作人员还要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参与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及时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辅导工作建言献策,贡献个人的聪明才智,形成合力推动群众文化辅导工作高质量开展。

深入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有效策略

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与地方文化相融,突显地域性,形成特色

各地文化馆应依托本地区的主流文化,立足实际,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深入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在工作中融入地域性、民族性文化,从而使文化馆所开展的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更接地气,更能凸显本土特色。目前,各地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文化表演多是普适性题材,这些节目多以主流文化为主导,传递文化精神。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有些文化活动过于“高大上”,难以引起基层群众的情感共鸣,未能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要说给其带来思想上的启迪、精神上的升华。因此,各地文化馆工作人员应在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中融入地方特色,紧扣地方文化特色开展文化活动。在开展文化活动前,需要对当地的民族文化、流行文化进行深入调查,因地、因人而异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渭小曲戏以及通渭皮影戏是甘肃省定西市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文化馆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将通渭小曲戏的元素融入某一节目的编排中,不仅培育了群众的乡土乡情,还增加了节目的丰富性、趣味性、艺术性,增强了群众的体验感与凝聚力,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群众的乡愁更浓、乡情更深。文化馆还要注重打造当地的文化品牌,针对不同群体,找准着力点。如,当前农村地区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新业态,文化馆可以借此机会拓宽服务渠道,把文化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扩大其影响力,打破文化传播的地域限制,使当地文化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事业,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基于这一背景,文化馆可以借势使力,将眼光放长远,不断开拓和创新文化服务的方式方法,积极深入地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发挥能动性,主动增加文化服务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可以抓住节假日等契机,将文化活动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创作融入地方传统文化的文艺节目,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自觉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时如果过于追求“高雅”,就会与群众的文化需求与认知水平不符。因此,文化活动应雅俗共赏,既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也要符合群众的认知,使文化活动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并在群众中获得更广泛的传播,从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永远传承下去。

搭建文化平台,拓展发展空间

文化馆在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发挥文化活动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加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文化馆应积极策划群众感兴趣、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不断拓展文化的发展空间,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结合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民间公益课程,对于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馆应与相关部门携手,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了解,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其提供资金,建立“工艺作坊”,使他们能够借此渠道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馆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文化辅导活动,引导群众近距离参观、学习、体验这些传统工艺,使得群众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意识到地方文化遗产的宝贵,自觉保护非遗,同时身体力行成为本土文化的代言人。与此同时,文化馆要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做好各社团的咨询工作,推进文艺活动顺利开展。

打通文化辅导工作“最后一公里”

为切实提高基层文化艺术骨干的整体素质,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快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馆应定期派出文艺辅导员,打通“最后一公里”,开展基层文化服务辅导培训工作,对每个社区、村庄的文艺骨干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富含正能量,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文化元素的文艺节目。辅导员则要现场对节目的音乐、舞蹈、乐器等加以指导,骨干学员们根据辅导员的细致讲解以及示范加强练习,同时辅导员也可以对个别学员进行单独辅导,使文艺骨干们对舞蹈动作、音乐节奏、乐器弹奏手法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通过辅导老师的现场指导,可以使文艺骨干的表演效果更佳,营造浓厚的文艺气氛。对文艺骨干开展培训后,文艺辅导员还要进一步宣传公共文化服务知识,引导大家学习相关的知识,同时指导文艺团队开展志愿者服务,为周边村镇提供志愿服务,不断提高当地群众的文化水平,切实提升基层文艺团队的志愿服务能力。

丰富培训项目,拓宽范围

文化馆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免费的培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培训项目要做到“有规划、有落实”,在年初就要对本年度开展的文化惠民免费培训项目进行公示,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其中,不断提升群众的综合素质以及艺术修养。同时可以利用寒暑假,进一步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丰富他们的暑假文化生活。通过对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免费培训项目,可以让群众从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比如开展书法培训活动,文化馆可以邀请书法教师为参与培训的学员讲解与书法的有关知识,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培养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良好的书写习惯,磨炼其心志。除了书法培训,还可以开展古典乐器、舞蹈、传统技艺等培训活动。如,可以在文化馆内定期由器乐教师向大众普及古典乐器的知识;由舞蹈教师教给群众一些舞蹈技巧;在非遗展示厅中,由非遗传承人为大家展示具体的非遗作品以及创作方法,使公众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馆可以在不同的培训项目中融入地方特色,比如在舞蹈班中融入地方秧歌元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琵琶演奏中融入渭源小曲,将艺术活动与当地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群众在参与培训活动的过程中,既能不断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与技能,还能缓解压力,陶冶情操。通过不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文化馆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开展各类文化辅导工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培训项目以及品牌活动,为当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助力。如“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非遗进景区”“乡土之旅”“遇上乡音”等品牌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群众主动走入文化殿堂。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使群众获益匪浅,还能促进文化辅导工作的良性运转。文化馆通过开展免费的文化辅导项目,可以提高群众对文化的兴趣,从而主动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在开展文化培训项目的过程中,要秉持“文化惠民”的理念,做好每一个项目,并形成特色,文化课程要体现多元性,不断拓宽服务范围,为群众提供更多选择,培养群众的兴趣,逐步提升群众的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

加强队伍建设,实现人才保障

文化馆深入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需要一定的人才支持。人才是确保群众文化辅导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基础,文化馆需要一支优秀的文化辅导人才队伍。文化馆要从多方面着手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品德好的文化辅导人才队伍,从而确保文化辅导工作高质量开展。一方面,文化馆可以通过精心选拔优秀的文化辅导员,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发挥文化馆员的基本职责。通过“老带新”的方式补充新生力量,为文化馆注入“新鲜血液”,立足于群众,开拓思想,挖掘更多文化活动可用的素材。另一方面,文化馆要积极与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民间文化组织进行合作,联合举办各类文艺活动,提升文化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产生辐射效应。在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过程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广泛吸纳具有艺术专长的志愿者加入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中。在开展文化辅导工作的过程中,文化馆还要广泛听取群众的建议,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文化辅导方式,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进行弥补修正。如与社区、村委联合举办公益讲座,普及文化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社区公共网络平台,发布辅导内容,利用新媒体,线上线下联动,助推群众文化辅导工作良性发展。

总之,各地文化馆应立足实际,深入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加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文化发展空间,完善辅导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发挥文化阵地作用,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辅导工作文化馆辅导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深入实践策略分析
对文化馆做好群众声乐辅导工作的建议研究
大爱有光
新时期文化馆在群文辅导工作中的价值作用探讨
试析文化馆的培训与辅导工作的发展建议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