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贡献民政力量
2023-04-15朱良才
☉ 朱良才
2023 年,河南省各级民政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持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贡献民政力量。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高品质普惠养老服务。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持续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施五项举措,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第一,大力推进运营服务提质。加大对普惠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力度,创新财政投入形式,完善补贴发放方式,拉动需求侧发力,推广“以大带小”、连锁运营等模式,深入开展“万人助中心”活动,全面提高设施运营率。强化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重点开展以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为主的照护服务。推动普惠养老与市场经营相结合,在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进行兜底保障的前提下,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以市场化手段承担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业务,提高运营能力。充分发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功能,带动普惠服务进社区、进家庭。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完善服务网络,优化运营模式,丰富“订单式、菜单式”等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支持各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加速培育本土养老服务品牌,评选养老服务先进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基地。第二,广泛促进服务设施延伸。会同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落实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政策,开展既有居住区配建养老设施排查和规范行动。对新增街道、社区和新建小区同步配建养老设施,完成6 万户适老化改造任务,建成50 个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有序推进200 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积极发展公办养老机构和普惠型养老服务,强化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兜底保障,推动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改造提升,持续实施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加快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县级特困供养机构照护能力,逐步扩大农村日间照料中心覆盖面,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第三,持续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切实履行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引导发展普惠养老服务的职责,强化项目意识,加大项目储备,深化银企对接,统筹使用财政资金、福彩公益金、专项债、普惠养老再贷款等形式,发挥政府平台优势,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形成投资合力。第四,全面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养老+行业”发展模式,鼓励物业、家政、医疗、文旅、体育、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养老产业,丰富养老业态。积极发挥养老服务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会同文旅、林业和体育等部门出台康养产业发展支持政策,鼓励栾川、林州、修武、鄢陵、西峡等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县(市、区),率先建设集居家社区养老、养生保健、康复护理、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康养产业示范区。支持安阳、南阳、驻马店建设国家级老年产品和康复辅助器具生产基地,支持漯河建设养老产业园,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第五,积极支持人才建设提速。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措施,充分依托21个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20 个实训基地,加大养老服务人员培养培训力度,继续组织养老技能大赛,打造“河南护工”品牌,吸纳新增劳动力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推进养老领域智库建设,加强实务政策研究。
二是夯实高水平民生兜底保障基础。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加强困难群众常态化救助帮扶,全力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第一,夯实制度基础。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适度扩大兜底保障范围,强化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与专项救助有效衔接,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第二,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适度提高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发展。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将更多低保边缘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第三,加强监督管理。深入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治理,加强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健全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完善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绩效评价办法。优化资金发放渠道,落实定期通报约谈机制,确保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第四,增强服务效能。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措施,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形成“物质+服务”救助方式,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提升救助服务质量。
三是深化高质量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夯实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基础。第一,用好推进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充分发挥社区治理议事协调机制作用,增进部门协同配合,凝聚工作合力。加强督促指导,运用实地观摩、专题调度、情况通报等方式督促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加大监测评估,定期组织开展综合评估和专项评估,做好跟踪指导和分析研判。第二,巩固实践载体。培育100 个“五星”社区,与“五星”支部同向发力,充分发挥基层治理“双五星”示范引领作用。启动第二批“双治理”创新实验区(点)征集活动,探索形成一批具有河南特色的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打造基层治理样本载体。第三,聚焦工作重点。聚焦基层治理,深化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工作,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成长机制和分级培训制度。聚焦基层民主,推进村(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建设,总结推广村级议事协商试点经验,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执行和奖惩机制,增强自治活力。聚焦社区服务,制定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规范,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在城市组织实施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设100 个开放式、功能全的“社区居民会客厅”;在农村组织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行动,加强服务阵地建设,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
四是完善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切实承担起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的职责,健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网络体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第一,增强协调能力。积极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健全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完善督查督办制度,组织开展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合督查。第二,完善保障政策。继续实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细服务精准保障行动。开展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全面完成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为相对独立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任务。第三,加强关爱保护。加快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实现市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全覆盖、县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和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成率超过50%、村(社区)妇女儿童委员会全覆盖。持续开展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区)创建。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五是强化社会组织管理。进一步严格社会组织审批,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将省委巡视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第一,加强教育培训。围绕政策法规、执法实务、风险防范等内容,分片区开展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人员集中轮训、组织专题培训。加强政务服务窗口建设,提升行政许可和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加强廉洁教育,强化服务理念。第二,规范日常管理。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推动落实党建与登记、年检、评估等业务工作同步。制定全省性社会团体换届工作规程,深化社会组织发言人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组织章程示范文本和内部制度示范文本。持续引导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第三,强化监督监管。加大社会组织抽查审计力度,推动社会组织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全覆盖。推动出台《河南省行业协会商会综合监管办法》,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进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等工作,开展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性监管。实现省管社会组织年检全覆盖、领导干部兼职全监管、长期不活动组织全清理。
六是深化慈善社工事业发展。河南省慈善组织、社工志愿者队伍的规模、结构同巨大的社会需求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第一,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慈善监管力度,加强慈善组织评估、抽查审计工作,做好对慈善组织公开募捐方案备案审核,依法加大慈善信息公开力度。壮大省级“救急难”救助基金规模,力争突破1000 万元,推动市县设立本级救助基金。第二,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事业。推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和推进机制,确保年底前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争取将社工站建设运营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统筹整合本级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领域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优先用于购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加强资源整合,实现社工站、社会救助服务站、未成年人保护站、老年人服务站、慈善工作站、志愿服务站“多站合一”。大力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薪酬体系,制定志愿者规范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指引。第三,加强福利彩票事业发展监管。提高公益金管理使用效能,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七是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第一,优化救助管理公共服务供给。以省、市、县三级救助管理机构为依托,推进区域精准救助、寻亲服务、站内照料、接送返乡、落户安置一体化发展。第二,着力提高婚姻管理服务质量。指导婚俗改革实验区积极探索、创新抓手,开展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继续开展“新事新办好家庭”选树活动,表彰文明节俭办婚事先进典型。第三,持续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优化残疾人两项补贴“全程网办”和“跨省通办”流程,优化民生保障服务。持续推进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料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补齐设施建设短板。开展“精康融合行动”,提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量水平。
八是提高区划地名管理水平。区划地名工作对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传承中华文脉具有独特作用。第一,加强行政区划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行政区划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全省行政区划战略研究和总体统筹,制定全省行政区划总体规划。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部署,持续推进市辖区撤乡镇设街道,稳妥推进撤乡设镇工作,注重组织实施和评估监测。第二,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持续深化《地名管理条例》贯彻落实。建立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开展“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认定工作,并联合省广播电视台宣传推广,深入挖掘区划地名文化价值,加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第三,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稳妥推进平安边界建设,扎实做好第五轮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
九是优化殡改惠民服务。第一,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深化殡葬服务管理工作意见,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制度,推动殡仪馆市、县全覆盖。第二,坚持殡葬公益属性。稳步落实公益性公墓市、县、乡全覆盖。持续做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规范市场秩序。第三,深入推进殡葬移风易俗。以群众喜闻乐见方式积极宣讲殡葬移风易俗方针政策,弘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厚养礼葬的传统文化,倡导绿色殡葬理念,全面推行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