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如何强化内部控制
2023-04-15四川省水利规划研究院
邱 扬 四川省水利规划研究院
当前,随着各项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面临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事业单位要想取得改革发展上的成功,就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利用内部控制,规范内部管理,促进事业单位运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然而,从现阶段的情况看,部分事业单位内控观念不强,内部控制中存在不少漏洞,相互牵制不力,内控执行力弱,对事业单位发展带来极大不利的影响。事业单位应当意识到内控不力的危害性,要主动转变管理理念,增强内控意识,查找内控中的问题,不断优化内部控制,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为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安全运转提供保障。
一、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面临的环境极其复杂,事业单位管理难度很大。为此,事业单位应当发挥内部控制的优势,构建相互牵制关系,在加强风险防范的同时,促进事业单位内部运行效率提升,创造更高的综合效益,从而推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首先,强化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实现科学管理的现实需要。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开展必须有章可循,而且,业务运行与资金供求关系密切,所有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均离不开资金支持,有的业务活动可以创造经济效益,有的业务运行需要资金投入,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结合业务运营实际,对业务流程不断优化,进行科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业务稳健运转提供综合保障。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管理质量,根据业务运行的需要,对业务量进行科学预测,做好资金需求分析,安排好资金预算,统筹好人力、物力资源,对财务收支进行科学管控,防止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因此,科学管理对事业单位发展极为重要。
其次,强化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做好风险防范的现实需要。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业务拓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多,事业单位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业务运行中的行为进行预警,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保证业务运行的安全性。事业单位不仅要加强资金安全管理,还要做好内部人员的从业管理,通过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不脱离管控要求。为此,事业单位要结合内部管理的需要,对岗位进行科学设置,按职责对待、相互牵制等要求做好岗位配备,建立岗位制衡机制和轮岗机制,查找关键岗位风险点,认真评价风险等级,结合工作制定防控措施,降低岗位风险,这是事业单位稳健发展的重要保证。事业单位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内部岗位约束,做好业务与财务间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财务工作质量,通过做好财务风险预防,防范业务风险,推进事业单位全面发展。
最后,强化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服务质量提升的现实需要。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其宗旨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让事业单位的社会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在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发展要求极高,需要事业单位尽量及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要与时代发展相契合,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更多贡献,然而,从目前情况看,部分事业单位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利,同时,也影响着事业单位自身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当意识到这一点,通过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内部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发挥好资源配置作用,构建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对事业单位的运行流程进行不断优化,细化服务措施,构建有效的内控激励机制,加大管理执行力度,切实落实内部责任,促进服务质量提升。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监督,对业务运行各环节实施全程监督,对各环节运行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各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维护好本单位的形象,不断提升社会公众满意度。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分析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规范内部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发展不偏离正常的轨道,使事业单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社会经济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然而,从事业单位运行情况看,其内部控制中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缺乏内控观念,对内部控制未予重视
当前,从事业单位的内部运行情况看,不少事业单位内控观念缺乏,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认识模糊,没有意识到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内控作用效果难以体现出来。一是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在内部控制上投入较少,没有花费主要精力抓内部控制工作。二是没有设置单独的内控部门,或者内控机构独立性弱,缺少明确的内控目标,内部职责模糊,内部控制在执行中难以落实。三是内部控制宣传教育不到位,导致干部职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内控意识不强,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错误地认为内控就是报销账目需要找领导签字,就是财务、院办等特定部门的事,缺乏内控建设主人翁责任感,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受到了阻碍,执行不到位,大大降低了内控效果。
(二)内控体系不健全,缺少有效的内控机制
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事业单位工作质量有着很大影响。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内控体系,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对单位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在内部控制上,没有渗透到各业务领域和各具体工作环节,工作重点表现在财务管理上,而对业务工作中的内部控制相对较弱,许多环节没有纳入到内控体系中,业务运行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多,潜在的风险较高。大多数人都需要激励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但部分单位激励机制不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不明晰,考核结果未能与绩效奖励挂钩,责任追究制度未明确,处罚不到位,导致无法调动职工积极投入各项工作,对事业单位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
(三)内控执行力弱,内控监督不到位
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稳定发展,必须要有规范化的制度,同时,要有较强的执行力,保证制度措施执行到位,确保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目标实现。而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看,部分单位内部控制运行效果欠佳,内控执行力较弱。如内部监督机构不健全,没有设置独立的内控部门和内审部门,也未配备专门的内审或内控人员,将纪检部门作为内控监督部门,但纪检监察人员缺乏会计、内部控制等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监督乏力;未建立内部控制监督考核和评价机制,内控监督没有详细的考核标准,缺乏奖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导致内控监督体系流于形式。
(四)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信息化水平低
内部控制运行效果可以从财务信息中体现,但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低,财务基础薄弱,财务人员配备不足,岗位牵制不到位,如出纳兼职过多,财会人员对财务政策法规不熟悉,财务审批、稽核等流于形式,财务内控效果差。单位对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缺乏会计信息化建设复合型高端人才,会计信息化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无法准确反映业务工作成果,无法为管理层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会计岗位操作权限分工不明,为了操作方便互用操作码,相互牵制形同虚设,会计业务运行中面临较高风险,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事业单位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强化内部控制,运用内部控制帮助事业单位规范内部管理,促进工作质量提升。为此,事业单位应当对内部状况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构建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为事业单位稳健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如下措施:
(一)树立内控观念,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
事业单位应当从顶层设计入手,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保障各项业务安全运转。首先,事业单位负责人加强内控理念与内控知识学习,领会内部控制的内涵,提高驾驭内控管理的本领,在单位内部做好内控工作,并将自身置于内控监督体系之中,运用内控机制约束权力运行,不断优化内控工作环境,规范内部管理,为业务安全运行提供保障,促进工作效率提升。其次,内部控制运行要有一套专业机构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应当结合管理需要,配置专业内控机构,确保内部控制有序运行,对于人员少、业务少的单位,可以将内部控制机构设在办公室,组成综合办,担负起内控职能,对于业务多、内设职能多的单位,可以单独成立内控部门,推进内部控制工作有序运行。最后,事业单位要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展培训,让他们了解内部控制的作用,向他们宣传内控工作的意义,强化他们的内控观念,让内部控制得到各部门大力支持,减少工作阻力,让内控更好地执行。
(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控体系
制度建设是内控工作的关键环节,事业单位应当围绕业务运行情况大力开展内控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是各项业务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要围绕业务、财务及岗位,加强对这三个方面的管控,核心是实现相互牵制,为此,事业单位要做好如下几点:一是明确管控目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要解决好控制什么以及如何控制的问题,制定明确的管控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确保目标实现。如对业务管控中,要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评估内在的风险性,要保证业务运行安全,在财务管控中,既要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又要保障资金运行安全,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对关键岗位的管控,如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制度,设计好财务审批流程图,对财务执行结果进行公示等,目标明确,措施规范,才有管控效果。二是明确管控重点。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千差万别,管理重点则集中在一点上,就是要体现在工作效率与综合效益两个关键节点上,围绕这两个节点组织实施,对业务中的关键点,影响效率与效益提升的因素进行分析,对内部控制制度不断优化,对单位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实现资金与人力资源间的优化搭配,实现单位工作目标。三是重视“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在内控体系建设中,事业单位管控的重点要放在“人”的因素上,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对关键岗位、核心人才进行重点“关照”,要推行岗位轮换制,对核心人才进行激励机制,防范岗位风险,激励核心人才发挥潜能,为事业单位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加大内控监督力度,不断提升内控执行力
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事业单位要加大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检查监管力度,提升内控执行力,确保内控工作有效开展。一方面,设立独立的内控部门或者内审部门,如人员较少的单位要通过制度保障内审或者内控工作开展的独立性,同时充分发挥纪检部门协同配合作用,对各部门内控运行情况开展检查,对业务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检查内控运行中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针对部门内控执行不力的现象,监督部门要责令部门改正,严肃内控纪律。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要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引起重视,内部发生的问题,要切实加以改进,通过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整改,确保内控工作整改到位。
(四)加大会计信息化建设力度,夯实财务基础工作
内控目标的实现可以从财务工作上得到体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实施与推进,要与财务工作有效结合,才能将价值真正体现出来。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将单位重点业务及管理工作纳入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增强加工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提高单位整体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单位内控质量提升。在具体实施中,事业单位要不断强化会计基础管理,夯实财务基础工作,引进、培养会计信息化建设复合型人才,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能力评估,帮助会计人员提高专业技能,增强职业道德素质,在财务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严格执行财经法规,从严执行财务审批程序,对违规行为坚决抵制,把好财务会计关,取得良好的会计工作成果,促进会计工作质量提升。
四、结语
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稳健运行的重要保证。事业单位要实行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质量提升,就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价值作用。新形势下,由于经济运行环境日益复杂,事业单位发展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事业单位发展遇到诸多困难,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树立科学的内控观,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监督,推动内部控制有序运行,从而确保内控目标实现,这对推动事业单位发展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