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

2023-04-15崔会敏

大众文艺 2023年5期
关键词:三农培育精神

崔会敏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

党的二十大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当前我国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人才。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是乡村就业的后备军,是未来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力量,涉农高职大学生到农村就业能否真正扎根,能否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吃苦耐劳、实干担当、拼搏进取、勇于革新的奋斗精神,因此积极培育涉农高职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发现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现状,提出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引导涉农高职学生弘扬奋斗精神,增强奋斗本领,主动融入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奋斗精神的价值意蕴

(一)为乡村振兴激活人才引擎

据调查走访发现当前存在部分毕业学生在农村就业后不久就转行换工作的情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吃苦耐劳、实干担当、拼搏进取、勇于革新的奋斗精神,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是乡村就业的后备军,是未来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力量,因此培育涉农高职院校学生的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加强涉农高校学生奋斗精神的教育才能让毕业生真正扎根农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为乡村振兴激活人才引擎。

(二)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

农业院校高职毕业生凭借不怕苦、敢想敢干、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在农村做出一番成就,必然会引起村民积极效仿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推动乡村形成努力拼搏、勇于奋斗的良好乡风,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的振兴,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更长久的精神动力。

二、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奋斗精神现状调查及分析

笔者对涉农高职院校学生奋斗精神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重在了解涉农学生是否具备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奋斗精神,主要通过有无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国而努力的奋斗理想、苦干实干的意志力、创新动力是否足等方面等进行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

(一)奋斗精神基础知识的认知

笔者在这一部分设置了4道题目,3道单选,1道多选,调查内容涵盖了“奋斗精神”基础知识的认知和自身对是否具有奋斗精神、是否具有为三农事业奋斗的理想等问题。90%的学生认为作为涉农高校学生应该具备奋斗精神,10%学生选择在一定情况下需要。当问到:“你认为奋斗精神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时,95%学生能选对正确答案。96%学生表示愿意为建设农业强国而奋斗。当问到“你是否已经具备为三农事业努力的奋斗精神”,28%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具备,68%认为还没有具备正在努力中。但是对于“愿意响应国家号召去偏远农村参加三支一扶吗?”这一问题,40%同学表示非常愿意,35%认为可以选择,20%认为如果距离故乡近还可以考虑,也有5%学生认为万般无奈再选择去。

上述数据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也愿意学以致用服务三农,具有一定的三农情怀。但是很多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知比较浅,高达70%受访者表示还没有完全具备奋斗精神,也有25%学生不愿意选择去偏远农村工作,可见部分学生的个人意愿和现实选择表现不一致。

(二)奋斗精神的践行

这一部分设置了6道题,涵盖了是否经常设置学习目标,是否坚定执行、是否考虑考取职业兽医资格证或者新时代农场主等证书、在校期间通过哪些活动锤炼奋斗品格等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参加职业兽医资格证书考试的学生仅占被调查者的6%,想参加没有付诸行动的占38%,可见为未来职业理想而自觉奋斗的学生共占受访者的44%,当问到:“在校期间参加过哪些活动磨炼自己的奋斗精神?”一题时,在12项活动中,85%的受访者选择了1-3项。

这些调查数据表明,涉农高校学生对于奋斗精神的践行存在一定问题,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没有践行奋斗精神,没有主动为服务三农事业而做好职业规划并努力奋斗。

(三)奋斗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此部分设置了你了解哪些农业专家或杰出校友的奋斗事迹以及学校通过何种途径培育奋斗精神等几个问题。98%学生表示了解袁隆平事迹,65%学生了解李保国等农业专家的奋斗事迹,但是对杰出校友“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投身‘三农’事业建设大美新疆——王扬鹏”等这样典型人物只达到50%,了解校企合作的知名企业天宇生物创始人刘涛等人物的学生仅占40%。当被问到:“大学思政课从哪些方面培育奋斗精神”时,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回答存在明显分化,大二学生选择百年党史中优秀共产党员奋斗事迹的高达90%,主要原因是本校“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在大二开设,这也凸显了思政课中的党史教育对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重要作用。对“您在学校里是否能感受到奋斗精神的氛围? ”的问题的回答中,25%学生回答感觉不太强或者没感觉到。在征求学生“对学校培育奋斗精神的建议有哪些”时,很多同学希望以后多组织实习锻炼等实践活动,请杰出校友来校做讲座,可以在校园悬挂有关奋斗精神的宣传标语等。

由此可见,思政课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养作用很大,但是其他课程对奋斗精神的培育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对国内知名农业专家奋斗事迹比较了解,但对本校杰出校友了解却不多,说明涉农高校对加强学生奋斗精神的教育方面组织的活动不多而且教育缺乏系统性。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一)注重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实现学生奋斗观念的有效内化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谈到奋斗精神,涉农高职院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青年奋斗观为引领,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奋斗精神的培育,帮助学生实现奋斗观念的有效内化。

1.理论教学注重厚植学生大国三农情怀,形成三农事业奋斗的情感认同

涉农各高校各门思政课在理论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大国三农情怀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自觉为现代化农业强国做奉献的职业理想。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设置“职业道德与我身边的榜样”:具体讲述近年来涉农高校优秀毕业生奉献社会的先进事迹,以我院毕业生为例,我院学生王扬鹏凭借良好的专业素养、深厚的农业情怀,扎根基层、改革创新、助力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入选全国第五届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通过类似身边近距离的例子能更好引领同学坚定职业理想;“乡村振兴与我的职业规划”具体讲述国家当前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引导学生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并努力奋斗;“我的职业我的法”具体讲授涉农法律法规使学生深入了解与就业职业相关的法律,提升职业素养。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设置“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如何促进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助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未来的农业企业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激励学生努力提高参与三农事业的综合素质。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设置“打一场种子翻身仗”“乡村振兴与智慧农业”“今年三农新政策”等教学主题,带领学生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价值意义与丰富内涵,引导学生对三农事业现状及国家最新的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激励他们怀揣理想走进乡村、服务乡村、扎根乡村。还可以结合“四史”教育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涵养学生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实践史,要培育涉农各高校学生的奋斗精神,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认真总结党的奋斗史,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奋斗精神始终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例如: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就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而奋斗;共产党人靠着艰苦奋斗精神开辟了一块又一块红色根据地;也正是靠着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走完了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通过加强党的奋斗史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奋斗理论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党史中汲取营养,激发干劲斗志,学习共产党员为人民利益而努力奋斗的崇高品德,继承和发扬党员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而树立承担历史使命,为实现农村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

2.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农村现状,坚定奋斗理想

涉农高校思政课应以面向农业、深入农村、贴近农民的方式组织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农村环境、农业发展现状,增加学生对“知农爱农为农”的理性认识,坚定学生投身“三农”事业的奋斗理想: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光盘行动--节约粮食 从我做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珍惜粮食、尊重农业劳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展“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问卷调查,让学生对当前乡村人才的现状有所了解,找到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在《形式与政策》课中开展“新时代新农村实地参观调研”,组织学生去学校附近发展较好的现代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调研,进而深刻感悟新时代农村的巨大变化,坚定学生为实现农村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发挥其他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构建联合育人课程体系

涉农高校其他各门课程都应该渗透奋斗精神,将奋斗精神贯彻到所有教学体系中,促使这些教育内容转化为大学生奋斗精神养成的精神养料。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我国在农业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奔走在青藏高原的植物科学家钟扬、开创山区扶贫新路的"太行山愚公"知名经济林专家李保国等在农业领域克服种种困难、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生动再现他们乐于奉献、敢于吃苦、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激励学生勇攀农业科学高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三农工作本领,培养苦干实干的意志力、突破藩篱、勇于革新的奋斗精神,引导学生确立奋斗目标,锻造过硬本领;在劳动教育课中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奋斗创造幸福的价值观;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近几年来特别是90后、00后这些贴近学生年龄的优秀运动健将不怕吃苦、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励学生拼搏进取、永不言败、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人生飞跃,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锻炼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意志力,增强为乡村振兴而奋斗的顽强意志;大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拼搏奋斗的精神力量:讲述古代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因奋斗而获得胜利的感人事迹和经典名言警句。

(三)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营造积极奋斗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宣传部门应对本校杰出校友材料进行整理,挖掘杰出校友的奋斗事迹并广泛宣传或邀请参加三支一扶的优秀毕业生分享奋斗经历,比如开展“我有技能,我出彩”优秀校友校园分享等活动;团委学生工作处引导各种社团竞赛活动锻炼学生拼搏进取、勤奋刻苦的奋斗精神:比如可以举行“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我眼中的二十大农业专家”等主题故事会,通过讲述参加党的二十大的农业专家代表的奋斗事迹,引导同学了解新时代农业专家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坚定扎根农业扎根农村的信心;通过举办“我奋斗我快乐”“我家的奋斗故事”等演讲比赛,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中体会奋斗的快乐;发动学生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赛”“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到社区开展“鸡蛋、雏鸡”科普知识的讲授活动,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技能竞赛、到西部开展科技对口支援工作、红色校园定向越野比赛、参加抗疫志愿服务活动鲁青高原生态农牧产业专家工作站等技能大赛,进一步弘扬劳动荣光、奉献伟大、技能宝贵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强化校企合作构建实践长效机制,在实践中塑造学生的奋斗品质

涉农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三农人才的教育基地,需要搭建多种实践平台。因此,涉农高校要以奋斗精神为核心,积极联系涉农企业,强化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参加多种实践活动,比如和宠物医院联合办学,组织学生课余时间到动物医院、畜牧企业进行短期参观或实习等活动,通过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更好地领悟奋斗精神的内涵,增强社会使命感。此外,农业高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通过劳动教育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提升奋斗的身心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比如可以组织社区动物疾病义诊等活动,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与西部畜牧科技知识万里行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加了解现代农村的现状,与农业企业加强合作,全面统筹、系统规划农业岗位见习,注意实践过程中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的汇总,及时督促和监控实践完成情况,全面建立农业活动实践考评机制,将严格化的学生管理融入学生的奋斗实践中。

(五)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风在学生奋斗精神培养中的引导作用

家庭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启蒙场所,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指出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因此,涉农高校教育必须和学生家庭建立合作机制,奠定家庭在学生奋斗价值观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确立并践行奋斗价值观。高校应通过班级群、学校网络群积极与家长沟通,听取家长对学校培育学生奋斗精神的建议,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以奋斗精神为核心的家风建设,重视奋斗精神培育,为学生自觉示范奋斗精神。

猜你喜欢

三农培育精神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