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圈层化背景下的群体极化现象浅析
2023-04-15李赟
□ 李赟
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微一抖一手一书”逐渐成为人们参与网络社交活动的主要平台。社交平台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网络圈层化的不断加深。圈层化一方面提高了用户在网络社交中的归属感和需求,另一方面也给互联网和小红书平台带来了群体极化的负面效应。本文以小红书平台为例,分析小红书在圈层化背景下产生的群体极化的表现和原因,以及预防群体极化的措施。
一、圈层化的定义与内涵。近年来,圈层化的网络社会愈发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大众文化现象。“圈层”一词最早用于描述空间地理上的现象,后来逐渐蔓延到城市化和区域经济领域,接着又进入人文社科的研究范畴。[1]从传播学的范畴来理解,圈层化既包括圈子化也包括层级化。[2]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媒介传播渠道的扩展,网络的“圈层化”现象越来越突出。“网络圈层化”指的是将个人或团体的兴趣联系在一起,具有活跃、小众、年轻等特点,通过社会传媒的平台,不断地在社会上建立自己的认同和归属。目前,具有典型圈层化的社交媒体主要有“知乎”“小红书”“豆瓣”等平台。社交平台圈层化的日益扩大,为各种亚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交流环境。但随着各个圈层之间矛盾的不断加深,群体极化的现象也随之而来,这对营造清朗的网络社会环境提出了极大地挑战。
二、群体极化的定义与内涵。上世纪六十年代,社会心理学领域开始研究群体极化的现象。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群体极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群体极化”一词最早的提出者是法国心理学家赛奇·莫斯科维奇,他指出“群体极化”是一种意见,从多数意见中脱颖而出并逐渐极化的过程。[3]莫斯科维奇在《群氓的时代》里,对群体极化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关于“群体极化”的理论,可以追溯到詹姆斯·斯托纳在1961年的一次关于群体讨论产生的现象所提出的观点。詹姆斯·斯托纳提出的“冒险转移”对“群体极化”有了进一步的解释,“如果群体中大多数人倾向于谨慎,那么经过讨论之后的群体意见会更为谨慎;如果群体中大多数人倾向于冒险,那么经过讨论之后的群体意见会更趋向于冒险。”[4]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桑斯坦在此基础上,对“群体极化”的概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桑斯坦从十几个国家的实证研究中总结提出,“群体极化是团队成员本来有某种偏向,在群体讨论之后群体成员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观点的现象。”[5]桑森坦还指出,在互联网中,群体极化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在网络中,群体极化的程度也比现实世界高。
小红书APP概况与典型性分析
2013年小红书由毛文超和瞿芳在上海创立,小红书作为一个用户分享内容的信息平台,不断丰富人们的社交渠道和生活。早在过去,小红书是一种纯粹的社区形式,使用者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图片、文字、视频、笔记等,来分享自己的美好生活以及对未来人生的向往。
小红书的初期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国外为中心的网上采购资讯共享社区,其内容核心是用户分享国外购物的心得和经历。2014年,跨境电商兴起,小红书选择了自建自营保税仓的跨境电商模式并发展至今。同年10月,小红书福利社上线,利用国外的数据,对世界各地的流行商品和流行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向消费者进行了介绍。
2016年初,社区中的内容精准匹配成了小红书的一大亮点。打开小红书的首页,就可以看到用户分享的笔记和视频。小红书逐渐吸引着众多年轻人的目光,不少明星和热门博主也开始入驻小红书分享自己的生活。在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关税紧缩的背景下,小红书不得不进行一场变革。在2017年的下半年,小红书进行了全面的变革,试图通过打造“内容+电商”的双驱动平台,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直至2022年,小红书已达到2亿月活跃度。
圈层化背景下小红书平台群体极化的表现
小红书平台用户圈层化的表现。一、小红书用户人群分析。2013年小红书上线初期,小红书的使用者以年轻群体为主。年轻人分享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出国旅游、购物、美容、护肤,涉及到许多消费体验和生活习惯等方面。2021年12月22日,小红书CEO之恒在2022商业生态大会上公布,截至2021年11月,小红书的月活跃度已累计到2亿。在小红书活跃用户中,90后占72%,男性用户的占比上升到30%,超50%的用户来自一二线城市。根据《共创时代:未来品牌报告》显示,90后、95后甚至00后开始成为中国新一代消费市场的新主力。这些新消费者伴随网络成长,体现出“一人千面”的多元化需求。他们更加追求个性化,主张自我表达,在不同场景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偏好,需求更加具体和细分。面对消费方案,新消费群体正在加速由功能性消费向情感消费和价值消费转变,而这些促使小红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小红书发展的方向也更贴合消费者的胃口。
二、小红书的圈层化。小红书的用户人群具有典型的圈层化特征,有以孕妈妈和新手妈妈形成的关于“母婴育儿”的圈层,也有以年轻女性群体形成的关于“美妆护肤”的圈层,以及“二次元”圈、“穿搭”圈等。小红书平台借助品牌、用户,以及KOC和KOL逐渐形成圈层化。利用KOC和KOL提供具有主导性意见的内容,来引导用户逐渐参与讨论、增加兴趣,进一步巩固所属的圈层。以小红书的“种草”博主为例,他们作为意见领袖,通过推荐旅游景点、美食等等来吸引用户成为粉丝。在此过程中,“种草”博主和粉丝群体之间逐渐形成圈层,并随着粉丝的“拔草”消费使得圈层越来越稳固和壮大。
小红书用户群体极化的表现。一、“佛媛”与群体极化。首先,何谓“佛媛”?“佛媛”即佛系名媛的简称,指的是网红借佛门营销炒作,喜欢在社交平台上晒手抄佛经,穿素袍带着扇子在寺庙摆拍,炫耀品茶、焚香、修禅的一类网红。“佛媛”为何兴起?究其背后的缘由,其炒作目的皆是为了带货“割韭菜”。这些网红凭借着“佛媛”的名义,假装礼佛抄心经,实际是利用私域流量接广告、售卖服装和礼佛物品来获得盈利。根据我国《宗教事务条例》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禁止以宗教名义进行商业宣传”。[6]在主流媒体曝光批评“佛媛”后,小红书第一时间启动专项检查,清理违规笔记70篇,封禁账号3个。与此同时,抖音平台也处罚“佛媛”相关违规账号48个,永久封禁账号7个,清理违规视频148条。这些网红穿着“佛媛”的“袈裟”,借助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流量以及电商渠道进行卖货的行为,属实败坏社会风气、扭曲社会价值。
“佛媛”的兴起除了对金钱利益的追求,还有着网络虚拟人设的营造。戈夫曼在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出拟剧理论的概念,他指出人生如戏,每个人的日常行为都在扮演一定的角色。在新媒体时代,用户的头像、昵称、分享的内容都是他们的表演策略。在小红书平台以及其他的社交软件上,用户会根据各种手段营造自己的虚假人设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目前,小红书平台已全面封禁“佛媛”的所有词条,打击营造“佛媛”人设虚假营销的违规行为,采用永久封禁账号、清除违规视频的方式对违规账号进行处罚,以此削弱不正之风的影响力。为提醒用户不要设立虚假人设,做最真实的自己,在小红书搜索“佛媛”,页面会出现“真诚分享,友好互动”的提示。此外,探索“佛媛”词条的相关内容,首页展示的也是揭露和批评“佛媛”套路的相关内容和视频。
其次,“佛媛”产生的群体极化。被媒体批评的“佛媛”所发布的内容,都有着穿着暴露、长相艳丽的共同特点。根据千瓜数据的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关于“佛媛”的话题笔记浏览总数达211.65万。网民在涉及“佛媛”的相关笔记中的评论,不乏出现一些极端、具有侮辱性的词语。其中多数网民批评其“搔首弄姿”“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甚至批评其穿着暴露。
“佛媛”相关话题催生出群体极化的背后,离不开网民对“虚假人设”的鄙视和唾弃。佛教文化一直都是严肃的,所代表的是远离凡尘俗世、清心寡欲的一种生活姿态。为流量变现和变相带货而营造“佛媛”形象,更甚至穿着暴露、摆拍炫富的行为着实荒诞。扭捏作态的行为一眼被公众所识破,这种虚假人设无疑触发了网民的底线,使其产生了极端的情绪。更有网民疯狂造谣、传播谣言、评论侮辱女性的词汇,这已经严重脱离了对事件的客观评判。
“媛”字本是形容女性姿态美好的词语,而今却因流量炒作演演变成污名女性的贬义词。在“佛媛”之后,相继又出现了“雪媛”“茶媛”“酒店拼单名媛”“支教媛”等。凡是女性分享自己生活的内容,无论内容是否真实,都会被带上“某媛”的标签,遭受网民的指责谩骂。在“佛媛”的余热还未退散时,关于“病媛”的报道冲刷着整个网络。起因是一位女性在小红书平台上分享自己做甲状腺手术的照片,状态良好的她被大量网民指责“作秀”“做手术还化妆”。本意是向网民传达就算生病也要积极对待生活的她,却无端遭受着网民和不良媒体的批评。
在“佛媛”事件后,网民对长相美好、分享生活的女性充满着极端的刻板印象。一些不良媒体在未调查事实的真相时,便开始给照片中的女性戴上了“病媛”的高帽,通篇文章充满着指责。媒体的带头批判进一步引导着网民产生极端的观念。随着事情的发酵,被批判“病媛”的几名博主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发声。“病媛”事件的当事人晒出了自己的就医记录,并发布一份律师声明要求删除所有的不实内容和照片。同时,还要求涉嫌侵犯名誉权的网络平台和用户公开道歉。“病媛”事件的反转让部分网民开始对事件当事人打抱不平,但言语的安慰已经很难恢复当事人内心的伤害。
二、“滤镜景点”与群体极化。首先,“种草”博主的“滤镜景点”。随着大众消费水平和物质需求的提高,“种经济”逐步走进公共视野。“种草”经济把人们的日常消费和网络社会结合起来,通过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吃、穿、住、行等与日常消费息息相关的内容,来吸引用户浏览相关内容并进行“拔草”消费。“种经济”对年轻群体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小红书是一个典型的种草经济平台,通过推荐内容和种草内容,在网络上建立起一个虚拟的人际网络。根据千瓜数据显示,以“种草”为营销中心的小红书达人就有2万人以上,其中粉丝数量在100万人以上的小红书达人就有14位。这些“种草”博主的涉及面较为广泛,有彩妆护肤、美食推荐、服饰穿搭等多方位的内容。
当代许多年轻人在进行消费时,喜欢使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APP,来查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种草”内容。一些有实力的“种草”博主经常会在分享笔记和推荐商品时,获得更多的注意力和点赞量。用户在“种草”的社交圈中不仅能获得自我认同感,还能满足自己在消费上的跟风心理。2021年10月12日,某演员在微博发了一条吐槽小红书滤镜景点的微博引发热议。10月17日,小红书官方就网民吐槽“滤镜景点”一事做出相关的回应,发布了长文进行致歉。微博关于“小红书滤镜景点”的话题冲上了热搜,并引起网民的广泛热议。
小红书作为国内最知名的生活分享平台,通过“种草”来引导消费者“拔草”的营销方式,吸引广大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根据千瓜数据的小红书关键词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1月18日至2022年2月15日,有关“景点的相关笔记总数达5.47万,互动量高达712.59万,分享数达64.4万。关于“景点”词条的相关笔记点赞总数达415.5万,收藏总数240.68万,评论总数54.42万,分享总数64.4万,其中最高分享数达到2.08万。旅游景点“滤镜太厚”一直是一个饱受诟病,且颇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自互联网高速发展以来,网络上关于各种景点的照片层出不穷,高超的摄影技术和修图技术更能吸引用户的浏览量和点赞量,甚至带火了景点。而现实与图片对比的巨大差异,使用户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孕育出了群体极化的负面现象。
其次,“滤镜景点”催生出群体极化。小红书作为月活用户量破亿,女性用户比例超七成的种草平台,成为了博主眼中的香饽饽。一些网红为了利益,通过摆拍、设立高端的人设以及标签化的词条来吸引用户。在“滤镜景点”冲上热搜之后,小红书许多关于“种草”景点,甚至带有点“滤镜”色彩的笔记都会遭受网民无端的质疑和人生攻击。这不免是“滤镜景点”负面效应催生出的群体极化现象。“滤镜景点”饱受网民吐槽的背后,是病态网红经济的一种体现。小红书的博主为博取受众眼球和流量,不惜用摆拍和滤镜创造出所谓的小众、免费的“人造景点”。“太假”“滤镜”“被骗”“失望”等词汇,频繁出现在有关景点推荐的笔记评论中,甚至获得了极高的点赞量。久而久之,用户逐渐形成了对“滤镜景点”的刻板印象。
比如,冲上热搜被众人吐槽的景点,是一座位于三亚的“蓝房子”。在经过滤镜处理的照片中,一位女士站在背靠大海蓝天,白色木门和木牌点缀着的蓝房子前。而在另一张没有加滤镜的照片中,那令人向往的景点只是一座荒草丛生,没有白门和木牌的破屋子。虽然发“滤镜”照片的博主在后续做出相关回应,表示自己的照片是在8个月前拍摄的,且没有加过多滤镜,两张照片有着时间、天气、角度等差别,不存在“欺骗”。但在发表相关回应之后,这名博主仍然遭受了网民的网暴。事实上,审美、消费水平的不同,会造成大家对“滤镜景点”不一样的解读。照片中的景点是否存在“滤镜过重”“虚假宣传”等问题,还值得商榷。但网民对于“滤镜”产生的极端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小红书用户分享生活的本质和初心。
三、“炫富”标签下的群体极化。首先,小红书的“炫富”标签。炫富、炫耀,一直是多数网友吐槽小红书内容的关键词。2021年11月18日,小红书公布近半年“打击炫富”治理进展。2021年5月至10月,小红书平台处置炫富类笔记8787篇,处罚账号240个,同时提升了AI算法识别炫富的召回能力和准确性。许多博主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给自己塑造“富豪”的虚假人设,“名牌名包豪车”成为了标配。他们在社交平台假装不经意地炫耀,吸引许多心志不成熟、价值观不正确的粉丝驻足关注。受到粉丝追捧的同时又能进行带货营销,使这股“炫富”风越吹越大。小红书关于“炫富”的话题更是多种多样,根据千瓜数据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小红书中讨论度最高的话题是“摔跤炫富”,其中笔记浏览总量达到1655.50万。“关于炫富我想说”的话题笔记浏览总量达到982.9万,单是“炫富”这个话题的笔记浏览总量就有268.90万。从这一点来看,网络上对“炫富”的讨论和参与程度都很高。
其次,“炫富”标签孕育出群体极化。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小红书里的人“人均月薪百万”“人均白富美”。炫富拜金、奢靡享乐的现象,不仅对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导向,还容易滋生出不劳而获的错误认知,给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同时,还加剧了部分网民偏激的“仇富”心理,催生出群体极化的负面效应。财富的悬殊差距引起不少消费者的心理失衡,只要图片和视频中出现价值不菲的物品,就会在评论区抨击对方“炫富”。而盲目跟风和失去理性判断的网民,则会使这场抨击愈演愈烈,甚至产生网暴等严重后果。正是因为这些负面影响,小红书平台在《社区公约》,态度坚决地去撕“炫富”标签。小红书社区负责人柯南明确表示,“小红书不欢迎炫富,炫富违反小红书的价值观”。
圈层化背景下产生群体极化的原因
信息传播的跨媒体平台共振和算法推荐。一、跨平台共振扩大传播影响。“一键转发”式的跨平台共振扩大了传播的影响力,促使着信息的传播更加的广泛,同时也缩小了平台与平台之间的隔阂。家族群里“养生小知识”链接的转发,母婴群里“养娃的十大注意事项”链接的转发随处可见。社交媒体时代的圈层化现象,使拥有共同兴趣的人聚在一起,这为信息的传播搭建了便利的桥梁。大众乐意在自己的圈子里,分享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话题,而圈子里的人也会随之展开讨论。当相关话题的讨论度和传播扩大到一定程度,群体可能产生负面的言论,这容易导致群体产生的观念、想法走向极端偏激的现象。
二、算法推荐暴露巨大隐患。2016年初,在小红书社区中,以精确的方式进行内容的匹配,渐渐成了小红书的一大特色。随着技术的发展,算法推荐越发精准,对用户的画像和对内容匹配的精确程度也越来越高。算法推荐在提升使用者体验的同时,也会导致资讯的内容变得单一,产生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长时间反复浏览相同话题的内容,容易造成用户产生疲倦心理。久而久之,用户对于该应用程序的使用频率也会越来越少。用户活跃度的疲软,容易造成对社会媒介和社会内容的抵触,从而使社会群体趋向于群体极化。
信息内容性质上的观念冲突。随着信息化潮流在全球兴起,各种各样的文化和观念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百花齐放。信息更迭的加速,使不同的思想观念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大,观念间的冲突逐步加剧。小红书的算法推荐,一方面给趣味相投的人提供了便利,但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群体的观念冲突。例如在关于“炫富”的话题讨论中,小红书上的用户就“炫富”和“仇富”两种不同的观念,产生较强的矛盾冲突。当人们长时间多次浏览关于“炫富”或“仇富”的相关话题时,容易丢失自己的主观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在参与话题讨论时,自己的观念会随着众人日趋狭窄,并参与到对话题人物的网暴。内容的多元化以及自己主观意识的改变,是扭转这个局面的关键。因此,小红书平台应高度重视算法推荐的优化,避免信息内容引起的观念冲突。
意见领袖和群氓的迷失。一、意见领袖固守商业模式套路。在当今的社交媒体时代,“流量至上”已经成了一个衡量各大网站和博主的重要指标。在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下,平台和博主成为了共谋,深陷在流量的交易中。大众的点赞量和转发量成为了博主眼中的香饽饽,为争夺流量罔顾平台规定和法律约束的现象无处不在。在“种经济”时代,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往往会找一个参照群体。小红书平台上的意见领袖,自然而然地就会被广大的用户所借鉴。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深陷意见领袖挖的“种草”陷阱,被博主和平台薅走羊毛。当意见领袖只为追求流量而固守商业套路时,容易产生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危机。
二、UGC生产缺乏平台把关。社交平台为用户生产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自由度,但当平台疏忽大意缺乏对UGC的作品进行严格把关时,容易产生严重的漏洞。近年来,小红书平台因为“涉黄”事件频频道歉被下架。2021年12月,小红书被曝光推送未成年人身体隐私。小红书APP页面大量以未成年人为主的短视频中,其封面和标题还带有性暗示的词语和图片。根据2021年6月1日起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用户和信息加强管理,发现违法信息或者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7]平台上的“涉黄”内容屡禁不止,究其根源在于,小红书平台缺少对UGC生产的严格把关。虽然每次事件的发生,小红书都会及时做出相关的回应和规范措施,但亡羊补牢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
三、后真相时代沉默螺旋和群氓的凸显。在后真相时代,人们逐渐缺乏理性意识,在随波逐流中丧失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当一方声音声势浩大时,网民便不顾事实真相随之呐喊。信息的繁杂使沉默螺旋和群氓的现象越发凸显,面对小红书“佛媛”事件,以及随后出现的“病媛”事件,网民都是群起而攻之,而当“病媛”这件事一出网民的看法就彻底改变了。这背后实际上是群氓的力量在作祟,群体丧失理性容易导致极端情绪的出现,而这将推向群体极化的悬崖之中。
圈层化背景下群体极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受众层面:受众情绪宣泄下的狂欢易产生社交倦怠。在这个繁杂的时代,网络的匿名性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娱乐社交放松的虚拟空间。但匿名性也使得“键盘侠”在网络上为非作歹,使得大众的社交体验受到严重的威胁。当负面的情绪和现象过多时,人们会选择逃避虚拟世界而回到现实世界中。极端的群体极化现象会导致用户为避免遭受网暴、情绪受到影响等,而减少使用社交软件,从而对网络社交产生倦怠的心理。用户的社交倦怠最终会导致社交平台的用户活跃度有所下降,丧失部分消费群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的使用与满足不断地提高,网络逐渐成为了受众情绪宣泄的场地。网络的匿名性为他们罩上了一层隐形衣,导致有些人罔顾道德伦理在社交平台上发表极端言论。在后真相时代,人们往往选择忽视事实的真相,而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以“一键三连”盈利的媒体、博主和营销号,更是大肆煽动着负面的谣言和极端言论,以引发网民的情绪共鸣和宣泄。情绪的狂欢终会导致群体极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对用户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伤害,甚至使平台的公信力和吸引力走向下坡路。
社会层面:道德审判下的网络暴力加大社会规范的压力。现如今,许多大众处于被“媒体审判”和“道德审判”遮天蔽日的社交场地,他们在无形中成为无良媒体和博主的棋子。对受害者实施网络暴力,已经渐渐地变得习以为常。原本被寄予正义向往和公平厚望的媒体,成为了暗中“杀死”受害者的凶手。近年来,因网络暴力自杀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一边呼吁着抵制网络暴力,一边对着另一个陌生人进行人生攻击。如同小红书“佛媛”事件发生后,“媛”成为了网民冷嘲热讽女性的词汇,许多网民不管事实的真假就对博主进行人生攻击。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暴力,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和打击,也给清朗的互联网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经济层面:社交平台公信力的丧失致使用户流失。随着大众对“滤镜景点”事件的讨论度愈演愈烈,用户对小红书平台的负面评价也水涨船高。这对于以“种草经济”为主的小红书平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公信力的丧失必然会导致用户的大量流失。随着“测评笔记”“打卡笔记”的兴起,产品的测评和美食景点的打卡推荐深受年轻人的追捧。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在网红“打卡”后成为了“网红餐厅”,几十元的产品在网红“测评”后轻松地推上“神坛”。不仅如此,每条笔记下方的好评如潮更是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然而世上没有用不透风的墙,当所谓的“滤镜景点”被曝光在网络后,网民的差评和不信任也随之而来。在社交媒体时代,平台想要建立与用户的信任是不容易的,但想要摧毁却是一瞬间的。及时的整治虚假测评、虚假广告,将有利于重塑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信任。
群体极化的预防措施
政府相关政策治理。近些年来,国家和政府十分关注互联网的治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室务审议批准了从2020年3月1日起实施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由此开始实行对网络信息生态治理的规定。该大会明确指出,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和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8]202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部署实施了“清朗”行动,旨在以打击非法网上行为,有效地控制和维护网络秩序。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提升,营造良好的网上环境,有赖于国家和政府有关的政策。相关政策的落实为消弥群体极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小红书平台的把关和算法推荐的优化。首先,加强小红书平台把关。2021年以来,央媒多次点名批评小红书的多项违规行为。其中,小红书因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被罚,小红书电商平台存在刷评论、刷点赞等违规行为。这暴露出小红书平台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以及小红书平台严重缺乏严格的把关机制等问题。自2021年12月16日启动“虚假种草”专项治理以来,小红书响应“清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于2022年1月19日开始第三轮“虚假种草”治理。在前两批封禁68个涉“虚假种草”品牌及线下商户后,小红书再度封禁6家线下商户和7个品牌。
随着智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内容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极大地转变,传统视域下把关理论的基本范式面临转型,把关主体从人工转向人工智能。算法把关范式带来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如基于用户画像的算法把关易产生“过滤气泡”效应,同时不可见性的算法把关容易操控公共舆论。[9]因此,小红书平台以及其他社交软件在进行算法把关时要将人工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小红书平台应健全监督与约束机制,细化小红书关于UGC发布内容的规范制度与处理流程,从严查处理屡教不改的小红书用户,并全面封禁违规账号、违规笔记等,加大对内容审核的人力和资金的投入,确保UGC生产内容得到严格的把控,为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筑起高墙。与此同时,小红书平台要加大对网络技术的投资力度,以达到有效的监督支撑。要充分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来实现敏感词的筛查和内容的审定,并针对平台上有争议的信息内容进行合议,确保UGC发布的内容符合规定要求。
其次,优化小红书平台算法推荐。对于大众而言,算法推荐可以让使用者方便快速地接收咨询。但是,由于算法推荐导致大量同质化内容,使得小红书读者深陷大数据搭建的信息茧房之中。算法推荐的广泛运用,以用户兴趣度和关注度来推送用户喜爱的笔记内容,让用户在平台上不断接受相似内容,使用户在平台上越来越容易丧失集中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10]长时间的浏览同质化内容会使用户产生疲倦的心理,甚至走向群体极化。因此,小红书平台在描绘用户画像时,要从多方位抓取用户的需求,给用户呈现多角度的内容。小红书平台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高度重视算法推荐的优化,提升用户的体验。
大众和KOL、UGC媒介素养的提升。一、大众个人意识和媒介素养的提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根据数据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互联网用户都使用手机进行网络社交活动。人数的众多也意味着网络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清朗的网络环境离不开用户媒介素养的提升。一方面需要持续提高人们的信息意识,以便能更好地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大众的法律意识和个人意识,了解与网络相关的法律知识有助于预防出现网络暴力、人身攻击等群体极化的现象。个人意识的提升,能有效防止网民陷入盲目跟风和后真相的漩涡中。
二、KOL和UGC树立公平立场。小红书作为当下最火热的以用户分享内容为中心的平台,离不开主流的KOL和UGC的引领。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意见领袖的产生机制更为多样和复杂化,社交媒体的意见领袖嵌入到网络的各个重要环节,并在其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同时,单一与综合型的意见领袖并存,很多博主在小红书分享的内容涵盖了很多领域,从美妆领域、美食分享延伸到旅游景点的推荐。
除此之外,意见领袖也是一种带有较强情感倾向的“情感领袖”。在后真相时代,互联网已经是人们宣泄情绪的地方。很多不良营销号和博主都会在大量网民面前,通过引起情感共鸣、表达情绪化的方式来获得更多人的关注,从而激发起网民的讨论度和活跃度。因此,意见领袖和内容制作者应树立公平的立场,客观理性的分析事实,引领公众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事物。
结语
随着小红书平台圈层化现象的显著扩大,信息传播的跨平台共振和算法推荐逐渐暴露出平台存在的问题。而当信息内容性质上的观念冲突加剧时,意见领袖的迷失和群氓的凸显更是为群体极化的产生添上一把火。当网民失去理性思考走向群体极化时,在受众、社会、经济等层面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大力整治并落实相关政策,小红书作为平台方更要加强对UGC内容的把控,优化自身的算法推荐。同时,大众个人意识和媒介素养的提高以及关键意见领袖树立公平立场,更成为营造清朗网络环境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