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阈下《当家主母》中的缂丝文化研究

2023-04-15杨春慧

辽宁丝绸 2023年1期
关键词:缂丝当家影视剧

张 源 杨春慧

(北京服装学院文理学院,北京 100029)

“非遗”的全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非遗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精神等。本文以非遗视角研究电视剧《当家主母》中的缂丝文化,旨在通过研究该剧中所呈现的传统的缂丝技艺,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缂丝文化。

1 《当家主母》与非遗文化的结合

影视剧作为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有着广泛的传播力和深刻的影响力。非遗是影视剧重要的创作资源之一,所以非遗文化不仅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还拥有商业价值,成为电视剧产业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家主母》讲述了苏州缂丝大家任家主母沈翠喜的传奇人生。沈翠喜缂丝技艺精湛,善于经营,将任家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但因一场变故,她与亦敌亦友的曾宝琴联手,共同守护任家,不断复原缂丝秘技。最终沈翠喜走出封建家庭的桎梏,独立创办缂丝学校,将缂丝技艺传授给学艺的女弟子们,帮助她们自立自强,提高了她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2 《当家主母》中的非遗元素—缂丝

清代的缂丝工艺十分成熟,且以苏州缂丝最为出名。《当家主母》中融入的缂丝文化不仅在审美中还原了历史,同时做到了技术上的还原。

2.1 缂丝工艺

缂丝在中国又被称为“刻丝”,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纯手工丝织艺术品,以“通经断纬”为基本操作技法,即以生蚕丝为经线,熟蚕丝为纬线。它的缂织方法是将本色丝挣于木机上,纯手工将各色纬丝以专用的小梭子根据缂织画面的纹路、线条、色彩、轮廓等需求,分块进行织制,在已知所有丝织物中,是唯一一种正反两面花纹、色彩完全一致的。作品纯朴高雅、艳中具秀,深受世人珍爱[1]。缂丝源于以毛线为纬的缂毛织物。而缂毛则源于如今的西亚地区。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在汉代时传入今新疆地区,兴起于唐,在两宋时期达到鼎盛。

北宋时期,以定州所织缂丝为最佳。南宋时,由于统治者南下,大批的工匠也随之南下,苏州的缂丝工艺逐渐兴起,并涌现出一大批缂丝名家。此后,虽然朝代更迭,但苏州缂丝仍然屹立于不败之地。苏州缂丝于2006、2009 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

2.2 缂丝分类及常见织造技艺

因其缂织工艺的不同,故而缂丝又有很多的分类,传统缂丝可分为四类,即“本缂丝”,“明缂丝”,“絽缂丝”和“引箔缂丝”。“本缂丝”质地普遍较厚,主要用于装饰点缀;“明缂丝”质地柔软、轻盈;“絽缂丝”透气透光;“引箔缂丝”中掺有特殊纸箔。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紫峰缂丝”和“丝绒缂丝”等其他种类的缂丝也被开发出来。

缂丝的工艺流程,一般有16 道,织造技法也有很多,但是结、掼、勾、戗这四个基本技法是必不可少的,具体的技法又分为平缂、掼缂、勾缂、搭梭、结、短戗、包心戗、缂绣混色法等。剧中借任雪堂之口道明了缂丝之难:“常言道,妇人一衣,终岁方就。别人不知道,这妇人家要想做一件缂丝的衣裳,至少得花费一年的时间,要经过十六道工序,最是枯燥寂寞。要是遇到这些繁复的花色图案,即便是手艺精湛的工匠,一天的时间只能织得一寸这么多。”

2.3 《当家主母》中的缂丝织品

《当家主母》以缂丝文化为依托,剧中出现的大量缂丝作品与技艺都有史可考,或者有据可依。

(1)《万年如意图》

在第5 集中,沈翠喜的丫鬟巧儿所缂的《万年如意图》与藏于故宫的缂丝作品同名。该作品纵29 厘米,横85 厘米,是清乾隆年间所缂。图中描绘的是一条出水的鲶鱼,张口喷出的水气冲上云霄,水面上波涛汹涌,空中漂浮五彩祥云,云朵呈现出如意头形,岸边青草茵茵,鲜花盛开。《万年如意图》为双面缂,正反两面所缂花纹、色彩一样,两面均看不出缂织线头。作品采用平缂、长短戗、构缂等技法,缂织工艺精细,多采用间晕法,色泽十分淡雅,配色协调。

(2)《杏花图》

在第6 集缂丝竞技大赛中,除了曾宝琴的清越小坊以外,其他织坊几乎都用到了刺绣。剧中人物说道:“缂丝是通经断纬的,需要用纬线表现的复杂图案,缂丝无法缂织,所以只能够用刺绣来加以弥补。”沈翠喜所缂的《福贵锦鸡图》虽然技艺精湛,却因采用的是缂绣混合的技法,在缂丝中融入了刺绣,最终输给了曾宝琴所缂的《杏花图》。《杏花图》原本是北宋赵昌所创作的扇面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宝琴在技法中使用了独特少见的戗色法赢得了这次比赛。戗色法就是用两种及以上颜色的丝线进行调色,使得颜色晕染更自然,在表现花卉时会更好看。剧中李照称赞曾宝琴的《杏花图》“勾线精细,运丝如运笔。这杏花浓淡得宜,犹如画笔晕染而成”,可见该缂丝作品的颜色晕染层次丰富,缂织的杏花粉白淡雅,尽显宋画之美。

(3)《水图》

《水图》是南宋马远所绘,共12 段,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剧中,十二水图真迹装裱用的是异色双面缂。用这种技法完成的缂丝织品,正反两面所缂的对应部位的图案花纹是一致的,但色彩却不一样。两面异色分明,所缂图案绚丽多彩,典雅精致。沈翠喜通过《水图》真迹研究其装裱艺术,复原且改进了异色双面缂,使得任家东山再起。通过研究缂丝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双面异色缂其实还有很多创新。1984 年,王金山创新出“两面三异”(异色、异样、异织)作品,后又创新出“双面全异”缂丝作品——《寿星图》,将缂丝工艺带入到一个新的高度。

(4)《百鸟朝凤图》

第35 集中,沈翠喜和曾宝琴一起去京城参加缂丝大赛,乐羽坊的《百鸟朝凤图》,构图繁而不乱,纹理分明。《百鸟朝凤图》是明晚期的一幅缂丝作品,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5)《麻姑献寿图》

第35 集中,暖月坊完成了《麻姑献寿图》缂丝作品。《麻姑献寿图》在历朝历代都有画家所绘,因麻姑又称寿仙娘娘,所以过去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当家主母》中的《麻姑献寿图》,作品富有装饰性,线条顿挫刚劲,十分新颖。

(6)《群仙祝寿图》

第35 集中,伊人坊缂织的《群仙祝寿图》,在红色底上缂织出群山绿水,亭台楼阁。人物以八仙,王母和福、禄、寿三星为主,整幅作品缂的是王母举办寿宴的情形,色彩浓淡相宜,造型生动逼真,布局合理,十分喜庆。苏州博物馆馆藏有清代顾绣工艺品《顾绣群仙祝寿图》,长115 厘米,宽42 厘米。图绣一长者端坐亭台中央,另有三人,一捧仙桃,一持美酒,一举灵芝,神态恭谨。人物的衣服选用齐针、套针、接针、戳纱等针法,用辫子股针勾勒榻沿、云纹、山石。

(7)《福寿一体图》

第35 集中,曾宝琴和沈翠喜合缂了一幅缂丝作品,名为《福寿一体图》。百福之中有一个很大的寿字,化繁为简,富含新意。原本应是曾宝琴缂织《百寿图》,沈翠喜缂织《百福图》,却因曾宝琴的缂丝机器坏了,两人选择合缂。《百福图》是中国传统寓意字样,由上百个福字构成,其珍贵之处在于每个字都以篆体为基础,但字体各异、无一雷同。《百寿图》与《百福图》的基本形制一样,只是将福字换为寿字。两者都多用于新年或者吉日,用以表明祝福之意。《福寿一体图》的原型是《福寿图》,是出土于河南洛阳的一幅阴阳古碑,也是官方和民间都喜爱的吉祥珍品。缂丝织品中缂字图虽然不难,但是难的是还原书写者的笔法,尤其是像《百寿图》和《百福图》这一类型,其中的每个字都不一样。其实,在清乾隆时期,缂丝书画盛行一时。在朱启钤《清内府藏缂丝书画录》中着录有清代宫廷藏乾隆时期缂丝法书116 件,其中缂丝乾隆帝御笔的法书有88 件。

3 缂丝文化与《当家主母》相结合的价值思考

在国家鼓励非遗文化传播的背景下,影视作品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担负起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在影视作品中,非遗题材的电视剧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电视剧中注入非遗元素,即非遗文化为内容、剧情、服化道等服务,起锦上添花的作用,如《延禧攻略》、《清平乐》等。另一种就是非遗作为整部电视剧的主线,即把某一项非遗项目作为切入点,整部剧围绕这一项非遗进行叙述,如《当家主母》、《鬓边不是海棠红》等。相较于前者,后者题材剧的发展更能“激活”非遗这个大IP。比如《当家主母》就是通过讲述缂丝家族女性人物的悲欢离合和自强不息,将缂丝技术的起源、发展、盛兴的全过程一一展现。

3.1 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在剧中,从泰兴的耆老季老先生口中我们得知:“宋元易代之时,双面缂技艺已经失传。明人费尽心血,复原者不足十之一二,时至今日又是百年沧桑,谈何容易?”可是沈翠喜不仅复原了异色双面缂的技法,还把水图装裱上的十二种图样都织进了一副织锦里。沈翠喜说:“缂丝千年,从最初的平缂,到现在的募画,从只用丝线到金彩入织,从缂到缂绘,前辈们从无到有,一步步地走来。若只因循守旧,一味只注重技法,只知道按照前辈们传下来的那些图样进行缂织,我们岂不是辜负了他们的心血。”工匠精神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更要在精雕细琢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推陈出新,精益求精。剧中沈翠喜不仅在缂丝技艺上复古求新,更是在锦溪坊开班授课,招收学徒,成为一代大家。

3.2 提升缂丝文化价值

现在的很多古装影视剧都会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对故事内容进行刻画。《当家主母》里面的缂丝、织锦、服饰等细节,都为该剧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部影视剧要想让观众记忆深刻,就必须要蕴含深刻的文化价值,且在影视剧中所呈现的传统技艺要极为考究,这一点该剧做到了。剧组专门找到苏州缂丝传承人顾建东及其团队进行指导,而剧情以缂丝为主线,使观众产生了一种艺术共情,深刻地感染了观众。

3.3 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利用影视剧这类大众喜闻乐见且能引起持续关注的媒介,能使传统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当家主母》就是将传统文化与历史题材融合得非常好的一个典范,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做到雅俗共赏。通过围绕剧中人物的感情生活以及缂丝技法的推陈出新去推动剧情发展,使观众沉浸于这个氛围之中,循序渐进地了解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风俗习惯等。正如张欣茹所说:“影视剧从题材内容到内涵精神,再辅以直观的文化标志,便可以作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来传达价值理念,得到文化认同。[4]”

3.4 提升缂丝织品的经济效益

《当家主母》将缂丝这个世界级非遗技艺展现给观众,让观众产生兴趣继而引发消费行为,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根据这部剧的缂丝顾问顾建东先生所接受的采访可以得知,其工作室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而且还远销国外。如今的缂丝织品也越来越多样化了,不只局限于画作、团扇、女装,而且还设计出了男款。其实这也是影视剧搭载传统文化最有效、最直接的体现。非遗文化不再是空中楼阁,也不再只是在博物馆中展览,它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让缂丝这个非遗文化焕发新生。

4 非遗文化元素在古装剧中的运用及建议

古装剧作为影视剧中的热门IP,也存在不少负面的报道。一些影视剧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实则是为了实现商业价值。本文对非遗文化元素在古装剧中的运用提出以下两条建议。

首先,将非遗文化元素运用于影视剧时,在尊重历史的同时还应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家主母》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清代,弘扬的是非遗缂丝文化,让观众受到了美的熏陶。比如该剧借剧中人物之口向观众描述了缂丝的工艺之繁复,艺术之精美:“大奶奶(指沈翠喜),这富贵锦鸡图技法繁复,有平缂、搭缂、盘梭、长短戗和木梳戗,花叶的韵色、鸟羽的纹理既要线条柔美,还要有富贵祥和之气,非大奶奶亲自出马不可。”而曾宝琴所缂的《杏花图》之所以比《富贵锦鸡图》更胜一筹,就在于“宋画之美,清雅脱俗,宁静安逸,历经五百年而不衰,为历代文人所颂。清越小坊的缂丝,不为炫技炫色,只为这一个美字。宋画之美,缂丝之美,二美兼得,便可独树一帜。”

第二,要对细节之处反复推敲,凸显工匠精神,将东方美学融入到剧情创作中去。《当家主母》中出现了许多缂丝的片段,在每一次缂丝前,都会有近景的拍摄。比如沈翠喜在缂丝前要先揽经面,将画稿固定在经面下方,缂织过程中脚踩竹踏板,修毛等。缂丝本身动作相对单一,因此想在动作方面表现缂丝的织造之美很难。于是在拍摄时,剧组借助光线变化,聚焦演员的神态,展现她们在缂丝时心随手动、心神合一的状态。每一个步骤的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力图还原缂丝手艺人是如何工作的。剧中出现的缂丝细节都是最后拍摄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演员熟悉应该如何缂丝,可谓在细节之处下足了功夫。

5 结语

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弘扬缂丝技艺和非遗文化,向大众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个时代,谈论缂丝的存世意义,其实就是在探寻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中国缂丝的路,曲折、多情、缠绵而又辉煌[[]]。国家对非遗的传承十分重视,政府也在不断地完善有关制度,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扩大非遗的受众群体,激发其传承活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缂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了宋代的辉煌,元代的衰落,明清的繁荣以及近现代的起伏。缂丝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上焕发了更大的生机。缂丝技艺与影视的结合,不仅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到缂丝技艺,更是带动了整个缂丝行业的发展。《当家主母》通过细节向观众们展示了缂丝之美,努力将影视与文化结合起来,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观众认识到非遗文化独特的魅力,其弘扬的工匠精神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非遗文化与影视剧之间的联动也启发了许多的影视工作者,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影视剧相结合,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国家的优秀文化,从而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猜你喜欢

缂丝当家影视剧
通经断玮 绘彩织梦
——蔡霞明缂丝作品欣赏
猴硐猫村:喵星人当家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南通缂丝将经纬织入生活
精灵当家
精灵当家
宋代缂丝的色彩符号与审美意趣
好当家直销初露锋芒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