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及整合策略研究

2023-04-15崔航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后备竞技运动员

崔航

(军事体育训练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1、我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1、培养模式的类型

(1)丁俊晖模式。

“丁俊晖模式”属于是社会化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该培养模式具备典型的“非常规”特点,也是举国体制的重要补充。“丁俊晖模式”借鉴了欧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在我国出现存在历史的偶然性和特殊性等特点,但“丁俊晖模式”的成功,从发展趋势上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尤其是从竞技体育的长远发展来看,“丁俊晖模式”的自主性、灵活性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优势,对于体育后备人才的社会化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清华模式。

清华模式是“体教结合”人才培养的典范。实施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一条龙的培养模式,通过亦读亦训的方式去培育体育人才。“体教结合”模式是指以学校体育为主,以业余训练为辅,注重人才全面且自由的发展,旨在实现高水平的大学生与运动员的培养目标。在选材和训练方法等方面,高度贴合运动员的身心发展规律。该模式借鉴美国在田径和游泳等“学校体制”模式的实践经验,并贴合国情与学情等决定性要素进行了创新。

(3)温州模式。

温州区域的民办教育和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力量强大,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引入多种力量投资竞,在投资主体、投资形式、培养主体、培养形式等方面的多元化特点突出,按需办学与大家办学,在体教结合方面突出实用性和效益性,促使体育特色得到凸显,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一模式实现了从点到面的辐射发展,利用试点发展突出表率和榜样作用,进而向区域推广,实现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落实。该模式借鉴了 “日韩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践经验,实现了对商业化价值运动项目的不断创新。

(4)举国体制培养模式。

高潮急着去地铁站,是想找入口处那位流浪歌手。自打半年前到“卓木文化”上班,高潮上下班基本上都要从这个地铁站出入。有一天加班到晚上十点多,高潮浑身疲惫眼神呆滞地走向地铁站,还没进入口,就听到一阵悠扬的吉他声飘过来,伴随着略嫌沙哑、颓废的嗓音:

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在“国内练兵,一致对外”、“全国一盘棋”指导思想下,所形成的集合“国家队长期集训制”、“全运会赛制、‘一条龙’的训练体制”为一体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方式。该培养模式是借鉴了前苏联的培养经验发展形成的,“举国体制培养”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实现体育事业发展整体目标的实现,其模式的构建涉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管理体制和训练、竞赛等。在青少年学生中发现好苗子,并通过体制运行进行培养,层层筛选,利用省市与国家队进行全力培养,打通不同环节人才交流的障碍,实现纵向逐层对接,保证优秀体育人才能够及时被发现并得到专业系统的培养。

1.2、培养模式对比分析

(1)培养维度。

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丁俊晖模式:①培养目标:提高个人竞技能力,促进个人获得杰出体育成就,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②培养主体:主要为家庭;③培养形式:聘请教练集中训练;二是清华模式:①培养目标:培养与建立高水平的运动队,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②培养主体:以教育系统为主;③培养形式:课余训练联合集中训练;④培养体系:初级、中级、高级的三级训练网络。初级是指基础业余体校、体育传统项目、中小学代表队,目的在于打基础与扩大选拔范畴。中级是指体育运动学校、各单项运动学校、体育中学、各省市业余体校,目的在于培养输送后备人才。高级是指国家队、各省市队、解放军代表队、厂矿企业代表队、高校代表队,目的在于争金夺银、为国争光;三是温州模式:①培养目标: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员,提高其综合素质,推动区域体育事业快速发展;②培养主体:包括体育中学、民办与公办体校、俱乐部、传统项目学校等;③培养形式:集中形式联合课余训练形式;④培养体系:三级训练网络;四是举国体制:①培养目标:以培养专业技能过硬、思想政治素养过关的竞技运动员,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②培养主体:主要为国家体育行政部门;③培养形式:以集中训练为主;④培养体系:三级训练网络。

(2)特色维度。

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管理机构:丁俊晖模式为家庭。清华模式为教育部门、体育部门。温州模式为县市体育局、教育部门、社会、个人。举国体制为国家体育总局及其行政系统、教育系统;二是职权划分:清华模式中教育部门发挥主导作用,体育部门进行间接管理,学校进行直接培养。温州模式中体育部门从宏观层面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社会机构、教育部门以及个人各司其职,协调合作,共同实现人才培养。举国体制主要由各级行政部门负责;三是具体管理方式:丁俊晖模式主要通过家庭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清华模式主要是学校根据运动员的整体特征与个性特点实现层次化、弹性化管理;同时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学分制与拉长制实现规范管理,保证运动员既能够参与专业化训练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温州模式则需要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其中组织竞赛、经费划拨、政策调整等方面体现出地方特色,政府与市场的合作、互补也保证了运动员后备人才的高效管理。举国体制模式主要通过行政部分实现管理,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让后备人才的培养符合国家意志。

(3)管理维度。

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丁俊晖模式:投资主体为家庭。投资形式为家庭收入。利益分配为收益家庭独享;二是清华模式:投资主体为学校(主体)、企业。投资形式为教育财政拨款、企业捐赠、赞助收益。利益分配为学校是受益主体;三是温州模式:投资主体为政府、企事业、社会团体、个人。投资形式为政府财政拨款、企业赞助、私人投资,社会捐赠。利益分配为按市场机制对多元主体进行利益分享;四是举国体制:投资主体为国家。投资形式为国家财政。利益分配为一半上交,获得广告收入或赞助分配。

(4)资金维度。

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丁俊晖模式:投资主体为家庭。投资形式为家庭收入。利益分配为收益家庭独享;二是清华模式:投资主体为学校(主体)、企业。投资形式为教育财政拨款、企业捐赠、赞助收益。利益分配为学校是收益主体;三是温州模式:投资主体为政府、企事业、社会团体、个人。投资形式为政府财政拨款、企业赞助、私人投资,社会捐赠。利益分配为按市场机制对多元主体进行利益分享;四是举国体制:投资主体为国家。投资形式为国家财政。利益分配为一半上交,获得广告收入或赞助分配。

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整合对策

2.1、整合对象

举国体制培养模式中的学校系统是整合的焦点对象,主要包括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的两类学校。实现体教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校利用,促进清华模式的持续发展,从丁俊晖模式中借鉴优秀的经验,协同温州模式促使举国体制模式更加完善。其中教育系统资源包括学校体育俱乐部、各级中小学运动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育系统资源包括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中学、体育运动学校等。在学校系统内可以引导俱乐部、协会等等不同的组织走进校园。引导重点协会、俱乐部派驻专业的教练进入校园,在校园内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开展足球、篮球、羽毛球、攀岩、围棋等多种不同的项目,逐渐形成由社会、学校、俱乐部、家长以及政府的多方投入机制,既实现让协会以及俱乐部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获得收益,同时也能实现收益的进一步转化,获取更多、更好、更优秀的高水平教练员,提升学校系统内教学过程中的自身竞争力,同时推进协会、俱乐部实体化、社会化,增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专业化训练质量。

2.2、整合目标体系

整合目标是打造兼顾利益、效率优先、有序管理、合理结构的多元服务与支持体系。立足举国体制的整合点,本着体育事业革新的思路,沿着产业化与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建立市场自主、社会自治、政府主导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打造多元化的社会投资主体与培养主体格局,实现多种培养模式的优势互补,信息和政策、制度等资源的共享。在投资主体多元化方面,政府在体育训练投资方面,需寻求最大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投资行为,拓展公共利益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市场经济主环境下,国家的激励与市场的激励双线推进,能够吸引投资者进入体育产业,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注入资金,这样可以大大缓解财政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支出压力,进而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体育项目的推进提供更多支持。拓展优秀运动员实现商业机会的资本增值空间,使其能够积极融入繁荣的市场,并刺激市场经济的发展。

2.3、整合路径

举国体制学校系统是整合的着眼点,涉及保障、竞赛、训练等方面体制的整合。推进体制的改革,前提是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的逐步完善,在政策先导下整合社会力量,实现各培育模式的协作与融通,搭建协同发展的组织机构。

3、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3.1、借鉴国外优秀经验

首先,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法国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完善,采取了三级培养形式,但与中国三级培养体系的内容不同。法国注重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学训并重与品德优先。德国采取三级培养模式,同时也更注重对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

其次,在培养思想观念方面,法国各部门注重运动员的长远发展,渗透人文教育,并着力避免发生“弃文从武”或牺牲运动员健康等功利性的问题,更关注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体育伦理道德发展。德国倡导平等参与的体育精神,关注大众体育的发展,注重突出体育的教育功能。体育活动的人本主义思想突出,各部门更加重视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再次,在管理体制方面,法国有效平衡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一方面国家卫生体育部门发挥行政管理的职责,负责发布各项指令,指导体育工作发展;同时,做好分级管理,赋予各级非政府体育组织协调职能,如单项联合会与国际奥委会等能够根据国家要求自由调整方案,发挥优势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德国管理体制突出的是两条垂直的管理主线,是指社会组织与政府管理机构;三个层级是指国家、州、市、区各层面分的管理系统。全国单项协会、奥委会、内政部为最高层的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制定法规政策、向下属机构提供资源支持等。作为青少年体育发展管理的最高社会组织,青体联隶属于奥委会。辖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单项协会、区一级的体育联合会是最基层管理机构。由此可见,德国后备人才培养主要采取政府引导与社会办体育的模式;

最后,在学训体系方面,法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学训理念,主要以“学训并重,双向培养”为主,即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办学,模拟集中培训的弊端,推进学习与训练双向并行,让运动员既能够获得专业系统的体育训练,也能够获得良好的人文熏陶,实现运动员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的综合发展。法国还注重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就业处等部门通过施行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运动员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进行职业规划,为他们未来顺利进入体育领域做好铺垫。同时,学院根据学情和市场情况等实行因材施教,并在实践中动态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德国在学训体系建设中积极开办青少年体校,并赋予其培训职能,主要围绕奥运项目进行训练,采用“平衡教育”的方式促进运动员智育和体育的协调发展。奥委会作为德国体育的最高层管理机构之一,而少体校隶属于教育局,实现教育和体育等部门的有效对接,形成了“平衡教育”的学训模式。学生在少体校完成学训,教育部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其中不仅包括体育教师更包括文化课教师,以保证运动员的体育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的综合发展。由此可见,体校的师资力量雄厚。运动员的训练量适度,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充足,更利于其完成自己的学业。

3.2、融合式选材

在举国体制等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选材成果相对成熟固化,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选材的滞后性等特点突出。要想打破当下体制的弊端,还需施行跨界跨项选材的模式。跨界跨项选材研究的起步晚,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是指运动员从一个项目向竞技体育项目的跨转,并实现技能和活动经验及生理学能力等方面的转移,快速适应跨后运动项目及领域。运动项目的类型不同,最佳专项训练的寿命与时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可将项目之间专项化年龄差异性作为专项发展的机会,防止优秀运动人才的流失,延长其职业年限。除此之外,可深入挖掘优秀运动员的异项潜能和运动潜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在跨界跨项选材模式的实践中,从社会与学校的各领域去选材。基本途径包括类体育项目向竞技体育项目的跨转、冬夏奥项目的跨转、传统优势项目向新兴项目的跨转、项群间的转换等。这就需要注重竞技体育运动员的生物潜能、智力潜能的发展,依托现代科技手段的力量,不断更新场馆与设备,加速推进传统体育向智能体育的转型。除此之外,树立正确的竞技体育观和人才观念。关注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培育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

3.3、推进潜优势项目发展

在竞技体育发展中,我国应在潜优势项目发展方面发力,不断提高基础项目的发展水平,切实带动体育项目综合竞争力的强化,缩小与国际水平间的差距。作为奥运会夺金的增长点,潜优势项目也是实现我国体育强国的立足点。潜优势项目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着较大的可利用空间,但也存在巨大的竞争力。要想发展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前提是形成社团、市场、政府的多元协同治理格局,促使项目发展的内驱动力更强。不仅需发展潜优势项目,还需保持优势项目,更注重对弱势项目人才储备的支持与关注。

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政府应根据市场发展特点,选择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市场需求明确、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项目,并利用竞争机制推动优势项目的筛选,确定最具潜力的发展项目。实施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战略,在市场前景不理想的情况下,将难以实行市场化管理。当然,对于不占优势的一些体育项目,政府也应发挥行政职能,有计划性、分步性地推进体制转轨,促进我国市场机制发展战略的落地。

3.4、协同育人模式

尽快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体育协同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如,美国形成了多位一体化的培育机制,家庭对孩子的体育教育尤为重视。成立了分权管理体制,设置了初级与中级、高级的多层机构组织,参与主体的范畴相对较广。各级政府、各社会组织团体、CDC等相关部门协同制定政策,促使政策的可行性更加突出。

3.5、法制化发展

如美国在建立三位一体体育人才管理体系的同时,颁布了《业余体育法》等法律文件,促使人才输送机制和渠道更加畅通,也突出了人才储备法制化的发展特点。而我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相对滞后和封闭,人才流动的法律保障性和可逆转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政策之间、管理组织之间的制约性不足,不利于推进竞技体育的法制化发展。还需加大对政策法律的更新力度,突出政策规定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对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提供法规政策保障。除此之外,为加强优秀运动员群体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让这些人才既能够安心参加专业训练,也能够免去后顾之忧。目前有的地区积极构建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包括优化优惠待遇、社会保险、就业安置、社会福利,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机制,保证运动员的生存与发展。只有这样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提高竞技体育人才的职业优越感,强化其参与训练的能动性,促进体育资源的有效流动。

4、总结

我国的多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特色、资金、培养等维度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独特的区域性、历史性、利益性等特点。要想推进各培养模式的整合,前提是明确整合的目标体系与路径及对象等。在其基础上,通过发展优势项目、完善法律制度、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等措施,整体推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促进体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后备竞技运动员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竞技精神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