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赋能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2023-04-15邓斯文

中国市场 2023年8期
关键词:辽宁省升级制造业

邓斯文,翟 璐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经济新常态下,辽宁省制造业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亟需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以其数字化的信息和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渗入传统制造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技术突破、要素资源流动还是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等方面,都为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探讨数字经济助力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及问题,对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可行性对策与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概念界定

1.1 数字经济

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使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2021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表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兴经济形态。文章认为数字经济是通过数字化的信息和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引导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水平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1.2 制造业转型升级

目前,学术界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缺乏明确的定义。其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内涵的认识主要分为两类。部分学者认为转型和升级应该分开研究,转型一般被认为是通过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技术水平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让行业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型转变,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升级通常是从价值链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角度来分析,一般被认为是企业获得更高附加值、由小规模升到大规模、由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过程。另有部分学者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讨论,这部分学者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在制造业企业的内部结构中,要素由低级要素向着高级要素转变的过程,比如生产效率提升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等[1]。纵观相关文献,结合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指制造业内部各部门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传统制造业逐步由低效益、高污染、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高效益、低污染、低投入、低消耗的集约型发展方式,产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逐渐过渡发展的过程。

2 数字经济助力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现状

2.1 数字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更好更准确地发挥数字经济对于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辽宁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辽宁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数字辽宁发展规划(1.0版)》《辽宁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十四五”时期,辽宁省不断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建设,并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和未来15年远景规划的重要发展目标。

2.2 制造业产业数字化成果显著

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推进制造业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级化发展。近年来,辽宁省着力建设数字辽宁和智造强省,持续为辽宁省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发展动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21年,辽宁省制定实施24条重点产业链建设方案,谋划项目1492项、总投资6768亿元。推动产业数字化赋能,加快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7家,新增雏鹰企业798家和瞪羚企业215家[2]。

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时代背景下,辽宁省通过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与先进制造企业合作等方式,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工业软件供给能力、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动数字经济赋能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近年来,辽宁省制造业数字经济普及度不断提高。2020年,辽宁省产业数字化规模占GDP比重超过30%[3],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其中,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1.8%,规上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的普及率达75%,累计上云企业5万家,其中工业企业约1万家[4]。

2.3 数字经济催生出制造业新模式

随着数字经济对辽宁省制造业的不断渗透,其商业模式自然也发生了变化。在该过程中,数字经济催生出了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生产两种新商业模式,推动了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

网络化协同是指各经济主体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限制、灵活组织不同地区的要素资源,实现开放共享节本高效的运营模式。首先,数字经济的出现,打破了区域的限制,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使分散在各个地区的要素资源能够迅速有效地整合使用,实现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其次,网络化协同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技术使多个企业共享生产、研发、客户等信息,促使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更加开放,帮助制造业企业提高研发效率。近年来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辽宁省制造业的网络化协同水平不断发展,比如在机械制造行业,沈阳机床与八家企业、六所科研机构一起组成“数控机床技术创新联盟”,解决了单一企业的研发困境。

智能化生产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人机沟通和可视化来实现自动接单、智能决策等智能化的生产方式[5]。当前,智能化生产在辽宁省制造业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只存在于少数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大型制造企业的部分生产线中,如沈阳海尔电冰箱的生产线实现了用户与生产线的实时互动,用户可以在家直接订购冰箱,工厂自动进行生产。2018年,在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中,辽宁省有三家企业入围,分别是辽宁省的大连中软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船舶智能制造、锦州汉拿电机有限公司的汽车发电机及起动机智能制造和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的钢铁厚板智能制造。

3 数字经济促进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3.1 制造业领域缺乏数字经济专业人才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辽宁省制造业在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储备上的不足越发明显,现有的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使得辽宁省制造业在数字经济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受到很大制约,严重阻碍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虽然辽宁省近年来一直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但效果并不显著。一方面,在人才引进上,由于辽宁省经济结构转型缓慢,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仍处于中下游水平,因此该领域的人才聚集力较为薄弱,导致本就稀缺的数字经济领域相关人才不愿意来这里发展,而是聚集于浙江、北京、深圳等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的城市;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辽宁省各大高校缺乏适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学科体系,很难培养出既具有数字经济领域专业技术,又具有行业洞察力的专业型人才。

3.2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度不够

辽宁省一直以来都是以老工业基地著称,有许多“老字号”“原字号”企业。近年来,辽宁省虽然一直致力于以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在融合深度和广度方面依然存在明显的不足,数字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亟需解决。

从宏观角度看,辽宁省制造业在数据挖掘能力方面不足的问题随着数据信息的飞速增长变得愈发明显。目前辽宁省全省70%以上的企业数字化仍然处在起步建设和单项应用阶段[3]。

从微观角度看,辽宁省制造业企业缺乏其需要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主动作为的意识,集中表现为中小企业生产环节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较低。

3.3 创新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高

数字经济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技术在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来表现的,但辽宁省在数字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还不足以满足其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的要求。首先,在高端芯片等关键核心领域依然面临技术缺失问题,制造业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的核心技术还主要依靠进口,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其次,在实体经济中,辽宁省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仍在沿用过去的生产发展方式。思想观念落后、改革和创新意识不足导致企业缺乏用数字经济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与动力。

4 对策与建议

4.1 夯实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新产业、新模式的出现,对人才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被提高,需要的不再是简单廉价的劳动力,而是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熟练使用智能化生产工具,并懂得企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辽宁省应该大力支持各大高校增设与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的专业,在当地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同时,鼓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和制造业企业深度合作,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对制造业与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的培养。其次,对制造业领域的已有员工进行在职培训,通过短期培训或邀请数字领域方面的专家进行演讲等方式对已有员工进行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工人的数字化素质。最后,完善相关领域人才的待遇保障制度,制订人才引进计划,对愿意来辽宁发展的人才进行住房、落户等鼓励政策并给予相应补贴,积极吸引更多人才流入。

4.2 激发企业活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通过制造业数字化和数字制造业两种途径完成。首先,要进一步深化互联网相关产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激发数据要素潜能,补齐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领域的短板,持续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其次,加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引导企业加快对数据要素及新技术的研究使用,支持企业加快工业网络和装备的数字化升级,深化各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推动传统企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提升工业互联网融合赋能水平,支持跨行业和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

4.3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全面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创新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对于辽宁省而言,企业要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历经百年经营的“老字号”企业,要借助人工智能进行全面升级,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突出数字化优势,为产业赋能,促进其朝着智能化、绿色和高端服务方向完成转型。对于“原字号”企业,要作为深度开发对象,对冶金产业进行深加工,使得锻造工艺精益求精。在制造有色金属和钢铁产品方面,提升智能化水平,重点发展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及高端金属新材料,加快产品质量、品牌和技术的升级,实现产业在供应链中的升级;对于“新字号”企业,引导其走高端发展路线,从科技入手加大培育力度,在科技创新方面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支持,逐步提升其制造能力,扩大发展规模。积极开发新能源汽车、飞机等,进军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高端领域[6]。

猜你喜欢

辽宁省升级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回暖与升级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